天津市南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南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5 17:42:59

文档简介

24高一下期末答案
1.C2.B3.D4.D5.B6.A7.D8.C9.D10.B11.C12.D13.D14.D15.B
16.(1)白翁记下这个梦,派二儿子前往去找白甲,哀痛恳切地规劝警戒。
(2)前来安慰白翁的城中友人,都认为这消息是路上的讹传,却只有白翁是深信不疑的。
17.白甲牙齿脱落、白甲四月会死。(一个1分)
18.(1)廊腰绶回,檐牙高啄(2)奈何取之尽锱铢(3)暴霜露,斩荆棘
(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9.BE
20.①自轻自贱(或奴性)。【他写贺信时,极尽阿谀之能事。】
②口是心非(或虚伪)。【对上司一边写贺信咒骂。】
③心理阴暗。【想通过偷、告密等卑劣手段改变命运。】
④喜欢抱怨(或对现实不满,牢骚满腹)。【他直在抱怨地位低、钱少、工作差】
(每点1分,方括号中为结合原文的解释,上课时可以给学生讲,但是答案中不要求。)
21.①情节构思方面:首尾呼应(1分),使结构严谨。
②环境方面:交代了小人物所处的恶劣的工作环境。(1分)
③刻画人物形象方面:A.象征人物命运,衬托人物形象;蟑螂找不到安身之处,最后死
于涅维拉济莫夫之手,象征了底层小人物无处安身立命,其命运被别人掌控。(任一点得
1分)
④主题方面:主人公将与自己命运近似的蟑螂拍死烧掉后心理略为轻松,揭示出主人公
内心的怨愤,丰富了人物形象的内涵,暗示了无底线、无原则的人在无法困境时可能的
泄愤方式一一抽刀向更弱者,隐喻着作者对“人性恶”的思考与批判。(任一点得1分)。
21.(1)贾宝玉(2)贾探春(3)莫失莫忘(4)王熙凤
译文:
材料一:
白翁是直隶人。他的大儿子白甲,是做官的。
一天他进入到他儿子的衙门,见到一只巨大的狼挡在路上,又进一道门,看见堂上、
堂下、坐着、躺着的全是狼,又看到台阶上,白骨像山一样,白翁非常恐惧。儿子白甲
正从里面出来,见到父亲非常高兴,喊手下人去置办酒席。突然一只大狼叼若一个死人
进来。白翁吓得站起来问:“这是什么?”白甲回答道:“姑且用来充实厨房(做菜)。”
白翁急忙阻止他,心中惶惶不安,告辞想要离开,但周围的狼群挡住了去路。他进退为
难正六神无主的时候,忽然见到群狼纷纷嗥叫若躲避,有的逃窜到床下,有的爬伏在桌
下。白翁非常惊讶,不知其中的原因,不一会儿就有两个身穿金甲的勇士怒气冲冲地闯
了进来,拿出一条黑色的绳索捆绑白甲。白甲扑在地上变成了一只猛虎,牙齿锋利,其
中一位勇士拔出利剑要砍掉他的虎头。另一个说:“慢着,慢着,宰它是明年四月间的事,
不如姑且敲掉它的牙齿。”于是拿出大锤敲打老虎的牙齿,牙齿落在地上。老虎疼得大声
吼叫,声震山岳。白翁非常害怕,忽然醒了,才知是一场梦。
白翁记下这个梦,派二儿子前往去找白甲,哀痛恳切地规劝警戒。到了之后,看见
兄长门牙全都脱落了;推算时间,是父亲做梦的那天,这让二儿子更加惊讶,拿出父亲
的信。白甲读信后脸色大变,说:“这是梦境恰与实事符合,哪里值得奇怪!”当时白甲
正在贿赂当权者,被优先提拔升官,因此不把这个梦放在心上。
二儿子住了几天,看到哥哥那里满衙门都是害民的吏役,行贿走后门的人,到半夜
还往来不断,就流着泪劝诚哥哥停下。白甲说:“你每天住在草屋中,所以不了解仕途的
门道。决定升降的大权在上司手中不在百姓手中。上司喜欢你,你就是好官:只爱护百
姓,有什么办法让上司喜欢你呢?”二儿子知道不能劝说哥哥停止,于是回家告诉了父
亲,白翁听后悲伤不已,但却无可奈何,只能用自己的财产救济贫民,每天向神明祈求。南开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质量监测 (二)
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Ⅰ卷(共3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基础题(共8分,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字音和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悚然(sǒng) 朱拓(tuò) 剽掠 (piāo) 浚其泉源 (jùn)
B. 搠倒(shuò) 歆享( xīn) 不啻(chì) 揣揣不安(zhuì)
C. 陈抟(tuán) 果脯(fǔ) 迂讷(nè) 间或一轮(jiàn)
D. 髭须(zī) 宽宥(yòu) 寒喧(xuān) 言简意赅(gā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
于传统文人画家而言,不仅斋号是心灵的独白,也是解码其生命历程与画作的钥匙。斋号情出多端,而意有不同:或标榜志趣,或( )抱负,或陶冶情操。
如何修齐治平,追求理想 文人画家常常会在斋号上有所回应。甲 。
文人画家审美高雅,多好收藏,也常将自我的情致嗜好( )于斋号之中。 乙 。
国人一直葆有慎终追远、承继祖风、不忘桑梓,故而文人画家常常将先人故里、前辈事迹铭入斋号。丙 。
斋号也可作为奋发治学与艺无止境的自我鞭策。 丁 ,这与现代画家陆俨少曾使用的“甘为虞” ( )。
对于情感丰富的文人画家而言,斋号成为其内心世界极为凝练的一种表达。当画家斋号的使用出现变化时,也代表着往往其情志或作品风格等方面出现了转变。
传统文人画家在择取斋号时的角度十分多元,还包括追溯祖德、显耀功业、彰显幽默等等,正如其笔下的作品一样,可谓包罗万象。以斋号作为切入点,能拓展对画家人生和艺术的观看视角,深化对文人画家及其作品的认知,于砺学修身的风雅中寻得万千气象。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书写 殊途同归 反映 B.抒写 反映 异曲同工
C 书写 反应 异曲同工 D.抒写 反应 殊途同归
3.下列文章中甲、乙、丙、丁处的句子,正确的顺序是 ( )
①黄宾虹沪上的寓所“滨虹草堂”乃以家乡的滨虹亭命名
②现代画家李可染曾以“师牛堂”为斋号,以取“俯首孺子,鞠躬尽粹”之意
③吴昌硕四十岁后有“癖斯堂”,以表达其金石之癖
④晚清吴昌硕题其读书楼为“朴斋”,取其返璞归真、终身不辱之意
A. ②③①④ B. ②④①③ C ④②③① D. ④③①②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于传统文人画家而言,不仅斋号是心灵的独白,也是解码其生命历程与画作的钥匙。
B.国人一直葆有慎终追远、承继祖风、不忘桑梓,故而文人画家常常将先人故里、前辈事迹铭入斋号。
C.当画家斋号的使用出现变化时,也代表着往往其情志或作品风格等方面出现了转变。
D.传统文人画家在择取斋号时的角度十分多元,还包括追溯祖德、显耀功业、彰显幽默等等,正如其笔下的作品一样,可谓包罗万象。
二、非连续性文本(共6分,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认为, 《红楼梦》的意蕴大致可以分析为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红楼梦》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真实地反映了清代前期的社会面貌和人情世态。小说描写了贾府的内部和外部的社会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家族关系;描绘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在读者面前展现了社会生活的广阔的图景。
第二个层面,是《红楼梦》的悲剧性。我认为, 《红楼梦》的悲剧性并不在于贵族之家(贾府或四大家族)的衰亡(由盛到衰)的悲剧,也不简单在于贾宝玉、林黛玉两人的爱情悲剧,而是在于作家曹雪芹提出了一种审美理想,而这种审美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必然要被毁灭的悲剧,简单点儿也可以说是美的毁灭的悲剧。曹雪芹的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一个“情”字。他的审美理想也是肯定“情”的价值,追求“情”的解放。曹雪芹要寻求“有情之天下”,要寻求春天,要寻求美的人生。但是现实社会没有春天,所以他就虚构了、创造了一个“有情之天下”,就是大观园。
第三个层面,是《红楼梦》处处渗透着作家曹雪芹对整个人生的很深的感悟,一种哲理性的感悟、感兴、感叹,它引导读者去体验整个人生的某种意味。这就是《红楼梦》的意境,这是《红楼梦》意蕴中的哲理性(形而上)的层面,是一个最高的层面,也是一个不被人注意的层面。
《红楼梦》的人生感表现为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人生(生命)终极意义的追问,一个是对命运的体验和感叹。读《红楼梦》,我们都会感受到小说中渗透着对人的有限生命和人的命运的最深沉的伤感,它像一声悠长的叹息,使整部小说充满了忧郁的情调,正是这种叹息,这种忧郁,使《红楼梦》弥漫着浓郁的诗意。
节选自叶郎《红楼梦十五讲》
材料二:
《红楼梦》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对传统的超越和突破呢
首先,在总的思想倾向上,它打破了历来小说传统的“大团圆”结局,以深刻的悲剧精神,写出了一个贵族家庭的彻底败落,并由此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了封建社会的全部上层建筑,预示了业已腐朽的封建阶级正无可挽回地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
《红楼梦》的悲剧,就既非蛇蝎坏人所造成的悲剧,也不是意外的变故所造成的悲剧,而是由于人物之地位和相互矛盾关系所造成的悲剧,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悲剧,是必然意义而非偶然意义上的悲剧 因而我们才可能从一部小说所写及的一个家庭的败落,联想到一个阶级、一个社会正无可挽回地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其次,在爱情婚姻问题上,它突破了历来才子佳人作品仅仅是由于“怜才爱色”才引起的爱情,而提出了以思想性格的一致作为爱情基础的新的具有近代色彩的爱情观,并就爱情展开了丰富而深入的艺术描写。
宝玉之所以选择黛玉而非宝钗,既不是因为门第,也不是因为美貌,更不是因为一般意义上的脾气,而仅仅是因为黛玉从来不和他说那些仕途经济的混账话;同样.,黛玉之所以钟情于宝玉,也只因为他是大观园内唯一可以推心置腹的知己。,正因为他俩的爱情是建筑在共同的具有叛逆因子的思想性格基础之上,因而他俩的爱情才最终为封建社会所不容。
再次,在人物塑造上,它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一个鲜活的女性世界,并在具体描写时,打破了历来野史小说“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的套路,在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成功地塑造了具有复杂性格内涵的艺术典型。
第四,在情节结构上,它摆脱了传统小说追求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的倾向,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掘艺术的宝藏,从平淡无奇的生活散文中抽出生活的诗,并在结构上一反传统小说的线形结构形式,而创造了错综复杂的圆形网状形式。纵线是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的兴衰历史,以及与之有着种种联系的社会方方面面;横线是以宝黛钗的爱情悲剧为轴线,叙述金陵十二钗及其他各色女子的爱情婚姻悲剧和青春命运悲剧。
节选自孙逊《<红楼梦>对于传统的超越与突破》
5.根据材料一,以下对《红楼梦》题材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神魔和历史演义相结合的小说。 B.世情小说。
C.政治历史小说。 D.借情言政小说。
6.下列表述与本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
A.材料一认为,《红楼梦》的悲剧性在于作家所提出的审美理想在清代前期的社会条件下必然要被毁灭的悲剧。
B.材料一认为,大观园是一个“有情之天下”,是可以实现宝黛爱情的春天的。
C.材料一认为, 《红楼梦》弥漫着浓郁的诗意,像一声悠长的叹息,让整部小说充满了对有限生命和人的命运的最深沉的忧郁的情调。
D.材料二认为, 《红楼梦》在总的思想倾向上,从深刻的悲剧精神出发将批判的锋芒指向了封建社会的全部上层建筑。
7.下列对材料二的表述与本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红楼梦》所反映的悲剧是必然的,是由人物的地位和互相矛盾关系造成的。
B.宝黛爱情突破了才子佳人的婚恋模式,是知音,是建立于共同的具有叛逆因子的思想性格基础之上的。
C.根据“人物塑造”的提示,可以推断出薛宝钗的性格:宽和涵养,同时也巧伪冷漠。
D.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场景造就了小说圆形的网状结构,四大家族的盛衰命运和众多女子的生命悲剧紧密地交织于一起。
三 课内文言文(共8分,每题2分)
8.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董之以严刑(督察) ②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挑选)
③汝可以模拟得之(想象) ④莫不殷忧而道著(深)
⑤与嬴而不助五国也(跟着) ⑥藉寇兵而赍盗粮(送给、付与)
⑦永保无疆之休(休止) ⑧弹筝搏髀(手臂)
λ. ①②⑧ E. ①④⑦ C. ③④⑥ D. ②⑤⑥
9.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儿泣而出 谓吾忍舍汝而死
B 思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因责常供
C.欲流之远者 破灭之道也
D.至丹以荆卿为计 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10.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②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③并国二十
④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⑤洎牧以谗诛 ⑥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⑦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 ⑧终必不蒙见察
A ①⑥/②⑤/③④/⑦⑧ B. ①⑤⑧/②③/④⑦/⑥
C. ①③⑤/②⑥/④/⑦⑧ D. ①⑧/②⑦/④⑤/③⑥
1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帝三王是我国古代历史传说中的帝王体系,《史记·五帝本纪》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夏禹、商汤、周武王。
B.童生,指科举时代还没考取秀才的读书人。监生,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人。
C.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 《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祝福》选自小说集《呐喊》。
D.出游、田猎是古人出行的重要活动,如帝王秋天出巡为“豫”,春天出巡为“游”;田猎时讲求节制有度,如“王用三驱”指田猎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
四、课外文言文(共8分,每题2分)
材料一:
梦 狼
蒲松龄
白翁,直隶人,长子甲,仕。
一日入其子衙门,见一巨狼当道,又入一门,见堂上、堂下,坐者、卧者,皆狼也。又视攑中,白骨如山,大惧。公子甲方自内出,见父良喜,唤侍者治肴蔌。忽一巨狼,衔死人入。翁战惕而起,曰:“此胡为者 ”甲曰: “聊充庖厨。”翁急止之,心怔忡不宁,辞欲出,而群狼阻道。进退方无所主,忽见诸狼纷然嗥避,或窜床下,或伏几底。错愕不解其故,俄有两金甲猛士努目入,出黑索索甲。甲扑地化为虎,牙齿巉巉,一人出利剑,欲枭其首。一人曰:“且勿,且勿,此明年四月间事,不如姑敲齿去。”乃出巨锤锤齿,齿零落堕地。虎大吼,声震山岳。翁大惧,忽醒,乃知为梦。
翁志其梦,使次子诣甲,劝戒哀切。既至,见兄门齿尽脱;考其时,则父梦之日也。益骇,出父书。甲读之变色,曰: “此幻梦之适符耳,何足怪!”时方赂当路者,得首荐,故不以妖梦为意。
弟居数日,见其蠹役满堂,纳贿关说者中夜不绝,流涕谏止之。甲曰:“弟日居衡茅,故不知仕途之关窍耳。黜陟之权,在上台不在百姓。上台喜,便是好官;爱百姓,何术能令上台喜也 ”弟知不可劝止,遂归告父,翁闻之大哭。无可如何,惟捐家济贫, 日祷于神。
次年,甲以卓异举于吏部,贺者盈门;翁惟欷歔,伏枕托疾不出。未几,闻甲归途遇寇,主仆殒命。城中友人慰藉翁者,咸以为道路讹传,惟翁则深信不疑。
而甲固未死。四月间,甲解任,甫离境,即遭寇, 甲倾装以献之。诸寇曰: “我等来,为一邑之民泄冤愤耳,宁专为此哉!”遂决其首。
甲魂伏道旁,见一宰官过,曰: “此白某之子,不宜使老者见此凶惨,宜续其头。”即有一人掇头置腔上, 曰: “邪人不宜使正, 以肩承领可也。”遂去。移时复苏。妻子往收其尸,见有余息,载之以行;从容灌之,亦受饮。甲虽复生,而目能自顾其背,不复齿人数矣。
异史氏曰: “窃叹天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即官不为虎,而吏且将为狼,况有猛于虎者耶!夫人患不能自顾其后耳;苏而使之自顾,鬼神之教微矣哉!”
邹平县李进士,居官颇廉明。有富民为人罗织,门役吓之曰:“官索汝二百金,宜速办;不然,败矣!”富民惧,诺备半数。役摇手曰:“我无不极力,但恐不允耳。待听鞫时,汝目睹我为若白之,其允与否,亦可明我意之无他也。”少间,公按是事。役知李戒烟,近问: “饮烟否 ”李摇其首。役即趋下曰:“适言其数,官摇首不许,汝见之耶 ”富民信之,惧,许如数。役知李嗜茶,近问:“饮茶否 ”李颔之。役托烹茶,趋下曰:“谐矣!适首肯,汝见之耶 ”既而审结,富民果获免,役即索谢金。呜呼!官自以为廉,而骂其贪者载道焉。此又纵狼而不自知者矣。世之如此类者更多,可为居官者备一鉴也。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有改)
材料二:
垛子助阵
一武官出征将败,忽有神兵助阵,反大胜。官叩头请神姓名,神曰:“我是垛子①。”武官曰:“小将何德,敢劳塖子尊神见救。”答曰:“感汝平昔在教场从不曾伤我一箭。”
①垛子:指土筑的箭靶,常见于军事训练或比武场所。
(选自《笑林广记》)
材料三: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 “看古之帝王有兴有衰犹朝之有暮皆为敝其耳目不知时政得失忠正者不言邪谄者日进既不见过所以至于灭亡。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魏徵对曰: “自古失国之主,皆为居安忘危,处治忘乱,所以不能长久。今陛下富有四海,内外清晏,能留心治道,常临深履薄,国家历数, 自然灵长。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
(选自《贞观政要》)
1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幻梦之适符耳 适观而已矣
B.惟捐家济贫 迄无济
C.可为居官者备一鉴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敢劳垛子尊神见救 冀君实或见恕也
1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乃知为梦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B.甲以卓异举于吏部 不赂者以赂者丧
C.汝目睹我为若白之 若是者何也
D.有道则人推而为主 兵强则士勇
14.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是 ( )
A.看古之帝王/有兴有衰/犹朝之有暮/皆为敝其耳目/不知时政/得失忠正者/不言邪谄者日进/既不见过/所以至于灭亡。
B.看古之帝王/有兴有衰/犹朝之/有暮皆为敝/其耳目不知时政/得失忠正者/不言邪谄者/日进既不见过/所以至于灭亡。
C.看古之帝王/有兴有衰/犹朝之有暮/皆为敝/其耳目不知时政得失/忠正者不言/邪谄者日进/既不见过/所以至于灭亡。
D.看古之帝王/有兴有衰/犹朝之有暮/皆为敝其耳目/不知时政得失/忠正者不言/邪谄者日进/既不见过/所以至于灭亡。
15.下列选项中对原文内容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梦狼》这篇文章中,官虎吏狼是将贪官污吏“如狼似虎”以故事的形式具象化,借梦境揭露官吏的贪赃枉法,深刻地讽刺当时清朝社会中贪官污吏如狼似虎的社会现实。
B.《梦狼》李进士的故事中,门役将官员与富民玩弄于股掌之中,利用富民诬陷别人后急于给对方定罪的心理和李进士的生活习惯,制造了一场乌龙官司。作者利用这个故事想劝诫那些清正为官的人也需要注意清理和管束身边的人。
C.《梦狼》中涉及的是文官, 《垛子助阵》中说到的是武官,讽刺了那些平时技艺不精、一旦遇到危急时刻只能误国的庸才,这些人一旦侥幸得胜便只会感谢神灵的帮助,不知道要从根本上改变自己。
D.从材料三中我们可以看出,魏征对李世民是非常认可的。他认为唐朝是能够长久传承的,因为李世民能够小心谨慎地保证国家内外的清平安定,是位能够认真留心治国方法的君主。
II卷(共70分)
五、翻译(6分)
16.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翁志其梦,使次子诣甲,劝戒哀切。 (3分)
(2)城中友人慰藉翁者,咸以为道路讹传,惟翁则深信不疑。 (3分)
17.《梦狼》中,简述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翁之梦对将要发生的事情具有准确的预见性。 (每点不超过十个字) (2分)
六、默写(6分)
18.默写(6分)
(1)连廊回旋,飞檐高翘是中式建筑的常见形式,显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独特的审美特征,对此,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有生动的描绘: , 。
(2)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 ,用之如泥沙
(3)《六国论》中表现各国先人开疆辟土之艰难的句子是: ,
(·4)苏洵在《六国论》中劝谏当朝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破亡的教训,“ ” 。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共12分)
小人物 (俄)契诃夫
①“尊敬的阁下,父亲,恩人!”文官涅维拉齐莫夫在起草一封贺信, “祝您在这个复活节及未来的岁月中身体健康、吉祥如意,并祝阖府安康……”
②灯里的煤油快要烧干,冒着黑烟,发出焦臭味。桌子上,在涅维拉齐莫夫写字的那只手旁边,一只迷途的蟑螂在慌张地跑来跑去。
③“还得给他,那个混蛋,再写点什么呢 ”涅维拉齐莫夫这样思忖着,抬眼望着黑黑的天花板。这值班室让他感到像沙漠般荒凉,他不仅可怜起自己来,也可怜起那只蟑螂……
④“我值完班还能离开这里,可它却要一辈子在这里值班。”他伸着懒腰想道, “苦闷啊!”
⑤看门人巴拉蒙已经不擦皮靴了……他一手拿着刷子,一手画着十字,站在通风小窗前听着………“打钟了,先生。”
⑥他对涅维拉齐莫夫小声说。涅维拉齐莫夫把耳朵凑到小窗口,也倾听起来。复活节的钟声随同春天的清新空气,一起从窗口涌进室内。各处的教堂钟声齐鸣,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马车辘辘作响, “人真多啊!” 涅维拉齐莫夫看了看下面的街道,叹口气说,“有多少笑声和谈话声!只有我倒霉透了,这种日子还得在这里坐着。而且每年都是如此!”
⑦“谁叫您拿人家的钱呢 要知道今天不该您值班,是扎斯杜波夫 您当
替身。别人都去玩乐了,您却在这里替人值班……这是贪财啊!”
⑧“见鬼,这怎么叫贪财呢 统共才两个卢布,外加一条领带……是贫穷,而不是贪财!要是能跟大伙儿一道去做晨祷,然后开斋,那该多好啊……喝上那么几杯,吃点冷荤菜,然后躺下睡他一觉……这时你会感到自己是个人……唉……我这一辈子算完了!你瞧,有个骗子坐着四轮马车招摇过市了,可你却不得不待在这里。”
⑨“各人有各人的造化。上帝保佑,您也会升官晋级, 日后坐上四轮马车的。 ”
⑩“我 嘿,不行,伙计,你开玩笑。即使拼了命,我这九品文官也上不去了……我没有受过教育。”
“我们的将军也没有受过教育,可是……”
“嘿,我们的将军,他在做将军之前,早偷盗了十万公款。他那副派头,伙计,我可比不上……凭我这副模样也不会有什么出息!连姓也糟透了:涅维拉济莫夫①!总而言之,伙计,这种处境是没有出路的。你愿意,就活下去;你不愿意————那就去上吊……”
涅维拉济莫夫离开通风小窗,苦恼地在各个房间里转来转去。钟声变得越来越响……
“要不要从值班室溜走 ”涅维拉济莫夫想。不过,这种逃跑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就算复活节这一天他过得很好,很舒服,可是往后又怎样呢 依旧是阴暗的四壁,依旧要受雇于人代人值班,依旧要写这种贺信……
他热切地想突然出现在大街上,汇入热闹的人群中,参加节日的庆典……他想起了刚才一位太太乘坐的四轮马车,想起了庶务官穿了就神气活现的那件大衣……他想起了勋章,新皮靴、暖和的床铺和袖子没有磨破的文官制服……他之所以想起这些,是因为所有这些东西他都没有……
“要不要去偷 ”他又想, “据说,一些人带着赃物都逃往美洲,不过鬼知道这个美洲在什么地方!看来要能偷会盗,还得受过教育哩。”
钟声停了。此刻只能听到远处的马车声和巴拉蒙的咳嗽声,可是涅维拉齐莫夫的满腔愁苦和愤恨,却变得越来越强烈,越来越难以忍受。
“写告密信呢,普罗什金一次告密,日后就步步高升……”涅维拉济莫夫坐在自己桌前,陷入沉思。灯里的煤油已经烧干,冒着浓烟,眼看就要熄灭。迷途的蟑螂还在桌上爬来爬去,找不到安身之处……“告密怎么行!这种东西一写, 日后我定会受到申斥,我这个笨蛋只能见鬼去!”
于是目光又落在他起草的那封贺信上。这信是写给一个他十分憎恨又怕惧的人的,十年来,他一直向这个人请求把他从十六卢布的职位提升到十八卢布的职位上……
“啊……你还在这里跑,鬼东西!”他愤恨地一巴掌拍在那只不幸让他看到的蟑螂身上, “真讨厌!”
蟑螂仰面躺在那里,拼命蹬着细腿……涅维拉济莫夫捏住它的一条腿,把它扔进玻璃灯罩里,灯罩里突然起火,发出劈劈啪啪的声响。
涅维拉济莫夫这才感到略为轻松些。
一八八五年三月二十三日
【注】①在俄语中,这个姓与“衬裤”的发音相近。
1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小说以“小人物”为题,表现了这个九品文官社会地位的卑下,使这个形象具有了典型性,他的遭遇代表了当时俄国广大底层劳动人民普遍的悲惨命运。
B.小说情节紧凑,所写事件是一个小公务员在复活节之夜,为了挣点小钱,辛辛苦苦替人值班,一边发牢骚,一边违心地给上司写节日贺信。
C.小说反映了19世纪80年代沙皇统治时期,坏人宫运亨通,小公务员整日辛劳却永无出头之日的社会现实,有力地鞭挞了俄国官场的黑暗。
D.小说结构的特点是以人物对话贯穿全篇。对话揭示了涅维拉齐莫夫替人值班的情节,描绘了形象,表现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及性格特征。
E.“灯里的煤油快要烧干,冒着黑烟,发出焦臭味。”暗示主人所处的环境条件恶劣,表现了其小人物的身份,并为下文主人公看到他人的高雅服饰而产生不平衡的心理,从而萌生偷盗、告密情节做铺垫。
20.请概括小说的主人公涅维拉齐莫夫的个性特征。 (4分)
21.“蟑螂”这一意象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 (4分)
八、整本书阅读
22.按要求填空(4分) (答案中必须写出完整姓名)
(1)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是 的外貌。
(2)“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是 的外貌。
(3) “通灵宝玉”上的八个字是: ,仙寿恒昌。
(4) 的判词的画上有一座冰山,一只難凤。
九、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40分)
今年5月,新华社刊发专栏文章《南开中学寻恩来》,文中提到青年周恩来“不仅立其志向,修其品德,锻其本领,也有丰富多彩的青年生活”。南开中学时期,青年周恩来既立救国宏志,又活跃于话剧舞台,在戏剧表演中锤炼表达、体察人性。有人评价说: “他演剧时全情投入,治学时严谨求实,两种状态皆纯粹而热烈。”
这种现象并非个例。许多杰出人物都在严肃事业之外保有鲜活的艺术趣味。当代社会,人们既追求专业精进,也探索多元兴趣。但也有人质疑:过多“副业”是否会分散精力,影响主业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