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 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8课夏商周时期的
又
的
科技与文化
这是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商周时期太阳神鸟金饰,展现
了四只神鸟围绕太阳飞翔的情景,表达了古人对太阳的崇拜。
夏商周时期,人们是如何看待日月星辰的 这一时期科技文)
化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
天文、历法和医学
0°
30°
60°
物
90°
240°
120 物
达 0
210
霜降 180
寒露 秋 分 白露
(50 · 处老
大 300°
至 小 寒
雨水 330'
小
天文、历法和医学
早在原始社会末期,中华先民们因为从事农艺耕种、繁殖牲畜等生产活动,
需要掌握季节的变化。
人们通过对动物蛰伏、候鸟迁徙、植物枯荣等的长期观察,发现了季节的变
化规律;在具体的劳动实践中,人们又发现,物候与太阳出没的方位、中午日影 长短及恒星的出没变化相关。
于是,人们渐渐开始注意对天体星象的观察,天文学也就这样自然而然地产
生 了 。
考古发掘和文献资料表明,我国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一、天文、历法和医学
( 一 )天文:
0结合教材内容,梳理归纳,先秦时期的天文成就
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诗经》记载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春秋》中记载了公元前613年一颗彗星扫过北 斗
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确切记载。
一、天文、历法和医学
(二)历法:
○结合教材内容,梳理先秦时期古代历法的发展历程
知识补充
已经有了历法
逐渐完备。历法逐渐完备一 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 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
人们测定出一年二十四节气
中国古历采用阴阳合历,即以
太阳的运动周期作为年,以月亮圆缺周 期作为月,以闰月来协调年和月的关系。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一年四季的
变化,表明天文学与农学的重要关系和 天文观测对农业生产的巨大影响。
夏朝
商朝
战国
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这是我国传 世文献中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春秋》中记载了公元前613年一颗彗星扫过北斗,这是世界 上关于彗星最早的确切记载。
战国时,人们已经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 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夏朝时可能有了历法。
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 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 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甲骨文中已经开始出现干支纪日。
天文观测 天文历法
天文、历法和医学
1 2 3 4 5 6 7 8 9 10 1
12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小 正
地支
天干
相关史事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 作,由《素问》和《灵枢》组成。
书中基本内容约成于战国后期,到 西汉时一直有增补修订。
《黄帝内经》利用阴阳五行学说, 对生命的形成、疾病的起因、心理 现象和生理现象的关系等,都作了 说明,主张治疗疾病要顺乎自然, 要对症下药。
神农尝百草,认识了一些治病药物
战国扁鹊总结出望、闻、问、切诊 断法,为中医沿用。
战国《黄帝内经》,总结医学经验 是 一 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地位)
一、天文、历法和医学
(三)医学:
○结合教材内容,梳理先秦时期医学的发展历程
传说中神农尝百草, 相传,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能 认识了一些治病药物。 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
他发明了切脉诊法,使用望 、 闻、问、切四诊法。
战国时的问世的《黄帝 内经》,总结当时的医 学经验,是一部重要的
中医理论著作。
黄 帝 内 經
天文、历法和医学
甲骨文与青铜器
二、甲骨文与青铜器
1.甲骨文
( 1 ) 时 期 :商朝
( 2 ) 载 体 :龟甲和牛羊等兽骨
( 3 ) 用 途 :占卜
( 4 ) 名 称 :甲骨文
( 5 ) 出 土 :河南、陕西、山东
( 6 ) 发 现 :1899年,王懿荣
( 7 ) 内 容 :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
认识教材44页45页甲骨文图片
字发展的重要阶段。
( 9 ) 意 义 :甲骨文
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
文字年代最早、体系 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 史从商 朝开始。
甲骨文举例 象形字 会意字 形声字
指事字
日 ⊙ 明 河 5
上 二
田 从 竹 柄 炎
下 二
D 仅
(8)与汉字的关系: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
课后活动
1. 你能辨认出下列甲骨文是什么字吗 试试看。
· 辛卯卜,行贞:翌日不雨
天气
· 辛巳卜,□贞,登妇好三千,登旅万,乎伐羌。
战争
· 己巳王卜,贞(今)岁商受(丰收)年。王占曰:吉。
农牧业
· 丙卜:五日子目既疾(眼疾痊愈)
疾病
· 己未卜,侑(祭祀)于祖 … … 三又白豕(猪)
祭祀
■甲骨文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
记载内容十分丰富,可得知商朝历史发展 状况,可得知商人的生活,可知商人崇敬 神灵的风尚…
甲骨文具有极高的
史料价值
甲骨文
甲骨文与青铜器 青铜器
什么是青铜
概念:青铜器是铜(为主)与铅、锡的合金,在古
时被称为“金”或“吉金”
刚刚铸造完成的青铜器是金色,但因为出土的青
铜因为时间流失产生锈蚀后变为青绿色,被称为青
铜。
中国国家博物馆山西 酒务头考古成果
达 0
甲骨文与青铜器 青铜器
□时 间 : 夏商周时期
□铸造方法; 泥范铸造法
□代表性作品: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利簋[gu i]
特 点: 国家掌控,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分工
细致,制作工艺高超
酒器、礼器
□功能: 主要用于祭祀及军事,成为
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 至国 家
权 力的 象征。
达 0
然更早的新石器
篡 (quǐ) 兵器
(ge)
√ 商朝中晚期开始,钟、鼎等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被称为“金文”。 √ 西周时期,青铜器上文字的数量明显增加。
金文内容丰富,涉及祭祀典礼、军事行动、法律诉讼等。
何尊及铭文拓片
何尊是西周周成王 时的青铜器,铭文中 有“宅兹中国”的记 载。这是目前所见
“中国”一词最早的
实物见证。
甲骨文与青铜器
金文
达 0
长江上游地区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有金杖、 青铜树、青铜面具和青铜人像等,造型奇特,向人们展现了夏商时期丰富多彩的
古蜀文明。三星堆遗址还出土了中原夏商王朝系统的玉礼器和青锢容器,表明它
玉
甲骨文与青铜器
特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三星堆遗址
青铜面具 青铜人像
与中原王朝具有密切关系。
金杖 青铜树
甲骨文与青铜器
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金文内容丰富,涉及祭祀典礼、军事行
动、法律诉讼等方面。
精美的青铜器
酒器:有角、爵、觥、尊等
甲骨文与青铜器
觥 (gōng)
四 羊 方 尊
青 铜 角
精美的青铜器
甲骨文与青铜器
食器
簋
guY
甲骨文与青铜器
精美的青铜器
礼器
利
簋guY
兽面纹双面铜鼓
武器
乐器
云 雷 纹 钺
甲骨文与青铜器
精美的青铜器
生产工具
国之重器,基本档案
年代:商后期(约前14世纪一前11世纪)
-规格:高133cm| 口长110cm| 口宽79cm| 重832.84kg-
出土:1939年河南安阳武官村
-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蒋介石观察司母戊鼎老照片
青铜史诗 · 匠心独运
-造型:厚立耳 |长方形腹 |四柱足 |扉棱装饰
-纹饰: ·云雷纹为底,器耳饰鱼纹、双虎食人首纹 · 腹部与柱足饰饕餮纹,神秘威严
-工艺:浑铸法成型,体现商代青铜铸造巅峰水平!
立耳
兽面纹
影腹
夔龙纹
一 角 一足
足上扉棱
虎噬人纹
体 量
体形丰腴
3铭文
青铜史诗 · 匠心独运
-饕餮纹:象征威严神秘,驱邪避凶
-虎食人纹: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哲学
-雷纹:以回旋线条为底纹,象征天地秩序与威慑力,也 暗含祈求神灵庇佑之意。
-鱼纹:鼎耳外侧平行排列,寓意食物丰饶与家族繁衍, 寄托对富足生活的期盼。
-蝉纹:鼎足上的抽象图案,代表生命蜕变与轮回,也象 征灵魂高洁、升入天界。
鼎立华夏 ·文明见证
-世界之最:迄今出土最大、最重青铜礼器
-文化意义: · 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
·反映商代礼制、冶炼技术与社会风貌
-荣誉:“镇国之宝”,
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智启青铜时代:科技守护文明之光
-数字化保护:借助AI建模技术,能够对司母戊鼎进行高精 度的三维建模,将其每一处细节、每一道纹理都以数字形式 精准记录下来,即便实物遭遇不可抗力的损害,其数字模型 也能永久留存。同时,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确保文物数据的 真实性和不可篡改性,为文物保护提供可靠的数字档案。
-元宇宙探索:通过构建元宇宙中的虚拟展厅,人们无需亲 临博物馆,只需戴上VR 设备,就能身临其境地欣赏司母戊 鼎的全貌,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展览场景中。数字孪生技术还 能让司母戊鼎“走出”博物馆,在虚拟世界中进行各种展示
和互动体验,如模拟其铸造过程、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使用 场景等,让更多人了解其文化内涵。
《诗经》和“楚 辞 ”
《诗经》和“楚辞”
1、《诗经》
( 1 ) 概 念 :先秦时期,从平民到贵族的社会各阶层人士,在生产生活
祭祀典礼等各种场合,创作并传唱诗歌。这些诗歌被收集 整理成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2)内容: 300多篇诗歌,分为
“风”“雅”“颂”; 关注现实。
(3)价值:《诗经》保存了丰富
的先秦史料。
达 0
《诗经》中,“风”是
各地民歌;“雅”是正 声雅乐;“公颂”是祭祀 乐歌,分别从不同角 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 生 活 。
诗 经
反映了当时社会战乱不休的特
点,同时体现了秦人在战争中
团结互助,共同抗敌的英雄主
义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节选自《诗经 ·秦风 · 无衣》
知识链接
阅读下述《诗经》中的诗句,
说明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诗经》和“楚辞”
2 、“ 楚 辞 ”
(1)概念:战 国时期,楚国的屈原以及宋玉等人吸收民歌精华,采用 楚国方言,用浓郁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创作出一种新体
诗歌“楚辞”。
(2)代表:
屈原写了许多优秀诗篇,
代表作《离骚》充分表达 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
(3) 地 位:《诗经》和“楚辞”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 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離 骚 天 間 第 第 卷 三
離 骚 九 章 第 四 卷 四
離 骚 遠 游 第 五 卷 五
離 膝 卜 居 第 六
離 骚 漁 父 第 七
以 上 離 骚 凡 七 题 三 十 五 篇 皆 屈 原 作 今
是 益 有 有 感 疾 病 呻 吟 之 暇 聊 据 售 编 粗 加 紫
括 定 為 集 註 八 卷 庶 幾 讀 者 得 以 见 古 人 於 千 載 之 上 而 死 者 可 作 又 足 以 知 千 載 之 下 有 知 我 者 而 不 恨 於 來 者 之 不 聞 也 鳴 呼 怖 矣 是 豈
平子王 同
瑕族 姓
拎 惊
云屈昭 王
景因屈 焉
氏景
有焉元戦且月
景屈和圆大
差重
云有問 皆屈楚昭之 旋建武奚職 陶屈 学
基楚
姓策
一
中 屈 原 序 其 譜 屬 率 其 賢 良 以 属 圆 士 入
則 舆 王 圈 議 政 事 决 定 嫌 疑 出 則 監 察 翠 下 應 對 諸 侯 謀 行 職 修 王 甚 珍 之 同 列 上
楚 辭 集 注二
,
住 骚殴者 原之所作也屈原名平舆楚
集註
锥 骚 一
其食三仕
采姓
禁解第第
管本 有此 博篇
字以
易 與 俗 人 言 哉
楚 辞 集 注 目 録
下一字文
卷
卷 二
学史崇德
屈原出身楚国贵族,担任重要官
职,后来因遭到排挤而被流放。流 放期间,他忧国忧民的心志从未改 变。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被泰军 占领。屈原知道后无比悲愤,带着 至死不离开楚国的决心,于五月初 五投汨罗江自尽。屈原为国为民而 死,人们用种种方式追思他。据说 每年的端午节就是为了怀念屈原这 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课堂练习
1. 《周礼》记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 钟鼎之齐。”这反映的是青铜器的铸造工艺。灿烂的青铜文化出现
在 ( )
A. 史 前 B. 商周 C. 秦汉 D. 魏晋
2 . 殷商甲骨卜辞中已有代表个、十、百、千、万的数字,还记录了
多种疾病,涵盖后世的内、外、妇产、小儿等科,见于卜辞的治疗 方法有艾灸、按摩等,卜辞记载当时还有“小疾臣”的官职,专门 管理医药疾病事务。这些考古研究成果表明商代( )
A. 医学十分发达 B.社会秩序稳定
C. 科技已有进步 D. 数学领先世界
B
C
课后作业
1.完成同步练习册。
2. (拓展)请你为任意一件青铜器制作专属它的档案,包括
名 字 :
现收藏于:
年 龄 :
地 位 :
特 色 :
想对大家说:
●●●●●●
但不限于以下信息: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