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山西省吕梁市高级实验中学高三历史三轮复习定时训练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古代城市内部通行主要靠步行、畜力车为主,城市局限在半径不到4公里的平面内,保证城市居民步行1小时就可以从城市中心到达城市边缘,用地规模约为15平方公里。据此可知( )
A.观念保守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B.古代商业贸易活动受限制
C.城市形态受交通方式的影响 D.环境恶化限制了人口流动
2.唐前期,关中261个军府拥兵26万,约占全国军府总数和兵力总额的40%.唐玄宗天宝年间,却设置了安西等九个节度使和一个岭南五府经略使,十镇兵力驻军约49万人,约占当时全国总兵力的86%.这一举措
A.体现了唐内重外轻的布局 B.为唐朝衰落埋下隐患
C.遏制了边疆少数民族叛乱 D.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3.驱傩是驱鬼逐疫酬神纳吉为目的的祭祀活动,在宋代更是盛极一时,成为民间广泛参与的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表演形式,寻常百姓和皇帝都来观赏大傩活动。由此可知宋代( )
A.市井生活的丰富多彩 B.理学对社会的影响有限
C.民间娱乐活动没有等级差别 D.商业经营方式丰富多样
4.雍正四年(1726年),云贵广西总督鄂尔泰上疏“云贵远居天末,必须商贾流通,庶地方渐有生色”。皇帝朱批,“见处信得,及便动数十万帑金何妨?朕不惜此等之费也”。这说明
A.开发边疆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B.改土归流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发展
C.地方大员企图割据影响国家统一 D.边疆治理的发展推动了民族交融
5.为维持大明宝钞法定货币的地位和正常流通,明廷在颁发宝钞的同时,宣布金银为非法货币。然而,在宝钞发行不久的洪武末年,“杭州诸郡商贾,不论货物贵贱,一以金银论价”。这种现象
A.表明政府中央集权程度降低 B.体现了明代多元化的货币格局
C.助推明代财政金融体系变革 D.说明白银已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6.学者曾问吾在1936年出版的《中国经营西域史》中认为,“在吾国常人视之,以为边疆,无足轻重,而以亚洲全局观之,实为中枢”。其论断的意图是( )
A.改变传统的中原中心观念 B.为全面抗战提供广阔空间
C.凸显丝绸之路的关键路径 D.侧重协调亚洲各国的关系
7.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共中央的所在地进行了多次转移。如图所示的转移地点按照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③④① D.③④①②
8.1984年7月北京天桥百货发行了股票,并对公司内部机制进行配套改革: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采取择优汰劣的用工制度,在分配上效益与奖金(工资)挂钩。这反映出当时
A.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 B.城市经济发展呈现繁荣局面
C.现代企业制度开始建立 D.民营经济成为国民经济主体
9.下表是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时的材料,从中可以看出雅典民主制存在的问题( )
雅典人口总数 雅典公民总数 陪审、审判员及产生方式 表决形式 程序 罪名
陪审员 审判员 产生方式
约40万 约4.2万 6000 501 抽签 举手 一审制 怠慢神和蛊惑青年
①雅典民主实质上是少数人的民主 ②雅典民主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误用和滥用
③表决方式过于简单,容易造成冤假错案 ④容易导致道德败坏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关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可以说,人们已经承认,在从形成时期(约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记录,记录都是不可靠的。”作者认为美洲文明衰落的原因是( )
A.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B.疾病,瘟疫等灾害
C.孤立发展,缺乏交往 D.本身就具有落后性
11.英国的《权利法案》、法国的1875年宪法和美国的《1787年宪法》都是近代民主革命的产物,它们的共性主要表现在( )
A.都是反对封建统治的产物
B.都是民主政治的保障
C.都是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妥协的产物
D.都确立了民主共和的政体
12.漫画《大西洋伙伴排座次》,该漫画反映了( )
A.国际政治格局出现了根本性变动 B.经济区域集团化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
C.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出现分化 D.摆脱美国控制是西欧联合的根本原因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之百年100年前,上海望志路(今兴业路)一幢石库门里亮起了一盏明灯,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宣告成立。从此以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跌宕起伏的百年命运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从创建之初的53名成员,历经艰难曲折与不懈奋斗,发展壮大为拥有近九千万党员,成为全球最大的政党与执政党,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牢记使命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程,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程。
以下是根据中组部共产党员网相关材料整理的中共历次重大会议表格。
历次 时间/地点 参会人数/代表党员 主题或内容或意义
一大 1921上海嘉兴 12人/53名 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诞生
二大 1922上海 12人/195名 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三大 1923广州 30余人/420名 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
四大 1925上海 20人/994名 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五大 1927武汉 82人/57967名 虽然批判陈独秀的错误,但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六大 1928莫斯科 142人/4万余名 制定的路线基本正确,对中国革命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1935年遵义会议 在长征过程中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七大 1945延安 547人/121万名 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并写入党章
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
八大 1956北京 1026人/1073万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九大 1969北京 1512人/2200万 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十大 1973北京 1249人/2800万 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
十一大 1977北京 1510人/3500万 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但仍肯定其错误理论和实践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将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
十二大 1982北京 1545人/3900万 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十三大 1987北京 1936人/4600万 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十四大 1992北京 1989人/5100万 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十五大 1997北京 2048人/5800万 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纲
十六大 2002北京 2134人/6600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纲
十七大 2007北京 2217人/7400万 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纲
十八大 2012北京 2270人/8200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九大 2017北京 2300人/8900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18年载入宪法
(1)结合所学,请你谈谈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创立的背景是什么?
(2)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大转折性的会议,请任选其中的一个,陈述其伟大意义。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看待中国共产党这一百年的历史?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西欧航海家及其开辟出的"新航路"的主要史实。
(2)某校在进行研究学习中,围绕"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一主题搜集到以上资料,请从材料二选取对该主题研究价值最大的两项资料,并说明取舍的理由。
三、论述题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不同朝代任官的规定部分
时期 规定
商周 国家机构以宗族血缘为纽带,把家族和国家,政治和伦理融合在一起,诸侯、卿、大夫的爵位都由子孙继承
西汉武帝 朝廷在任命地方行政长官时,逐步形成了官员回避本籍的惯例,即刺史不用本州人,郡国守相不用本郡人,县令长不用本县和本部人
东汉桓帝 定“三互法”,“谓婚姻之家及两州(幽州和冀州)之人不得交互为官刀,仅限于州牧和郡太守
魏晋 曹魏强调“唯才是举”,然立九品官人之法,选官多重家世荫资,不论行能,评定品第,取舍由私,“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唐朝 “不许百姓任本贯州县及本贯邻县官”,“宰相子弟多居外职者”,朝中大臣子弟不得任御史和言谏官。《唐六典》规定:“凡同司联事,及勾检之官,皆不得注大功以上亲”
北宋 “官守乡邦,著令有禁”,在任期内不准在所辖境内“置买物业”
明朝 官员任用有资格限制和籍贯限制,吏员虽可升为官,但从1409年起便“禁吏员为御史”,“郡县守令一般不在本地任官”。之后,避籍的范围逐步延伸,北人南仕,南人北守,选人动涉数千里,即所谓“南北互选之法”
——摘编自唐梦诗《试论中国古代的任官回避制度》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完整)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材料“古代城市内部通行主要靠步行、畜力车为主,城市局限在半径不到4公里的平面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交通主要靠步行、畜力车,速度较慢,相应的城市规模也不大,这体现了交通方式的影响城市形态,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体现保守的观念,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商业贸易,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环境恶化,排除D项。故选C项。
2.B
【详解】唐前期军事布局为“内重外轻”;唐玄宗统治后期国家军事布局变为“内轻外重”,边镇节度使军事实力增强,唐王朝丧失了拥重兵居关中以驭天下的军事优势,中央集权被严重削弱,为唐朝衰落埋下隐患,B项正确;天宝年间的军事布局为“内轻外重”,排除A项;C项“遏制了”表达绝对,排除;“内轻外重”的军事布局带来分裂割据的隐患,不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排除D项。故选B项。
3.A
【详解】材料中的“驱傩”“成为民间广泛参与的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表演形式,寻常百姓和皇帝都来观赏大傩活动”等信息可知,“驱傩”从祭祀发展成为雅俗共赏的艺术表演,甚至连皇帝都来观赏,客观上反映出宋代市井生活的丰富多彩,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驱傩”由祭祀发展为雅俗共赏的艺术表演活动,反映不出理学对社会的影响有限,B项错误;君民同乐傩戏并不意味着等级差别消失,也不符合史实,C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井生活的丰富,不涉及经营方式丰富多样,D项错误。
4.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皇帝同意云贵广西总督(流官)地区商业交流的建议,因为这有利于发展边疆地区经济,巩固统治,B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反映改土归流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发展,C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D项。故选B项。
5.C
【详解】由材料可知,明朝政府发行的法定货币与民间实际使用流通的货币存在差异,这种现象实际上助推了明代财政金融体系变革,C项正确;材料内容是政府发行货币与民间流行货币的差异,而中央集权程度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政府发行货币与民间流行货币的差异,没有体现明代多元的货币格局及主要流通的货币种类,排除B项、D项。故选C项。
6.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学者曾问吾认为要重视边疆的地位,这种论断的意图是改变传统的中原中心观念,A项正确;1937年开始全面抗战,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丝绸之路,排除C项;曾问吾论断的意图是改变传统的中原中心观念,而不是协调亚洲各国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7.C
【详解】根据所学,中共诞生于上海,位于②。国民革命失败后创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位于③。之后红军长征转移到陕北,位于④。之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中共中央位于北京,位于①。故②③④①C正确,排除ABD。
8.A
【详解】根据“并对公司内部机制进行配套改革: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采取择优汰劣的用工制度,在分配上效益与奖金(工资)挂钩”可得出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企业的自主权有所扩大,用效益与奖金激励员工,A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城市繁荣,排除B;此时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而不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排除C;D项不符合当时的史实,排除D。
9.A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雅典公民人数只有4.2万,可以看出雅典民主实质上是少数人的民主,故①正确;从抽签的选举方式和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结果可以得出雅典民主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误用和滥用,故②正确;从举手的表决方式和一审制得审判程序,可以得出表决方式过于简单,容易造成冤假错案,故③正确;智者学派追求功利,忽视道德,会导致社会道德败坏,题干信息无法说明,故④错误,故答案为A项。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和弊端
10.C
【详解】根据题干“关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可以说,人们已经承认,在从形成时期(约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记录,记录都是不可靠的”说明美洲文明的发展是鼓励的,缺乏交往,C项正确;西方殖民扩张是在新航路开辟后,排除A项;疾病,瘟疫等灾害是在新航路开辟后,排除B项;D说法不符合事实,美洲也有先进的文明,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文献的认识。要注意抓住题干“共性”要求,避免答非所问。结合所学知识:A项不符合美国,《1787年宪法》是美国成立以后,实现由“邦联”到“联邦”,侧重于加强联邦中央权力,巩固国家政权;C、D两项均不符合题干“共性”要求。B项表述符合史实和题干要求,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写进法律的民主文献·英国《权利法案》、法国1875年宪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
12.C
【详解】由材料英国、法国、西德的座位紧靠在一起,但各国观点不同,并且和美国保持一定距离,说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出现分化,C项正确;“国际格局出现根本性变动”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强调欧洲走向联合的开始,而非快速发展的趋势,排除B项;西欧联合的根本原因在于发展经济,排除D项。故选C项。
13.(1)背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共产国际的指导,各地早期共产党组织的建立等等。
(2)十一届三中全:它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全会确立的改革开放政策,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或:遵义会议:它在极其危机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如何看待:可从以下角度展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与中国跌宕起伏的百年命运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中国共产党历经艰难曲折与不懈奋斗,它的百年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牢记使命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程。
【详解】(1)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可从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共产国际的指导及各地早期共产党组织的建立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2)会议及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它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全会确立的改革开放政策,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或:遵义会议:它在极其危机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看待: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与中国跌宕起伏的百年命运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中国共产党历经艰难曲折与不懈奋斗,它的百年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牢记使命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程。
14.(1)史实∶迪亚士开辟了通往好望角的航线;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航线;麦哲伦及其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达·伽马开辟了通往印度的航线。
(2)示例∶史料∶选择①和②。
理由∶手稿记载了哥伦布横渡大西洋的航海历程,16世纪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反映了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二者是实物资料,相互印证互证可研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而现代出版的有关哥伦布的书籍则经过了后人的翻译或加工,不宜作为研究的首选资料。
【详解】(1)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487年—1488年,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抵达非洲最南端的海角,后将其命名为好望角,路线为从葡萄牙到非洲西海岸,抵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即开辟了通往好望角的航线;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开辟了通往美洲的航路,路线从西班牙到大西洋,最后到达美洲西印度群岛,即开辟了通往美洲的航线;1497~1498年,达·伽马开辟了欧洲从海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路线:葡→非洲西海岸→大西洋→非洲最南端好望角→非洲东海岸→印度洋→印度,即达·伽马开辟了通往印度的航线;1519~1522年,麦哲伦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率领船队完成穿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再返回欧洲的环球旅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南美洲东海岸→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即完成了环球航行。
(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图一是哥伦布航海日志手稿,记载了哥伦布航海国产中所见所闻,属于第一手史料;图二是16世纪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能够反映当时欧洲人的世界观,从绘制的地图内容看,反映了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属于第一手史料;图三是1998年出版的莫里森著作,属于相关学者著作,一定程度上反映哥伦布相关史实,但易受个人主观意识的影响,不宜作为研究的首选资料;图四是2017年出版社内容,不属于第一手史料,不宜作为研究的首选资料;综上所述,应选择①和②,图一是哥伦布航海日志,记载了哥伦布横渡大西洋的航海历程,图二是16世纪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反映了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二者都属于实物资料,即属于第一手史料,相互印证互证可研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15.示例
论题:汉唐时期朝廷扩大任官回避范围,维护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阐述:秦汉时期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加强了君主权威。但皇位世袭、君权至高无上以及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度,决定了君主和中央必然会防范朝廷大员和地方官结交朋党,形成与君主和中央对立的利益团体。汉代的官员回避主要限于地方长官,如郡守、剌史等,体现了朝廷对地方主要官员的管控,以便维护国家大一统和中央集权制度。到唐朝时期,官员回避范围扩大,从地方官扩大到中央官员,涉及铨选任官、任职范围、亲属回避等诸多方面,并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说明有关官员回避的规定越来越细密,反映了唐代官员回避制度的发展与完善。这对当时的官僚队伍的整顿和预防官员腐败有着积极作用,有助于缓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和稳定封建统治秩序,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威。但因君权的绝对性、君主行为的任意性以及当时政治体制仍处于专制主义阶段,官员回避制度有时会功效不显,徒具虚文。
总之,汉唐时期,任官回避制度趋向完善,对封建王朝提升官员管理水平和维护统治,仍有较大的成效,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
【详解】此题是开放式问题。论题:从整体上来分析,根据材料“商周——明清”时期的任官回避制度的演变可知,中国古代王朝对官员管理制度逐步完善;从具体上来分析,任取某一段的阶段性特征来拟定论题,根据材料“西汉武帝——唐朝”可知,汉唐时期朝廷扩大任官回避范围;根据材料“商周与魏晋”时期 可知,商周和魏晋时期的选任官员突出血缘为标准。阐述:结合所学从不同时期的任官的主要内容、作用等角度分析即可。做到史实正确且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