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山西省吕梁市高级实验中学高三历史三轮复习定时训练一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中华大地上,流淌着长江、黄河、淮河三条大河,三条大河形成广袤平原,是孕育文明的理想场所。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以后,城市开始出现,“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这说明( )
A.自然地理是城市出现的决定性因素 B.城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C.生产力发展直接推动了城市的出现 D.城市具有政治经济及军事等功能
2.唐代税制规定,“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缌麻以上亲,内命妇一品以上亲,郡王及五品以上祖父兄弟,职事、勋官三品以上”,“皆免课役”。由此可见,唐代( )
A.皇亲国戚和高官享有经济特权 B.特权阶层垄断国家经济命脉
C.国家税收政策未惠及平民阶层 D.政府赋税制度一直比较稳定
3.宋初,在与蕃部进行马匹交易时,“官取良而弃弩(劣),禁其私市”。之后调整为委派专门的官员“谨视马之良驽,驽即印识之,许民私市焉”。上述政策调整说明
A.官府倡导商品经济发展 B.民间交易日益趋于繁荣
C.边境贸易涉及国家利益 D.区域经济发展受到保护
4.下图所示再现了每年秋季清官例行的八旗将士和蒙古王公贵族共同狩猎的活动场景。画中这一活动
《木兰秋狝》(康熙时期)
A.旨在增强清王朝向心力 B.丰富了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C.贯彻了体育强国的理念 D.表明满蒙贵族保留野蛮习俗
5.公元1024年2月,宋朝在成都设益州交子务,正式发行交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发行的法定纸币诞生了。官方发行的交子被后人称为官交子,作为国家法定货币,官交子的权威性和公信度大大高于私交子,其管理、印制都十分规范和考究。不仅如此,当交子币值下降时,官府会用现钱回购纸币,从而保证交子币值的稳定,这项具备现代金融理念的做法叫称提,在宋代已逐渐成熟。公元1101年,随着宋徽宗的即位,交子泛滥的洪峰终于来到。由于空券交子的发行量,远远大于流通量,造成恶性通货膨胀致使民不聊生。到了大观元年,一贯交子从最初值一千文钱贬值到只值十几文。根据材料信息推断,该现象推动了( )
A.白银货币化的出现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农民起义的发生 D.政府形象的改观
6.1931年9月以来,日本输出中国的糖品锐减:9月仅25万担,10月则只有7.5万担,11月更减至4.5-4.6万担,12月及次年1月输出额进一步锐减。受输出形势恶化的影响,日糖大阪工厂关闭。下列关于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解释合理的是( )
A.中国的制糖业迅速发展 B.中国民众积极抵制外来侵略
C.日本受经济危机冲击较大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初见成效
7.1945年8月中下旬,蒋介石连续三次致电毛泽东,邀请他速到重庆“共定大计”;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暨驻华美军司令魏德曼将军也向毛泽东发出了邀请电,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经慎重考虑,决定同意前往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中共此举
A.推动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构建 B.受到来自美国方面的军事压力
C.利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扩大 D.受到国民党内各派的普遍欢迎
8.1984年11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指出:“一个对外开放,一个对内搞活。改革就是搞活,对内搞活就是对内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是指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解放旧体制束缚下的生产力。由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A.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建立了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
C.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 D.核心内容是不断增强经济活力
9.公元前8一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城邦国家发展起来。城邦的公民是国家的主人,直接参与国家管理,尤其是出席公民大会。这说明古希腊城邦制度
A.包含了一定的民主因素 B.消除了阶级之间的对立
C.实现了居民的权利平等 D.推动了农耕文明的发展
10.马丘比丘遗址的主要建筑分为农定区、手工业区、皇家区、宗教区等。这里有沿着陡峭山坡层层开凿建造的房屋、从山顶向各个方向开凿的供水渠道、各种形状的庙宇、等。该遗址反映了
A.马丘比丘是安第斯地区的中心 B.津巴布韦国家丰富的宗教信仰
C.印加人高超的城市建筑艺术 D.印加文化继承玛雅文化的精华
11.1781 年美国《邦联条例》规定,邦联政府无权制定统一关税。1787 年美国《联邦宪法》规定,一切征税案例均由众议院提出;同时,国会有权直接向国民征税,包括关税及国产税,有权调整国外及州际贸易等。上述变化
A.体现了众议院与参议院矛盾尖锐 B.说明了国会掌握全部财政大权
C.推动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反映了美国三权分立体制不够完善
12.1986年,有日本评论家在书中称亚洲国家为“垃圾”,认为脱离亚洲是必然的,日本不必拘泥于过去的战争责任,而要积极对亚洲各国施加影响。该书出版后受到日本人,特别是日本年轻人的欢迎。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日本
A.经济发展势头迅猛 B.深受欧美种族思潮影响
C.大国主义思潮抬头 D.军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8年,孙中山先生动笔撰写他的民族复兴计划一<实业计划》,分为六大计划:第一计划,筑不封冻之深水大港北方大港于直隶湾;建筑铁路系统,由北方大港以达中国西北极端;移民蒙古、新疆……发山西煤铁矿源,设立制铁、炼钢工厂.第二计划,筑东方大港以使之成为世界级头等商港;整治扬子江水路及河……第三计划,改良广州为一世界港……创立造船厂。第四计划,建设中央、东南、东北、高原铁路系统,扩张西北铁路系统,创立机车、客货车制造厂。第五计划,发展满足个人及家族生活所必需和生活安适所由得的粮食、衣服、居室、汽车及各种运输工具制造、印刷等工业。第六计划,发展采矿工业,包括铁矿、煤矿、油矿、钢矿、特种矿之采取;矿业机器之制造;冶矿机厂之设立。
——摘编自黄自荣(孙中山先生实业思想与民族复兴探微》
材料二 国家民族主义是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以民族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它反映了某个民族国家与其他民族国家以及当今世界的关系,是民族国家生存的基本方式,因而是一种能在国际政治中发生作用和影响的力量和因素。聚合型民族主义主要是指同一地区内各主权国家在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寻求合作,即国际政治中的区域一体化现象。
——摘编自张涛华《民族主义与欧洲一体化研究评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实业计划》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的民族复兴计划不能实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国家民族主义和聚合型民族主义在二战后欧洲--体化复兴中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复兴的看法。
14.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茶馆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茶馆从魏晋开始萌芽,成形于唐代。至宋代,便进入了中国茶馆的兴盛时期。明代茶馆进一步得到发展,清代更加繁荣,无论沿海还是内陆,城市或是乡村,都有规模不等、设施各一的茶馆。
民国时期,茶馆的数量增多,种类多样,上茶馆不仅是民众日常生活的需要,更主要的是精神生活的需要。对于中下层人们来说,茶馆作为休闲和社交场所、集会场所、交易场所等得到了广泛利用,茶馆在人们的生活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功用。正如老舍在《茶馆》中所描述的茶馆中有各色各样的人,有每天溜完鸟在这歇歇脚,喝喝茶的有商议事情,说媒拉纤的有打群架,有朋友给双方和解在这碰头的。总之,普通的百姓,有事没事都可以来这里坐半天。在茶馆中,人们谈论各种各样的事情,而且茶费也很便宜,茶馆中人来人往,人们去茶馆会友、交易、推销、卖艺、闲聊,或无所事事、观看街头行人。
在建国初期,新中国处在百废待兴的状态下,茶馆业的发展相对萎缩,当时无论在经营手续,还是市场布局和规模上都比较落后,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茶馆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中国现代茶馆发展势头良好,整体处于成长期。茶馆的功能也从最初单一的提供茶饮,到后来增加休闲、娱乐、信息交流等功能。今天的茶馆精神愉悦功能凸显并成为一项主要功能。
——据赵甜甜《茶馆功能的演变》等整理
(1)编写一幕发生在民国时期茶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民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结合20世纪中国茶馆的变迁,说明茶馆的历史是一部“社会发展史”。
三、论述题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致仕又称退休、致事、悬车、乞骸骨等,即古代官员因年龄、健康或其他方面的原因而离开职位、退休养老的现象。下表为唐朝致仕制度的演变情况
——摘编自汪翔、张金铣《论唐代致仕制度之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唐代致仕制度演变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1.B
【详解】依据材料,大河流域的平原(地理因素)孕育了文明,生产力进步推动了城市出现,城市是军事卫护、日常居住需要的产物,这说明城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B项正确;自然地理只是促使城市出现的一个因素而非决定性因素,排除A项;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城市产生的根本因素,“直接推动”说法有误,排除C项;城市的功能只是材料部分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2.A
【详解】根据“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缌麻以上亲,内命妇一品以上亲,郡王及五品以上祖父兄弟,职事、勋官三品以上”,“皆免课役”可得出皇亲国戚和高官享有经济特权,他们可以不要交税,不要服役,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垄断经济命脉,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国家税收政策的惠及范围,也没有体现国家赋税政策的演变过程,排除CD项。故选A项。
3.C
【详解】宋朝时期,政府严格管控马匹贸易,在官方优先的原则下,从严禁民间买卖马匹,到允许民间私市官方印识的驽马,说明边境贸易涉及国家利益,C项正确;宋代依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仅从允许民间买卖驽马不能说明官府倡导商品经济发展,排除A项;仅有废除私人买卖马匹的禁令一项政策,不能说明民间交易日益趋于繁荣,排除B项;宋朝政府调整与蕃部交易马匹政策,不能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受到保护,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详解】根据材料和图示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在木兰秋狝中有蒙古王公贵族的参与,和有利于强化蒙古贵族对清政府认同,增强清王朝的向心力,A项正确;木兰秋狝主要是贵族参与,和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无关,排除B项;木兰秋狝是为了强化清王朝的向心力,并不是在贯彻体育强国的理念,也不是贵族的也蛮习俗,排除CD项。故选A项。
【点睛】
5.A
【详解】根据材料“由于空券交子的发行量,远远大于流通量,造成恶性通货膨胀致使民不聊生”,可知交子泛滥后导致了恶性通货膨胀,使纸币大幅度贬值,导致的结果是百姓不再相信政府发行的纸币,选择相信金属货币,有利于推动白银的货币化,A项正确;商品经济发展是纸币出现的原因之一,恶性通货膨胀跟商品经济没有直接联系,甚至阻碍商品经济发展,排除B项;农民起义是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材料现象不会直接推动农民起义的发生,排除C项;通货膨胀会使政府形象会变得更差,排除D项。故选A项。
6.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输出中国的糖品锐减,甚至导致日糖大阪工厂关闭,这主要是因为此时国人积极抵制日货,反对日本侵略中国,B项正确。材料中现象主要是受政治形势的影响,并非正常的经济竞争的结果,A项错误。日本受经济危机冲击后是要扩大对外输出,而不是减少输出,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不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成果,且当时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还未开始,D项错误。
7.C
【详解】毛泽东应邀赴重庆谈判,有利于打破国民党将挑起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的妄想,体现了共产党谋求建立民主共和国的诚意,从而能够争取更多的民主人士的支持,利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扩大,故选C;1945年中国还没有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排除A;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主要是出于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考虑,而非受到美国的军事压力,排除B;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不可能受到国民党内各派的普遍欢迎,D说法夸张,不符合实际,排除。故选C。
8.D
【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而通过材料信息“对内搞活经济,是指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解放旧体制下的生产力”可以推断,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不断增强经济活力,D项正确;A项应是1992年,排除;B项应为21世纪初,排除;C项是农村经济体制政革的内容,排除。
9.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公民是城邦的政治主要力量,城邦实行直接民主,这体现了城邦具有一定的民主因素,A项正确;城邦的主体是公民,不包含妇女、儿童、外邦人、奴隶等,阶级对立依旧存在,排除BC项;希腊城邦属于海洋文明,工商业较为发达,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根据“马丘比丘遗址的主要建筑分为农定区、手工业区、皇家区、宗教区等”“开凿的供水渠道、各种形状的庙宇”可知印加人高超的城市建筑艺术,C项正确;材料内容不涉及马丘比丘的中心,排除A项;津巴布韦位于非洲,马丘比丘位于美洲,排除B项;材料没有印加文明与玛雅文明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根据材料“邦联政府无权制定统一关税”“一切征税案例均由众议院提出……国会有权直接向国民征税,包括关税及国产税,有权调整国外及州际贸易等”等信息可知,美国独立后实行邦联制,邦联政府无力维护国家统一,为此美国通过了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加强了中央集权,这有利于推动美国的统一和资本主义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美国由邦联制到联邦制的过程,没有体现众议院与参议院矛盾尖锐,A项错误;材料内容通过邦联制和联邦制的对比,强调联邦制有利于推动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没有体现国会掌握全部财政大权的问题,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联邦制下没有中央集权,没有反映美国三权分立体制是否完善的问题,D项错误。
12.C
【详解】日本评价家轻视亚洲国家,自诩为亚洲强国,淡化战争罪行,而日本年轻一代推崇上述观念,这说明随着日本经济实力上升,日本大国主义思潮抬头,C项正确;通过材料无法看出日本经济发展情况,排除A项;B项与题无关,排除B项;军国主义强调对外侵略扩张,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3.(1)主要内容:发展水陆交通;建设港口;建设钢铁等轻重工业;发展矿业;发展农业;移民以开发边疆。
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未改变;北洋军阀专制独裁及军阀割据,政局动荡;国内科学技术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缺乏科学理论做指导。
(2)国家民族主义的影响:在国家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二战后严重对抗的东、西方国际关系有助于欧洲一体化的推进和欧洲的复兴;二战结束后,欧洲国家最重要的利益是国家的安全与经济的复兴;西欧国家在国家民族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被迫走上联合自强的发展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民族主义有利于欧洲一体化和欧洲复兴。聚合性民族主义的影响:在聚合型民族主义影响下,欧洲各成员加强在政治领域的合作。1993年,欧盟成立。欧洲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不断加强,司法与内务合作不断深化。
(3)看法:民族复兴的方式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要结合国情;要走和平复兴的道路;要激发民族主义在复兴中的作用;复兴要以人民福祉为中心;民族复兴要有利于地区和平发展稳定。
【详解】(1)关于《实业计划》的内容,学生可由材料概括得出,把同类的放在一起,如几个地方修港口可以概括为建设港口,修铁路、内河航运等可以概括为建设水路交通,建立各种工厂可以概括为建设轻重工业,以此类推,学生基本可以概括出主要内容;关于“原因”,需要学生调用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来作答,学生可以从政治、经济、外交、科学技术等国情去分析。
(2)关于国家民族主义和聚合性民族主义在欧洲一体化复兴中的作用,需要学生根据材料先理解国家民族主义和聚合性民族主义的含义,再结合欧洲一体化复兴的宏观历史去阐述这两个民族主义对推动欧洲-体化复兴的作用,首先国家民族主义在冷战下推动欧洲国家被迫走向联合,客观上有利于欧洲战后的复兴;其次在欧洲一体化过程中,传统民族主义并没有衰退,而是出现新的聚合性民族主义,最终走向民族大融合来实现欧洲一体化和欧洲的复兴。
(3)学生只要能以民族复兴为核心阐述自己的看法,从国情、方式、影响等角度展开分析即可。
14.(1)主题:主题明确,紧扣民国时期(辛亥革命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等)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
层次一:对话主题不够突出,观点不够明确,对话不够完整,逻辑不够清晰;
层次二:对话基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观点较明确,对话较完整,逻辑较清晰;
层次三:对话紧密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完整,逻辑清晰。
(2)中国茶馆经历了民国时期的大起大落、建国后的萎缩和改革开放后的良好发展,可以看出茶馆的发展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
从20世纪中国茶馆的变化与中国政治发展的角度: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中国进入了民国时期。其后,随着北洋政府统治的建立,政局动荡不安,茶馆成了人们精神寄托的地方。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茶馆发展相对萎缩。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后,茶馆业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从20世纪中国茶馆的变迁与中国经济发展联系的角度: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三大改造的进行,茶馆在这一时期不复存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现代茶馆更多的以市场为导向,迎来了大发展的机遇。
【详解】(1)主题:根据材料时间限定“民国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紧扣民国时期历史事件,如辛亥革命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等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在编写对话时,要凸显主题,主线明确,逻辑清楚,对话完整。
(2)说明:根据材料“民国时期,茶馆的数量增多,种类多样,上茶馆不仅是民众日常生活的需要,更主要的是精神生活的需要”“在建国初期,新中国处在百废待兴的状态下,茶馆业的发展相对萎缩,当时无论在经营手续,还是市场布局和规模上都比较落后,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茶馆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中国现代茶馆发展势头良好,整体处于成长期”可知,从民国、建国初到改革开放后,中国茶馆经历了民国时期的大起大落、建国后的萎缩和改革开放后的良好发展,可以看出茶馆的发展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茶馆的发展变迁。从20世纪中国茶馆的变化与中国政治发展的角度: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中国进入了民国时期。其后,随着北洋政府统治的建立,政局动荡不安,茶馆成了人们精神寄托的地方。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茶馆发展相对萎缩。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后,茶馆业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从20世纪中国茶馆的变迁与中国经济发展联系的角度: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三大改造的进行,茶馆在这一时期不复存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现代茶馆更多的以市场为导向,迎来了大发展的机遇。
15.认识:唐朝的致仕制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具有灵活性。
唐代初期,因隋末期间起义频发,经济需要恢复生产,唐高祖和唐太宗时期一方面延续了隋朝的致仕条件,另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变通,即“若齿力未衰,亦听厘务”鼓励国家稳定和建设人才继续留任。唐玄宗时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一方面唐朝国力强盛,另一方面玄宗皇帝精简官员,为致仕制度发展奠定基础。唐玄宗时期的致仕标准为“五品以上,籍年虽少,形容衰老,亦听致仕”,进一步放宽了标准,具有灵活性。正是因为唐朝致仕制度具有灵活性,导致了致仕制度的不成熟。唐懿宗至哀帝时期,致仕成为了宦官、权臣和藩镇打击政敌、把控朝政的工具。综上所述,唐朝致仕制度在初期沿袭了隋朝制度,并随着自身政治发展的历程进行调整,具有灵活性。
【详解】材料为唐朝致仕制度的演变情况,包括高祖太宗朝、高宗朝、玄宗朝、肃宗至宣宗朝、懿宗至哀帝朝的致仕制度内容。其致仕制度内容包括致仕条件或致仕后的待遇等内容。据此材料知,唐代致仕制度的特点主要有具有灵活性、尊老敬老传统和鲜明等级性。唐代致仕制度具有灵活性,需要从高祖太宗朝、玄宗朝和懿宗至哀帝朝的致仕制度内容进行分析。在继承传统制度的基础上,具有灵活性。唐代致仕制度具有尊老敬老传统,需要从高宗朝、玄宗朝、肃宗至宣宗朝材料出发,从给予致仕官员俸禄的角度进行分析。唐代致仕制度具有鲜明等级性,需要从、高宗朝、玄宗朝、肃宗至宣宗朝材料出发从给予致仕官员俸禄的条件,即“五品以上”有俸,“六品以下”无俸的角度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