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2026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大单元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9)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2026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大单元一轮复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05 22:19: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2024届高考历史大单元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专题训练【配套新教材】
1.有学者认为20世纪下半叶没有再发生世界大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毁灭性热核武器发展所产生的制约作用;二是日益加强的世界整体性发展所产生的制约作用。今天的人类已不能再打无限化的总体战争了。据此可知( )
A.人类面临战争的威胁已消失 B.各民族间的矛盾日益缓和
C.社会发展推动人类走向和平 D.各国家间的竞争逐渐减弱
2.有学者指出,后“冷战”时代,以美国模式的全球化是不受约束的自由放任的全球化,它导致了全球市场的震荡、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能源危机、粮食问题,给人类生产也带来了生态、气候、环境和过度开发等许多全球性的问题。学者所述( )
A.说明全球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不利
B.客观上要求人类增强共同治理全球的意识
C.表明美国已失去了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
D.体现出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了生产领域
3.关贸总协定前六轮谈判后,涉及关税减让的商品占世界贸易额一半以上。第七轮(1973-1979年)谈判围绕关税减让和消除非关税壁垒问题展开,达成包括反倾销、补贴、产品标准、政府采购等多方面的协定。据此可知,二战后( )
A.自由主义贸易准则开始确立 B.公正合理的国际贸易秩序形成
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 D.各国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减弱
4.有论者指出,目前,社会化大生产的分工遍布全球,已经不是哪一个国家的内部政策和管理能力可以控制和制约的了,而是迫切需要一种能够与之适应的全球范围内国际性协作组织及其制度、机制的出台。这体现出( )
A.国际经济形成了完善的分工体系 B.国家逐步丧失经济政治管理职能
C.经济全球化推动国际体系的调整 D.世界经济多极化要求政治民主化
5.1992年,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会议通过了《全球21世纪议程》《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等文件,并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这一做法( )
A.体现了世界各国命运与共 B.说明环境与经济实现了协调发展
C.得到了世界各国普遍认可 D.反映共商共建治理体系得以建立
6.1994年亚太经合组织发表《茂物宣言》,确定发达成员不晚于2010年,发展中成员不晚于2020年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到2004年,澳大利亚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降至4.25%,中国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已降到10.4%。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助推了亚太地区的经济活力。这种现象反映了( )
A.亚太各成员合作应对旧有国际秩序挑战
B.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C.尊重差异有助于推动亚太区域合作发展
D.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合作面临诸多困难
7.有人说“21世纪,不是——场技术的革命,也不是——场产品的革命,而是——场观念的革命。……用电脑延伸人脑,用邮件延伸人腿,用语言延伸人嘴;光的速度、零的距离、海的容量,瞬间传到全世界。”材料意在说明信息技术革命( )
A.推动了科学技术领域的变革 B.淡化了人际之间的情感交流
C.促进了资本与科技紧密结合 D.改变了人们的交往交流方式
8.有学者认为,21世纪东方文化的复兴不是传统儒、释、道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简单恢复和延伸,而是在全球化时代,加速发掘各个文化传统中那些最本质的、最必然的、与其他传统文化相通的,即“人心之所同然”的共同价值观念。在该学者看来,“东方文化的复兴”( )
A.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恢复 B.会引发不同地域文明的冲突
C.有助于加速全球文化的整合 D.导致民族文化的独立性丧失
9.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领导人于2018年6月10日共同会见记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介绍了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达成的重要共识和成果:各方同意加强团结协作,深化和平合作、平等相待、开放包容、共赢共享的伙伴关系;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等。这主要体现了中国( )
A.积极参与互利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 B.积极推动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
C.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积极与欧亚国家结成政治联盟
10.中国领导人曾多次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重要演讲(如下表)。
时间 领导人 演讲标题
1995年 江泽民 《让我们共同缔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2009年 胡锦涛 《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2021年 习近平 《坚定信心共克时艰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
由此可知中国( )
A.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 B.主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推动全球经济合作迈人新阶段 D.努力推动传统国际组织的改革
11.“一带一路”已发展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并充分借助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与有意向的国家和地区一起规划,共同协商,6年时间先后推动126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参与签署170多份合作协议。据此可知,“一带一路”( )
A.体现中国继续维持与邻国结盟的外交政策
B.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外交理念
C.开拓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新篇章
D.经济援助成为中国外交主要手段
12.全球票房榜首的《复仇者联盟》系列电影是好莱坞制造英雄形象的梦工厂,钢铁侠、美国队长等经典英雄形象随着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好莱坞也因此大赚;与此同时,漫威电影的风靡也被许多国家视为文化侵略。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好莱坞电影致力于弘扬美式价值观 B.经济全球化浪潮推动电影行业发展
C.全球文化传播中的价值观冲突问题 D.文化侵略成为新时代大国交锋方式
13.【全球治理】
材料一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通过“战争、殖民、划分势力范围”等方式争夺利益和霸权,给亚非拉国家带来巨大的灾难。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局势急剧变化,尤其是面对国际经济金融安全、资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网络信息安全、应对气候变化、打击恐怖主义、防范重大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治理问题,国际社会应对乏力。各国以“制度规则”协调关系和利益的方式演进,建立国际机制、遵守国际规则、追求国际正义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因而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
材料二 面对全球治理失灵,中国政府强调要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不仅事关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而且事关给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定规则、定方向”。要抛弃过时的“冷战思维”,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寻求而不是破坏共识,化解而不是制造矛盾,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要加强在重大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为实现世界和平、稳定、繁荣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建立健全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推动正面而非负面的“溢出效应”。“以平等为基础”,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权利、机会、规则”平等;“以开放为导向”,不搞排他性安排,防止治理机制封闭化和规则碎片化:“以合作为动力”,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性应对,合作是必然选择,各国要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商规则,共建机制,共迎挑战:“以共享为目标”,不搞一家独大或者赢者通吃,寻求利益共享,实现共赢目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治理失灵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政府提出的全球治理主张及其实质。
14.危机与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
材料一 尽管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趋势,却不意味着现代化是理想的“天国”,现代社会能够解决一切问题。恰恰相反,现代化在解决某些问题(如物质匮乏问题)的同时,却带来了新的问题(如精神匮乏问题、资源耗尽问题),新问题甚至比老问题更多、更复杂,更难以解决。这种情况在整个世界都愈演愈烈了,已经引起人们的警觉。有些人甚至因此而怀疑现代化的合理性,怀疑自文艺复兴以来人类的发展方向。中国现代化需要意识到这种负面影响,有意识地避免这些影响,寻找一条真正有利于人类永久生存的道路,让人类能够自我完善。
——钱乘旦:《现代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材料二 人类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发展、合作、共贏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同时,人类也正处于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全球发展鸿沟日益凸显,局部冲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正是基于对世情的科学判断,习近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社会的认同度不断上升,已写入联合国决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正在成为推动人类和平发展的价值共识。
——双传学:《从历史经验看科学判断形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类现代化发展的共同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现代化过程中人类社会面临哪些发展问题?
(2)为克服全球危机,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提出与实施的有利因素。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选择C:根据材料“一是毁灭性热核武器发展所产生的制约作用;二是日益加强的世界整体性发展所产生的制约作用”和所学知识可知,二战以来,随着各种国际组织的建立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越来越低,即社会发展推动人类走向和平。排除A:人类面临的战争威胁并未消失。排除B:局部地区的民族矛盾仍较为尖锐。排除D:“各国家”的表达太绝对。
2.答案:B
解析:以美国模式全球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化是不受约束的自由放任的全球化,引起了许多全球性的问题,这从客观上要求人类增强共同治理全球的意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故选择B项。A项表述错误,全球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有利有弊,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以美国模式全球扩展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化的弊端,不代表美国已失去了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故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3.答案:C
解析:材料中谈判有利于促进全球性贸易的发展,使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C项正确;工业革命时期自由主义贸易准则开始确立,A项错误;当今公正合理的国际贸易秩序尚未形成,B项错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政府经济管理职能,D项错误。
4.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社会化大生产迫切需要全球范围内国际性协作组织及其制度、机制的出台,这说明经济全球化推动国际体系的调整,C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5.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1992年世界主要国家领导人出席了联合国举办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会议通过了一系列的相关文件,说明的是世界各国命运与共,A项正确;环境与经济发展并未协调,排除B项;C项错在“普遍认可”,排除;共商共建治理体系得以建立可以追溯到联合国成立,排除D项。故选A项。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亚太经合组织。根据材料“确定发达成员不晚于2010年,发展中成员不晚于2020年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可知,《茂物宣言》尊重成员经济发展差异,是依据成员经济发展实际出发的表现,有助于推动亚太区域的合作和发展,故C项正确;亚太各成员加强合作是应对经济全球化下新秩序的挑战,A项排除;材料主旨不是探讨中国对外开放存在的问题,B项排除;材料没有反映亚太各成员合作时面临的困难,D项排除。
7.答案:D
解析:根据“用电脑延伸人脑,用邮件延伸人腿,用语言延伸人嘴;光的速度、零的距离、海的容量,瞬间传到全世界”可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信息的交流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说明信息技术革命改变了人们交往交流的方式,D项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强调科学技术领域的变革,没有提及资本和科技的紧密结合,排除AC项;信息技术革命主要是改变了人们交流的方式,没有提及对情感交流的影响,排除B项。故选D项。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全球化下文化的发展。根据材料中“21世纪东方文化的复兴”是“与其他传统文化相通的,即‘人心之所同然’的共同价值观念”可知,“东方文化的复兴”有助于加速全球文化的整合,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国文化的发展,而非恢复,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的是文化的重新整合,不是地域文明的冲突,故B项错误;材料中全球文化的整合,有利于民族文化发展,不会导致其丧失独立性,故D项错误。
9.答案:A
解析:由材料“各方同意加强团结协作,深化和平合作、平等相待、开放包容、共赢共享的伙伴关系;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可知,各方同意深化伙伴关系,维护地区安全和稳定,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互利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贸易自由化,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故C项错误。我国奉行不结盟政策,故D项错误。
1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领导人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讲内容可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A项正确。
11.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参与了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平台,这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签署了170多份合作协议。这些行动将这些国家和国际组织紧密相连,构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故选C项。新时期中国强调不结盟政策,而且这些国家不都是中国的邻国,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合作问题而不是强调平等问题,排除B项;“一带一路”的实施并不能证明经济援助成为主要外交手段,排除D项。
12.答案:C
解析:美国好莱坞制造的英雄形象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但是也被视为美国的文化侵略,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跨区域传播的同时,也引发了文化价值观的冲突,C正确;A是现象而非本质,排除;B脱离材料主旨,排除;好莱坞的英雄形象是否是文化侵略尚未确认,排除D。
13、答案:(1)背景:①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不合理②经济全球化④政治多极化⑤全球治理新理念尚未形成⑥各种新的全球治理问题涌现。
(2)主张:抛弃旧理念,创新治理理念;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加强沟通与协调,共同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追求平等、开放与合作;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伙伴关系;实质: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解析:(1)背景:依据材料“近代以来西方列强通过‘战争、殖民、划分势力范围’等方式争夺利益和霸权,给亚非拉国家带来巨大的灾难”并结合所学可知,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不合理;依据“建立国际机制、遵守国际规则、追求国际正义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并结合所学可知,全球治理新理念尚未形成;依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局势急剧变化”并结合所学可知,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依据“面对国际经济金融安全、资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网络信息安全、应对气候变化、打击恐怖主义、防范重大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治理问题,国际社会应对乏力”可知,各种新的全球治理问题涌现。
(2)主张:依据材料“要抛弃过时的‘冷战思维’,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可知,抛弃旧理念,创新治理理念;依据“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可知,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依据“各国要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商规则,共建机制,共迎挑战”可知,加强沟通与协调,共同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依据“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可知,追求平等、开放与合作;依据“不搞一家独大或者赢者通吃,寻求利益共享,实现共赢目标”可知,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伙伴关系。实质:依据材料“中国政府强调要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不仅事关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而且事关给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定规则、定方向’”可知,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4、答案:(1)共同趋势: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文化科学化、理性化。
面临问题:精神匮乏、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强权政治、战争威胁等。(答出任意3点)
(2)答案:①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大变局,和平与发展、合作与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②“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形成全球共识;③“一带一路”战略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④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和积极推动。
解析:(1)共同趋势:根据所学可得出主要有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文化科学化、理性化。面临问题:根据所学可得出主要有精神匮乏、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强权政治、战争威胁等。
(2)根据“人类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发展、合作、共贏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可得出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大变局,和平与发展、合作与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根据“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社会的认同度不断上升,已写入联合国决议。”得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形成全球共识;根据所学可得出“一带一路”战略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结合所学可得出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和积极推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