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04 数据计量型选择题
1. 2021年10月,中国考古学会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下表为入选该名单的38项石器时代遗址地域分布情况。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石器时代遗址地域分布表
区域 东北 华北 西北 华东 华中 华南 西南
遗址数 3 6 7 9 9 2 2
依据上表,可以推知( )
A. 早期中华文明各自独立发展 B. 南方与北方经济文化交流活跃
C. 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中心 D. 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化特征
2. 下表为西汉时受封诸侯统计概况。据此可推知( )
封诸王之子 封功臣 封外戚
高帝 3 137 --
文帝 14 10 3
景帝 7 18 4
武帝 178 75 9
昭帝 11 8 6
宣帝 63 11 20
元帝 48 1 20
成帝 43 5 10
哀帝 9 -- 13
平帝 27 -- 22
A. 分封制是西汉立国之本 B. 汉初异姓诸侯是分封的主体
C. 西汉后期政治趋于腐败 D. 武帝时诸侯势力进一步壮大
3. 魏晋时期,封爵是获得政治权势的重要途径,“公侯之子孙”能轻易获得上品。从下表出仕的统计中可以看出该时期( )
父祖或本人有爵者(出仕) 父祖或本人无爵者(出仕)
西晋 81 183
东晋 130 108
A. 官员选拔的封闭性强化 B. 普通的地方豪右出仕途径拓宽
C. 中正品评评议权力削弱 D. 社会各阶层的流动性得到增强
4. 表为唐代敦煌户籍资料关于“受田”的统计。这可以用来说明()
年代 户数 永业田(亩) 口分田(亩)
应受 已受 未受 应受 已受 未受
天宝元年(742年) 43 1180 1075 105 4820 757 4063
大历四年(769年) 18 540 449 91 1790 541 1249
A. 赋役制度有待调整 B. 中央政府权力减弱 C. 国家严控土地交易 D. 小农经济大量破产
5. 如表为北宋若干时期江南与全国农村劳动力的变动情况(单位:户、人)。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 江南地区 全国 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占全国农村劳动力比重(%)
户数 农村劳动力人数 户数 农村劳动力人数
980年 349283 890672 6418500 16367175 5.4%
1078年 1120331 2856844 16603954 42340082 6.7%
1102年 1265762 3227693 18113945 46190560 6.9%
A. 个体农耕规模扩大 B. 宋代经济重心南移进程已完成
C. 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D. 劳动力增长支撑江南经济发展
6. 下图所示为明清时期江浙部分地区的市镇数量变化情况(单位:个)。据此可以推知,明清时期江浙地区( )
A. 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社会 B. 重农抑商有所松弛
C. 发展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D. 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7. 下图为1853—1895年福州港茶叶出口量。这说明这一时期该地区( )
A. 传统种植结构受到外力冲击 B. 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C. 茶叶出口满足了西方的需求 D. 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8. 下图反映的是上海轮船招商局的部分负债情况。这一情况可以用来说明( )
A. 官办企业缺乏资本原始积累 B. 洋务工业难以获得政府资金支持
C. 中国近代造船工业揭开序幕 D. 传统金融机构支持近代企业发展
9. 1867和1905年,各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方面所占比例变化情况如下。据此可知( )
中国出口货物对象国 1867年占比(%) 1905年占比(%)
英国及英属殖民地 74.6 19.4
俄国 1.8 14.8
德国、法国、意大利及其他欧洲国家(不含英、俄) 5.4 32.9
美国 15.0 15.5
日本(1905年包括日占中国台湾) 2.0 14.0
A. 列强势力消长对中外贸易影响巨大 B. 关税主权丧失使对外贸易陷入被动
C. 工业革命发展促进贸易格局的变化 D. 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
10. 下表为京师大学堂翻译购买的教科书统计表。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 )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翻译的书籍 (1898—1911) 40部 23部
63% 37%
购买的国外书籍 (1903—1905) 421部 153部
73% 27%
A. 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 B. 中外交汇促进革命思想深入发展
C. 向西方学习深化到政治制度层面 D. 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
11. 下表为1933年中央苏区部分商品进出口的关税税率表。据此可知,苏区关税征收在当时( )
出口货物 进口货物
货物 税率 货物 税率
竹 3% 西药 3%
木 3% 酒 50%
家禽 5% 洋参 100%
煤 30% 盐 免税
米谷 50% 铁 免税
注:此处关税指中央苏区和国民党统治区贸易中需向苏区缴纳的税种。
A. 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 B. 有利于巩固根据地政权
C. 确保了战略物资的供应 D. 旨在增加苏区财政收入
12. 1979年上海市劳模评选是改革开放初期上海进行的第一次劳模评选,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市最广泛、最集中的一次群众性的评比。下图本次劳模评选结构图,这反映出本次评选( )
A. 具有广泛的行业代表性 B. 评价标准强调职业分工
C. 忽视了科研人员的作用 D. 适应了市场经济的需要
13. 如图为1982—2010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及增长率统计图。该图反映了( )
A.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B. 城乡一体化的实现
C. 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D. 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14. 下表为公元前5~前4世纪雅典授予外邦人公民权法令统计表。此表反映了这一时期雅典城邦( )
时间 公民权授予法令(例) 其中与商人放贷者有关的法令(例)
前476~前415 7 1
前414~前355 67 18
前354~前306 66 29
A. 公民群体内部的分化严重 B. 资金与土地间的流动加强
C. 对外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 D. 重商主义政策的加速推进
15. 下表为17至18世纪欧洲部分国家重要科技发明统计(单位:项)。据下表可推知,这些科技发明的出现( )
国家 数学 物理 化学 天文学 地学 生物医学
英国 17 20 17 18 8 36
法国 26 14 15 16 10 9
德国 7 5 12 8 5 5
西班牙 0 0 2 0 0 1
荷兰 0 5 2 2 0 1
A. 标志近代科学体系的建立 B. 受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C. 推动了理性主义的迅速发展 D. 得益于技术革命的推动
16. 下图为1870—1910年世界船舶吨位数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全球贸易网络的形成 B. 铁路运输业的迅速发展
C. 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 D. 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开展
17. 根据表,我们可以推断,1830—1920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是由于()
(注:↑是指经济角色或社会主义运动呈上升趋势,↓指下降趋势)
变动趋势 国别 1830—1860年 1860—1890年 1890—1920年
经济角色 社会主义运动 经济角色 社会主义运动 经济角色 社会主义运动
英国 中心区 ↓ 中心区 ↓ ↓ ↑
法国 边缘区 ↑ ↓ ↑ ↓ ↑
德国 边缘区 ↑ ↑ ↓
俄国 边缘区 ↑ 边缘区 ↑
A.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扩张 B. 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的激化
C. 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重大转移 D. 世界社会主义力量的国际联合
18. 下表为 1928年、1940年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由此可知苏联( )
年份 钢(万吨) 煤炭(万吨) 棉织物(亿平方米) 谷物(万吨)
1928 年 425.1 3551 18.21 7330
1940 年 1831.7 165923 27.15 9564
增幅(%) 330.08 367.25 49.09 30.48
A. 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成效显著 B. 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 工农业比例失调状况明显好转 D. 忽视了农村经济发展规律
19. 如图是20世纪下半叶美国实施经济制裁案例统计表,这反映了( )
类别 年份 总数 成功案例数 失败案例数
单方面或参与实施的经济制裁 1945—1970年 30 16 14
1970—1990年 48 10 38
单方面实施的经济制裁 1945—1970年 16 11 5
1970—1990年 39 5 34
A. 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B. 美国霸权地位的丧失
C. 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 世界政治局势的动荡
20. 下图为1800年—2015年世界城镇化趋势图,反映了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下列有关世界城镇化进程的解释正确的是( )
注:上图根据联合国《世界城镇化展望(2018年版》等资料编制,反映了从1800年到2015年,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的变化情况。
A. 1800―1850年增长缓慢的原因是各国政府不重视城镇化建设
B. 1850—1925年迅速增长的原因是欧美国家推动亚非拉城镇化
C. 1925—1950年增长较快的原因是持久和平与稳定的世界环境
D. 1950—2015年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加快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通过观察表格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石器时代遗址分布广泛,反映出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化特征,D项正确;早期中华文明之间存在着区域性文化交流,排除A项;表格仅涉及石器时代遗址地域分布情况,没有明确各地区间的交流程度,体现不出南北交流活跃,并且受自然条件和生产力水平限制,当时南北方之间不存在非常活跃的经济文化交流,排除B项;表格不足以说明长江流域处于中华文明的中心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2.【答案】C
【解析】从表格中西汉时受封诸侯的对象可得出,封外戚及诸侯王之子的数量远多于封建功臣,反映出当时政治腐败,朝政被宗亲王室所把控,C项正确。
分封制是西周的立国之本,而不是西汉,排除A项;
材料中缺少同姓诸侯王数量和异性的对比,故无法判断主体,排除B项;
武帝时通过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势力,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西汉后期的政治腐败。要求考生掌握西汉衰落灭亡的原因并具备解读图表材料的能力。
本题考查西汉后期的政治腐败,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答案】A
【解析】题干提及从西晋到东晋,父祖或本人有爵者出仕者增加较多,而父祖或本人无爵者出仕者减少较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实行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选官权为门阀士族所垄断,官员选拔具有封闭性,故选A项。“拓宽”不合逻辑,应为“收缩”,排除B项;“削弱”不合史实,应为“增强”,排除C项;“得到增强”不合史实,应为“遭到削弱”,排除D项。
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唐代敦煌户籍资料关于‘受田’的统计”表中的信息可知,唐朝中期受田户数的数量大幅度下降。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因为唐朝中期,由于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掌握的土地数量减少,出现无地可分的局面,导致均田制走向解体,租庸调制无法维持国家的财政收入,因此赋役制度有待调整,A项正确。中央政府权力减弱表现在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当时土地兼并严重,但材料并未反映“国家严控土地交易”,排除C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判定小农经济大量破产,排除D项。故选A项。
5.【答案】D
【解析】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980年以来,南方户数占全国户数的比重不断上升,说明南方的劳动力不断增加,这也就为江南经济的繁荣提供了条件,D项正确;仅根据户数比重的变化,无法得出个体农耕规模扩大和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的结论,排除AC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即1127年以后,排除B项。故选D项。
6.【答案】D
【解析】依据图示信息可知,明清时期江浙部分地区市镇数量均在增加,而且数量较大,这说明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经济结构发生变化,D项正确;图示信息不能反映“区域经济发展失衡”,排除A项;明清时期厉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材料只是反映了明清时期江浙部分地区市镇数量的变化,没有涉及全国其他地区的情况,无法得出江浙地区发展成为全国经济中心,排除C项。故选D项。
7.【答案】D
【解析】据题干可知,福州港的茶叶出口量从1853—1880年总体呈上升趋势,1880—1895年总体呈下降趋势,结合近代以来福州较早开辟为商埠,福州港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其茶叶出口量的变化与国际市场的需求紧密相连,故选D项;图中数据无法得出传统种植结构的变化,排除A项;也无法得出自然经济仍占主导的结论,排除B项;19世纪后期中国茶的地位逐渐被印度茶所取代,排除C项。故选D项。
8.【答案】D
【解析】根据题目信息可知,轮船招商局向传统金融机构——钱庄借款,体现传统金融机构支持近代企业发展,D项正确;材料体现上海轮船招商局负债情况,不能体现官办企业缺乏资本原始积累,排除A项;上海轮船招商局的负债大部分为所借官款,其获得政府资金支持,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中国近代造船工业揭开序幕,轮船招商局是轮船运输企业,排除C项。故选D项。
9.【答案】A
【解析】根据表格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7年英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方面所占比例大,1840—1842年英国对华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定,使中国丧失了关税主权,所以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出口贸易所占比例高。后在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占据势力范围,所以1905年英国在中国的出口贸易所占比例有所下降,其它国家的比例上升。由此可见列强势力消长对中外贸易影响巨大,A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关税主权丧失,对外贸易陷入被动,但表格内容只反映了各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方面的所占比例的变化,排除B项;仅看各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方面所占比例的变化看不出工业革命发展促进贸易格局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各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方面所占比例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
10.【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表格数据可知,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京师大学堂翻译购买的教科书中,社会科学占绝大数,即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这就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在该时期向西方学习的深化,即从“器物”到“制度”,故选C项。题干表格数据能够看出在该时期中国学习西方“器物”的减少,但题干中的设问方式是“侧面”,排除A项;自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才开始广泛传播其革命思想,即革命思想在该时期尚未深入发展,排除B项;题干表格数据表明社会科学占比较大,不能笼统地概括为“科学”,排除D项。
11.【答案】B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一些具有战略地位的物资,如煤和米谷的出口税率较高,有利于减少其出口,盐、铁实行免税,西药税率较低,有利于其进口,这些物资事关根据地建设,这一措施有利于巩固根据地政权,故选B项。当时局部抗战虽已开始,但中日民族矛盾尚未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且当时主要为了应对国民党的“围剿”,排除A项;对不同商品征收不同税率有利于战略物资供应,但当时受到国民党封锁等多种因素影响,物资来源无法仅凭税率调节保障,排除C项;商品税率有高有低,且一些大宗商品,如盐铁进口免税,表明其目的并非增加财政收入,排除D项。
12.【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中改革开放初期上海第一次评选劳模,其中工人、党政干部、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医务人员、教师、教授、编辑、记者、演员、民警等来自上海各行各业,其行业代表较为广泛,故选A项。题干材料表现的是评选的结果,并未涉及评价的标准问题,排除B项;科研人员在构成中占据了一定比例,并没有忽视科研人员,排除C项;1979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未在中国确立,排除D项。
13.【答案】A
【解析】依据图示信息可知,1982—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及增长率均在增长,尤其是1995—2010年,增长迅猛。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后,我国开始经济体制改革,到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人口流动。因此该图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A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流动人口规模及增长率,没有涉及城市、乡村的具体情况,无法得出“城乡一体化的实现”,排除B项;材料与对外开放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这一时期中国流动人口规模及增长率,不能得出人口数量增长,排除D项。故选A项。
14.【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表格及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前4世纪雅典授予外邦人公民权法令逐渐增多,尤其是与商人放贷者有关的法令呈上升趋势,这说明雅典城邦资金与土地间的流动加强,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授予外邦人公民权法令增多,与本地公民内部分化无关,排除A项;对外战争材料未体现,排除 C项;重商主义政策在题干表格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1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7至18世纪欧洲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大量科技发明涌现,结合所学,近代科学的发展揭示了许多自然界的奥秘,推动了理性主义的发展和启蒙运动的兴起,C项正确;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建立,排除A项;17世纪至18世纪,法、德等欧洲国家尚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排除B项;材料所述科技发明的出现主要得益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16.【答案】D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可知,1870—1910年间,世界船舶吨位数中汽船吨位数增加,帆船吨位数减少,表明航运业不仅取得巨大发展,而且正逐步实现海上运输工具的机械化,且当时正在进行工业革命,这一变化得益于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开展,故选D项。全球贸易网络的形成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均强调世界联系的加强,无法解释这一时期世界船舶吨位数中帆船吨位数减少、汽船吨位数增加的现象,排除AC项;铁路工业的发展强调陆上交通业的发展,与船舶关系不大,排除B项。
17.【答案】A
【解析】据图示可知,1830-1860年,社会主义运动局限在英国和法国,此时英法都已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深刻影响社会关系,社会主义运动兴起,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展,德国、俄国陆续加入资本主义国家行列,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经济发展逐渐超越英国,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开始在德国和俄国发展。因此,1830—1920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是由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扩张,故选A项。社会矛盾的激化只能反映单个国家经济角色变化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关系,无法说明四国经济角色变化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整体趋势,排除B项;首先,材料没有体现经济贸易在地区上的转移,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世界贸易中心未发生重大转移,仍然在西欧地区,排除C项;世界社会主义力量的联合是其中一个因素,但主要因素仍然是经济发展带来的矛盾,排除D项。
1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1940年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出现增长,其中钢和煤炭的产量明显增加,反映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成效显著,A项正确;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说法错误,排除B项;表格数据无法得出工农业比例失调状况明显好转,排除C项;忽视了农村经济发展规律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9.【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表格信息可知,美国实施经济制裁次数增多,制裁结果从成功为主到制裁多以失败告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和新兴力量的崛起,美国单方面实施的经济制裁案例明显增多,美国综合国力相对衰弱制约了制裁的成功率,这体现了世界经济的多极化趋势,A项正确。美国霸权地位受到冲击,但仍是头号强国,排除B项;当今国际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材料未涉及政治局势,排除CD项。故选A项。
20.【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独立与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加快,因此,出现了1950—2015年这段时间城镇化持续增长的现象,D项正确。
1800—1850年增长缓慢的原因不是各国政府不重视城镇化建设,而是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才起步,故城镇化进程相对缓慢,排除A项;
1850—1925年迅速增长是欧美发达国家相继完成两次工业革命,带动本国城市化进程,排除B项;
1925—1950年国际环境并不是持久和平与稳定,排除C项。
故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