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沪科版中考物理备考练习卷(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年沪科版中考物理备考练习卷(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2.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06 06:41: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年沪科版中考物理备考练习卷(合肥市适用)
一、选择题
1.下列物体不会在其周围产生磁场的是(  )
A.铝棒 B.地球 C.指南针 D.通电导体
2.下列现象,需要吸热的是(  )
A.上雾 B.下霜 C.融雪 D.结冰
3.下列事例中主要目的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
A.用电饭锅煮饭 B.给手机充电
C.用电风扇吹风 D.摩擦起电
4.如图甲所示,长期不用的水龙头会因生锈而很难打开,维修人员常会用一长铁管套在水龙头上,如图乙所示,用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管端A点处,则可以很容易打开水龙头,此过程中,改变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是(  )
A.大小 B.方向 C.作用点 D.力的单位
5.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则(  )
A.入射角是30°
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
C.反射角是60°
D.入射角增大50°,反射角增大10°
6.如图,图钉尖的面积是5×10﹣8m2,图钉帽的面积是1×10﹣4m2,松木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5×106Pa.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指至少要用500N 的力,图钉尖才能进入松木
B.手指至少要用0.25N 的力,图钉尖才能进入松木
C.图钉静止时,它受到水平向左的力大于水平向右的力
D.图钉静止时,它受到水平向左的力小于水平向右的力
7.全球变暖已经日益威胁到生物的生存,如图为一对北极熊母子无助地坐在一块不断融化缩小的浮冰上,若浮冰和北极熊始终处于漂浮状态,则随着浮冰的融化(  )
A.浮冰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
B.浮冰受到的浮力在增大
C.浮冰在水中的体积在减小
D.北极熊受到的支持力在减小
8.关于同步卫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同步卫星可作为传播微波的中转站
B.同步卫星绕地球转动的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一样,从地球上看,它在赤道上空静止不动
C.同步卫星的速度与电磁波的速度相同
D.同步卫星的电池板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卫星使用
9.如图所示,对图片内容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重锤线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来工作的
B.乙图中飞机匀速直线升空时,它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C.丙图中秋千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惯性也越来越小
D.丁图中高压锅内气压升高,则锅中水的沸点降低
10.如图,电源电压不变,两只电表均完好,开关S闭合后,发现只有一只电表的指针发生偏转,若电路中只有一个灯泡出现了故障,则可能是(  )
A.电压表指针发生偏转,灯泡L1短路
B.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灯泡L2短路
C.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灯泡L2断路
D.电压表指针发生偏转,灯泡L1断路
二、填空题
11.劣质的油性油漆、板材、涂料、胶粘剂等材料含有较多的甲醛、苯、二甲苯等有毒有机物,用来装修房屋,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这是因为有毒有机物向室内空气中慢慢    。这种现象在夏天特别严重,因为    越高,    越    。
12.一般情况下,下列物品:①橡皮擦;②铅笔芯;③塑料尺;④钢尺;⑤盐水;⑥食用油,其中属于导体的是     (只填序号)。
13.如图所示的游戏情境,小孩将毽子向上踢出,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毽子被踢出后,由于     会继续向上运动;在     力的作用下,毽子最终会落向地面。在下落过程它的重力势能     (增大/减小),速度越来越     (大/小)。
14.如图所示,两个相同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通电后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     大小的关系。该实验是用     反映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从而进一步反映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
15.某实心立方体金属块的质量是m,边长是a,则金属块的密度ρ=    (用m、a表示).取6个这样的金属块,分别以如图的甲、乙两种方式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则甲、乙两种方式放置的金属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甲:p乙=    。
16.小谢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斜面来探究斜面的省力情况、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角度之间的关系。他首先测出木块重,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拉动木块,调节斜面倾斜角度的大小多次测量,得到下表所示的数据:
斜面倾斜角度θ 木块重G/N 斜面高h/m 斜面长L/m 拉力F/N 有用功W有/J 总功W总/J 机械效率η
15° 10 0.1 0.4 3.6
30° 10 0.2 0.4
(1)实验前,小谢应先准备好器材,把弹簧测力计     ;实验中,小谢测拉力时要用弹簧测力计平行于斜面拉着木块做     运动,才能够准确读出拉力的大小;
(2)当斜面倾斜角为30°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此时拉力F=    N;
(3)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斜面倾斜角度越     (选填“大”或“小”),斜面越省力,斜面的机械效率越     (选填“高”或“低”);
(4)若想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则要保持     不变,斜面的光滑程度不变,只改变物重;
(5)实验完成后,小明没有进行其他操作,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当斜面倾斜角为30°时,木块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    N。
三、作图题
17.在图中,根据磁感线方向标出通电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和小磁针的N极。
四、计算题
18.重410N的汽车在水平路面匀速运动,所受阻力为920N,汽车牵引力功率为9.2kW,其汽油发动机效率为20%(汽油热值是4.6×107J/kg)求汽车运动100s内
(1)发动机对汽车的牵引力多大?
(2)牵引力做了多少功?
(3)汽车通过的距离多长?
(4)发动机消耗汽油质量是多少?
五、解答题
19.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此时水的温度是    ℃;从烧杯口冒出的缕缕“白气”是    (选填“固态”、“液态”或“气态”)的水。“白气”上升过程中消失了,这是发生了    物态变化,这个过程需要    (选填“吸”或“放”)热。
20.用图滑轮组提升重物,要求绳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物体上升速度的3倍,请画出绕线的方法。
2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2伏且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50Ω 2A”字样。闭合电键S后,电流表A的示数为0.3安。
①求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
②求此时变阻器R2两端的电压U2及消耗的电功率P2。
③现有阻值分别为R、2R的定值电阻,最大阻值分别为4R、10R的滑动变阻器,请选择定值电阻、变阻器各一个分别替换R1、R2,要求:在移动变阻器滑片P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的变化量最大。
2026年沪科版中考物理备考练习卷(合肥市适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物体不会在其周围产生磁场的是(  )
A.铝棒 B.地球 C.指南针 D.通电导体
【答案】A
【分析】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地球是一个大的磁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在分析时要分析选项中的物体是否为磁体或通电导体。
【解答】解:A、铝棒只是一个导体,只有电流通过它时,在它周围才会存在磁场,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B、地球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在它周围存在着磁场,即地磁场,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指南针是一个磁体,在它周围也存在着磁场,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通电导体周围也存在着磁场,即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磁场的知识。要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通电导体周围也存在磁场,所以要判断一个物体周围是否存在磁场,需要判断此物体是否为磁体或通电导体。
2.下列现象,需要吸热的是(  )
A.上雾 B.下霜 C.融雪 D.结冰
【答案】C
【分析】(1)明确选项中的各种现象各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2)在六种物态变化中,有三个吸热,三个放热.熔化、汽化和升华需要吸热;凝固、液化和凝华需要放热。
【解答】解: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固态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雪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熔化过程,熔化吸热,故C符合题意;
D、水结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的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各种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属于基础题目。
3.下列事例中主要目的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
A.用电饭锅煮饭 B.给手机充电
C.用电风扇吹风 D.摩擦起电
【答案】A
【分析】做功总是伴随着能量的转化,电功也不例外。用电器消耗了电能,获得了其它形式的能量,就是一个电流做功的过程,分析每个用电器的能量转化得出答案。
【解答】解: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消耗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
A、电饭锅主要是把电能转化为内能,故A正确;
B、手机充电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B错误;
C、常见的家用电器中,电风扇主要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错误;
D、摩擦起电属于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用电器中的能量转化。注意电风扇的主要部件是电动机,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4.如图甲所示,长期不用的水龙头会因生锈而很难打开,维修人员常会用一长铁管套在水龙头上,如图乙所示,用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管端A点处,则可以很容易打开水龙头,此过程中,改变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是(  )
A.大小 B.方向 C.作用点 D.力的单位
【答案】C
【分析】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物理上将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解答】解:长铁管套在水管上,力的大小、方向没有变化,但力的作用点发生了变化;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很容易打开水管,可见力的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力的三要素的理解和掌握,还要将所学力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
5.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则(  )
A.入射角是30°
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
C.反射角是60°
D.入射角增大50°,反射角增大10°
【答案】C
【分析】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答】解:A、已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30°,所以入射角为90°﹣30°=60°,故A错误;
BC、入射角是6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也为60°,则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90°﹣60°=30°,故B错误,C正确;
D、原来入射角为60°,若入射角增大50°,则此时入射角为60°+50°=110°>90°,所以入射角不可能增大50°,且入射角增大多少,反射角也应增大多少,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并且要会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进行有关的计算。
6.如图,图钉尖的面积是5×10﹣8m2,图钉帽的面积是1×10﹣4m2,松木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5×106Pa.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指至少要用500N 的力,图钉尖才能进入松木
B.手指至少要用0.25N 的力,图钉尖才能进入松木
C.图钉静止时,它受到水平向左的力大于水平向右的力
D.图钉静止时,它受到水平向左的力小于水平向右的力
【答案】B
【分析】(1)已知松木能承受的最大压强和图钉尖的面积,根据F=ps求出图钉尖能进入松木的最小压力;
(2)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力为平衡力,再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判断两个力的大小关系。
【解答】解:(1)由p可得,图钉尖能进入松木的最小压力:
F=pS=5×106Pa×5×10﹣8m2=0.25N,故A错误、B正确;
(2)图钉静止时,它受到水平向左的力和水平向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所以,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故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压强公式和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关键是根据平衡状态判断受力情况。
7.全球变暖已经日益威胁到生物的生存,如图为一对北极熊母子无助地坐在一块不断融化缩小的浮冰上,若浮冰和北极熊始终处于漂浮状态,则随着浮冰的融化(  )
A.浮冰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
B.浮冰受到的浮力在增大
C.浮冰在水中的体积在减小
D.北极熊受到的支持力在减小
【答案】C
【分析】(1)浮冰和北极熊始终处于漂浮状态,受到的浮力等于北极熊和浮冰的总重力;随着浮冰的熔化,浮冰的重力减小,北极熊和浮冰的总重力减小,根据漂浮条件得出受到的浮力减小,则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排开水的体积减小;
(2)北极熊站在浮冰上,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解答】解:
(1)由题知,浮冰和北极熊始终处于漂浮状态,随着浮冰的熔化,浮冰的重力减小,北极熊和浮冰的总重力减小,因为F浮=G总,所以浮冰和北极熊受到的浮力减小;而F浮=ρ水V排g,所以浮冰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故AB错误、C正确;
(2)北极熊站在浮冰上,受到的支持力和重力大小相等、大小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体的漂浮条件、阿基米德原理、二力平衡条件的掌握和运用,把浮冰和北极熊当作一个整体,确认随着浮冰的熔化,北极熊和浮冰的总重力减小、浮力减小是本题的关键。
8.关于同步卫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同步卫星可作为传播微波的中转站
B.同步卫星绕地球转动的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一样,从地球上看,它在赤道上空静止不动
C.同步卫星的速度与电磁波的速度相同
D.同步卫星的电池板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卫星使用
【答案】C
【分析】(1)用同步卫星作为传播微波的中继站,地球上空只要3颗就几乎能覆盖全世界;
(2)同步卫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因此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3)电磁波的速度与光速相同;
(4)太阳能电池板工作过程中,消耗太阳能,得到电能。
【解答】解:A、同步卫星作可以为传播微波的中继站,故A正确;
B、同步卫星绕地球转动,转动周期和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因此,同步卫星在空中是静止不动,故B正确;
C、电磁波的速度与光速相同,所以同步卫星的速度与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不同,故C错误;
D、太阳能电池板工作过程中,消耗太阳能,得到电能,所以是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同步卫星的特点,要知道其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同时还要知道卫星通讯的基本常识。
9.如图所示,对图片内容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重锤线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来工作的
B.乙图中飞机匀速直线升空时,它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C.丙图中秋千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惯性也越来越小
D.丁图中高压锅内气压升高,则锅中水的沸点降低
【答案】A
【分析】(1)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即指向地心。
(2)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3)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4)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解答】解:A、甲图中重锤线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来工作的,可以检验墙壁是否竖直;故A正确;
B、飞机匀速直线升空时,它的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故B错误;
C、秋千的质量不变,惯性就不变;故C错误;
D、高压锅内气压升高,则锅中水的沸点升高;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知识面广,运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影响机械能的因素、影响惯性大小的因素、气压与沸点的关系等知识可做出解答。
10.如图,电源电压不变,两只电表均完好,开关S闭合后,发现只有一只电表的指针发生偏转,若电路中只有一个灯泡出现了故障,则可能是(  )
A.电压表指针发生偏转,灯泡L1短路
B.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灯泡L2短路
C.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灯泡L2断路
D.电压表指针发生偏转,灯泡L1断路
【答案】D
【分析】首先判断电路的结构,并确定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的对象;然后假设一个电表有示数,再根据断路或短路以及仪表指针偏转情况进行判断。
【解答】解:根据电路图可知,两灯泡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量L1两端电压;
如果电压表指针发生偏转,则电流表示数为零,据此可判断电路故障为断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与电源两极相连,因此电路故障为灯泡L1断路;
如果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则电压表无示数,据此可判断电压表被短路,因此电路故障为灯泡L1短路;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电流表,电压表在电路故障中的作用判断,要结合电路图和两表特点进行分析。
二、填空题
11.劣质的油性油漆、板材、涂料、胶粘剂等材料含有较多的甲醛、苯、二甲苯等有毒有机物,用来装修房屋,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这是因为有毒有机物向室内空气中慢慢 扩散  。这种现象在夏天特别严重,因为 温度  越高, 分子运动  越 剧烈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即扩散,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解答】解:甲醛、苯、二甲苯等有毒有机物,用来装修房屋,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这是因为有毒有机物向室内空气中慢慢扩散,即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因为分子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在夏天时,扩散现象更为严重。
故答案为:扩散;温度;分子运动;剧烈。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的了解和掌握,要知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相对比较简单,是一道基础题。
12.一般情况下,下列物品:①橡皮擦;②铅笔芯;③塑料尺;④钢尺;⑤盐水;⑥食用油,其中属于导体的是  ②④⑤  (只填序号)。
【答案】②④⑤。
【分析】根据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即可作出判断。
【解答】解:常见的导体包括:人体、大地、各种金属、铅笔芯、酸碱盐的溶液等。题中物体属于导体的是:铅笔芯、钢尺、盐水;属于绝缘体的是:橡皮擦、塑料尺、食用油。
故答案为:②④⑤。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属于识记的内容,比较简单。要注意铅笔芯是导体。
13.如图所示的游戏情境,小孩将毽子向上踢出,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毽子被踢出后,由于  惯性  会继续向上运动;在  重  力的作用下,毽子最终会落向地面。在下落过程它的重力势能  减小  (增大/减小),速度越来越  大  (大/小)。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叫做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2)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重力。
(3)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高度,物体下落过程中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解答】解:(1)小孩将落下的毽子向上踢出,改变了毽子运动的方向,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由于惯性,毽子被踢出后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上运动,但最终还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要落回地面。
(3)毽子在下落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速度增大,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故答案为:运动状态;惯性;重;减小;大。
【点评】本题以学生常见的踢毽子活动,考查了学生对力学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宗旨。
14.如图所示,两个相同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通电后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  电流  大小的关系。该实验是用  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  反映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从而进一步反映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
【答案】电流;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
【分析】(1)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通过的电流、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两个因素不变,结合串联、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分析;
(2)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察到,因此运用转换法,通过观察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来反映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从而体现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
【解答】解:图中右侧两电阻并联后再与左侧电阻串联,容器内两电阻大小相等,根据并联和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通过左侧容器中电阻的电流大于通过右侧容器中电阻的电流,而通电时间相同,故图实验装置实验可以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察到,因此运用转换法,通过观察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来反映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从而体现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
故答案为:电流;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
【点评】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考查转换法、控制变量法和焦耳定律的灵活运用。
15.某实心立方体金属块的质量是m,边长是a,则金属块的密度ρ=   (用m、a表示).取6个这样的金属块,分别以如图的甲、乙两种方式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则甲、乙两种方式放置的金属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甲:p乙= 2:3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体积公式表示出金属块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出金属块的密度;
(2)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两种方式放置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等,根据面积公式求出受力面积,利用压强公式得出它们之间的压强之比。
【解答】解:(1)金属块的体积:
V=a3,
金属块的密度:
ρ;
(2)甲、乙两种方式放置时,两者对水平面的压力F相等,
受力面积分别为:
S甲=a×3a=3a2,S乙=a×2a=2a2,
由p可得:

故答案为:;2:3。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和压强的计算,关键是知道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计算压强时要注意受力面积的计算。
16.小谢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斜面来探究斜面的省力情况、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角度之间的关系。他首先测出木块重,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拉动木块,调节斜面倾斜角度的大小多次测量,得到下表所示的数据:
斜面倾斜角度θ 木块重G/N 斜面高h/m 斜面长L/m 拉力F/N 有用功W有/J 总功W总/J 机械效率η
15° 10 0.1 0.4 3.6
30° 10 0.2 0.4
(1)实验前,小谢应先准备好器材,把弹簧测力计  调零  ;实验中,小谢测拉力时要用弹簧测力计平行于斜面拉着木块做  匀速直线  运动,才能够准确读出拉力的大小;
(2)当斜面倾斜角为30°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此时拉力F= 6  N;
(3)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斜面倾斜角度越  小  (选填“大”或“小”),斜面越省力,斜面的机械效率越  低  (选填“高”或“低”);
(4)若想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则要保持  斜面的倾角  不变,斜面的光滑程度不变,只改变物重;
(5)实验完成后,小明没有进行其他操作,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当斜面倾斜角为30°时,木块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 1  N。
【答案】(1)调零;匀速直线;(2)6;(3)小;低;(4)斜面的倾角;(5)1。
【分析】(1)实验前,要观察弹簧测力计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若不在零刻度线,则需要把弹簧测力计调零。
利用斜面提升重物,额外功是克服摩擦力而做的功,拉力方向必须与摩擦力方向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且匀速拉动物体;
(2)由如图所示确定测力计分度值读数;
(3)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探究结论;
根据机械效率公式分别求出两次实验的机械效率,比较并得出探究结论;
(4)若想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回答;
(5)当斜面倾斜角为30°时,根据W总=Fs计算该过程拉力F做的总功,利用W有=Gh求出有用功,利用W额=W总﹣W有求出额外功,然后利用W额=fL计算木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大小。
【解答】解:
(1)实验前,需要把弹簧测力计调零;
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应平行于斜面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才能够准确读出拉力的大小。
(2)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此时的拉力F=6N。
(3)纵向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为: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斜面倾斜角度越小,拉力越小,即斜面越省力;
由表中数据,两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
η1100%≈69.4%,
η2100%≈83.3%,
故可以得出结论:斜面倾斜角度越小,斜面的机械效率越低。
(4)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应保持斜面的倾角、斜面的光滑程度不变,只改变物重。
(5)当斜面倾斜角为30°时,拉力F做的总功:W总=F2L=6N×0.4m=2.4J;
有用功:W有用=Gh=10N×0.2m=2J,
额外功:W额=W总﹣W有用=2.4J﹣2J=0.4J,
由W额=fL可得木块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1N。
故答案为:(1)调零;匀速直线;(2)6;(3)小;低;(4)斜面的倾角;(5)1。
【点评】本题用斜面来探究斜面的省力情况、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之间的关系,考查注意事项、测力计读数、机械效率计算、数据分析、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三、作图题
17.在图中,根据磁感线方向标出通电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和小磁针的N极。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电流方向,则可知电源的正负极;由磁感线的特点可知磁感线方向及小磁针的指向。
【解答】解: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电流由右侧流入,故电源右侧为正极;
外部磁感线由N极指向S极,小磁针所在位置的磁感线向右,故小磁针N极向右。如图:
【点评】对于一个通电螺线管,只要知道电流的方向、线圈的绕法、螺线管的N、S极这三个因素中的任意两个,我们就可以据安培定则判断出另一个。
四、计算题
18.重410N的汽车在水平路面匀速运动,所受阻力为920N,汽车牵引力功率为9.2kW,其汽油发动机效率为20%(汽油热值是4.6×107J/kg)求汽车运动100s内
(1)发动机对汽车的牵引力多大?
(2)牵引力做了多少功?
(3)汽车通过的距离多长?
(4)发动机消耗汽油质量是多少?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汽车在水平路面匀速运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得出发动机对汽车的牵引力;
(2)知道牵引力的功率和运动时间,根据P的变形公式W=Pt求出牵引力做的功;
(3)知道牵引力做的功和牵引力的大小,根据W=Fs的变形公式s求出汽车通过的距离;
(4)根据η100%的变形公式Q求出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然后利用Q=mq的变形公式m求出发动机消耗汽油质量。
【解答】解:(1)因为汽车在水平路面匀速运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
水平方向汽车受到的牵引力与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F=f=920N。
(2)汽车牵引力功率P=9.2kW=9200W,
由P得,牵引力做的功:
W=Pt=9200W×100s=9.2×105J。
(3)由W=Fs得,汽车通过的距离:
s1000m。
(4)由η100%得,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4.6×106J,
由Q=mq得,发动机消耗汽油的质量:
m0.1kg。
答:(1)发动机对汽车的牵引力为920N;
(2)牵引力做的功为9.2×105J;
(3)汽车通过的距离为1000m;
(4)发动机消耗汽油的质量为0.1kg。
【点评】此题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功、功率、效率和热量的计算等知识,是一道力热综合题,关键是公式及变形公式的灵活运用,虽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但总体难度不大。
五、解答题
19.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此时水的温度是 91  ℃;从烧杯口冒出的缕缕“白气”是 液态  (选填“固态”、“液态”或“气态”)的水。“白气”上升过程中消失了,这是发生了 汽化  物态变化,这个过程需要 吸  (选填“吸”或“放”)热。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温度计的读数,在读数前首先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
(2)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
由图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其示数为91℃;
烧杯口中的白气是由于热的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小水珠,所以从烧杯口冒出的缕缕“白气”是液态的水;
“白气”上升过程中消失了,是液态的小水滴汽化(或蒸发)为水蒸气,故白气消失,此过程要吸收热量。
故答案为:91;液态;汽化;吸。
【点评】此题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在此实验中要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所以温度计的读数要熟练掌握。同时注意此实验中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小水滴,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气态。
20.用图滑轮组提升重物,要求绳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物体上升速度的3倍,请画出绕线的方法。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首先要会组装滑轮组。知道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越多越省力。在此题中,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物体上升速度的3倍,可以知道,绳子的股数为3股,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画出使用滑轮组提起物体时的绕绳方法,所以要从动滑轮绕起。
【解答】解:根据题目要求,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物体上升速度的3倍,可以知道,绳子的股数为3股,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此题中的绳子股数为偶数,因此绳子的自由端要从动滑轮开始绕起。如下图所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绕制滑轮组的能力,重点是绳子股数的判断,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来绕制滑轮组。
2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2伏且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50Ω 2A”字样。闭合电键S后,电流表A的示数为0.3安。
①求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
②求此时变阻器R2两端的电压U2及消耗的电功率P2。
③现有阻值分别为R、2R的定值电阻,最大阻值分别为4R、10R的滑动变阻器,请选择定值电阻、变阻器各一个分别替换R1、R2,要求:在移动变阻器滑片P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的变化量最大。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已知电阻R1的阻值及流过电阻的电流,由U=IR可求出电阻R1两端的电压;
(2)由串联电路的特点可以求出变阻器R2两端的电压,由功率公式P=UI可以求出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
(3)定值电阻越小,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越大,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时,电路电流变化越大,据此选择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的规格;然后由串联电路的特点及欧姆定律求出电路的最大与最小电流,最后求出电流的最大变化量。
【解答】解:①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I1R1=0.3A×10Ω=3V;
答:电阻R1两端的电压是3V。
②由串联电路特点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U2=U﹣U1=12V﹣3V=9V;
此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P2=U2I=9V×0.3A=2.7W;
答:滑动变阻器R2两端的电压是9V;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是2.7W。
③定值电阻阻值为R,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10R时,电路电流变化最大;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为零时,电路电流最大为;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为最大阻值时,电路电流最小为;
则电路电流的变化量;
答:定值电阻阻值为R,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10R时电路电流变化最大;
电流的最大变化量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电阻两端的电压、电阻消耗的功率、电路电流的变化等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掌握串联电路特点、欧姆定律、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本题最后一问难度较大,确定定值电阻及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解本题的难点与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