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史前:通常指人类有文字记载之前的历史。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这福画指绘了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从事刀耕火种的农业活动场景。农业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祖先开始了定居生活。我国原始农业是怎样起源和发展的?我国新石器时代出现了哪些对人类文明有更大意义的发明创造?这一时期的历史遗存又呈现出什么特点?
原始农作场景想象图
导入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和水稻、栗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做出的重要贡献。(史料实证)
2.重点掌握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知道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基本概况、区域特征,知道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部分地区出现早期国家。(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3.了解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初步知道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呈现出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家国情怀)
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1.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2.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意义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分布范围广泛,多集中于长江、黄河流域。
1.观察教材图片《中国境内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有什么特点?
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地肥沃,利于原始农业的发展。
2.这些遗址为何会集中分布在江河流域呢?
农业起源与定居生活
形成南北两大农业体系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新石器时代是指以使用 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新石器时代中期
(距今7000年—5000年)
新石器时代早期
(距今1万年—7000年前)
磨制石器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认识新石器时代
农业的繁荣
合作探究:结合《中国境内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探究为什么河姆渡人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半坡人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屋?
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想象图
河姆渡遗址发掘出了丰富的稻谷、谷壳、稻杆和稻叶堆积,最厚处有1米,稻谷的大小已接近现代栽培稻。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结论:河姆渡人生活在南方,气候湿润,适宜水稻生长。
河姆渡人住在长江流域,气候潮湿,为了防潮,就建干栏式房屋
结论:半坡人生活在北方,气候干燥,适宜旱地作物粟的生长。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燥,住半地穴式房屋,能够防寒和炊煮。
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
半坡遗址出土的粟
说明河姆渡部落的原始手工业也是比较发达的,在经济生活中起一定的作用。
骨耜(sì)
猪纹陶钵
玉玦
骨哨(乐器)
看图说史
耒(lěi)耜(sì)
陶猪
说明河姆渡居民,会饲养猪、狗等家畜。
河姆渡出土狗骨
河姆渡出土猪下颌骨
看图说史
象牙匕首
漆筒
说明河姆渡人已经会运用雕刻技术,使用天然漆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双鸟朝阳纹牙雕
看图说史
石斧
骨铲
角铲
人面鱼纹彩陶盆
半坡陶埙
看图说史
半坡出土的纺轮
骨针、骨梭
说明半坡部落的原始手工业也是比较发达的,半坡人已会纺织、制衣,制作陶器(彩陶) 。
距今 时间 遗址 地点 所属 流域 聚落 建筑 粮食 作物 生产 工具 畜牧业 手工业
河姆渡人
距今约
7000年
浙江
余姚
长江
流域
干栏式房屋;
木构水井
水稻
骨耜
饲养猪狗和水牛等
陶器、玉器、
乐器骨哨、雕刻、天然漆
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
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考古发现 历史信息 考古发现 历史信息
使用磨制石器
种植粟、黍
住半地穴式房屋
陕西西安半坡遗址位于 地区,距今约 年,是一处重
要的仰韶文化早期遗址。
石斧
菜籽和粟的朽粒
房屋复原图
狗骨和猪骨
依据下列考古发现你可以了解半坡人的哪些信息?
饲养家畜
骨镰
黄河中游
6000
位于陕西临潼的姜寨聚落遗址(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它有氏族公共墓地,但各个墓葬的随葬品不多,差别也不大。而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山东大汶口文化的遗址里,130余座中、晚期的墓葬,按其墓坑大小,随葬品的多寡,也可分为大、中、小三个级别。
——摘编自《中国早期人类史研究》
依据材料可知: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贫富分化。
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
大汶口遗址是大汶口文化的命名地,是黄河下游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型聚落,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占据举足轻重地位。1959年首次发掘,清理133座墓葬,出土随葬器物与中原仰韶文化面貌不同,具有独特的东方特色,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了大汶口文化命名。证实了山东龙山文化是一支有独立来源的文化,从而打破了当时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仅有仰韶、龙山两支考古学文化的认识,东、西地区应是两个独立文化区,刷新了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认识。
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于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地区,距今约5900-4400年。文化晚期能够制作较为精致的陶器。
距今 时间 遗址 地点 所属 流域 聚落 建筑 农业 生产 工具 畜牧业 手工业
河姆渡人
半坡人
距今约
7000年
浙江
余姚
长江
流域
干栏式房屋;
木构水井
种植水稻
骨耜
饲养猪狗和水牛等
陶器、玉器、
乐器骨哨、雕刻、天然漆
距今约
6000年
陕西
西安
黄河
流域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种植粟
磨制石器;
骨器;
角器;
饲养猪狗等
彩陶、
乐器、
纺织
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1.《淮南子》记载,尧治天下时,“其导万民也,水处者渔,山处者木,谷处者牧,陆处者农”。这表明我国原始农业( )
A.生产环境恶劣 B.开始精耕细作
C.受到气候限制 D.生产因地制宜
D
2.“中国的农业起源分为两条独立的源流:一是以黄河中游地区为核心的、以种植粟和黍为代表的北方旱作农业系统;二是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核心的,以种植水稻为代表的稻作农业系统。”以下遗址能印证“旱作农业系统”的是( )
A.河姆渡遗址 B.半坡遗址
C.北京人遗址 D.良渚遗址
B
3.下列对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状况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已经懂得了饲养家畜
B.已从穴居走向聚落定居
C.从“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
D.基本形成“南粟北稻”的种植格局
D
4.原始农业为我国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除了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的发展。原始农业兴起与发展的重要标志还有( )
A.龙文化的形成与发展B.磨制石器的制作发展
C.刻画符在龟甲上出现D.大型宗教场所的出现
B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原始社会的场景进行模拟,如狩猎、采集、农业劳作等。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简单道具等方式展现原始人的生活状态。其他小组进行观察和提问,模拟小组进行解答。
原始生活场景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