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新课导入
猜猜他是谁?
1.他自称“酒中仙”,别人称他为“诗仙”。
2.他豪放不羁,喜欢喝酒作诗,喝酒之后经常诗兴大发,写下许多著名的诗篇。
3.他是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4.他是唐代的“旅游达人”,足迹遍布祖国的名山大川。
5.他十分自信,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6.相传,他曾让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李白
新课导入
猜猜他是谁?
1.他写过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他被称为“诗家夫子”,他写的七绝,无人能敌,因此又被誉为“七绝圣手”。
3.他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岑参都是他的好友。
王昌龄
他俩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一探究竟吧!
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了解诗人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培养热爱中华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目标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李杜”。其诗构思奇特、情感强烈、想象丰富,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风格飘逸豪放。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等。
作者简介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七言绝句,一般一、二、四句末字押韵。这首诗押“i”韵。
línɡ
诗词诵读
题目解读
闻:听说,听闻
左迁:贬谪,降职
遥:遥远
此寄:这首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诗歌鉴赏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杨花”给人漂泊不定之感,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
“子规”常鸣“不如归去”,借用来关怀友人王昌龄,希望他早日归来。
诗中借用这两种意象来烘托凄凉悲惋的气氛。
点明闻讯的时节是暮春。
“龙标”指王昌龄,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五溪”一词可见王昌龄被贬之地的荒远,路途的艰辛,虽是简单的叙事,但其跋涉之苦以及李白深切关怀之情已力透纸背。
手法: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诗歌鉴赏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①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③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明月象征了什么 明月是圆的,象征团圆,如果月圆人不圆(全),就会引起望月思人的情思;
明月升起时,天地之间是宁静的,明月的光辉是柔和的,人们在夜的宁静中沐浴柔和的月光,容易引起无限的遐想;
明月升起,远隔两地的亲友都能同时看到它,千里可共,因而人们望月时容易想起远方的亲朋和故乡;
明月给人的感受如冰似玉,晶莹润泽,它象征了亲情友情的纯洁。
1.诗歌的第一句有哪些意象,点明了什么季节 这些意象开头有何作用
2.第二句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你从哪些字词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
意象:杨花; 子规鸟
季节:“暮春”
作用:点明时令,融情于景,“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渲染凄清的气氛,衬托离情别绪。
记叙
过五溪
4.三四句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觉得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①.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方法或者写法;
②. 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
③. 归纳这种手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或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赏析方法:写作角度:炼字、修辞方法、抒情方式、写作手法等;
写作内容:画面描绘(景)、感情抒发(情)、哲理(意)表达。
名句赏析:诗意:我要把我的情感托付给明月,一路伴随你直到夜郎之西。
诗人发挥的奇特的想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明月想象成能寄愁心的载体,托明月以传情。
构思新巧,想象美妙,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默写常考
真实、集中体现了诗人的感情。
两句抒情,表牵挂,感情深意长。
运用拟人手法,将月亮人格化,借月亮把自己的忧愁和思念遥寄给友人,抒发了对友人被贬的同情与牵挂。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三四句中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词(诗眼)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
艺术特色
1.融情入景,景中见情,情景交融。
诗中的杨花、子规都是渲染气氛的物象,展示了凄楚、黯淡的氛围。诗人以此烘托悲苦的心情。
杨花
子规
艺术特色
2.客观事物人格化,抒情强烈深沉。
将“愁心”寄予明月,化抽象情感为具体物象,体现了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关切之情。
明月
主旨思想
这首诗借月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以形象思维的方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借助月亮来表达对友人不幸遭遇贬镝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友人的关切、安慰之情。
杨花:漂泊无定(友人的现状)
子规啼:离愁别恨(诗人的心情)
闻道:震惊,痛惜
过五溪:偏远,艰难
写景 叙事
抒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愁心:同情,牵挂,关切
明月:千里可共(客观事物人格化)
随君:时刻相伴
直:不停留——急切
夜郎西:更加偏远之地
板书设计
本诗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有哪些作用?
[参考答案]
“杨花落尽子规啼”,首句写景,点明时令。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忧愁的气氛,又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融情入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同情。
考点
分析意象
课堂练习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从送别汪伦到慰问王昌龄,李白对朋友的珍视一次次让我们感动,今后随着对李白了解的加深,你一定还会发现他更深的人格魅力。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