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质量检测
参加演讲比赛,弘扬英雄事迹。(共12分)
国旗冉冉升起,共谱华夏赞歌。赞精忠报国的岳飞,赞志存高远的周恩来,赞视死如归的江姐,赞铁面无私的钱学森………有多少yīng xióng háo jié( )xiōng huái( )天下,gù( )全大局。惩恶扬善,宁死不屈,为实现 兴中华的 负而奋斗。他们的模样还qīng xī( )如昨,他们的事迹令人sù( )然起敬。值此新时代,让我们踏上新zhēng chéng( ),共创新未来!
1.根据拼音,将恰当的字词填入演讲稿的括号中。(6分)
2.读稿子中画“——”的部分,用“√”选出正确的字音和字形。(4分)
惩(chéng chěng) 宁(nìng níng)(振 震)兴 (报 抱)负
3.演讲稿中的四字词语与人物不对应的是哪一项?( )(2分)
A.精忠报国——岳飞 B.志存高远——周恩来
C.视死如归——江姐 D.铁面无私——钱学森
二、吟诗文,品味中华文化的魅力。(共10分)
1.下列诗句中,对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是哪一项?( )(2分)
A.千里黄云白日曛(昏暗) B.欲饮琵琶马上催(催促)
C.至今思项羽(思考) D.醉卧沙场君莫笑(战场)
2.下列诗句中与爱国无关的是哪一项?( )(2分)
A.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B.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C.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D.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品读《延安,我把你追寻》中的诗句,完成续写。(4分)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______________________,追寻____________________;追寻_________________,追寻_______________!
4.《别董大》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堪与王勃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境相媲美。(2分)
三、编小报,“画”祖国。(共14分)搜索添加微信公众号【觅知树】获取更多免费小学资料
1.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入括号中。(6分)
即使……也…… 只要……都…… 只有……才……
( )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 )能端稳中国饭碗。
( )美国芯片供应不上,我们( )有备份。
( )心怀热爱,永远( )是当打之年!
2. 下面这句话应放在这段话的哪个位置?( )(2分)
时间紧急,第二天清晨就要返回千里之外的试验基地,该如何回去呢?
①沈忠芳因某次试验工作受到周总理的接见,坐在总理身边的他丝毫不拘束。②大家都推举“胆大”的沈忠芳向总理求助。③沈忠芳向钱学森报告了情况,由钱老向总理提出派专机的请求,总理一口就答应了。
A.①②之间 B. ②③之间 C. ③之后
3.缩写句子,使下面这句话在句意不变的基础上更加简洁。(3分)
领衔研制了“海牛号”的万步炎同志是当之无愧的深海勘探先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会例句的不同语气,照样子改写句子。(3分)
例:共产党的干部不能怕群众。 改写:共产党的干部怎能怕群众呢?
书中英雄人物的壮举让人感动。
改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听故事,体会先辈的伟大精神。(共34分)
(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13分)
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着伯父,约了一个同学来到了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
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2分)
A.第二自然段中的加点词语“只能”表现了大家的无奈和为难。
B.“中华不振”指当时中国人思想落后,面对侵略者的暴行很麻木。
C.周恩来的回答反映出他希望通过学习来改变国家命运的志向。
3.读画“ ”的部分,“这个问题”指的是什么?用“______”在文中画出来。“一团烈火”说明周恩来_______________的心理。(4分)
4.你又是为了什么而读书的?结合所学的设问句式写一写。(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茅以昇的故事(节选)(21分)
①茅以昇是桥梁专家,一生致力于桥梁科学研究、教育和工程建设。
②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读书人的家庭里,天资聪慧,从小学习刻苦。暑假里,爷爷亲自教小以昇学习古文,不仅给他讲解文章,还让他抄录和背诵。这样,一个暑假小以昇就背诵了上百首古诗和十几篇古文。
③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南京秦淮河上要赛龙船。因为看龙船的人太多,把秦淮河上的文德桥挤塌了。不少人掉进了河里,有的人不幸被淹死。小以昇惊呆了,这在他心中埋下了理想的种子——长大以后要为人民造桥,造非常结实的大桥。从此以后,茅以昇十分留心各种桥梁。
④1916年,茅以昇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很快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漆油漆,终于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人才。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
⑤但是,茅以昇没有接受聘请,而是决定回国。有人劝他:“科学是没有祖国的,是超越国界的。科学家的贡献属于全人类。中国条件差,你留在美国贡献会更大。”茅以昇回答:“虽然科学没有祖国,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我要回去为祖国服务!”
61920年,茅以昇带着一身本领回到国内,开始了为国造桥的事业。现在钱塘江上那座雄伟壮观的大桥,就是茅以昇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他担任过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主持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茅以昇还主持修撰了《中国古桥技术史》,对我国古桥建筑从技术上做了总结。他还为我国的铁路运输生产建设提供了大量科研成果,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
仿照给出的例子,简要概括选文写的几件事。(6分)
2.下面哪一项不是茅以昇在桥梁建筑上取得成就的原因?( )(2分)
A.志向远大 B.天资聪慧 C.刻苦勤奋 D.培养科技人才
3.读选文第④段中画“——”的句子,你能体会到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⑤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描写,表明茅以昇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宁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5.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文章,抒发真情实感。(共30分)
假如你有机会给自己仰慕的爱国人士写信,你想对他(她)说些什么呢?请写一封信,注意语句通顺,书信格式正确。
100
200
300
400
500
参考答案
一、1.英雄豪杰 胸怀 顾 清晰 肃 征程
2.chéng nìng 振抱3. D
二、1.C
2.C
3.示例:时间 光阴的脚步 真理 智慧的光芒
4.莫愁前路无知已 天下谁人不识君
三、1.只有……才……
即使……也……
只要……都…
2. A
3.万步炎是先锋。
4.示例:书中英雄人物的壮举难道不让人感动吗
四、(一)
1.周恩来目睹了中国人受外国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下决心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B
3.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 迫切地想要救国救民
4.示例:我为了什么而读书,为了不断提升自我,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
1.①看到文德桥塌落,立志造结实的
②留学美国后决定回国作大桥
③为祖国作贡献,培养人才贡献
2.D
3.示例:我体会到茅以昇学习刻苦努力,为获得实践的机会不辞劳苦;他凡事亲力亲为,做事一丝不苟。
4.语言 回国作贡献 放弃留在美国能获得的优厚条件
5.茅以昇从小勤奋好学,立志为人民造桥。后来他留学美国,拒绝聘请,回到祖国后,为祖国的桥梁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五、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