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 测试卷
(总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25淄博期中)李鸿章说:办洋务的难处在于外国人的不讲道理,中国人的不明时势,只有徐图自强,才能扭转形势。办洋务迈出的第一步是建立 ( )
A.轮船招商局 B.福州船政局 C.京师同文馆 D.北洋水师提督府
2.“□□□(1823—1901年),中国清朝晚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早年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后升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先后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又组建了北洋水师。其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材料中“□□□”所指的历史人物应是 ( )
A.曾国藩 B.左宗棠 C.张之洞 D.李鸿章
3.清代杨昌浚在《恭诵左公西行甘棠》中写道:“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是歌颂 ( )
A.左宗棠收复新疆南北两路
B.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
C.刘铭传率军击退攻台法军
D.陈化成在吴淞抵抗英军
4.带有“致远”字样的瓷器碎片成为确认甲午海战致远舰的最直观证据,也成为“丹东一号”水下考古调查工作的转折点。与此舰沉没直接相关的是 ( )
A.左宝贵——平壤战役 B.徐邦道——旅顺战役
C.邓世昌——黄海海战 D.丁汝昌——威海卫战役
5.下表显示的是列强在中国办厂数目的变化。导致列强办厂数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时间 1898年 1900年
列强办厂数目(个) 800 1 231
A.开辟五口通商
B.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增开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
6.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取胜刺激了列强的侵华野心,随后帝国主义列强就发出了“干净利落地解决中国问题,由欧洲有关的几个主要国家加以瓜分”的声明。它们不仅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租租借地,而且以做中国债主,夺取路权、矿权和开办工厂等方式,在中国投资,扩大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势力。以上材料说明 ( )
A.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7.1897年,严复在天津创办了《国闻报》,翻译《天演论》,介绍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湖南巡抚陈宝箴批准创办时务学堂,讲授变革和民权思想。这些新思想 ( )
A.结束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B.阐释了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C.总结了甲午战败的必然性
D.推动了新式学堂教育发展
8.“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 ( )
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
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
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
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
9.虽然戊戌变法失败了,但创办的京师大学堂保留了下来,它以“广育人才,讲求时务”为宗旨,设立天学、地学、农学、工学、商学、医学等十科。这在客观上推动了 ( )
A.清朝政治制度的改变 B.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 D.中国的军事近代化
10.(2025石家庄期中)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加紧压迫和剥削中国人民,阴谋瓜分中国。义和团运动就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反抗压迫和剥削,反抗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革命运动。从材料中我们不能得出的是义和团运动 ( )
A.发生的背景 B.斗争的目标
C.领导的阶级 D.历史局限性
11.右侧漫画中的配文是“注意,伙计们,一起拉,但是不要比其他人用力”。该漫画反映了 ( )
A.八国联军侵华以失败告终 B.“门户开放”政策的落实
C.中国仍然是世界强国 D.列强联合侵华但又各谋私利
12.1901年9月,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不平等条约。某部影视剧曾刻画了该条约签订的场景:当时庆亲王奕劻实为清朝总代表,最终应该奕劻签字,在签字的过程中,奕劻踌躇不定,几次拿起笔又放下。李鸿章走过去说道:“人最难写的就是自己的名字,签在这卖国条约上,就是千古骂名,王爷还年轻,路还长着呢,还是由我来吧。”李鸿章签订的“卖国条约”标志着 (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二、非选择题(共64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
年份 事件 事件
1851年 洪秀全发动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1853年 曾国藩以湖南团练为基础,创建湘军
1856年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5年 曾国藩与李鸿章等人在上海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1874年 日本入侵中国台湾
1885年 近代中国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天津武备学堂建成
1888年 北洋舰队建立
材料二 洋务派对清朝军队进行革新:1865—1895年,洋务派在各地创办了20多个制造枪炮、弹药和船舰的工厂。19世纪70年代,淮军已“尽弃中国习用之抬鸟枪,而变为洋枪队”。……经过苦心经营,洋务派建立起了北洋、南洋和福建水师。尤以北洋水师实力最强,其规模时居世界第四,其中定远舰、镇远舰的购置,给日本以很大的威慑,推迟了日本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时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北洋海军在黄海海战中重创日本海军,阻止了日本侵略军的长驱直入。
——摘编自武吉庆主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派开办洋务的目的。(8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洋务派在军队革新方面的表现。(8分)根据材料二,分析洋务派革新军队产生的影响。(4分)
(3)上述材料和问题表明,洋务派要改变当时中国在哪一领域的落后局面 (4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二 中国三十年的自强运动确实奠定了一个现代工业文明系统的初步基础,它同中国原先固有的物质文明系统必然形成矛盾和斗争。显然,这种新型的物质文明系统,其文化影响绝不可能仅局限于器物层面——物态文化层面,它将通过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根纽带,必然地向着制度文化层面、意识文化层面推进。
材料三 我们在道光年间虽受了重大打击,但仍旧不觉悟,直至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有同治初年由奕?、曾国藩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有为领导的变法运动要变更政治制度,其最后目的是要建立君主立宪……这无疑比自强运动更加西洋化近代化。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材料二共同所指的是当时清政府进行的哪项探索。(2分)概括该探索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4分)
(2)指出材料三中“重大打击”是哪一史实。(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作者认为变法运动“比自强运动更加西洋化近代化”的原因。(12分)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中国人民斗争的矛头开始指向帝国主义,提出了“保护中原,驱逐洋寇”“扶清灭洋,替天行道,出力于国家而安于社稷,佑民于农夫而护村坊”等口号。但这一斗争最后在清政府和八国联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随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中对中国产生的危害和社会影响最大的是哪次战争。(2分)列举中国人民“反入侵”斗争的两位代表人物。(4分)
(2)根据材料二,写出“驱逐洋寇”“扶清灭洋”指的是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哪一次斗争。(2分)材料二所述“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危害 (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近代中国入侵与反入侵斗争的感想。(8分)
【详解答案】
1.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首先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从而迈出洋务运动的第一步,B项正确。
2.D 3.A 4.C
5.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898年”“1900年”和“列强办厂数目”可知,1898年后,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数目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导致列强在中国办厂增多,C项正确。
6.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由欧洲有关的几个主要国家加以瓜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项正确;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排除B项; 《辛丑条约》签订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排除C项。故选D。
7.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897年,严复在天津创办了《国闻报》,翻译《天演论》,介绍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湖南巡抚陈宝箴批准创办时务学堂,讲授变革和民权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的《天演论》用“物竞天择”思想说明中国必须变法图强才能生存,为维新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时务学堂讲授变革和民权思想,直接支持维新变法,因此这些新思想阐释了维新变法的合理性,B项正确;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是从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后)开始的,1897年并未结束,排除A项;题干中的新思想并未直接总结甲午战败的必然性,排除C项;时务学堂是新式学堂,但题干问的是“这些新思想”的作用,而非具体教育形式,排除D项。故选B。
8.B 解析:由材料“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湖南新旧派大哄”可知,梁启超在宣传西方民权学说的同时,还印刷黄宗羲等早期进步思想家的著作进行宣传,说明维新派并未形成统一的思想与策略,故选B项;“百日维新”前维新派的改良主张是主流思想,排除A项;“根本”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维新派并未发动民众,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
9.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虽然戊戌变法失败了,但创办的京师大学堂保留了下来,它以‘广育人才,讲求时务’为宗旨,设立天学、地学、农学、工学、商学、医学等十科”可知,京师大学堂设立的学科有利于培养近代化人才,传播西方新思想新文化,C项符合题意。
10.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具有“盲目排外”的局限性,这一点材料未体现,D项符合题意。
11.D 解析:图片中西方列强企图合作拉倒清政府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根据材料信息“注意,伙计们,一起拉,但是不要比其他人用力”可知,列强之间存在着矛盾,各谋私利,D项正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清政府战败,排除A项;“门户开放”政策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当时清政府已经是羸弱不堪,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排除C项。故选D。
12.D
13.(1)目的:镇压农民起义;抵御外来侵略。(每点4分,共8分)
(2)表现:建立军事工业;改善军队武器装备;创办军事学校;建立新式海军。(每点4分,共8分,写出任意两点即可)
影响:增强了国防力量;震慑了日本侵略者,推迟了日本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时间。(4分,写出一点即可)
(3)国防建设(或军事)。(4分)
14.(1)探索:洋务运动。(2分)
影响: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推动了制度的变革。(4分,写出一点,意思相近即可)
(2)重大打击:鸦片战争。(2分)
原因:由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到由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由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由维护封建统治到发展资本主义;由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到进一步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思想启蒙和民族意识的觉醒;等等。(12分,写出三点且意思相近即可)
15.(1)战争:甲午中日战争。(2分)
人物:林则徐、左宗棠、邓世昌等。(4分,写出两位即可)
(2)斗争:义和团运动。(2分)
危害: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4分)
(3)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中国人民有着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从不屈服;我们永远缅怀近代反侵略斗争的英雄人物;我们要学习反侵略斗争中英雄人物身上英勇献身、保家卫国的反抗斗争精神;等等。(8分,写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