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核心素养】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2.2《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核心素养】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2.2《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06 08:37:27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5.12.2 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导学案)
1.通过自主学习,说出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描述各个结构的功能,形成生物学的结构与功能观。
2.通过实验探究,建构消化和吸收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归纳与总结等思维能力,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通过口腔中牙的结构组成、龋齿的形成原因分析,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卫生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习重点】
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2.消化系统能够将食物消化,并通过吸收将营养物质转运到血液中。
【学习难点】
1.通过实验探究,食物在口腔中的化学性消化。
2.分析小肠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1.写出下列缺乏症缺乏的营养元素。
营养物质 主要食物来源 缺乏症
维生素 维生素A 肝、蛋、奶、胡萝卜等 夜盲症、皮肤粗糙
维生素B1 稻、麦等谷物的种皮,豆类,酵母菌,蛋类等 脚气病、神经炎
维生素C 番茄、柑、橘、山楂等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坏血病、骨骼脆弱、骨坏死
维生素D 海洋鱼类的肝、禽兽的肝、蛋、奶等 儿童患佝偻病;中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
无机盐 含钙 鲜奶、豆类等
含铁 动物的肝、豆类等 缺铁性贫血症
含碘 海带、紫菜、海鱼等 地方甲状腺肿
2.人体的消化系统分为 消化道 和 消化腺 两部分。
3. 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分。成年人口腔中的牙分为切牙、尖牙、 前磨牙 和 磨牙,每颗牙又分为 牙冠 、 牙颈 和 牙根 三部分,牙由 牙釉质 、 牙本质 、牙髓和牙骨质组成。 牙本质是构成牙的主体, 牙髓 主要包含神经、血管、淋巴等,与营养、感觉等功能有关。
4.口腔内的细菌将残留的糖类 物质转化成酸性物质,慢慢腐蚀牙齿表层的牙釉质,牙釉质逐渐变软、变色,从腐蚀到牙釉质发展到牙本质,牙会逐渐形成龋洞,龋洞深入到 牙髓 腔(牙髓中有神经),引起牙痛。
5. 舌 是口腔中覆以黏膜的器官,具有协助咀嚼、吞咽食物、感受味觉和辅助发声等功能。
6.除了口腔,消化道还包括 咽 、 食管 、 胃 、 小肠 、 大肠 等,咽 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 是消化道最狭窄的部分;胃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有 贮存食物的作用;小肠是消化道最长的一段,全长5-7m; 大肠 是消化道末端。
7.消化腺除了唾液腺 ,还包括 肝 、 胰和其他分布在消化道壁上的消化腺(如 胃腺 ),它们分泌的消化液 分别进入消化道。
一、消化道和消化腺
阅读课本12~14页,思考:
消化系统由什么组成?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消化腺由唾液腺、肝脏、胃腺、胰腺和肠腺组成。
消化系统组成的各个器官有什么功能?
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端,里面有牙和舌,牙有咀嚼作用,舌是口腔中覆以黏膜的器官,具有协助咀嚼、吞咽食物、感受味觉和辅助发声等功能。
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共同通道。
食管是消化道最窄的部分。
胃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有贮存食物的作用。
小肠是消化道最长的一段,全长5-7m。
大肠是消化道末端,食物残渣形成粪便。
肛门可以排出食物残渣。
消化腺的功能是什么呢?
唾液腺分泌唾液,经导管进入口腔。胃腺分泌胃液,胃黏膜内有许多分泌腺,可分泌黏液、胃酸等组成胃液。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经导管进入小肠。胰腺分泌胰液,经导管进入小肠。
肠腺分泌肠液。
牙的组成和结构有哪些?龋齿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
(1)牙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说出牙的各个结构:
牙本质是构成牙的主体,牙髓主要包含神经、血管、淋巴等,与营养、感觉等功能有关。
(2)龋齿形成的原因是喜欢吃甜食和零食,描述龋齿的形成过程:
口腔内的细菌将残留的糖类物质转化成酸性物质,慢慢腐蚀牙齿表层的牙釉质,牙釉质逐渐变软、变色,从腐蚀到牙釉质发展到牙本质,牙会逐渐形成龋洞,龋洞深入到牙髓腔(牙髓中有神经),引起牙痛。
1.如图是某兴趣小组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流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①和②能形成对照,变量是保温时间
B.滴加碘液后的实验现象:①变蓝,②不变蓝
C.该实验证明了唾液可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D.为缩短实验时间,可将水温调至100℃
【答案】B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详解】A.本实验是“探究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由此可知该实验的变量是唾液,A错误。
B.①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溶液变蓝,原因是清水中没有消化淀粉的酶,淀粉没有被分解;②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溶液不变蓝,原因是淀粉被分解,B正确。
C.该实验只能证明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并不能具体证明淀粉被分解为麦芽糖,C错误。
D.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其催化作用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唾液淀粉酶在高温下会失活,100℃的水温不适合,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很多药物对胃有刺激作用,为了避免这种刺激,会把药物装在胶囊中让病人服用,胶囊到达小肠后会被消化,胶囊的主要成分是(  )
A.维生素 B.淀粉 C.蛋白质 D.脂肪
【答案】B
【分析】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只能初步消化蛋白质,无法分解淀粉;而小肠内的消化液含有多种酶,能分解淀粉、蛋白质和脂肪。
【详解】A.维生素不需消化可直接吸收,胶囊无需用维生素包裹,故A不符合题意。
B.淀粉在胃中不被消化,到达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中的淀粉酶分解,故B符合题意。
C.蛋白质会被胃蛋白酶初步分解,无法保护药物,故C不符合题意。
D.脂肪虽在胃中不消化,但通常不作为胶囊材料,且题目未涉及脂肪分解特点,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下列消化液中,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的是( )
A.胃液、胰液、肠液 B.胃液、唾液、肠液
C.唾液、胰液、肠液 D.胃液、胆汁、肠液
【答案】A
【分析】蛋白质的消化始于胃,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为多肽;随后进入小肠,在胰液和肠液中的蛋白酶作用下,多肽被分解为氨基酸。
【详解】A.胃液含胃蛋白酶,胰液和肠液含蛋白酶,三者均参与蛋白质消化,故A符合题意。
B.唾液含淀粉淀粉酶,不含蛋白酶,胃液和肠液中含有蛋白酶,参与蛋白质的消化,故B不符合题意。
C.唾液含淀粉淀粉酶,不含蛋白酶,胰液和肠液中含有蛋白酶,参与蛋白质的消化,故C不符合题意。
D.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胃液和肠液中含有蛋白酶,参与蛋白质的消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图中曲线分别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在消化液的作用下被消化的程度,表示淀粉被消化的曲线及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X,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分解
B.曲线X,淀粉在胃中开始被分解
C.曲线Y,淀粉在胃中开始被分解
D.曲线Y,淀粉在小肠中开始被分解
【答案】A
【分析】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蛋白质的消化起始于胃、脂肪的消化从小肠开始。
观察图示可知:曲线X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曲线Y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营养物质进入消化道的先后顺序是:A口腔、B咽和食管、C胃、D小肠、E大肠。
【详解】AB.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所以曲线X表示的是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故A正确,B错误。
CD.曲线Y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最终在D小肠中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故CD错误。
故选A。
5.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②内的胃腺分泌的胃液含有盐酸和蛋白酶
B.③分泌的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
C.④分泌的胆汁中的消化酶分解脂肪
D.⑤是消化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答案】C
【分析】题图中:①食道(食管),②胃,③胰腺,④肝,⑤小肠,⑥大肠。
【详解】A.胃腺位于②胃内,它们分泌的胃液含有盐酸和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A正确。
B.③胰腺是一个重要的消化腺,它分泌的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包括能够分解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酶,B正确。
C.④肝脏分泌的胆汁确实对脂肪的消化有重要作用,但胆汁中并不含有消化酶。胆汁的主要成分是胆盐,它们能够乳化脂肪,使其分散成微小液滴,从而增加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C错误。
D.⑤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它的内壁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同时,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够分解各种食物成分,D正确。
故选C。
【必备知识】
1.消化系统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
2.食物进入消化道依次经过的路径——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3.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胰腺、肠腺。
4.呼吸道和消化道共同通道——咽。
5.贮存食物——胃。
6.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肝。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5.12.2 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导学案)
1.通过自主学习,说出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描述各个结构的功能,形成生物学的结构与功能观。
2.通过实验探究,建构消化和吸收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归纳与总结等思维能力,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通过口腔中牙的结构组成、龋齿的形成原因分析,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卫生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习重点】
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2.消化系统能够将食物消化,并通过吸收将营养物质转运到血液中。
【学习难点】
1.通过实验探究,食物在口腔中的化学性消化。
2.分析小肠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1.写出下列缺乏症缺乏的营养元素。
营养物质 主要食物来源 缺乏症
维生素 肝、蛋、奶、胡萝卜等 夜盲症、皮肤粗糙
稻、麦等谷物的种皮,豆类,酵母菌,蛋类等 脚气病、神经炎
番茄、柑、橘、山楂等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坏血病、骨骼脆弱、骨坏死
海洋鱼类的肝、禽兽的肝、蛋、奶等 儿童患佝偻病;中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
无机盐 鲜奶、豆类等
动物的肝、豆类等 缺铁性贫血症
海带、紫菜、海鱼等 地方甲状腺肿
2.人体的消化系统分为 和 两部分。
3. 是消化道的起始部分。成年人口腔中的牙分为 、 、 和 ,每颗牙又分为 、 和 三部分,牙由 、 、 和
组成。 是构成牙的主体, 主要包含神经、血管、淋巴等,与营养、感觉等功能有关。
4.口腔内的细菌将残留的 物质转化成酸性物质,慢慢腐蚀牙齿表层的牙釉质,牙釉质逐渐变软、变色,从腐蚀到牙釉质发展到牙本质,牙会逐渐形成龋洞,龋洞深入到 腔(牙髓中有神经),引起牙痛。
5. 是口腔中覆以黏膜的器官,具有协助咀嚼、吞咽食物、感受味觉和辅助发声等功能。
6.除了口腔,消化道还包括 、 、 、 、 等, 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 是消化道最狭窄的部分; 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有 食物的作用;
是消化道最长的一段,全长5-7m; 是消化道末端。
7.消化腺除了 ,还包括 、 和其他分布在消化道壁上的消化腺(如 ),它们分泌的 分别进入消化道。
一、消化道和消化腺
阅读课本12~14页,思考:
消化系统由什么组成?
消化系统组成的各个器官有什么功能?
消化腺的功能是什么呢?
牙的组成和结构有哪些?龋齿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
1.如图是某兴趣小组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流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①和②能形成对照,变量是保温时间
B.滴加碘液后的实验现象:①变蓝,②不变蓝
C.该实验证明了唾液可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D.为缩短实验时间,可将水温调至100℃
2.很多药物对胃有刺激作用,为了避免这种刺激,会把药物装在胶囊中让病人服用,胶囊到达小肠后会被消化,胶囊的主要成分是(  )
A.维生素 B.淀粉 C.蛋白质 D.脂肪
3.下列消化液中,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的是( )
A.胃液、胰液、肠液 B.胃液、唾液、肠液
C.唾液、胰液、肠液 D.胃液、胆汁、肠液
4.图中曲线分别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在消化液的作用下被消化的程度,表示淀粉被消化的曲线及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X,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分解
B.曲线X,淀粉在胃中开始被分解
C.曲线Y,淀粉在胃中开始被分解
D.曲线Y,淀粉在小肠中开始被分解
5.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②内的胃腺分泌的胃液含有盐酸和蛋白酶
B.③分泌的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
C.④分泌的胆汁中的消化酶分解脂肪
D.⑤是消化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必备知识】
1.消化系统组成—— 和 。
2.食物进入消化道依次经过的路径—— 。
3.消化腺—— 。
4.呼吸道和消化道共同通道—— 。
5.贮存食物—— 。
6.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