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核心素养】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2.2《消化和吸收》第2课时(教学课件)(共31张PPT)+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核心素养】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2.2《消化和吸收》第2课时(教学课件)(共31张PPT)+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06 08:41:45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12章 消化系统
第2节 消化和吸收
(第2课时)
第五单元 人体生理与健康
苏教版(新教材)生物八年级上册
通过自主学习,说出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描述各个结构的功能,形成生物学的结构与功能观。
通过实验探究,建构消化和吸收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归纳与总结等思维能力,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口腔中牙的结构组成、龋齿的形成原因分析,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卫生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课标解读
学习目标
1
重点难点
2
课堂导入
3
探究新知
4
归纳总结
5
课堂练习
6
目 录
教学重点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系统能够将食物消化,并通过吸收将营养物质转运到血液中。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食物在口腔中的化学性消化。
分析小肠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课堂导入
说出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复习巩固







消化道:
消化腺
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唾液腺:分泌唾液
肝脏:分泌胆汁
胃腺:分泌胃液
胰腺:分泌胰液
肠腺:分泌肠液
课堂导入
生活中有的同学吃饭时喜欢“狼吞虎咽”,容易噎着,还不容易消化,那么吃饭时“狼吞虎咽”好,还是“细嚼慢咽”好?
我们每天摄入的食物是如何在我们身体里被消化和吸收的呢?
探究新知
食物的消化
阅读课本P15~P16,思考:
1.什么是消化?
2.消化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3.哪些物质需要消化才能被吸收呢?
4.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过程是如何的?
5.食物在口腔中是如何消化的呢?
探究新知
1.消化的含义
食物的消化
食物中的部分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淀粉等,是不能直接被消化道吸收的,它们必须经过消化,由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
2.消化的类型
物理性消化
牙的咀嚼,
食物被切断、磨碎
舌的搅拌
胃与肠的蠕动
探究新知
食物的消化
化学性消化

一类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又称生物催化剂。


在一定的条件下(如适宜的温度、酸碱度)下,消化酶具有类似“剪刀”的作用,可将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
大分子物质
小分子物质
食物的消化还与消化酶有关。
在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下,食物逐渐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探究新知
一位同学认为,把各种消化酶比喻为“剪刀”很贴切。另一位同学认为,酶不一定都像“剪刀”那样将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推测一下,酶还可能有什么作用?
食物的消化
探究新知
食物的消化

1.酶的分解功能
酶的作用方式是多样的,不能一概而沦为“剪刀”式的分解,还有其他功能。
有些酶像“剪刀”一样,将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如唾液淀粉酶。
2.酶的合成功能
DNA聚合酶在DNA复制过程中将脱氧核苷酸连接起来。
3.酶还可以改变分子结构,如异构酶,并不一定涉及分解或合成。
探究新知
食物的消化
请找出消化腺分泌的对应的消化液(或消化酶):
唾液腺
胃腺
肠腺
胰腺

胃蛋白酶
唾液淀粉酶
胆汁
含分解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多种消化酶
胆汁不含消化酶,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增加脂肪与脂肪酶的接触面积,有助于脂肪的消化
物理性消化
探究新知
胃的蠕动有助于混合食物和消化液,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初步分解
蛋白质
氨基酸
淀 粉
葡萄糖
脂 肪
脂肪酸、甘油
在牙和舌的作用下,食物被咀嚼和搅拌,部分淀粉初步分解

小肠
口腔
麦芽糖 (有甜味)
淀粉 (无甜味)
唾液淀粉酶
淀粉、蛋白质和糖类的消化过程
小分子物质
咽和食管基本无消化作用
小肠的蠕动有助于混合食物和消化液,在多种消化酶的作用下,蛋白质、糖类和脂肪进一步分解
探究新知
食物的消化
总结食物消化的过程示意图:
食物消化的主要场在小肠。
消化产物
脂 肪
甘油
脂肪酸
肠液、胰液
胆汁
小肠
脂肪
微粒
小肠
蛋白质
氨基酸
肠液、胰液

小肠
淀 粉
葡萄糖
肠液、胰液
小肠
口腔
唾液
麦芽糖
胃液
多肽
营养物质
消化过程
大分子物质
小分子物质
探究新知




吃饭时“狼吞虎咽”好,还是“细嚼慢咽”好?
细嚼慢咽好,因为细嚼慢咽可以减轻胃肠负担。
食物中的淀粉在口腔内的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在人的唾液中有消化淀粉的酶,食物咀嚼的时间越长,食物就会被研磨得越小越细,食物中的淀粉与唾液混合的时间就越长,就越能使食物中更多的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大部分麦芽糖在小肠里被消化吸收。
探究新知
食物的消化
当我们细细咀嚼馒头时,我们会感觉到甜味,这是为什么呢?
馒头中的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化学性消化的过程时如何的呢?
探究新知
食物的消化
探究:食物在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
目标:验证食物在口腔内发生的化学性消化。
器材:试管,烧杯,温度计,量筒,玻璃棒,镊子,消毒棉絮,馒头, 淀粉糊,碘液,清水,37℃的温水,凉开水等。
步骤:
1.分小组,每位同学取一小块馒头细细咀嚼,体验咀嚼过程中味道的变化。根据味道的变化,提出问题:淀粉在口腔中是否发生了化学性消化。
2.根据问题,作出假设: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化学性消化。
3.根据假设,进行实验。
(1)用凉开水漱口后,含一块消毒棉絮。约1min后,用干净的镊子去除棉絮,并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
建议:如果一次取得的唾液两比较少,可以重复进行几次。
探究新知
食物的消化
(2)取2支试管,分别贴上标号为1、2的标签,按照表12-2中的处理方法进行实验操作,并将试管中的颜色变化情况填入表中。
注意安全使用镊子等锐器和各种玻璃器皿。
探究新知
食物的消化
处理方法 分组实验 试管1(对照组) 试管2(实验组)
添加淀粉糊 2mL 2mL
添加唾液 2mL —
添加清水 — 2mL
在37℃水中保温 10min 10min
滴加碘液 2滴 2滴
颜色变化情况
实验记录表
不变蓝
变蓝
探究新知
食物的消化
实验分析:
1.加入的清水和唾液体积相等,为什么?
2.本实验的变量是什么?
3.根据实验现象,食物在口腔中是否发生了化学性消化?为什么?
控制单一变量
唾液淀粉酶
食物在口腔中发生了化学性消化。
因为1号试管中的淀粉被唾液分解后,变成了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探究新知
营养物质的吸收
阅读课本P18~P19,思考:
1.什么是吸收?
2.消化道中可以吸收的器官有哪些?
3.小肠有哪些结构特点是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
探究新知
营养物质的吸收
1.吸收的含义
食物在消化道内被消化成为小分子物质,这些物质会先通过上皮细胞,然后进入毛细血管或毛细淋巴管,这一过程称为吸收。
2.营养物质吸收的器官
消化道中具有吸收作用的器官:胃、小肠、大肠。

小肠
大肠
探究新知
营养物质的吸收
小肠绒毛
皱襞
小肠绒毛
3.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征
毛细血管
毛细淋巴管
小肠上皮细胞
(上有微绒毛)
很薄,仅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探究新知
营养物质的吸收
小肠
小肠是最长的一段消化道,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比较长,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充分吸收
小肠绒毛
(含微绒毛)
皱襞
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
3.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征



探究新知
营养物质的吸收
4.各种营养物质的去向
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少量水和酒精
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部分脂肪酸进入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其余的脂肪酸、大部分的水和无机盐、几乎所有氨基酸和葡萄糖,都进入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
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在小肠。
归纳总结
消化与吸收
食物的消化
营养物质的吸收
胃:吸收少量的水和酒精
小肠: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消化与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
课堂练习
1.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对蛋白质起初步消化作用
B.②分泌的物质能乳化淀粉
C.③对脂肪起初步消化作用
D.④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D
口腔,初步分解淀粉
肝,分泌胆汁,乳化脂肪
胃初步分解蛋白质
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课堂练习
2.下表是小明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中的相关记录。该实验结果表明酶的催化作用(   )
A.需要适宜的pH
B.需要适宜的温度
C.只对一种物质起作用
D.效率很高
B
由表格可知,实验变量为温度,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
试管 加入物质 温度 加入碘液
1 淀粉糊+唾液 37℃ 不变蓝
2 淀粉糊+唾液 0℃ 变蓝
课堂练习
3.下列食物成分中,不经消化即可被人体吸收的是(  )
A.淀粉 B.脂肪 C.蛋白质 D.葡萄糖
4.淀粉、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内开始消化的部位依次是( )
A.口腔、小肠、胃 B.口腔、胃、小肠
C.胃、小肠、口腔 D.胃、口腔、小肠
D
小分子物质可直接吸收,如葡萄糖
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初步分解的场所分别是口腔、胃和小肠
A
课堂练习
5.下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食物中的蛋白质、淀粉、脂肪三种成分经过消化道是被消化的情况。其中代表蛋白质、淀粉消化的曲线分别是( )
A.A、B
B.B、A
C.C、A
D.C、B
B
由曲线图可知,A在口腔被初步分解,为淀粉。B在胃初步分解,为蛋白质。C在小肠处被初步和最终分解,为脂肪
THANKS
感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