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科学术语(如“浑天说”“盖天说”“圭 桌”“重差”等),理解科普文准确、严谨的语言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中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的演变过程,培养 辩证思维和历史眼光。
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辉煌成就,体会古人“求真务实”的探索精神,理解科学史对现代文明的启示意义。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科学论著中逻辑与实证之美,体会作者在 客观叙述中蕴含的文化情怀。
情境设问:
(一)导入:跨文明的宇宙之争
“西方有哥白尼日心说与托勒密地心说的百年之争,东方中国是否也有类似影响深远的天文学争论?”
关增建:
(二)作者简介:科学史的“桥梁搭建者”
科学史博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专攻物理学史与计量史,与丘 光明并称“中国计量史界的双璧”。代表作《中国古代物理思想探索》《科学史十五讲》,本文节选自《科学史十五讲》,旨在通过科学史连接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
(三)字词检测:夯实基础
安谧( ) 眼瞀( ) 四 ( )
七曜( ) 覆槃( ) 晷影( )
落下闳( ) 撰写( ) 刘焯( )
祖暅( ) 圭臬( )( )
mì
mào
tuí
yào
pán
ɡuǐ
hóng
zhuàn
zhuō
gèng
guī
niè
·
·
·
·
·
·
·
·
·
·
·
·
(三)字词检测:夯实基础
词义理解:
旷世:历时久远,独一无二。
重差:汉代天文学家测望太阳高远的方法,后发展为数学测望术。
圭臬:比喻准则或法度(如“奉为主桌”)。
(三)字词检测:夯实基础
预报·预告
辨析 预报:①预先报告(多用于天文、气象等方面);②预先的报告。
预告:①事先通告;②事先的通告(多用于戏剧演出、图书出版等)。
填空 ①广播员用温柔而亲切的声音 第二天的天气。
②电视台一遍遍 今天晚上有重要节目播出。
预报
预告
(三)字词检测:夯实基础
修订·修正
辨析 修订:修改订正(书籍、计划等)。
修正:修改使正确。
填空 ①作者趁第二次印刷的机会, 了文章中的一些词句。
②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一直用于天文学,直到广义相对论出现后才被 。
修订
修正
(三)字词检测:夯实基础
息息相关、休戚相关
辨 析 息息相关 休戚相关
相同点 都形容关系密切。 不同点 适用对象较广,可以指人,也可以指事物。是中性词。 适用对象较小,侧重表示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具褒义色彩。
造句与用例 诚信与生活息息相关,诚信往往是我们生活中为人处世的最大基石。 在金砖国家人文交流论坛上,中方倡议开展各领域对话交流和务实合作,让金砖国家成为休戚相关、守望相助的命运共同体。
(四)整体感知:梳理学说脉络
结合课文,完成表格(小组合作填写):
(五)课文讲解:聚焦“浑盖之争”
争论焦点:
观测依据:如太阳出没方位、暑影长度差异等(结合“小儿辩日”典故)。
宇宙结构:盖天说主张“天地平行”,浑天说主张“天包地如 卵”。
(五)课文讲解:聚焦“浑盖之争”
争论焦点:
“浑盖之争”涉及哪些争论的内容?秉持什么原则?有何特点、意义?体现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什么传统?
浑盖之争 争论内容
“浑盖之争”涉及与有关宇宙结构问题的方方面面。
西汉末年,扬雄撰写《难盖天八事》从观测依据到数理结构等八个方面,逐一对盖天说做了批驳。
东汉著名学者王充就浑天说“天在外,表里有水;地在内,漂浮水上”这一主张进行了批驳,他认为太阳这个大火球从水中出入不可思议。
晋朝的葛洪针对王充的责难,以太阳落入地平线时呈现出“横破镜”的状态这一事实作为依据,有力批驳了盖天说的观点。
南北朝时期的浑天家何承天对于太阳从水中出没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但并未起到太大的作用。
晋朝的虞喜提出了《安天论》,虞耸提出了《穹天论》,东吴的姚信提出了《昕天论》,一时间,诸说风起,人们辩论不休。
南宋大学者朱熹从天文观测仪器的制作角度反对盖天说。
(五)课文讲解:聚焦“浑盖之争”
争论意义:
浑盖之争 秉持原则
特点
意义
传统
①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重要科学问题的解决,促成了中国古代天文学诸多重要成就的获得。②表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问题的关注程度,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科学问题的态度。
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
①争议延续时间长,从公元前2世纪一直持续到公元12世纪;②参与人员多、规模大、涉及面广;③影响深远,成就丰富;④注重以实际测量的方式进行检验;⑤学术争议较少受政治、宗教权威的影响。
重视实际校验,严谨务实。
(六)拓展延伸:科学精神的当代启示
讨论话题:
1.参与“浑盖之争”的历史人物众多,请阅读课文,梳理、概括参与论争的主要历史人物及其观点。
答案:①扬雄对盖天说的批驳。西汉扬雄撰写了著名的《难盖天八事》一文,从观测依据到数理结构等八个方面,逐一对盖天说作了批驳。其中盖天说认为太阳依附在天壳上运动,人之所以看到太阳从地平线下升起,是由于太阳太高了,导致人产生了视觉错误。对此,扬雄做了实验,在高山顶上取一个水平面,验证太阳确实是从水平面之下升起的,光线也是从下向上传播的,证明盖天说是错误的。
(六)拓展延伸:科学精神的当代启示
讨论话题:
②王充对浑天说的批驳。浑天说认为太阳从水中出入,王充认为这是不可思议的。对此,浑天说者的态度是,只要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太阳是从地平线下升起,又落到地平线下面,它即使出入于水中又有何妨 何承天对太阳从水中出没的问题辩解说,太阳入水把水烤干,使百川之水入注,进行补充。
③葛洪对盖天说的责难。葛洪认为按照盖天说的观点,太阳落入地平线时应该呈现“竖破镜”状态,但实际观测到的情况是太阳落入地平线时呈现“横破镜”的状态,以此证明盖天说是错误的。
(六)拓展延伸:科学精神的当代启示
讨论话题:
④朱熹对浑盖两说的评判。朱熹认为,到底盖天说正确还是浑天说正确,可以通过制作天文观测仪器来验证。根据盖天说无法制作出仪器,根据浑天说则可以制作出浑天仪,由此证明浑天说可信。
(六)拓展延伸:科学精神的当代启示
讨论话题:
2. 阅读《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概括“浑盖之争”的特点。
答案:这场论争有延续时间长、参与人员多、涉及面广、讨论内容丰富、后续影响大等特点。这场论争持续了一千三四百年之久,它贯串于这个时期中国天文学的发展过程之中,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重要科学问题的解决,促成了中国古代天文学诸多重要成就的获得。如《太初历》的制订,“小儿辩日”问题的解决,“勾股定理”以及相关的测高望远之术的形成,僧一行组织的天文大地测量的实施,中国天文仪器的发展,等等。
(六)拓展延伸:科学精神的当代启示
讨论话题:
3.本文以记录科学史的形式,引导我们认识科学,理解科学,你认为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的科学态度?
观点一:重视实际校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并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而是要看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观点二:务实进取的实干态度
科学发现离不开科学家长期不懈的探索,只有务实进取,坚持不懈,才能发现探索科学问题。
(七)课堂总结:一场争论,一面镜子
核心结论:
持续千年的“浑盖之争”不仅是宇宙结构的探索,更是中国古人 “求真务实”精神的见证。科学的进步离不开质疑与争论,文明的互鉴需要跨越时空的对话。
(八)布置作业
注:内容提要一般包括:简要说明作者想要解决什么问题,运用了什么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是什么。重点是研究的内容和结果。
撰写内容提要,要注意整体把握论著内容,提纲挈领,提炼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和论证逻辑,回避常识性内容、引用性内容、与题目重复的信息。
写作提要,要注意思路清晰,表意明确,语言简练,术语规范。
为本文写一段内容提要,200字左右。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