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采薇》课件(2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采薇》课件(20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24 13:1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古典的乡愁导言 翻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你会发现,历史的年轮,并不总是从温馨宁静的田园中穿过,而常常碾压着累累尸骨前行,不管你对它怀有什么样的情感,战争这个巨大的幽灵,一直伴随人类成长,也一直是人类文学的一个永恒话题 。 学习目标
1.疏通课文,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2.体会抒情主人公复杂的情感。
主题:
*思归

*厌恶战争

初读诗歌,你感受到了什么?
品读下笔如有神 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在于能用凝练的语言激发读者无限的想象力。
练: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三个画面,可采用多种修辞方式,加以联想想象。
镜头一:1---3段
镜头二:4、5段
镜头三:6段
镜头一:采薇思归情境:
深秋,夕阳如血,一位满面尘土与愁容的士兵,坐在军营不远处的旷野中,远眺着故乡的方向,干裂的嘴唇喃喃地唱着故乡的小调,内心涌动着浓浓的乡愁……

情感:忧伤
家园之思:军旅生活的劳苦;
久久不得归家的悲伤;
对战争的厌战;
对外敌的仇恨。
艺术特色:
1、比兴:采薇→乡愁(由物及人)作



(薇菜刚刚绽出芽尖)
(薇菜叶片柔嫩)
(叶茎将老而粗硬)

——春 天
——夏 天

——秋 天 时光流逝
戍期漫长
归家无期
乡愁日深
2、重章叠唱
诗歌前三节的语句有一些相同或相似,句型重复,只在句子的个别出换几个字,这种手法叫“重章叠句”。 *内容上,通过反复可以更加深刻地表达战士戍边远离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流逝,时序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
*结构上,音节和结构上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效果,再加上叠音词,一唱三叹,音节和谐,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有利于情感的抒发。

镜头二:疆场思归 情境:
军旗在十月的风中猎猎飘扬,战场上烟尘滚滚将帅乘着四匹高大雄壮的马驾着的马车,昂首而来,士兵们向着军旗的方向,呐喊着,奋勇杀敌看!英勇的战马,整齐的军队,精良的武器,无不让猃狁人胆战心惊敌营人叫马嘶,我们所向披靡!
情感:自豪
爱国之心:
强烈的自豪感;
高昂的斗志;
必胜的信念;
饱满的爱国热情。
手法:
用赋的手法,极写战马之强壮,步伐之整齐,装备之精良。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
比兴:“彼尔维何?维常之华”:这是指棠棣花,用花之盛起兴,喻出征军队车马服饰之盛及声势之壮。

战争之多、烈,边疆生活的艰辛,恰恰衬托了征夫们的思家和渴望和平生活的情感。镜头三:归家之哀情境:想起我离家的时候,桃红柳绿,杨柳枝枝随风飘飞,似在苦苦挽留我。如今我在归乡的途中,纷纷扬扬的漫天雪花洒落满身,步履艰难,饥渴交加,拖着疲惫的身躯,用满含泪水的双眼向远处望去,青春不在,年华不在,爱情安在?家人安在?家园安在?我满心的伤痛又有谁能体会呀!
情感:悲痛、凄凉
“哀”在哪里?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渡汉江》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十五从军征》
“哀”: 从薇菜初生时节开始的归家向往,那一次次的念叨,每一个朝夕的苦苦盼望,都在这一归途中,因为对家人命运和自身前景的担忧都不得不沉重起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末章之美
“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知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文情,千古常情。”
——方玉润《诗经原始》 近代谢公(安)因弟子聚集,问《毛诗》何句最佳。谢玄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1.以景写情,情景交融。
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情思深邃缠绵,含蓄深永。
2.以乐写悲,更衬其悲。
以春风杨柳、灿烂春光反衬离家之悲,以风雪交加、严酷寒冬衬凯旋之乐。
3.今昔对比,今非昔比。
将时序之“今──昔”,景物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汇。同一个“我”,但已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已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痛定思痛,不胜其悲。采 
薇叙述难归原因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6)追忆思乡之情薇:作 柔 刚
岁:初 暮 阳我戍未定
王事靡戍役漫长狁之故今昔之对比现实的困境全诗结构现实的哀伤(4-5)
(1-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作业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将此诗进行扩写,并分析其情感和手法的运用。 小结:
诗中通过一个久役士卒在归途中的回顾与自述,反映了戍边生活的艰苦,保家卫国的豪情和思乡怀亲的忧伤。是一首爱国恋家、服役思归的情绪矛盾苦闷之作。 情境扩写:
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
赏析:这是一首羁旅行役诗。上片在“一程”又“一程”的复叠吟叹中,展示出与家园的空间阻隔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大,空间感与乡情构成尖锐冲突。正在这种行进方向和心绪逆反背离中驻营夜宿,“夜深千帐灯”,似是壮伟景观,实乃情心深苦之写。白日行军,跋涉山水,到夜深时仍灯火通明,难入梦乡,这是因思乡而失眠。于是转入下片乡情思恋之笔。“一更”又“一更”的重叠复沓,于听风听雪的感觉中推移着时间过程,时间感知于乡情的空间阻隔而心烦意乱,怨夜太长。说“聒碎乡心梦不成”,其实是作者乡心聒碎梦难成,情苦不寐,只觉得风声雪声,声声扣击入心窝,难以承受。谢 谢 观 看 !欢迎批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