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狼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狼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6 09:3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狼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给加点字注音。
积薪(  ) 大窘(  ) 狼亦黠矣(  ) 假寐(  )
目似瞑(  ) 缀行(  ) 意暇甚(  ) 眈眈相向( )
2.下边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缀行甚远 
(2)屠大窘 
(3)弛担持刀 
(4)意暇甚 
4. 解释下面的多义词。
(1)之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亦毙之 
久之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其 屠自后断其
场主积薪其中
屠乃奔倚其下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
(1)、狼不敢前。   
(2)、恐前后受其敌  
(3)、一狼洞其中。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5)、其一犬坐于前  
(6)、苫蔽成丘 
(7)、一屠晚归
6.下面有关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狼》的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清代小说家。
B.“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位于现在的山东淄博。
C.《聊斋志异》中“志”的意思是“志向”,表明作者的志向并不在功名,而在于诸多“奇异的事”。
D.《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有490余篇。
7.下列对《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中很多词语属于古今异义的现象。如“去”“顾”“几何”等。
B.文中的“洞”“隧”“犬”等字都属于词类活用。
C.文中的“投以骨”属于省略句。句子中省略了“投”的宾语“之”,代狼,可补充为“投之以骨”。
D.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多以反面形象出现,如成语“狼子野心”“引狼入室”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默写填空
(1).《狼》中写屠户归途中遇到狼的情形的句子是:
(2).《狼》中写屠户初遇狼的行为的句子是: 。
(3).《狼》中点明故事主旨的句子是: 。
(4).《狼》中屠户再投给狼骨头,狼的反应是: 。
10、找出能够概括文章中心的语句,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
【乙】
有车夫载重登坡,方极力时,一狼来啮其臀。欲释手,则货敝①身压,忍痛推之。既上,则狼已龁②片肉而去。乘其不能为力之际,窃尝一脔③,亦黠而可笑也。
(选自蒲松龄《车夫》)
【丙】
太行毛大福,疡医④也。一日,行术归,道遇一狼。吐裹物,蹲道左。毛拾视,则布裹金饰数事。方怪异间,狼前欢跃,略曳袍服,即去。毛行,又曳之。察其意不恶,因从之去。未几,至穴,见一狼病卧,视顶上有巨疮,溃腐生蛆。毛悟其意,拨剔净尽,敷药如法,乃行。日既晚,狼遥送之。行三四里,又遇数狼,咆哮相侵,惧甚。前狼急入其群,若相告语,众狼悉散去。毛乃归。
(选自蒲松龄《毛大福》)
【注释】①敝:损坏、坍塌。②龁(hé):咬。③脔(luán):成块的肉。④疡(yáng)医:治疗创伤肿毒的外科医生。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其一犬坐于前( ) ②屠自后断其股( )
③欲释手( ) ④众狼悉散去( )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②行三四里,又遇数狼,咆哮相侵,惧甚。
13.【甲】【乙】两文都提到了狼的“黠”,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一说两文中狼“黠”的表现。
14.通过比较阅读,你会发现【丙】文中的狼与【甲】【乙】两文中的狼的形象不一样,作者对它们的态度也各不相同,请说说你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邑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而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卒不骂。某益窘,因实告邻翁。翁乃骂,其病良已。
异史氏曰:“甚矣,攘者之可惧也:一攘而鸭毛生!甚矣,骂者之宜戒也:一骂而盗罪减!然为善有术,彼邻翁者,是以骂行其慈者也。”
15.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划一处)
彼 甚 畏 骂 焉 骂 之 亦 可 警 将 来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某益窘,因实告邻翁。
17.从邻翁的角度,你能悟出什么道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审时度势之妙在择时捉机。权衡时机,尤当精察,毫厘必较,成败由此。择时之妙,如逐如竞,如捕如捉。待时而动,动不妄举。动静,迟速,轻重,繁简,必以时定。此一时非彼一时也。待时蓄势,备而待发,则静如泰山,得进则发如疾电,时不我待,稍纵即失。疏于此而欲其功,无异缘木求鱼也。
(节选自《计然篇》,有删改)
材料二:
计然者,蔡丘濮上人,姓辛氏,名文子。其先,晋国亡公子也,博学无所不通。为人有内无外,形状似不及人,少而明,学阴阳,见微而知着。其行浩浩,其志泛泛,不肯自显诸侯,阴所利者七国,天下莫知,故称曰计然。时遨游海泽,号曰“渔父”。尝南游越,范蠡师事之。范蠡请见越王,计然曰:“越王为人鸟喙,不可与同利也。”范蠡知其贤,卑身事之,请受道。
昔者,越王勾践既得反国,欲阴图吴,乃召计然而问焉,曰:“吾欲伐吴,恐弗能取!吾闻先生明于时交察于道理恐动而无功故问其道。”计然对曰:“兴师者必先蓄积食、钱、布帛,不先蓄积,士卒数饥,饥则易伤。重迟不可战,战则耳目不聪明,耳不能听,视不能见,兵不能使;退之不能解,进之不能行。饥馑不可以动,神气去而万里。王兴师以年数,一旦而亡,失邦无明,筋骨为野。”
越王曰:“善。今岁比熟,尚有贫乞者,何也?”计然对曰:“是故不等,犹同母之人,异父之子,动作不同术,贫富故不等。如此者,积负于人,不能救其前后,志意侵下,作务日给,非有道术,又无上赐,贫乞故长久。”越王曰:“善。”计然乃传其教而图之,曰:“审金木水火,别阴阳之明,用此不患无功。”越王曰:“善。从今以来,传之后世,以为教。”乃着其法,治牧江南,七年而禽吴也。
(节选自《范子计然》,有删改)
18.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
吾闻先生A明B于时C交D察于道理E恐动F而无功G故H问其道。
19.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不我待”与《岳阳楼记》中的“吾谁与归”句式相同。
B.“重迟”指迟钝、迟缓,文中指国家如果不蓄积粮食,士兵就会因饥饿而无力作战。
C.“神气”形容精神饱满的样子,与现在所说的“神气十足”中的“神气”意义相同。
D.“牧”指统治、驾驭,与《过秦论》“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中的“牧”意义不同。
2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审时度势的妙处在于选择关键时机。选择时机的妙处,好像追逐猎物和竞跑,又像捕兽和捉鸟。
B.计然早先是晋国流亡的贵族,传说他博学多才无所不通。外表貌似平庸,自小聪慧,学自然之理。
C.越王勾践刚刚从吴国做奴仆返回越国时,想要暗中图谋洗雪耻辱,吞并吴国,于是就向计然求教。
D.计然认为贫穷的人因亏欠多而意志低到了极点,没有特别的种植技术和大王的赏赐,必然长久贫困。
21.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疏于此而欲其功,无异缘木求鱼也。
(2)王兴师以年数,一旦而亡,失邦无明,筋骨为野。
22.材料一中计然认为“动静,迟速,轻重,繁简,必以时定”,材料二里计然的哪些做法印证了这句话?请简要概括。
答案
1、xīn jiǒng xiá mèi míng zhuì xiá dān  2.D 3.(1)连接、紧跟 (2)处境困迫,为难 (3)解除,卸下 (4)从容、悠闲 4.(1)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代词,指狼 助词,补充音节,无实义 助词,的 (2)代词,指狼
代词,指麦场 代词,指柴草堆 代词,指屠户 5.(1)名词作动词,上前 (2)名词作动词,攻击。(3)名词作动词,打洞 (4)名词作动词,钻洞 (5) 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地。(6)名词作状语,用草帘子。 (7) 动词作名词,屠户。 6.C 7.A 8.(1)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9.(1)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屠惧,投以骨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10、能够概括文章中心的语句是:“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类富有智慧,一定能战胜任何狡猾凶残的动物。
11. 像狗一样 大腿 放下 离开
12.①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背后。②毛大福走了三四里路,又遇到几只狼,咆哮着要侵害他,他非常恐惧。
13.【甲】文中狼的“黠”表现在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目的是诱敌,以便后一只狼从后面袭击屠户;【乙】文中狼的“黠”表现在狼在人无暇、无力对付它的时候乘人之危,占人便宜。
14.【甲】【乙】两文都表现了狼的狡黠,表达了作者对它们的嘲讽,【丙】文表现了狼的知恩图报,表达了作者对狼的欣赏赞美。。(答出态度,意思对即可)
15.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
16.偷鸭人更加难为情,只好把实情告诉了邻居老人。
17.我们不要做违背良心的恶事,“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如果做了坏事总会为自己的愚蠢付出代价;同时劝诫受害者,不要对恶事姑息纵容,要坚决揭发,打击恶人恶事。
18.DEG
19.C 20.B
21.(1)在这(把握时机)方面疏忽大意而又想要达到想要的成效,那和爬到树上去捉鱼没什么两样。(2)大王已经连年对外发兵作战,(如果)有一天失败了,将国土沦丧,不见光明,将士尸横遍野。
22.①计然认为越王不可共荣乐,因此不在无患难之时去辅佐越王。②计然认为荒年不可以兴兵动师。③计然在越王信任他时,对越王传授具体方法,作深入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