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25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1 土地资源 第2课时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2025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1 土地资源 第2课时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06 11:3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土地资源》第二课时
科目 年级 课型 主备人 课时 时间
地理 八年级 新授课 2 45分钟
课题与 课时 本次课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土地资源》的第二课时。在总两课时的规划里,第一课时学生已掌握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及 “人多地少” 的国情,本课时将聚焦土地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土地资源利用观,完善对土地资源知识体系的构建。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举例说明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
目标 区域认知:通过对不同区域土地利用问题案例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土地资源利用问题的区域性差异,认识到不同地区应因地制宜制定土地利用策略。 综合思维: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土地资源利用中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以及这些问题对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全面、系统思考问题的能力。 地理实践力: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尝试提出解决土地资源利用问题的方案,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简单的土地利用调查,增强实践体验。 人地协调观: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土地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树立珍惜土地、合理利用土地、保护耕地的意识,形成人地和谐共生的观念。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耕地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污染等;我国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基本国策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分析土地资源利用问题产生的复杂原因,以及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保护的关系,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课时已学习土地资源的基本类型和分布特点,对土地资源有了初步认识。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小组合作经验,但在将复杂的地理现象与原理建立联系,以及从综合角度分析问题方面还有待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较为关注,对土地资源利用问题有一定的感性认知,适宜通过具体案例和趣味活动引导其深入探究。
教学方法与工具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结合丰富的土地资源利用问题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从不同视角探讨土地资源利用,增强体验感;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视频、图表等多媒体素材,直观呈现土地利用问题。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含土地利用问题的图片、视频、数据图表)、角色扮演卡片(标注不同角色及任务)、中国地图、小奖品(如环保徽章、地理书签)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探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城市扩张占用大量耕地,农民失去土地后生活变化的视频,视频中展示农田被高楼大厦取代,农民无奈的表情等画面。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可能会带来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出现的变化及潜在问题,从而引入本节课主题 ——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展示一些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图片,如郁郁葱葱的林地、肥沃的耕地、广袤的草原等,回顾上节课所学土地资源类型,提问:“这些宝贵的土地资源在现实中是否得到了合理利用呢?” 引发学生兴趣,激发探究欲望。 (二)土地利用问题探究(15 分钟) 小组合作探究一:耕地问题 材料展示:教师为每组发放一些关于耕地减少的数据资料和相关新闻报道截图,如某城市因工业开发、房地产建设导致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数据图表,以及一些违规占用耕地建高尔夫球场、别墅的新闻截图。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分析资料,讨论耕地减少的原因(城市扩张、工业占地、不合理的土地开发等),以及耕地减少对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如粮食产量下降、生态系统失衡、农民就业问题等)。教师巡视各小组,适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鼓励不同观点的交流碰撞。 成果汇报:各小组推选代表上台,结合资料阐述小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提问、补充,教师总结强调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可举例说明我国是人口大国,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人均耕地少,耕地减少问题严峻。 小组合作探究二:草地问题 角色扮演: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扮演牧民、草原生态学家、政府工作人员等角色。为每个角色提供相应的信息卡片,如牧民卡片上介绍过度放牧导致收入增加但草地退化的情况,草原生态学家卡片上说明草地退化的生态危害,政府工作人员卡片上提示应对草地退化可采取的政策措施等。 小组交流:各小组成员根据角色设定,围绕草地资源利用展开交流,探讨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的过程、危害及解决措施。例如,牧民讲述为增加收入不断增加牲畜数量,导致草地不堪重负;草原生态学家分析草地退化引发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政府工作人员提出划区轮牧、建设人工草场等解决方案。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色视角全面思考问题。 全班分享:每组选派代表上台,以所扮演角色的身份进行发言,分享交流成果。其他小组评价、讨论,教师总结归纳,强调合理利用草地资源、保护草原生态的必要性。 (三)土地基本国策解读(10 分钟) 国策解读:教师展示我国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的基本国策条文,逐句解释含义。重点强调珍惜土地要求杜绝浪费土地资源的行为;合理利用土地是根据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规划土地用途;切实保护耕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要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确保耕地数量和质量。通过举例说明,如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严禁在基本农田上进行非农业建设,让学生理解国策的具体要求。 案例分析:给出一些地方政府严格执行土地基本国策,成功保护耕地、促进土地合理利用的案例,如某县通过严格审批建设用地,整治闲置土地,确保了耕地占补平衡,同时合理规划工业园区,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组织学生分组分析案例,讨论该地方政府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落实土地基本国策,这些措施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如保障粮食生产、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等)。各小组汇报分析结果,教师点评总结,强化学生对土地基本国策重要性和实际应用的理解。 (四)保护土地资源行动倡议(8 分钟)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哪些行动来保护土地资源。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提供一些提示,如节约用纸(减少树木砍伐,保护林地)、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降低对木材等资源的消耗)、宣传土地保护知识等。各小组积极讨论,记录可行的行动方案。 方案展示:小组推选代表上台,展示小组讨论的保护土地资源行动方案,并向全班同学发出倡议。例如,有的小组提出开展 “节约用纸,保护森林” 的校园活动,通过制作宣传海报、在班级设置废纸回收箱等方式,提高同学们的节约意识;有的小组倡议在社区宣传土地保护知识,组织志愿者向居民发放宣传手册,讲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及保护方法。其他小组补充完善,教师对各小组的方案给予肯定和鼓励,强调每个人的行动都对土地资源保护有积极意义。 总结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再次强调土地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的紧迫性。布置课后拓展任务,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交流本节课所学知识,共同制定家庭节约用地、保护土地资源的计划,并记录实施情况,下节课分享。 (五)课堂练习(2 分钟) 设计几道选择题和简答题,考查学生对土地资源利用问题及基本国策的掌握情况。例如:选择题 “下列行为中,符合土地基本国策的是( )”,选项包括 “在耕地上建工厂”“毁林开荒”“合理规划建设用地”“过度放牧” 等;简答题 “请简要说明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耕地减少问题的原因及危害”。学生快速作答,教师公布答案,简单点评,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