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25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2 水资源 第1课时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2025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2 水资源 第1课时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06 11:4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水资源-第1课时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准确描述中国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 能够举例说明水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紧密关系。
重难点
掌握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 理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
任务式教学法:设计一系列具有梯度和针对性的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和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呈现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总时长:45分钟)
(一)课程导入 教师活动: 洪涝灾害中洪水肆虐的视频片段,提问学生:“水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重要吗?为什么在一些地方会出现缺水的情况,而在另一些地方又会遭受洪水灾害呢?” 引发学生对水资源分布问题的思考。 学生活动:观看图片和视频,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自由发言表达自己对水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水资源分布不均现象的初步看法。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视觉冲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水资源。 (二)认识水资源 任务一: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和存在形式 教师活动:展示地球水体构成的示意图,提问学生:“地球上的水有哪些存在形态?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指的是哪些水体?”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寻找答案。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示意图,阅读教材,同桌之间相互交流,然后回答问题。明确地球上的水有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存在形态,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主要包括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观察,初步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和存在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观察能力。 任务二:探究水资源的来源和可再生性 教师活动:展示水循环示意图,讲解陆地淡水资源的来源与水循环的关系,提问学生:“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无节制地使用水资源呢?”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活动:观察水循环示意图,结合教师的讲解,参与小组讨论,理解水资源虽然是可再生资源,但如果人类不合理利用,超过了水资源的更新速度,也会导致水资源短缺。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阐述小组的观点。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可再生性是相对的,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 (三)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任务三:探究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 教师活动:展示 “中国主要河流径流量分布示意” 图和 “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 图,提出问题:“从这两幅图中,你能发现我国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特点?结合我国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分析。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地图,小组内交流讨论,分析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结合已学的地形和气候知识,尝试解释原因。小组代表发言,总结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是南丰北缺、东多西少。原因是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且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平原,有利于水汽深入,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西部多高原山地,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角度理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原因。 任务四:分析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师活动:展示我国南北方农业生产、工业分布以及城市分布的相关资料,提问学生:“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对农业、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引导学生结合资料进行思考和分析。 学生活动:阅读资料,思考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全班汇报。学生可能会回答:南方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水稻种植等需水量大的农业生产,工业发展也较少受到水资源的限制,城市分布相对密集;北方水资源短缺,制约了农业的发展,一些工业企业因缺水而发展受限,城市用水也面临紧张局面。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任务五:探究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 教师活动:展示 “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以及 “长江和黄河流量年变化曲线” 图,提问学生:“从这些图中,你能看出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与我国的气候有什么关系?”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 学生活动:观察图表,分析四地降水的季节分配和河流流量的变化情况,小组讨论总结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的特点。结合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理解夏季风带来降水,使得我国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河流径流量也随之增大,水资源夏秋多;冬春季节,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水资源冬春少。小组代表汇报探究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对图表的分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明白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与气候之间的内在联系。 任务六:探讨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师活动:展示一些因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导致的水旱灾害的新闻报道和图片资料,提问学生:“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哪些不利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影响?”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学生活动:观看资料,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小组讨论应对措施,如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来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学生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实际案例的探讨,让学生认识到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水资源的概念、存在形式、来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强调水资源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必要性。 学生活动:跟随教师的引导,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记忆,加深对本节课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五)课堂练习(5 分钟) 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 南丰北缺 B. 南缺北丰 C. 东少西多 D. 分布均匀 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特点是( ) A. 夏秋少,冬春多 B. 夏秋多,冬春少 C. 全年降水均匀 D. 年际变化小 造成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因素 B. 纬度因素 C. 海陆位置 D. 降水的空间分布不均 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是( ) A. 东北地区 B. 东南地区 C. 华北地区 D. 西南地区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请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和讲解。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独立完成练习题,积极回答问题,听取教师的点评和讲解,及时纠正错误。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辅导。 (六)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布置作业:“调查自己家庭的用水情况,记录一周内家庭的用水量,并思考有哪些节约用水的方法,下节课进行交流。” 学生活动:记录作业内容,明确任务要求。 设计意图:通过家庭用水调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同时为下节课学习节约用水的措施做铺垫。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