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25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4 海洋资源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2025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4 海洋资源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06 11:41: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四节《海洋资源》
科目 年级 课型 主备人 课时 时间
地理 八年级 新授课 1 45分钟
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 了解海洋资源的类型、分布及开发意义。 分析海洋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增强海洋国土意识。
教材分析 本节聚焦海洋资源,是自然资源章节的重要延伸。教材先阐述从传统的鱼盐之利到现代开发海底矿藏的资源利用变迁,再介绍海洋在交通航运上 “行舟楫之便,通四海之洲” 的作用,展现海洋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多重价值,为培养学生海洋意识和资源保护观念提供载体。新教材变化: 新增 “蓝碳生态系统”(红树林、海草床的固碳作用)。 强调 “深海战略资源”(可燃冰、多金属结核)。 更新案例:中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2023年投用)。
核心素养
目标 区域认知 指图说出我国四大渔场、盐场分布及成因(如舟山渔场、长芦盐场)。 综合思维 辩证分析“渔业资源枯竭”与“海洋牧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人地协调观 设计海洋生态保护方案,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海洋实践。 地理实践力 模拟海洋科考小组,完成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双任务挑战。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海洋资源类型、分布及开发价值。 小组“海洋寻宝”互动地图任务。 难点 协调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如滨海湿地修复)。 角色扮演“海洋听证会”。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创设“中国海洋科考队”勘探情境。 游戏化学习:海洋资源卡牌对战、生态修复模拟沙盘。 小组互助:4人分组(海洋生物学家、资源工程师、环保专员、外交顾问)。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探究
教学过程 环节1:情境导入——漂流瓶的秘密(5分钟) 趣味活动:每组打开一个“电子漂流瓶”(扫码观看短视频): ① 东海渔汛丰收场景 ② 海南莺歌海盐场航拍 ③ “奋斗者号”深潜器采集可燃冰 提问切入: “这些场景背后的资源是什么?中国如何守护‘蓝色粮仓’?” 环节2:小组任务——海洋资源大勘探(20分钟) 任务1:资源地图寻踪 每组获 《中国海洋资源分布图》 及任务包: ① 贴标签标注 四大渔场(舟山、北部湾、渤海、南海) ② 用 标出海上风电基地(福建、广东) ③ 将“可燃冰”卡片贴于南海神狐海域 互助机制: “资源工程师”操作地图,“环保专员”记录生态敏感区(如红树林位置)。 任务2:资源价值对战卡 卡牌游戏:每组抽取资源卡(渔业、盐业、油气、潮汐能),限时2分钟用数据论证其价值: 例:“舟山渔场”卡 → “全国1/3海鲜产量,养活3000万人口!” 环节3:焦点辩论——海洋听证会(15分钟) 辩题: “是否应在南海扩建海洋牧场?” 角色扮演(每组抽签): 角色 核心论点(资料卡支持) 渔民代表 保障生计:“渔获减少30%,急需新渔场!” 生态学家 反对:“破坏珊瑚礁,中华白海豚栖息地消失!”(配图) 能源企业 支持:“配套风电为牧场供能,绿色循环!” 政府协调员 方案:“生态补偿基金+智能监测网!” 规则:每组90秒陈词,其他组举牌(支持/反对/建议)。 环节4:创意工坊——生态修复设计师(10分钟) 任务:为受损红树林湿地设计修复方案(三选一): 生物法:人工培育耐盐碱树种 工程法:搭建生态堤坝消浪促淤 科技法:无人机播种植被种子 成果展示:用橡皮泥+微缩模型制作“湿地修复沙盘”,小组互评打分。 环节5:总结升华——深蓝誓言(5分钟) 动态思维导图:师生共填海洋资源知识树(类型→分布→开发→保护)。 情感升华: 播放 《中国深蓝》 混剪视频(科考+渔村+风电),全体宣读: “守护蔚蓝,永续发展!我是海洋卫士XXX!” (同步签署电子承诺书投屏) 课后拓展(分层作业) 基础:绘制“中国海洋资源分布示意图”。 实践:记录家庭一周海鲜消费种类,追溯产地(APP:中国水产追溯)。 挑战:设计海报《警惕海洋“隐形杀手”》(微塑料/核污水影响路径图)。 设计亮点 电子漂流瓶:用短视频激发探索欲,取代传统导入。 卡牌对战:用游戏深化资源价值认知。 生态沙盘:动手实践强化工程思维。 电子誓言:结合数字技术落实情感目标。 教学资源: 2024教材新增图:蓝碳生态系统碳汇示意图、可燃冰试采基地位置 自制教具:资源分布磁贴地图、角色辩论资料卡、红树林微缩模型材料 视频素材:《深海秘境》(央视“中国深潜”工程纪录片片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