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25版地理八年级上册4.2工业 第2课时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2025版地理八年级上册4.2工业 第2课时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06 11:4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二节《工业》第二课时
科目 年级 课型 主备人 课时 时间
地理 八年级 新授课 2 45分钟
课程标准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科技在工业低碳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核心素养
目标 区域认知:通过分析地图,明确我国工业相对集中分布的区域,理解不同区域工业发展的特色与差异。 综合思维:从自然、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分析我国工业分布格局形成的原因,以及科技对工业低碳转型的推动机制。 人地协调观:认识到工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紧密联系,树立工业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理解科技在促进工业与环境协调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地理实践力:通过小组实地调查(或模拟调查)本地工业分布情况,以及收集科技助力工业低碳发展的案例资料,提升地理实践能力和信息收集、分析能力。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掌握我国工业相对集中分布的地区及特点,如东部沿海和长江沿线地区的工业优势。 理解科技在工业低碳发展中的多种应用方式及重要意义,如能源结构优化、节能减排技术等。 难点 深入分析影响我国工业分布格局的复杂因素,包括资源、交通、市场、科技等要素的相互作用。 预测科技发展趋势,探讨如何持续创新科技以实现工业的深度低碳转型,解决工业发展中的资源与环境难题。
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学生在第一课时学习了我国工业门类齐全的特点及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对工业有了初步的整体认识。同时,在之前的地理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中国自然地理(地形、气候、资源分布等)和人文地理(人口、交通等)知识,为理解工业分布和发展提供了基础。 认知特点: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但在综合运用多方面知识、深入探究复杂地理现象的内在联系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他们对直观的案例和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但对于抽象的原理和深层次的影响因素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和引导性问题帮助其突破。 学习兴趣:学生对生活中的工业产品较为熟悉,对工业生产过程也有一定兴趣。对于科技相关内容,普遍表现出好奇和探索欲望,尤其是科技在新兴领域的应用。但对于工业分布的系统性知识以及科技与工业低碳发展的复杂关系,需要教师通过趣味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学生的浅层兴趣转化为深入学习的动力。
教学方法与工具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地调查法(若条件允许,可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本地工业区;若条件不允许,可采用模拟实地调查,如利用网络地图、虚拟场景等)。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包含中国工业分布图、不同工业基地的图片和视频、科技助力工业低碳发展的案例资料等)、地图(中国地形图、交通图、资源分布图等)、网络设备(用于学生课上查阅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探究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5 分钟) 展示两组图片:一组是东部沿海地区繁华的工业城市,如上海的现代化工厂、深圳的高科技园区;另一组是中西部地区具有特色的工业场景,如山西的煤矿开采、四川的水电工业。 提问引导:同学们,从这些图片中可以看出我国工业在不同地区的发展景象差异很大。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分布特点呢?在全球倡导低碳环保的大背景下,科技又如何助力我国工业实现低碳发展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二)相对集中的工业分布(20 分钟) 工业分布的地区差异 展示 “中国工业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不同类型工业的分布情况。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从工业类型来看,自然资源开采和原材料加工工业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等生产工业又集中在哪些地区? 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总结:自然资源的开采、原材料的加工等,多集中在我国中西部一些资源丰富的地区,如山西的煤炭开采、内蒙古的稀土加工等。这是因为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靠近原料产地可以降低运输成本。而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等的生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地。东部沿海地区交通便利,便于产品出口和原材料进口;同时,这里科技发达、人才众多,能够满足这类工业对技术和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 工业集中分布的区域 继续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找出我国工业增加值较高、工业城市分布密集的区域。提问:我国哪些地区的工业增加值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这些地区为什么会成为工业集中分布区? 教师结合地图讲解: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沿线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集中分布区,这两个地区的工业增加值合计约占全国的 80%。东部沿海地区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海运便利,便于开展对外贸易,吸引了大量外资和先进技术,发展外向型经济。长江沿线地区,一方面长江提供了便利的水运交通,降低了运输成本;另一方面,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此外,沿线地区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农业基础好,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消费市场和农副产品原料。 案例分析 -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 分别展示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图片、视频及相关资料,介绍每个工业基地的主要工业部门、发展优势和特色。 组织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工业基地进行深入分析,讨论其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挑战。例如,辽中南工业基地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工业基础雄厚,但也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 小组代表汇报分析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强化学生对工业基地分布和发展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地区的工业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三)科技促进工业低碳发展(20 分钟) 工业低碳发展的背景与必要性 播放一段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视频,展示因工业碳排放导致的环境问题,如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增多等。提问学生:这些环境问题与工业发展有什么关系?我国为什么要推动工业低碳发展?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教师总结: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工业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我国作为工业大国,推动工业低碳发展,不仅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责任,也是实现国内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选择。 科技在工业低碳发展中的应用 能源结构优化方面 展示我国近年来能源结构变化的数据图表,以及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发电的图片和视频。讲解我国在不断降低煤炭发电比例的同时,大力发展水能、风能、太阳能等低碳能源,提高能源转化效率。例如,我国在西部地区建设了大量的风力发电场和太阳能电站,利用当地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发电,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组织学生讨论:能源结构优化对工业低碳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如何进一步推动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 节能减排技术方面 介绍工业生产中应用的一些节能减排技术,如工业机器人的使用、余热回收利用技术、高效电机的推广等。以工业机器人为例,展示工业机器人在工厂中精准操作、高效生产的视频,讲解其可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减少人力消耗和碳排放。 让学生分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节能减排的科技应用案例?这些案例对工业低碳发展有什么启示? 绿色制造与循环经济方面 展示一些企业开展绿色制造、发展循环经济的案例,如某钢铁企业通过回收废钢进行再冶炼,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某化工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组织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科技所发挥的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发展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对工业低碳发展有什么积极影响?如何在更大范围内推广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模式? 提高低碳工业产品使用率 以纯电动新能源汽车为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与燃油汽车相比,纯电动新能源汽车在经济支出、碳排放等方面有哪些优势?如何提高低碳工业产品(如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等)的使用率? 小组代表发言,提出提高低碳工业产品使用率的建议,如政府加大补贴力度、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加强宣传引导消费者树立低碳消费观念等。教师对学生的建议进行总结和点评,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支持和使用低碳工业产品。 (四)小组探究与讨论(10 分钟)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给定以下几个探究主题,让各小组选择一个进行深入探究: 主题一:调查本地工业分布情况,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及对当地经济、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优化建议。(若无法实地调查,可利用网络地图、本地政府经济发展报告等资料进行模拟调查。) 主题二:收集一个科技助力工业低碳发展的典型案例,分析该案例中科技的具体应用方式、取得的成效以及对其他工业企业的借鉴意义。 主题三:假设你是一位工业规划师,为一个新开发的地区规划工业布局,在考虑低碳发展的前提下,你会如何选择工业类型、布局工业企业,并说明理由。 各小组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以及网络资源,开展小组讨论和探究。教师巡视各小组,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小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展示小组探究成果。其他小组可进行提问和补充,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和点评,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工业分布和科技促进工业低碳发展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课堂总结(3 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我国工业相对集中分布的特点及原因、科技在工业低碳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应用方式,以及小组探究讨论的主要成果。 强调工业分布和发展与科技、资源、环境密切相关,鼓励学生关注工业发展动态,树立科技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意识,为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课堂练习(2 分钟) 展示几道与本节课知识点相关的选择题和简答题,如: 我国自然资源开采和原材料加工工业多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 交通便利 B. 科技发达 C. 资源丰富 D. 市场广阔 举例说明科技在工业低碳发展中的一种应用方式及其对环境的积极影响。 让学生快速思考并回答,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板书设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