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学习目标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诗歌,初步理解诗意。
2.以品、读结合的方式赏析诗歌,培养诗歌鉴赏的能力。
3.结合诗人经历和诗歌创作背景,深入感受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
课堂导入
公元805年,刘禹锡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
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二十多年遭受贬谪的际遇表示同情。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大意是说:你该当遭到不幸,谁叫你的才名那么高呢!可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未免太多太过分了。白居易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这两句诗,在同情之中又包含着赞美,显得十分委婉。
刘禹锡回忆往事,也感慨万千,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课堂导入
唐代的诗人犹如满天繁星,星光灿烂,更有意思的是,他们总是成双成对的在历史上留下名号,比如李白和杜甫,人称“大李杜”,杜牧李商隐被称为“小李杜”,王维孟浩然,同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并称为“王孟”。
唐朝诗坛还有这样两位诗人,他们是一对好友,写有大量的酬唱诗,有《刘白唱和集》传世,人称“刘白”,你们知道是谁吗?
刘禹锡和白居易
了解作者: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中期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晚年住在洛阳,与白居易唱和较多,时称 “刘白”。
刘禹锡的诗歌豪放不羁,气势雄浑,语言干净明快,节奏比较和谐响亮。尤以律诗和绝句见长。有“诗豪”之称。
代表作《秋词》、《陋室铭》、《乌衣巷》、《竹枝词》等。
背
景
资
料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从小爱下围棋。与专教唐德宗太子下棋的棋待诏王叔文很要好。太子当上皇帝后,他的教师王叔文组阁执政,就提拔棋友刘禹锡当监察御史。
后来王叔文集团政治改革失败后,王叔文被杀,刘禹锡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三年(实则二十二年)后应召回京。途经扬州,与白居易相遇。两人惺惺相惜,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盘桓半月,然后结伴北上。
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写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送给刘禹锡。刘禹锡的这首诗就为酬答白居易,着重抒发这特定环境中思想感情。
理解诗意。朗读《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感受大意。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①,命压人头不奈何②。
举眼风光③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④。
亦知合被才名折⑤,二十三年折太多。
注释
①徒为尔:只不过是这样,指刘禹锡的坎坷遭遇。②不奈何:无可奈何,没有办法。③风光:指许多同辈的人都高升了,暗指下句的“满朝官职”。④蹉跎:失意,虚度光阴。⑤合被才名折:意思是因才名太高而遭到不幸。折,挫折、摧残。
称赞刘禹锡的才华,对刘禹锡被贬23年产生了不平和惋惜之情。
大意:
你为我举杯斟酒同饮共醉,我为你拿起筷子击盘吟诗。可惜你写诗才华堪称国手也是徒然无用,命运不由人出不了头谁都无可奈何。放眼望去处处风光你却长守寂寞,满朝文武个个升官你却独自蹉跎。我也深知你才高名重,遭遇点不幸不算什么,但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损失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1.诵读积累,理解诗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指导诵读
1、读准字音
柯(kē)
暂(zàn)
长(zhǎng)
指导诵读
1、读准字音、读出韵律
节奏:
七言诗句的节奏一般都是四三节奏,但也要根据诗意灵活把握。
押韵:
律诗押韵严格,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kē
zhǎnɡ
文
体
知
识
①句式固定,律诗要求字数一致,每句五字或七字,简称“五律”或“七律”。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共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②押韵严格,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③讲究平仄。
④要求对仗,每首律诗的二、三两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律诗
题目点出了酬赠的人物、地点、缘由。
课题解读
酬 乐天 扬州初逢 席上见赠
指白居易在酒宴上写诗赠给刘禹锡。
以诗相答,酬谢
白居易的字
同学们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读理解文意
疏通文意
酬:答谢,酬答,用诗歌赠答。
见赠:送给(我)。
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弃置:贬谪。
怀旧:怀念故友。
吟:吟唱。
到:到达。
翻似:倒好像。翻:反而。
侧畔:旁边。
沉舟、病树:这是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
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长精神:振作精神。
长:增长,振作。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巴山楚水:诗人曾贬谪夔(kuí)州、朗州等地,夔州古属巴郡,朗州属楚地,故称巴山楚水。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弃置:贬谪。
怀旧:怀念故友。
吟:吟唱。
到:到达。
翻似:倒好像。
文化积累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文化积累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二十三年的感慨。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侧畔:旁边。
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长:增长,振作。
理解诗意
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被抛弃的时光。
怀念故去的朋友只能哼唱着向秀闻笛时所写的《思旧赋》,
回到家乡,却无人相识,就像传说中的王质一样恍若隔世。
沉没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
枯萎的树木前面也有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您为我吟诵的诗篇,
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3、读懂诗意
2.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理
解
内
容
1.首联交待了什么内容?表露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首联交代了诗人被贬谪的地点和时间
“巴山楚水”“凄凉地”被贬的地方之偏远,凄凉
“二十三年”被贬时间之漫长。
表露出诗人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
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理
解
内
容
2.颔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受?
用典
闻笛赋:引用晋代向秀闻笛作《思旧赋》的典故,表达了对故友的怀念(亲朋凋零的感伤)。
烂柯人:引用了晋代王质观棋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也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理
解
内
容
3.颈联用了什么手法?怎样理解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为刘禹锡抱不平。
对偶和比喻
以“沉舟”“病树”比喻诗人自己,
以“千帆”“万木”比喻仕途得意的新贵们,
借“千帆过”“万木春”的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和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哲理:新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
对人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豪迈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态度。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理
解
内
容
3.颈联用了什么手法?怎样理解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和乐观的态度。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像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
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理
解
内
容
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作用。
照应题目,点明酬答之意。
“长精神”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虽遭遇挫折而意志不衰,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主旨: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既表现了作者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知识总结
写法上:
情感层层深入;
用典、比喻、哲理。
课堂练习
叙述自己被贬时间之长、被贬之地边远的句子:( ,
。)
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 ,
。)
诗中哪两句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 )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的人生轨迹(公元772-842)
他曾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19岁前后,游学长安,在士林中获得很高声誉。 21岁中进士,33岁任监察御史,与韩愈、柳宗元均在御史台任职,三人结为好友,文名远播,前途一片光明。33岁时,他参与了王叔文领导的政治变革,这场不超过二百天的改革遭保守派反攻,王叔文被杀。
改革失败,刘禹锡的人生轨迹也从此改变。他被贬到荒凉僻远的朗州闲置不用长达10年。44岁时,刘禹锡有了回到洛阳被重新起用的机会,然而因为一首诗《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他失去了这次机会,再次被贬到广东连州。
两年之后,柳宗元在柳州去世,刘禹锡又被外放到夔(kuí)州;47岁,又被调到安徽和州,写了《陋室铭》;54岁,被召回京,途中经过扬州,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6岁,在被贬23年后,皇帝已换了3个,刘禹锡又回到了京城,再写《再游玄都观》,还是毫不妥协。
总结:
刘禹锡一生才华横溢,文采斐然。他曾为自己没有充分发挥政治才能而感到遗憾,又为自己为人处世问心无愧而无比自豪。
他是理想的坚守者,是毫不妥协的战士,是器宇轩昂、高洁脱俗、令人神往的白鹤!
刘禹锡是:
昙花一现的政治明星
百折无悔的下放京官
永垂青史的文坛巨匠
他用二十三年的落魄,成就了一种逆境中的坚强和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