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鸦片战争 同步练(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历史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鸦片战争 同步练(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历史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06 10:3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鸦片战争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下图是1820—1839年中国一项进口物品的统计图。根据这一段时间的历史作出判断,该物品是 (  )
A.呢绒 B.鸦片
C.棉纱 D.布匹
2.据史料记载,林则徐至少拥有四名翻译,他们终日为他翻译英文书报,他本人亦将这些情报采撷成册,以供参考。这说明林则徐 (  )
A.明察暗访,力主禁烟 B.研究外国,了解时局
C.英勇抵抗,临危不惧 D.创办报刊,介绍新知
3.(2025廊坊期末)消息传到伦敦,狂热的侵华分子极力鼓吹对中国进行战争,宣称对付中国的唯一办法“就是先揍它一顿,然后再作解释”。随后,英国议会向中国派遣“东方远征军”,发动了对华战争。这里的“消息”应当是 (  )
A.英国呢绒、布匹滞销
B.英军强占香港岛
C.林则徐虎门销烟
D.三元里人民伏击英军
4.(回归教材)下面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 (  )
  在海滩挖两个大池子,灌上水,撒上盐,然后将鸦片投入池中。浸泡半日后,将生石灰抛入,顷刻池水便沸腾起来。工作人员用铁锄、木耙来回翻搅,直到把烟土化尽。退潮时开启涵洞,销毁的鸦片随海浪被送进大海。
A.标志着中国近代史拉开序幕
B.解决了清政府的政治腐败问题
C.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D.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
5.某学者说:“这一伟大行动以林则徐为代表,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纯洁的道德心和反抗侵略的坚决性,一洗多年来中国被贪污卑劣的官吏所给予的耻辱。”该学者旨在说明 (  )
A.林则徐坚决反对封建统治
B.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C.官吏腐败是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
D.清政府闭关锁国造成了巨大危害
6.(跨学科·语文)“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该对联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惨痛的历史,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应 (  )
A.节约金钱,量入为出 B.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C.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D.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英国发动侵华战争
7.小明家的客人问他奶奶的年龄,奶奶说:“我出生那年正好是鸦片战争爆发100年。”小明奶奶出生于 (  )
A.1840年 B.1856年
C.1940年 D.1956年
8.历史材料是我们了解过去的基础之一。下面关于鸦片战争的图片说明了 (  )
走私鸦片的飞剪船
A.战争爆发的原因
B.战争的主要过程
C.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状况
D.战争的最终结果
9.下图是可欣同学在参观博物馆时看到的一座雕像。观察雕像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断,以下不符合该雕像所纪念事件的真实情况的是 (  )
A.这是一场针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B.该事件中的发起国家是法国
C.该事件后中国被迫签订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D.该事件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0.鸦片战争期间,王锡朋(宁河区人)等三总兵率兵奋勇抵抗英军进攻,最后力战殉国的地点是 (  )
A.虎门 B.厦门
C.定海 D.吴淞
11.(家国情怀)1842年,英军进犯长江门户吴淞,年近七旬的江南提督率众抵抗,身负重伤,最终壮烈牺牲。这位“提督”是 (  )
A.关天培 B.葛云飞
C.郑国鸿 D.陈化成
《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12.下面文字节选自《伦敦新闻画报》。其评述的是 (  )
它确定了千百万的赔款和源源不断的新鲜的茶叶供应,刺激了我们的贸易,永久割让给我们一座岛屿。总之……(它)让我们获得的比想要的还多,让荣耀和利益不可阻挡地到来。
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望厦条约》 D.《黄埔条约》
13.(时空观念)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由南而北依次是 (  )
A.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南京 B.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
C.南京→宁波→福州→厦门→广州 D.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14.在谈到道光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龚书铎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  )
A.广州 B.香港岛
C.上海 D.宁波
15.阅读下面表格,导致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
货物 旧税率 新税率
棉花 24.19% 5.56%
棉纱 13.38% 5.56%
斜纹布 14.92% 5.56%
A.通商口岸的开放 B.小农经济的破产
C.协定关税的影响 D.纺织工业的发展
1.“这种现象所引发的问题,严重困扰着道光皇帝。据统计,1820—1840年,大清外流白银约1亿两,这使大清国库严重空虚,扰乱了大清货币的流通,使大清的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于是,道光皇帝召林则徐进京商讨解决的办法。”材料中的“这种现象”是指 (  )
A.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 B.清朝军队的战斗力低下
C.猖獗的鸦片走私 D.英国不断骚扰沿海地区
2.林则徐在广州主持禁烟时,广州城乡百姓纷纷响应,或收缴烟膏烟具,或检举鸦片贩子;虎门群众自觉组织起来,一发现走私鸦片的商船,立即遍吹螺号,集合渔船,前后纵火,将其烧毁。可见,林则徐能够取得禁烟斗争胜利的原因是 (  )
A.道光皇帝的信任 B.全国各地的响应
C.人民群众的支持 D.英国的支持
3.1832年,英国商船“阿美士德”号遍游中国沿海要地。6月20日,该船进入吴淞,甚至游弋于吴淞炮台周围,尽窥守军虚实。船上的一个传教士说:“如果我们是敌人,那么这里的军队的抵抗不会超过半小时。”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蓄谋已久 B.鸦片战争前清朝海防松弛
C.上海等地的鸦片走私比较猖獗 D.清政府未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4.(唯物史观)某历史学家在研究“三元里人民抗英”时,发现多种中文文献对时间、地点、原因、经过、战果的记述不同,通过查阅英方相关文献并与中文文献参照互核,他得出了研究成果。据此可见,历史研究 (  )
A.要坚持“孤证不立”原则
B.只需查阅国内文献
C.要注重“实物考证”原则
D.只需使用文献资料
5.对下图所示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变化示意图(部分)
A.清王朝的腐朽落后
B.鸦片输入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C.彰显了反侵略意志
D.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6.(2025北京海淀区期末)下面表格对比了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由此可知,鸦片战争 (  )
项目 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后
政治 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 独立主权遭到破坏
经济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思想观念 天朝上国 开始关注世界,学习西方
A.推动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B.使中国商品贸易量大幅增加
C.缓解了中英之间的矛盾
D.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7.“一部分中国人透过弥漫的硝烟终于发觉自己面临的对手是完全陌生的。……两千年来传统的夷狄观念在他们的头脑里开始动摇了。”材料说明鸦片战争 (  )
A.使中国的小农经济开始瓦解 B.颠覆儒家传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C.推动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 D.使群体意义的民族觉醒由此开始
8.陈旭麓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这表明鸦片战争是一场 (  )
A.侵略与反侵略之间的较量
B.保守与开放之间的较量
C.殖民与反殖民之间的较量
D.落后与先进之间的较量
9.(2025石家庄期中)“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外国政府“庇护”在华外国人所依据的是 (  )
A.租地建房权
B.签订条约权
C.领事裁判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
10.鸦片战争是清政府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次较量。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鸦片泛滥,不仅损害吸食者的身体健康,而且摧残人的精神与灵魂。同时鸦片走私让列强掠走中国无数白银,造成中国银源枯竭。林则徐指出:“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无可以充饷之银。”
——《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甲:林则徐领导的禁烟斗争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伟大的爱国者。
乙:林则徐的禁烟引发了鸦片战争,林则徐应该对战争负全部责任。
材料三: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现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鸦片输入给中国造成了哪些危害。
(2)材料二是关于林则徐的不同评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3)据材料三,回答为何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
11.(历史解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商务与碰撞】
材料一:有的历史学者认为:“它(鸦片战争)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今天有的历史学者又提出了“鸦片战争——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碰撞”的新认识。
【破坏与建设】
材料二:有人说,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砸开我们这个封闭的铁罐头,中国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才能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也有人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
(1)材料一中决定东西方国际和商务关系的观点是站在哪国的立场上看待鸦片战争的 鸦片战争发动者的本意是什么 材料一中学者发表上述言论的本质意图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破坏和建设两个方面说明鸦片战争的影响。
【详解答案】
基础达标
1.B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时间和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段时间是鸦片战争前夕,所以中国进口货物中逐渐增多的是鸦片,B项正确;1820—1839年中国的主要经济形式依旧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因此外国的呢绒、棉纱、布匹在中国的销量不会呈逐年增长趋势,排除A、C、D三项。故选B。
2.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林则徐至少拥有四名翻译,他们终日为他翻译英文书报,他本人亦将这些情报采撷成册,以供参考”可知,林则徐研究外国,了解国外的局势,B项正确。
3.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英国议会向中国派遣‘东方远征军’,发动了对华战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借口虎门销烟发动了鸦片战争。因此材料中的“消息”应当是指1839年的虎门销烟,C项正确。英国呢绒、布匹滞销,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于1841年强占香港岛,排除B项。三元里人民伏击英军是在鸦片战争爆发后,排除D项。故选C。
4.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举是在销毁鸦片。1839年,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D项正确。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排除A项。“解决了清政府的政治腐败问题”在材料中无法体现且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英国企图打开中国市场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排除C项。故选D。
5.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纯洁的道德心和反抗侵略的坚决性,一洗多年来中国被贪污卑劣的官吏所给予的耻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历史事件是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B项正确;林则徐坚决禁烟,没有反对封建统治,排除A项;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制度落后,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闭关锁国,排除D项。故选B。
6.C 解析:题干信息“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涉及的是鸦片,吸食鸦片会带来很大危害,如摧残体质,耗尽资财等,所以我们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C项正确;“节约金钱,量入为出”“家庭和睦,相亲相爱”与鸦片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B两项;材料涉及的是鸦片而不是战争,排除D项。故选C。
7.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是鸦片战争爆发100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因此“鸦片战争爆发100年”应是1940年,C项正确。
8.A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可知,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后来引发的禁烟运动成为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所以题干中关于鸦片战争的图片说明的是战争的爆发原因,A项正确。题目中的图片反映的是1840年前的情况,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题目中的图片没有反映鸦片战争的主要过程和最终结果,排除B、D两项。图片中未体现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状况,排除C项。故选A。
9.B 解析:根据题干图片中的时间“1840”“1842”可知,该雕像所纪念事件为鸦片战争,其发动者为英国,B项符合题意;鸦片战争是一场针对中国的侵略战争,A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鸦片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鸦片战争爆发后,王锡朋在定海,与葛云飞、郑国鸿协力御敌,力战殉国,因此王锡朋最后牺牲的地点是定海,C项正确;虎门、厦门、吴淞都与王锡朋最后牺牲的地点不符,排除A、B、D三项。故选C。
11.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842年,英军进犯长江门户吴淞,年近七旬的江南提督率众抵抗,身负重伤,最终壮烈牺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描述的是鸦片战争中陈化成在吴淞督战,力竭牺牲,D项正确;关天培战死虎门,排除A项;葛云飞和郑国鸿战死在定海,排除B、C两项。故选D。
12.B 解析:根据题干《伦敦新闻画报》信息“确定了千百万的赔款和源源不断的新鲜茶叶供应,刺激了我们的贸易,永久割让给我们一座岛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偿英国2 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B项正确;《尼布楚条约》划分了中俄边界,与“千百万的赔款”等不符,排除A项;《望厦条约》是清政府与美国签订的,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黄埔条约》是清政府与法国签订的,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B。
13.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按照地理位置,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由南而北依次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D项正确;南京不属于中英《南京条约》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排除A、C两项;上海位于宁波的北方,排除B项。故选D。
14.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中国的皇帝是道光帝。“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意思是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后,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所以这里说的“土地”是指香港岛,B项正确。
15.C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中国的税率在下降;根据时间“1843年”可知,这是鸦片战争之后,税率下降是《南京条约》中规定协定关税导致的,C项正确;通商口岸的开放不会导致税率下降,排除A项;小农经济的破产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据表格信息无法得知纺织工业是否有所发展,排除D项。故选C。
能力提升
1.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这种现象所引发的问题,严重困扰着道光皇帝。据统计,1820—1840年,大清外流白银约1亿两,这使大清国库严重空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现象”指的是鸦片走私猖獗,鸦片走私致使清政府白银大量外流,C项正确;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外国商品不可能大量涌入,排除A项;清军战斗力的下降、英军骚扰沿海地区与白银外流无关,排除B、D两项。故选C。
2.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广州城乡百姓纷纷响应,或收缴烟膏烟具,或检举鸦片贩子;虎门群众自觉组织起来……”可知,虎门销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这是其胜利的重要原因,C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道光皇帝的内容,排除A项;题干描述的是广东百姓的支持,不能体现全国各地的响应,排除B项;英国不可能支持林则徐禁烟,排除D项。故选C。
3.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如果我们是敌人,那么这里的军队的抵抗不会超过半小时”可知,清政府的海防非常松弛,B项正确;据材料信息看不出英国做好了发动战争的准备,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鸦片走私,没有体现出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排除C、D两项。故选B。
4.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单靠一方面的史料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研究结果,要多方面查找资料,相互对照,比对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因此历史研究要注重“孤证不立”原则,A项正确;历史研究还需要查阅外国史料,排除B项;实物考证是历史研究的一个方面,也有的历史研究没有实物,排除C项;历史研究既有实物研究,也有文献资料,排除D项。故选A。
5.D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前中国政治上有完整独立的主权,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鸦片战争后,中国政治上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经济上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这表明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D项正确;图片主要呈现的是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变化,而非清王朝的腐朽落后,排除A项;图片中未涉及鸦片输入对军队战斗力削弱的内容,排除B项;图片没有体现反侵略意志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故选D。
6.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开始由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项正确;鸦片战争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无关,排除A项;中国商品贸易量大幅增加在表格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缓解了中英之间的矛盾表格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
7.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的失败,让中国人看到了西方国家的坚船利炮和先进强大,看到了长期闭关锁国的清政府的落后,推动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C项正确。
8.D 解析:题干信息“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说明鸦片战争是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同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较量,D项符合题意;侵略与反侵略之间的较量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保守与开放之间的较量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排除B项;殖民与反殖民之间的较量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
9.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外国政府经常庇护其在中国犯罪的国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外国政府拥有的这项庇护权是领事裁判权,领事裁判权指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不受中国法律管辖,只受本国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审判的特权。此项权力实际为外国政府庇护本国国民提供了法律依据,C项正确。
10.(1)使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了中国的贫弱;严重摧残吸食者的身心。(言之有理即可)
(2)我认为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林则徐虎门销烟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即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英国也会以其他事件为借口侵略中国。(言之有理即可)
(3)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开始;提出了中国必须现代化的历史使命。(任意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11.(1)国家:英国。
本意:打开中国市场。
本质意图:否认鸦片战争对中国的非正义性和掠夺性的本质。
(2)从破坏方面说,鸦片战争使中国的领土、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建设方面说,鸦片战争在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和科技,使新思潮萌发,从而使中国开始向近代社会过渡。(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