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同步练(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历史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同步练(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历史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06 10:4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义和团运动
1.(2025沧州期末)“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这句话说明义和团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
A.列强扩大鸦片贸易
B.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C.日本割占中国台湾
D.帝国主义侵略加剧
2.有学者指出,义和团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不是农民阶级的自主口号,该口号使民间积蓄的冲击旧秩序的力量按照封建地主阶级的意志迅速走上乡团化的道路。该学者认为 (  )
A.义和团运动一直得到清朝的坚定支持
B.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被打上了封建主义的印记
D.义和团运动坚持了原有斗争方向
3.(跨学科·音乐)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义和团纪念馆是目前我国唯一一座全面系统介绍义和团运动的大型纪念场馆。在纪念馆展区有这样一则民谣:“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义和团 (  )
A.盲目排外
B.主张推翻清朝统治
C.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
D.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
4.“戊戌政变以后的清政府,在对外交涉上采取了某些相对来说较为强硬的态度。清政府要求助于人民斗争的声势和力量,来维护自己的统治权力,避免外国侵略造成清朝政权的进一步殖民化。”据此,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是 (  )
A.有剿有抚
B.由剿到抚
C.由抚到剿
D.剿抚结合
抗击八国联军
5.1900年,“这一年,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由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组成的八国联军开始了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原因是 (  )
A.镇压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B.把中国变成殖民地
C.开拓中国市场
D.夺取更多的利益
6.“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但破产小农和手工业者复归自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越出中世纪。”材料叙述了义和团运动的 (  )
A.爆发背景 B.运动过程
C.失败原因 D.斗争结果
7.(回归教材)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给德皇的报告中写道:“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无故放火等事,为数极属不少。”该报告 (  )
A.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揭露了西方列强的侵华罪行
C.反映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D.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8.下面是两幅反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的图片。这折射出了 (  )
 
八国联军在北京杀害义和团团民 八国联军侵略者坐在清朝皇帝的座位上
A.八国联军掠夺文物
B.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C.义和团团民不怕牺牲的精神
D.列强具有贪婪本性
《辛丑条约》的签订
9.(时空观念)1901年起,这个地方忍受着被迫允许外国军队进驻的无奈,也背负着不准中国人居住的耻辱。该地方是 (  )
A.台湾 B.威海卫 C.东交民巷 D.大沽炮台
10.《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这中国,那(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观点的是 (  )
A.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
B.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11.(跨学科·美术)下图是1901年的一幅美国漫画《亚洲的潜在忧患》。漫画中列强头上,一根细线悬吊着一柄大刀,刀上的文字是Awakening of China(中国人的觉醒)。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
A.列强团结一致并开始联合绞杀义和团
B.中国的民族意识觉醒引起列强的担忧
C.列强彻底放弃侵略并瓜分中国的野心
D.义和团运动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
1.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地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地开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此条约对中国的主要影响是 (  )
A.领海主权遭到严重侵犯
B.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狼狈西逃。在逃跑途中,慈禧下令“剿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这一史实反映出 (  )
A.八国联军的残暴
B.清政府的反动本质
C.慈禧太后的愚昧
D.义和团的落后思想
3.某学者评论义和团运动时写道:“义和团成员视死如归,其悲壮程度空前绝后,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骨子里的爱国情怀,并震惊了列强,让列强知道灭绝中华民族是不可能的。”这表明义和团运动 (  )
A.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B.抵制了列强的资本输出
C.打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D.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
4.(历史解释)鸦片战争后,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是列强侵华的重要内容。到日本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时,仍有此项内容,而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中,却没有此项内容了。这反映出 (  )
A.清朝统治根基的动摇 B.列强在华矛盾的加剧
C.中国彻底沦为殖民地 D.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5.从1840年到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国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但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的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从中国内部分析,其根本原因是 (  )
A.军事战略错误 B.社会制度的落后
C.经济技术的落后 D.思想观念的保守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义和团同清军一起英勇抗击了八国联军的入侵。其中最为著名的战例是在直隶廊坊一带对八国联军的阻击。1900年6月,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的八国联军2 000多人,乘火车由天津向北京进犯,沿途遭到义和团和清军顽强阻击。义和团和清军在廊坊等地将之围困,发起攻击。据一些侵略者事后回忆说,义和团都是“朴实农民”“其中很多是孩子”。他们手持大刀、长矛、抬枪进攻,“没有一点害怕或犹豫”“面对着来复枪和机关枪秋风扫落叶似的射击,还是勇猛冲锋”。……义和团在战斗中表现出的大无畏气概令侵略者震撼,西摩尔事后心有余悸地承认:“如果义和团所用的武器是近代枪炮的话,那么我所率领的联军必定会全军覆灭。”
——摘编自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1)材料表述的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史实距今(2025年)多少周年
(2)根据材料,指出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使用的武器,并归纳其表现出的战斗精神。
(3)上述材料和问题表明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方式是什么
7.(史料实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义和团运动表现出中国人民敢于同帝国主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打乱了列强共同瓜分中国的侵略计划。中国人民通过这一次血的教训,进一步认清了清政府已经变成帝国主义的忠实走狗,不打倒它,中华民族不可能有振兴之日,全国人民反清斗争日益高涨。
——摘编自李侃、李时岳等
《中国近代史(1840—1919)》(第四版)
材料二:老龙头火车站是大沽通往京、津的交通枢纽,又是紫竹林租界与外界联系的要地。曹福田率领数千名义和团与清军合力围攻车站,激战10多个小时,俄军死伤500余人。此后,曹福田率领义和团,联合张德成部和清军,多次对车站发动进攻,并把车站以北沿线据点夺回,还曾多次冲进车站与守敌搏斗。进攻老龙头火车站的战斗,打得主动而顽强,使侵略军胆战心寒。
——摘编自郭孝义主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义和团运动的斗争对象,并概括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描述的情景发生在哪次侵华战争期间 这一事件展现了义和团怎样的精神品质
(3)围绕“侵略与觉醒”这一思路,从上述中国人民的活动中你可以得出哪一结论
【详解答案】
基础达标
1.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的教会势力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19世纪末,活跃在山东、直隶一带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反帝爱国的运动,D项正确。
2.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扶清灭洋”的口号不是农民阶级自主提出的,且该口号使民间积蓄的冲击旧秩序的力量按照封建地主阶级的意志迅速走上乡团化的道路,即带有封建主义的印记。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3.B
4.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及所学可知,此时清政府对待义和团的政策由“剿杀”变为招抚,B项正确。
5.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引起了外国侵略者的密切关注,为镇压义和团运动,爆发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所以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原因是镇压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A项正确。
6.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但破产小农和手工业者复归自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越出中世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民想要得到土地、复归自然经济而加入义和团,体现了农民阶级本身的局限性,这是义和团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C项正确。
7.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瓦德西”“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无故放火等事,为数极属不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该报告揭露了西方列强的侵华罪行,B项正确。
8.B 解析:题干图片信息暴露了八国联军侵略者的凶恶本质,B项正确;题干图片没有体现八国联军掠夺文物,排除A项;义和团团民不怕牺牲的精神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列强具有贪婪本性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
9.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01年起,这个地方忍受着被迫允许外国军队进驻的无奈,也背负着不准中国人居住的耻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方是北京东交民巷。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其中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C项正确。
10.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辛丑条约》要求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D项正确。
11.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刀上的文字是Awakening of China(中国人的觉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国家看到象征觉醒的刀在它们头上悬着,体现了西方列强对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的担忧,B项正确。
能力提升
1.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地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地开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辛丑条约》的影响。1901年,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战败,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这表明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极力维护帝国主义的利益,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我国的领海主权,排除A项;《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项;《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C项。故选D。
2.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慈禧下令‘剿杀’义和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起初想要利用义和团,到后来和八国联军一同“剿杀”义和团,反映出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B项正确;八国联军的残暴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慈禧太后的愚昧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C项;义和团的落后思想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
3.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义和团成员视死如归,其悲壮程度空前绝后,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骨子里的爱国情怀,并震惊了列强,让列强知道灭绝中华民族是不可能的”可知,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虽然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却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C项正确。
4.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两次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列强的侵华方式主要是直接的领土扩张和贸易利益获取,到《辛丑条约》签订的时候,列强的侵华方式已经转变为通过金融、政治和文化等手段进行渗透和控制,D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未涉及清朝统治根基动摇的信息,排除A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列强侵华方式的改变,无法体现列强在华矛盾的加剧,排除B项;中国彻底沦为殖民地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
5.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社会制度的落后是根本原因。落后的社会制度,阻碍了中国人民群众的广泛动员和组织,B项正确;经济技术落后是另一重要原因,排除C项;军事战略错误、思想观念保守都不是反侵略失败的根本原因,排除A、D两项。故选B。
6.(1)125周年。
(2)武器:大刀、长矛、抬枪。
战斗精神:不怕牺牲、视死如归、大无畏等精神。
(3)武装反抗(或革命斗争)。
7.(1)斗争对象:帝国主义(列强)。
历史意义:打乱了列强共同瓜分中国的侵略计划;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清政府的本质,促使全国人民反清斗争日益高涨。
(2)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精神品质:热爱祖国、敢于反抗斗争、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等。
(3)列强侵略促使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或爱国意识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