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总结提升
一位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三次革命运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
五大军阀派系:直系(冯国璋、曹锟)、皖系(段祺瑞)、奉系(张作霖)、滇系(唐继尧)、桂系(陆荣廷)
1.维新变法运动与辛亥革命的比较
相同 国际背景 世界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国内背景 清政府日益腐败,中华民族面临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
目的 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学习内容 都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走资本主义道路
最终结果 都以失败告终,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不同 政治主张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保留皇帝
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帝制,实行民主共和
性质 维新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也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领导阶级 维新变法运动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维新派
辛亥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革命派
影响 维新变法运动使更多仁人志士关心国家命运,促进了思想启蒙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对近代教育和报刊事业的发展也产生长远影响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二次革命与护国战争的比较
项目 二次革命 护国战争
相同 目的、手段、对象 都是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而发动的,都采用武装斗争,都反对袁世凯
不同 领导者 孙中山、黄兴等 唐继尧、蔡锷、李烈钧
续表
项目 二次革命 护国战争
不同 力量 国民党 爱国豪杰
结果 被袁世凯镇压 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
1.(2024潍坊中考)1896年,梁启超高呼“变者天下之公理也”;1903年,邹容则主张“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三民主义传播
B.义和团运动兴起
C.民族危机加剧
D.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2.(2024河北中考改编)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要求民族独立、政治民主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它使革命派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成为民主革命的鲜明旗帜。“它”指的是 ( )
A.《天朝田亩制度》 B.“自强”与“求富”
C.“扶清灭洋” D.三民主义
3.(2024武汉中考改编)下图是1912年四川军政府铸造的银币,银币背面上方铸“中华民国元年”,中间铸刻的篆书“汉”字取代了惯例使用的代表封建帝制皇权的蟠龙图案。这一变化可以佐证辛亥革命 ( )
A.追求民主共和
B.掀起实业救国热潮
C.要求开展洋务运动
D.支持义和团运动
4.(2024通辽中考改编)“民国”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飞跃。从法律上实现“民国”取代“帝国”的措施是 ( )
A.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阐发三民主义 D.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5.(2024日照中考改编)下面内容直接表明 ( )
10月23日,长沙宣告脱离清廷
10月31日,云南宣告脱离清廷
11月3日,上海宣告脱离清廷
11月5日,浙江宣告脱离清廷
……
A.辛亥革命有统一的组织
B.南京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C.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D.辛亥革命赢得民众支持
6.(2024聊城中考)1913年2月23日出版的《独立周报》中写道:“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之善,及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则皆虚目而不解。叩其故,则曰:‘吾人困土匪军队之不眼,何暇及其他。’”这段材料最有助于了解辛亥革命的 ( )
A.背景 B.条件
C.过程 D.影响
7.(2024烟台中考)维恩图是一种关系型图,可以很好地用其比较历史事件。如下图所示,重叠部分是两个历史事件的共同点,应填写 ( )
A.救亡图存
B.“自强”“求富”
C.“扶清灭洋”
D.三民主义
8.(2024上海中考改编)同学们研究辛亥革命时
发现各界在武昌起义爆发后的态度有所不同。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政府的话:大意是革命军勾结在一起,要尽早扑灭,防止革命影响范围越来越广。
材料二:各国使馆人员的话:你们革命军英明勇武,感激其保护武汉华侨,严守中立态度。
材料三:孙中山接受采访:虽然武昌起义,我们革命军准备不是很充分,但是由于全国各省都在纷纷响应,以及我们革命军非常英勇,所以说我支持,然后他们会胜利。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对武昌起义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总结各国对武昌起义的态度。
(3)(双选)根据材料三,孙中山对起义态势持乐观态度的原因是 ( )
A.起义准备充分 B.阻挠势力不多
C.各省纷纷响应 D.军队作战勇猛
(4)各方对于武昌起义的爆发存在不同的态度,结合材料,分析原因。
【详解答案】
体验中考真题
1.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896年,梁启超高呼‘变者天下之公理也’;1903年,邹容则主张‘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有识之士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C项正确。
2.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要求民族独立、政治民主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可知,“它”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纲领,1905年,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提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D项正确。
3.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中间铸刻的篆书‘汉’字取代了惯例使用的代表封建帝制皇权的蟠龙图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反对封建帝制,追求民主共和,银币中间铸刻的篆书“汉”字取代了惯例使用的代表封建帝制皇权的蟠龙图案,即体现了追求民主共和,A项正确。
4.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民国’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飞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保障了人民的权利和自由,从法律上实现了“民国”取代“帝国”,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B项正确。
5.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0月23日,长沙宣告脱离清廷……11月5日,浙江宣告脱离清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脱离清政府而独立,C项正确。
6.D 解析:题干信息“吾人困土匪军队之不眼,何暇及其他”大意是,我们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障,怎么顾得上革命,这说明实施民主政治的基础薄弱,影响小。因此,这段材料有助于我们了解辛亥革命的影响,D项正确。
7.A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两个事件均属于救亡图存的近代化探索活动,A项正确。
8.(1)镇压。
(2)中立。
(3)CD。
(4)材料一,清政府维护自身统治;材料二,外国列强维护本国利益;材料三,革命者推翻清王朝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