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专题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第一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第1课时 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 过滤和结晶
学习目标
1.通过回忆初中化学知识,再次熟悉常见药品的保存、取用和使用方法。
2.通过阅读课本,能识别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并对常见危险品进行细致分类。
3.通过教师讲解,掌握化学实验的安全操作方法及对污染物、废弃物的正确处理方法。
4.根据混合物各成分的性质会选择物质的分离方法。
5.学会使用蒸发、蒸馏、萃取等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提纯。
导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研究的主要是实验方法,所以化学离不开实验,那么在实验当中掌握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是学好实验的关键。
1、化学药品的保存与取用
(1)药品保存
①按药品状态
液态物质:
固态物质:
一般保存在
一般保存在
瓶塞使用
碱性物质应保存在 中,用
酸性物质应保存在玻璃瓶中,用
广口瓶
细口瓶
橡胶塞
玻璃瓶
玻璃塞
讲评
一、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
②密封:易吸水、易潮解、易被氧化或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的物质应 ,如(NaOH)
③白磷易自燃要保存在 中
④见光易分解的物质应选用 瓶存放在 处,如硝酸、硝酸银。
密封存放
水
棕色
冷暗
⑤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存放
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药品要密封存放在冷暗处;
⑥剧毒药品要单独专柜存放
(2)药品取用
固体
粉末状或颗粒
块状或片状
一定量
用 取用
药匙或纸槽
用 取用
用 称取
镊子
托盘天平
液体
少量
一定量
较多量
用 取
胶头滴管
用 量
可直接倾倒
量筒
讲评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标识
爆炸品
有机过氧化物
氧化性物质
易燃固体
易燃液体
易燃气体
三级放射性物质
腐蚀品
有毒品
讲评
3.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
常见事故 处理方法
浓酸溅到皮肤上 立刻用 冲洗,再用3%-5% 溶液清洗
浓碱溅到皮肤上
立刻用 冲洗,再涂上 溶液
酸(碱)流到桌子上 立刻用 溶液中和,再用水冲洗,并用抹布擦去
酸(碱)溅到眼睛里 立刻用 冲洗,若为碱,则 ,若为酸,则
着火处理 小面积着火用 扑盖
大量水
NaHCO3
大量水
硼酸
NaHCO3或稀醋酸
大量水
用20%的硼酸淋洗
湿布或沙子
用3%的NaHCO3溶液淋洗
讲评
1.下列化学品名称与警示性标志对应不正确的是( )
A.烧碱---剧毒品 B.氯酸钾---爆炸品
C.浓硫酸---腐蚀品 D.白磷---易燃品
2.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安全操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可以直接用大量水冲洗
B.取用化学药品时,应该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上的安全警示标志
C.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时,都要加垫石棉网,以防仪器炸裂
D.闻任何化学药品的气味时都不能将鼻子凑近药品
A
C
反馈
3.下列物质与危险化学品分类标识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D
A 乙醇
B 天然气
C 浓硫酸
D 氢氧化钠
氧化剂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为防止液体滴到试管外面,滴管应紧贴试管内壁
B.过滤时,可用玻璃棒搅拌漏斗内液体
C.皮肤上不慎沾上了浓硫酸,应先用水冲洗,再涂上一层氢氧化钠溶液
D.称量易潮解的药品时药品应放在小烧杯等容器中
D
5.在实验室和生产生活中,安全都是最重要的。下列安全问题的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
A.电器着火时应马上关闭电器电源
B.将过期的化学药品直接倒人下水道
C.少量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D.用肥皂液涂在天然气管道接口处检验是否漏气
B
导入
我们所见到的各种各样的物质,无论是自然界存在的,还是人工制备的,大多数都是混合物。因此,在研究某物质时就要先将该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并加以提纯。
分离:按照各组分性质(如状态、沸点,水溶性等)的差异,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分离。
提纯:选择适当(物理,化学)的方法,将杂质除去从而得到所需物质的过程。
讲评
二、物质的分离提纯
1.仪器:玻璃仪器: 、普通漏斗、烧杯。
其他仪器:铁架台、 、 。
2.玻璃棒作用:
3.过滤定义:
玻璃棒
滤纸
洗瓶
引流
过滤是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常用的方法,主要是用于将液体中的不溶性固体分离。
讲评
①一贴
4.注意事项:
②二低
③三靠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滤液略低于滤纸边缘
向漏斗中倾倒溶液时,烧杯的尖嘴靠到玻璃棒上
玻璃棒的底端应靠到漏斗三层滤纸一侧
漏斗的底端应靠到烧杯的内壁上
讲评
1.适用范围:
若固体混合物中的两种组分 , 随温度变化有较大差异,可通过控制温度,利用溶解、结晶等方法分离。
蒸发结晶:蒸发溶剂,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续蒸发,溶质就会结晶析出, 的分离,如NaCl、KCl等
2.结晶方法
冷却结晶:先在较高温度下将混合物溶于水形成浓溶液,再冷却到一定温度,使其析出晶体,再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得到纯度较高的晶体, ,如KNO3。
讲评
都可溶于水
溶解度
此法适合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
此法主要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而明显减小的物质
蒸发结晶仪器与操作
①. ;
②. ;
③. ;
玻璃棒
蒸发皿
酒精灯
操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在加热蒸发过程中,应用 ,防止 ;
②加热到蒸发皿中剩余 时(出现较多晶体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③热的蒸发皿应用 取下,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或引起蒸发皿破裂。如果一定要立即放在实验台上,则要放在 上。
由于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
玻璃棒不断搅拌
少量液体
坩埚钳
石棉网
如何证明固态物质洗涤干净:
取最后洗涤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相应溶液,没有明显现象产生,证明固态物质已经洗涤干净。
AgNO3和CaCl2反应,在AgCl最后一次洗涤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如果出现沉淀,则证明AgCl未洗涤干净。
【判断正误】
(1)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多余部分要剪去,并用水润湿贴紧,不留气泡( )
(2)过滤时将液体沿玻璃棒注入过滤器,并为了加快过滤速度,可用玻璃棒搅动过滤器中的液体( )
(3)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的目的是防止固体迸溅( )
(4)“……欲去杂还纯,再入水煎炼……,倾入盆中,经宿结成白雪”采用了重结晶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