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浙教版八上科学 4.2 生活中的水溶液 第4课时(课件 30张PPT+视频+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浙教版八上科学 4.2 生活中的水溶液 第4课时(课件 30张PPT+视频+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10-23 14:14:3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上§4.2生活中的水溶液(4)学案
姓名
[学习目标]
1、理解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2、掌握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步骤和方法;
3、会进行简单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4、理解溶液的稀释。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 可定量表示溶液的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用小数或 表示。
2、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中的 相对含量就越大,溶液的 也越大。
3、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有许多, 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来定量表示溶液的浓度;
公式为: ;
推导公式:
(1)求溶液的质量: ;
(2)求溶质的质量: ;
4、解题时应注意:
(1)溶质的擀理指已 的溶质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在一定范围内才有意义;在某温度下,某溶质的 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2)一种溶液,无论取出多少,取出的溶液与剩余的溶液均与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3)溶质质量分数关系式中的各种量都是以 表示的,若出现体积,应利用密度公式 换成 。
(4)若是应用题,则解题格式完整、规范,需要写出 ,再代入计算,且每步都要 。
知识点2、配制溶液:
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一般步骤: 、 、 、装瓶;
(1)计算时,溶质的质量= ;水的质量= ;
(2)称量溶质时,使用仪器是 ,溶质和砝码的放置位置是 ;
(3)量取水的体积时,先由公式 求得水的体积,再用 量取所需体积的水;读数时一定要做到 ;
(4)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
2、稀释溶液时, 质量不变, 和 质量变大, 变小。
二、例题讲解
例题1、20℃时,50水中最多溶解2.5gM物质;30℃时,80g水中最多溶解4.0gN物质,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比较是( )
A. M>N B. M<N C. M=N D. 无法比较
例题2、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并作出判断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一定温度下,某溶液达到饱和,该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 某硝酸钾饱和溶液,温度升高时,若溶液质量不变,则溶液组成不变
C. 恒温蒸发某饱和溶液,有晶体析出,过滤后的滤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不相同
D. 物质的溶解性跟溶剂和溶质的性质有关,物质溶解度大小也只与这些因素有关
例题3、①、②、③、④四个烧杯分别盛有50克水,在20 ℃时,向四个烧杯中依次加入27克、9克、36克、18克的NaCl,充分溶解后的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②中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
D.20 ℃时,如果①②中的物质混合后刚好达到饱和,则④中溶液一定饱和
例题4、现有一定温度的氯化铵饱和溶液200克,欲改变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温度不变,蒸发掉20克水 B. 温度不变,加入10克氯化铵固体
C. 温度不变,取出10克原溶液 D. 温度不变,加入20克水
例题5、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常按图示的顺序进行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克,水的质量为________克;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的质量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其正确的是( )
A. 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 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 调节平衡螺母
(3)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
三、课后练习:
1、一种抗生素为粉末状固体,每瓶含0.5g,注射时应配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则使用时每瓶至少需加入蒸馏水( )
A. 1.5mL B. 2mL C. 3mL D. 4mL
2、要使50℃的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措施错误的是( )
A. 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 B. 倒出少量的溶液 C. 降低溶液温度到室温 D. 恒温蒸发部分水分
3、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g。如图是四位同学在20℃时配制的氯化钾溶液,其中定达到饱和的是( )
A. B. C. D.
4、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是( )
A. 烧开水时,水沸腾之前有气泡冒出 B. 喝下汽水时,感到有气体冲出鼻腔
C. 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跃出水面 D. 打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
5、30℃时,将一定量的硝酸钾投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烧杯底部仍有部分固体,以下操作中能通过改变硝酸钾溶解度而使固体溶解的是( )
A. 加入一定量的水 B. 降低温度 C. 升高温度 D. 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6、关于100g5%NaCl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00g水溶解了5g NaCl B.5g NaCl溶解在95g水中
C.溶液中NaCl和水的质量比为1:20 D.溶液中NaCl和水的质量比为19:1
7、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现将500克50℃时的饱和硝酸钾溶液降温至10℃,未变化的是( )
A. 溶液的质量 B. 溶液里溶质的质量 C. 溶液里溶剂的质量 D. 溶质的溶解度
8、已知20℃时,氯化钠和硝酸钠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
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固体种类 氯化钠 氯化钠 硝酸钠 硝酸钠 硝酸钠
固体的质量/g 30 60 30 60 90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100
①~⑤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⑤ D. ④⑤
9、实验室需要100g质量分数为3%氯化钠溶液,配制过程中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用3g氯化钠与100g水配制得到 B.直接用手抓取氯化钠
C.氯化钠直接放于天平托盘上称取 D.用50g质量分数为6%氯化钠溶液与50g水配制
10、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转移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C.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馏水
11、小兰同学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取水时他是俯视读数的,这位同学配得的溶液质量分数(  )
A.等于5% B.大于5% C.小于5% D.无法判断
12、小明同学得到了如下关于A、B的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A 35 35.5 36 36.5 37
B 6 10 18 36.5 50
(1)若将B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宜采用的方法是: ;
(2)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碳酸钠,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据此你认为表中________(填“A”或“B”)物质的溶解度与氯化钠相似。
13、表中数据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氯化钠 36.0 36.3 36.6 37.0 37.3
硝酸钾 31.6 45.8 63.9 85.5 110
(1)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g;
(2)30℃时,在10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________g;
(3)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硝酸钾和氯化钠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的取值范围是应该是________。
14、以下是有关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度的几组数据:
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单位:mL)
压强/大气压 温度/℃
0 25 50 75 100
1 1.79 0.752 0.423 0.307 0.231
10 15.92 7.14 4.095 2.99 2.28
25 29.30 16.20 9.71 6.82 5.73
(1)根据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表,叙述外界条件是如何影响气体溶解度的? 。
(2)打开可乐瓶有气体溢出,说明原瓶中的压强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瓶外大气压强。
15、下面是某小组进行的“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的实验探究,请你完成探究报告。
探究实验: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1)溶质种类的影响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 。
实验步骤:30℃时,用量筒各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到①、②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硝酸钾、氢
氧化钙各2g,振荡,观察各物质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硝酸钾全部溶解。试管②中有较多氢氧化钙未溶。
实验结论:在保持 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种类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
(2)温度的影响(以硝酸钾为例)。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 。
实验步骤:用量筒各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两支试管中,再加入5g硝酸钾晶体,将试管①
保持在常温下,将试管②加热并保持在60℃,振荡,观察各试管中硝酸钾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有多数硝酸钾未溶,试管②中硝酸钾全部溶解。
实验结论:在 不同时,同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不相等。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
1、溶质的质量分数 百分数 2、溶质 浓度
3、
(1)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2)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4、(1)溶解 饱和溶液 (2)相等;(3)质量 密度=质量/体积(ρ=m/V) 质量
(4)计算公式、带统一单位
知识点2、
1、计算 称量和量取 溶解 (1)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2)(托盘)天平 左物右码 (3) m=ρV 量筒 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4)加速溶解
2、溶质 溶液和溶剂 溶质的质量分数
二、例题讲解:
例题1、D
解析:2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2.5gM物质,说明20℃时M物质的溶解度为5g,30℃时,80g水中最多溶解4.0gN物质,说明30℃时N物质的溶解度为5g;不知道二者溶解度受温度是怎么影响的,并且温度也不一样,无法比较溶解度的大小。故D符合题意。
例题2、B
解析:A. 一定温度下,某溶液达到饱和,该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可能是稀溶液,如氢氧化钙溶液,故错;B. 溶液质量不变说明溶质溶剂的量未发生变化,也就是溶液的组成未发生变化,故正确;C. 恒温蒸发某饱和溶液,有晶体析出,仍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相同,故错;D. 物质的溶解性跟溶剂和溶质的性质有关,而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故错。故B正确且符合题意。
例题3、C
解析:依据饱和溶液的概念可知,①、③中有固体出现,一定是饱和溶液,④中的溶质质量比②多,而比①的少,可能是恰好溶解,则可能饱和,②一定不饱和溶液;A、①、③溶液都是饱和溶液,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对;B、②中所得溶液中溶解的溶质最少,一定不饱和溶液,故对;C、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8g/(18g+50g)×100%=26.5%,故错;D、①②中的物质混合后后刚好达到饱和,说明全部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7g+9g)/(50g+50g+27g+9g)×100%=26.5%,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6.5%,则④中溶液一定饱和,故对,所以只有C符合题意。
例题4、D
解析:氯化铵已经达到饱和,如果温度不变,那么它的溶解度不变,即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蒸发掉20g水后仍然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A错误;加入10g氯化铵固体,但是不会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B错误;取出10g溶液,不会改变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C错误; 温度不变,加入20g水后,溶液的质量会增大而溶质质量不变,那么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D正确。
例题5、(1)15;85(2)B(3)加速溶解
解析:(1)配制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15%=15g,水的质量为100g-15g-85g; (2) 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的质量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说明氯化钠质量偏多,则需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至天平平衡,故选B; (3)溶解时玻璃棒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三、课后练习:
1、B 2、B 3、B 4、D 5、C 6、B 7、C 8、C
9、D 10、C 11、B
12、(1)降温结晶(2)A
13、(1)37.3(2)145.8(3)31.6g14、①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压强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增大;②大于
15、(1)温度,溶剂的质量; 温度;不同;(2)温度;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温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上科学§4.2生活中的水溶液(4)教学设计
课题 4.2生活中的水溶液(4)……溶液的配制 单元 四 学科 科学 年级 八上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浙教版八上第4章第2节的内容《生活中的水溶液》,本节内容是化学的基础概念和理论范畴,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既承接了之前物质变化、性质等基础知识,又为后续深入学习酸碱盐等内容奠定坚实基础。主要介绍物质的溶解、物质的溶解性、物质的溶解度、溶液的配制等知识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将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水溶液在生活和化学实验中的广泛应用,从而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内容拟用4课时完成教学,第1课时主要介绍固体和液体的取用规范,探讨溶液及浊液的相关知识;第2课时主要介绍物质的溶解性,了解影响物质溶解性大小的主要因素;第3课时主要介绍物质的溶解度,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解,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因素;第4课时为溶液的配制,介绍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与方法,并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本节课为第4课时:溶液的配制。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理解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掌握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步骤和方法;学会溶液的稀释; 科学思维:会利用公式进行溶质质量分数和稀释问题中的计算;掌握配制溶液实验中的基本规范操作;探究实践:通过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过程,养成规范的实验操作基本技能; 态度责任:体验和分享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养成严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点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在 下,在 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 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 溶液。 2、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常用方法有 、 、 等; 3、科学上把在 下,某物质在 中达到 时所溶解的质量称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4、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 ,也有一些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 ,例如气体、 等。 5、取用食盐等小颗粒固体一般用 ;取用水等液体可用倾倒方法或使用 。测量质量一般使用 ,量取液体体积一般使用 。 导入:食盐溶液中溶质是食盐(NaCl)、溶剂是水(H2O);人们平常在医院输液用的氯化钠注射液浓度是0.9%,又称生理盐水。 氯化钠注射液太浓或太稀都不利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因此在配制此溶液时,必须准确地控制溶液的浓度。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溶液的组成: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2、溶液的浓度: 溶液中含溶质较多时溶液的浓度较大;含溶质较少时浓度较小; 浓度较大的溶液称为浓溶液;浓度较小的溶液称为稀溶液。 注意:溶液的浓度大小与溶液是否饱和无关。 3、溶液浓度的表示方式: (1)溶液的浓度: 溶液的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比值,或体积与溶液总体积的比值。 (2)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溶液的浓度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具体取决于所使用的单位和测量方法。常见的有质量百分比浓度、体积百分比浓度、摩尔浓度等多种。 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来定量表示溶液的浓度。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 如,0.9%的生理盐水就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 (2)计算公式: 注意事项: ①溶质的质量是指已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某温度下,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②一种溶液,无论取出多少,取出的溶液与剩余的溶液与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③溶质质量分数中各量都以质量表示,若出现体积,则可用m=ρV进行换算。 例题1: 为了配制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要氯化钠和水各多少克? 二、溶液的配制 1、溶液的配制:将一种或多种物质溶解在溶剂中,以获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过程。 2、配制溶液是化学实验中的一项基本操作,一般有以下几步步骤: ①计算:计算出配制溶液所需的溶质质量、溶剂的体积; ②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质量、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 ③溶解:烧杯中溶解溶质,并用玻璃棒搅拌; ④转移:将烧杯内的溶液沿玻璃棒小心转移到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保存。(若配制过程中有放热现象,则待溶液完全冷却后再装瓶) 注意事项: ①取溶质时,试剂瓶的瓶塞要倒放在水平桌面上;液体试剂瓶的标签应向着手心;取用完成后,及时盖上瓶塞; ②称量时,天平正确调平后按“左物右码”放置砝码与溶质称量;用量筒量取溶剂时要平视读数,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对齐; ③将溶剂倒入烧杯时,量筒尖嘴与烧杯口紧贴; ④搅拌时,玻璃棒不能触碰烧杯侧壁或底部; ⑤转移溶液时,要用玻璃棒引流。 探索实践: 溶液的配制 [目标](1)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基本方法。 (2)练习称取、量取、溶解、滴加、取用固体和液体等基本实验操作。 [器材] 大烧杯、电子天平、500mL量筒、玻璃棒、药匙、滴管、细口瓶、标签纸、氯化钠 [过程](1)计算: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300g; 需要氯化钠 2.7 g、水 297.3 mL。 (2)称量:用天平称取所需的氯化钠,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向量筒内倒水,等接近规定刻度线时停止倒水,改用滴管滴加,量取所需的水。 (3)溶解:将称取的氯化钠放入大烧杯,倒入量取的水,用玻璃棒搅拌。 待氯化钠完全溶解时,0.9%的氯化钠溶液就配制完成了。 (4)转移:把大烧杯中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在标签纸上写上“氯化钠溶液/0.9%”,贴在细口瓶上。 问题讨论:1)溶解环节中,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玻璃搅拌可以加快食盐的溶解,以缩短溶解时间。 2)请分析上述探究实践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其中哪些误差会导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参考: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的可能原因: ①天平使用不规范,导致称取的药品偏多; ②量取水的过程中俯视读数,导致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 ③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时,一部分洒在外面,导致实际用于配制溶液的水量减少。 视频辅助教学:配制50g10%的食盐溶液 3、不质质量分数不同的溶液,密度也不同: 溶质质量分数不同的溶液,其密度也往往不同。 生产上常把某溶液的密度和其对应的溶质质量分数列成对照表,以便快速地查询。 4、溶液的稀释: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对某溶液进行稀释或浓缩,如实验室所用的稀硫酸就是由浓硫酸稀释而来的。 (1)溶液的稀释:在溶液中再加入溶剂使溶液的浓度变小的过程。 (2)溶液稀释前后,各量的变化: ①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②稀释后,溶剂的质量和溶液质量都增加; ③稀释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3)浓缩:从溶液中除去部分溶剂,是溶质和溶剂部分分离的过程。常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来浓缩溶液。 例题2、 实验室备有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现需要配制1000mL 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请完成以下计算: (1)需要配制的稀硫酸质量。 (2)所需浓硫酸的质量。 (3)所需浓硫酸的体积。 思考讨论:溶液稀释时不变的量是溶质;而溶液浓缩时不变的量又是什么?变化的量又是什么?参考:溶液浓缩时,不变的量是溶质的物质的量;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溶液进行稀释和浓缩时,溶质的物质的量始终不变。 p%前×m前 =p后%×m后。但凡涉及物质质量分数的换算,均遵循此定律。 溶液浓缩后,溶液质量和溶剂质量变小,浓缩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大。 由已学知识“溶液的组成”导出新知识“溶液的浓度”指出溶液的浓度表示方式多种,生活和生产中常用的有质量分数并由此展开教学:什么是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是什么计算格式及规范指导溶液的配制:先介绍方法及基本操作规范然后再动手操作。以增加完成实验的顺利与有效率师生讨论及演示为主(分组实验可另课再安排)巩固与深化理解稀释是生活中常见的操作注意稀释和浓缩过程中量的变化特点图片增加认识(稀释浓硫酸的操作佛过程不要求)通过例题讲解,着重使学生养成严谨的审题与解题规范意识和习惯及时学法指导
课堂练习 1、20℃时,50水中最多溶解2.5gM物质;30℃时,80g水中最多溶解4.0gN物质,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比较是( D )A. M>N B. M<N C. M=N D. 无法比较2、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并作出判断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 )A. 一定温度下,某溶液达到饱和,该溶液一定是浓溶液B. 某硝酸钾饱和溶液,温度升高时,若溶液质量不变,则溶液组成不变C. 恒温蒸发某饱和溶液,有晶体析出,过滤后的滤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不相同D. 物质的溶解性跟溶剂和溶质的性质有关,物质溶解度大小也只与这些因素有关3、①、②、③、④四个烧杯分别盛有50克水,在20 ℃时,向四个烧杯中依次加入27克、9克、36克、18克的NaCl,充分溶解后的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①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②中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D.20 ℃时,如果①②中的物质混合后刚好达到饱和,则④中溶液一定饱和4、现有一定温度的氯化铵饱和溶液200克,欲改变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采用的方法是( D ) A. 温度不变,蒸发掉20克水 B. 温度不变,加入10克氯化铵固体C. 温度不变,取出10克原溶液 D. 温度不变,加入20克水5、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常按图示的顺序进行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克,水的质量为________克;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的质量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其正确的是( ) A. 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 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 调节平衡螺母(3)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参考:(1)15;85(2)B(3)加速溶解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
板书设计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共30张PPT)
(浙教版)八年级

4.2 生活中的水溶液
第4章
“第4课时”
水与人类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分层作业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理解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掌握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步骤和方法;学会溶液的稀释;
科学思维:会利用公式进行溶质质量分数和稀释问题中的计算;掌握配制溶液实验中的基本规范操作;
探究实践:通过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过程,养成规范的实验操作基本技能;
态度责任:体验和分享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养成严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复习巩固
1、在 下,在 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 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 溶液。
2、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常用方法有 、 、
等;
3、科学上把在 下,某物质在 中达到 时所溶解的质量称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4、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 ,也有一些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 ,例如气体、 等。
5、取用食盐等小颗粒固体一般用 ;取用水等液体可用倾倒方法或使用 。测量质量一般使用 ,量取液体体积一般使用 。
温度 一定量的溶剂
不饱和
饱和
添加溶质
蒸发溶剂
降温
一定温度
100g溶剂
饱和状态


氢氧化钙固体
药匙
胶头滴管
天平
量筒
新知导入
食盐溶液中溶质是食盐(NaCl)、溶剂是水(H2O);人们平常在医院输液用的氯化钠注射液浓度是0.9%,又称生理盐水。
氯化钠注射液太浓或太稀都不利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因此在配制此溶液时,必须准确地控制溶液的浓度。
探究新知
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溶液的组成: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2、溶液的浓度:
溶液中含溶质较多时溶液的浓度较大;
含溶质较少时浓度较小;
浓度较大的溶液称为浓溶液;
浓度较小的溶液称为稀溶液。
注意:溶液的浓度大小与溶液是否饱和无关。
探究新知
3、溶液浓度的表示方式:
(1)溶液的浓度:
溶液的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比值,或体积与溶液总体积的比值。
(2)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溶液的浓度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具体取决于所使用的单位和测量方法。常见的有质量百分比浓度、体积百分比浓度、摩尔浓度等多种。
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来定量表示溶液的浓度。
探究新知
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
如,0.9%的生理盐水就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
(2)计算公式:
求溶质质量:m溶质=m溶液×p%
求溶液质量:m溶液=
m溶质
p%
学法指导
注意事项:
①溶质的质量是指已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某温度下,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②一种溶液,无论取出多少,取出的溶液与剩余的溶液与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③溶质质量分数中各量都以质量表示,若出现体积,则可用m=ρV进行换算。
知识应用
例题1:
为了配制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要氯化钠和水各多少克?
解:m氯化钠=m溶液×p%=200g×0.9%=1.8g;
m水=m溶液-m氯化钠=200g-1.8g=198.2g;
答:需要1.8g氯化钠和198.2g水。
探究新知
二、溶液的配制
1、溶液的配制:将一种或多种物质溶解在溶剂中,以获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过程。
2、配制溶液是化学实验中的一项基本操作,一般有以下几步步骤:
①计算:计算出配制溶液所需的溶质质量、溶剂的体积;
②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质量、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
③溶解:烧杯中溶解溶质,并用玻璃棒搅拌;
④转移:将烧杯内的溶液沿玻璃棒小心转移到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保存。(若配制过程中有放热现象,则待溶液完全冷却后再装瓶)
注意事项:
①取溶质时,试剂瓶的瓶塞要倒放在水平桌面上;液体试剂瓶的标签应向着手心;取用完成后,及时盖上瓶塞;
②称量时,天平正确调平后按“左物右码”放置砝码与溶质称量;用量筒量取溶剂时要平视读数,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对齐;
③将溶剂倒入烧杯时,量筒尖嘴与烧杯口紧贴;
④搅拌时,玻璃棒不能触碰烧杯侧壁或底部;
⑤转移溶液时,要用玻璃棒引流。
探究新知
探索实践
溶液的配制
[目标]
(1)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基本方法。
(2)练习称取、量取、溶解、滴加、取用固体和液体等基本实验操作。
[器材]
大烧杯、电子天平、500mL量筒、玻璃棒、药匙、滴管、细口瓶、标签纸、氯化钠
探究新知
[过程]
(1)计算: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300g;
需要氯化钠 g、水 mL。
(2)称量:用天平称取所需的氯化钠,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向量筒内倒水,等接近规定刻度线时停止倒水,改用滴管滴加,量取所需的水。
(3)溶解:将称取的氯化钠放入大烧杯,倒入量取的水,用玻璃棒搅拌。
待氯化钠完全溶解时,0.9%的氯化钠溶液就配制完成了。
(4)转移:把大烧杯中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在标签纸上写上“氯化钠溶液/0.9%”,贴在细口瓶上。
2.7
297.3
问题讨论
1)溶解环节中,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2)请分析上述探究实践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其中哪些误差会导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玻璃搅拌可以加快食盐的溶解,以缩短溶解时间。
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的可能原因:
①天平使用不规范,导致称取的药品偏多;
②量取水的过程中俯视读数,导致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
③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时,一部分洒在外面,导致实际用于配制溶液的水量减少。
视频:
视频辅助教学:配制50g10%的食盐溶液
(点击图片播放)
探究新知
3、不质质量分数不同的溶液,密度也不同:
溶质质量分数不同的溶液,其密度也往往不同。
生产上常把某溶液的密度和其对应的溶质质量分数列成对照表,以便快速地查询。
探究新知
4、溶液的稀释: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对某溶液进行稀释或浓缩,如实验室所用的稀硫酸就是由浓硫酸稀释而来的。
(1)溶液的稀释:在溶液中再加入溶剂使溶液的浓度变小的过程。
(2)溶液稀释前后,各量的变化:
①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②稀释后,溶剂的质量和溶液质量都增加;
③稀释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3)浓缩:从溶液中除去部分溶剂,是溶质和溶剂部分分离的过程。常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来浓缩溶液。
知识应用
例题2、
实验室备有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现需要配制1000mL 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请完成以下计算:
(1)需要配制的稀硫酸质量。
(2)所需浓硫酸的质量。
(3)所需浓硫酸的体积。
解:(1)查表得到对应的ρ稀硫酸=1.07g/cm3 ,
m稀硫酸=ρ稀硫酸V稀硫酸=1.07g /cm3 ×1000mL=1070g
知识应用
(2)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可得:
m浓硫酸×p浓硫酸%=m稀硫酸×p稀硫酸%
代入已知数据,得到:
m浓硫酸×98%=1070g×10%
m浓硫酸≈109.2g
(3)查表得到ρ浓硫酸= 1.84g/cm3
V浓硫酸=
m 浓硫酸
ρ浓硫酸
=
109.2g
1.84g/cm3
≈59.3cm3 =59.3mL
答:(1)要配制的稀硫酸质量为1070g。 (2)所需浓硫酸的质量为109.2g。 (3)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59.3mL。
思考讨论
溶液稀释时不变的量是溶质;而溶液浓缩时不变的量又是什么?变化的量又是什么?
溶液浓缩时,不变的量是溶质的物质的量;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溶液进行稀释和浓缩时,溶质的物质的量始终不变。 p%前×m前 =p后%×m后。但凡涉及物质质量分数的换算,均遵循此定律。
溶液浓缩后,溶液质量和溶剂质量变小,浓缩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大。
课堂练习
1、 20℃时,50水中最多溶解2.5gM物质;30℃时,80g水中最多溶解4.0gN物质,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比较是( )
A. M>N B. M<N
C. M=N D. 无法比较
D
课堂练习
2、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并作出判断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一定温度下,某溶液达到饱和,该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 某硝酸钾饱和溶液,温度升高时,若溶液质量不变,则溶液组成不变
C. 恒温蒸发某饱和溶液,有晶体析出,过滤后的滤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不相同
D. 物质的溶解性跟溶剂和溶质的性质有关,物质溶解度大小也只与这些因素有关
B
课堂练习
3、、②、③、④四个烧杯分别盛有50克水,在20 ℃时,向四个烧杯中依次加入27克、9克、36克、18克的NaCl,充分溶解后的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②中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
D.20 ℃时,如果①②中的物质混合后刚好达到饱和,则④中溶液一定饱和
C
课堂练习
4、现有一定温度的氯化铵饱和溶液200克,欲改变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温度不变,蒸发掉20克水
B. 温度不变,加入10克氯化铵固体
C. 温度不变,取出10克原溶液
D. 温度不变,加入20克水
D
5、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常按图示的顺序进行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克,水的质量为________克;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的质量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其正确的是( )
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调节平衡螺母
(3)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
课堂练习
15
85
B
加速溶解
1、溶质质量分数:
(1)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
(2)定量表示溶液的浓度;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其浓度越大,密度越大
(3)计算公式:
2、溶液的配制:
(1)配制溶液步骤:①计算;②称量和量取;③溶解并装瓶
(2)稀释浓溶液: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
课堂总结
4.2 生活中的水溶液(4)
……溶液的配制
p%前×m前 =p后%×m后
分层作业
1、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
2、完成学案中的“课后练习”;
3、复习本节全部相关内容。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3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