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请你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完善“跟着诗文去旅行”攻略,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旅程。
第一站河
驻足《诗经》中的古老河畔,“①______”勾勒出芦苇绵延的苍青画卷,“白露为霜”凝结着秋晨的晶莹寒凉,仿佛能触摸到先民吟唱时的清冷意境。
第二站海
步入庄子构筑的秘境,鲲在伸展羽翼,“怒而飞,②______。”
第三站城
“③______”,三秦大地辅卫着长安城,巍峨城楼化作坐标,指引我们望向杜少府西去的五津烟波,盛唐的壮阔气象在此定格。
第四站郊
秋风掠过杜甫草堂的残垣,“④______”描摹茅草悬于树顶的飘摇,“⑤______”勾勒出茅草沉入寒塘的轨迹。三组动态镜头,将诗圣的困顿与悲悯永远镌刻在浣花溪畔。
第五站野
沿柳宗元“伐竹取道”的幽径观赏,“⑥______”鱼儿仿佛悬停空中,小石潭水之清澈让人惊叹。
二、名著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9分。
2.【读书有法】小冀同学用摘抄和做笔记的读书方法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请你把他的笔记补充完整。
摘抄:这位高大健壮、久经海洋风暴的波罗的海舰队的水兵,这位一九一五年就加入俄罗斯社会民主工党的坚定的老布尔什维克,对年轻的锅炉工讲述着残酷的生活的真理……“保尔,你完全可以成为一名为工人阶级事业而战的优秀战士。……现在全世界都燃起了熊熊烈火。奴隶们起来造反了,他们要推翻旧世界。但是,干这种事,需要的是勇敢的阶级弟兄,而不是娇生惯养的公子哥儿;需要的是能够坚决斗争的钢铁战士,而不是那种遇到打仗就像蜂蟀见到阳光马上往墙缝里钻的软骨头。”
笔记:与朋友相处,能弥补自己的缺点,能提升自己的认知。 ______(人名)是保尔的朋友,他对保尔的影响:______。
3.【AI经典】学校社团计划使用AI工具助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整本书阅读活动,请仿照示例展开AI对话。
AI对话一:设计生成短视频
(1) 输入“保尔遇到的艰难困境”,生成相应短视频。
示例:“保尔修筑铁路得了伤寒和大叶性肺炎”,请生成相应短视频。
你的输入:“______”,请生成相应短视频。
AI对话二:设计生成海报
(2) 预设生成保尔 柯察金的画像作为海报,需输入关键词描述其特征及象征意义。
(示例)关键词:“伤痕累累的双手”,象征他经历的艰苦磨砺。
关键词①:“破旧的工人装束”,象征 ______。
关键词②:“紧握的书本和笔”,象征 ______。
关键词③:“燃烧的簿火背景”,象征 ______。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4.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同学们,传统文化并不遥远,它一直就在我们身边。打铁花穿梭千年,在金瀑银河中流淌着华夏文明的火花;木雕凝聚匠心,在精雕细琢处承载着百姓美好的生活追求;_________,_________。春联、高跷、秧歌、龙灯、龙舟、粽子、月饼……传统文化基因正流淌于我们的血脉中。
我们的使命是发展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时代精神唤醒古老智慧,让传统焕发新的生机。
(1) 根据上文,进行仿写,将演讲词空缺内容补充完整。
(2) 画横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修改后: 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5.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在承德,除夕辞旧迎新,家家户户会将精心挑选或书写的春条贴在室内的显眼位置。春条通常被写成长长的条幅,上至房梁下至炕沿,上面写满了吉祥的话语和祝福语。贴春条的顺序,也有一定的(jiǎng jiu),以确保能够带来最好的吉祥寓意。此外,春条的材质和颜色也多种多样,但以红色为主,因为红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喜庆和好运。
②在邯郸,除夕之夜有个独特的习俗——扔旧帽,亦称“扔愁帽”。每年除夕深夜临睡前,各家各户的大人会领着小孩,把戴过的旧帽子或旧头巾悄悄扔到大街上,第二天再把它们扫到角落里,直至正月十五夜晚再把它们烧掉。相传,这样能够驱散一年的忧愁与灾祸,迎来新一年的欣喜,展现_________(焕然一新/耳目一新)的气象。
③在沧州, 遛百病又称走百病游百病散百病等,是一种通过外出游走以祈求身体健康、祛病襟灾的习俗。在“遛百病”这一天,人们会穿上新衣,走出家门,到野外或远处游走。有的人还会(pèi dài)柏枝等物品,并在半路上将其扔掉,寓意百病随柏枝一起被甩掉。此外,人们还会边走边扔硬币、摸城门钉、烤火等,以祈求好运。
(1) 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jiǎng jiu) ______
②(pèi dài) ______
(2) 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贴(tiē) 炕(kēng)沿 驱散(qǔsǎn) 柏(bó)枝
B.贴(tiě) 炕(kēng)沿 驱散(qūsàn) 柏(bó)枝
C.贴(tiè) 炕(kàng)沿 驱散(qūsǎn) 柏(bǎi)枝
D.贴(tiē) 炕(kàng)沿 驱散(qūsàn) 柏(bǎi)枝
(3) 从文段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成语填入横线处 ______ 。
(4) 给第③段画横线句增添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遛百病”又称走百病、游百病、散百病等,
B.“遛百病”又称“走百病”、“游百病”“散百病”等,
C.“遛百病”又称“走百病”“游百病”“散百病”等,
D.“遛百病”又称——“走百病”“游百病”“散百病”等,
(5) 许慎《说文解字》中“示,神事也。”以“示”(ネ)作部首的字多与鬼神、祭祀、礼仪有关。根据下面的示例,请写出“社戏”的词义。
“祈求”词义:向神恳切地希望或请求。
“禳灾”词义:祈祷消除灾殃。
“社戏”词义: 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2分。
6.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逢9-10月,都是莲藕丰收采摘的季节,莲藕可是药食同源的宝贝。莲藕,可以消食止泻、开胃清热、滋补津液、预防内出血,是老人、孩子、体弱多病者上好的滋补佳珍和日常食品。
陈存仁先生在《津津有味谭》里也记载了莲藕的药用价值,藕汁能止血,他说:“大量出血,如呕血(胃出血)、咯血(肺出血)、泻血(胃肠道出血)、牙龈出血,凡是病势不紧急的患者,可用莲藕搅汁作为冷饮,每日饮两三杯,可以止血。”莲藕可清肠热,大家看莲藕的形状就知道了,一节一节的,连串在一起,很像我们的肠子,因此它善于清肠热。
另外,莲藕还有个很特别的功效就是通小便。凡是中空的植物,基本都有通的作用,比如通草、丝瓜络、白茅根。藕也是一样,中间全是洞,当然可以利尿通淋。
(《医食住行》节选)
材料二:
以藕塑骨,从“哪吒”走进现实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太乙真人用莲藕为哪吒、敖丙“重塑肉身”的情节令观众印象深刻。近期,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易阳教授团队用藕制作骨骼支架,提高了骨愈合率,“以藕塑骨”走进现实。
起初,团队主要研究莲藕的营养和保鲜。一次企业调研中、他们发现莲藕加工总会产生20%以上的“边角料”,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其具有天然的纤维结构和生物相容性。受到成语“藕断丝连”的启发,团队成员江雪玉研究发现——“莲藕的‘边角料’”可以做成骨支架。”藕纤维素经纳米化处理后可形成纤维束,纤雄束表面的羟基基因可以吸附钙离子,从而促进骨矿化。
然而,骨支架需要同时兼顾支架机械强度、适应性以及降解性能,藕纤维支架能行吗?莲藕中含有大量淀粉、纤维素等大分子,还有多酚、多糖等抗炎、抗氧化活性成分,用莲藕材料制作骨支架,不仅韧性和强度高,还能随着骨组织重建逐渐降解。
2024年,团队首次成功将藕纤雄提取出来,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水、藕淀粉等成分,借助3D打印技术,将莲藕转化成有生物相容性和可调机械强度的骨支架。
“按照骨折或者骨裂的情况,可以定制出不同类型的骨支架。”江雪玉现场演示,只需两三分钟,一个指甲盖大小的骨支架就打印好了,支架里的孔隙只有针孔大小。“调整相关参数,就能打印出不同孔隙大小和厚度的骨支架,其强度和初性也不同。”说着,江雪玉又将打印出的骨支架放到乙醇溶液里,10分钟过后,软嫩的骨支架就如《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情景一样凝固定型。
实验结果显示,骨折的动物在植入藕材料制作的骨支架后,8周内骨愈合率可达95%,愈合的新生骨密度和骨小梁厚度显著高于非支架组的动物,且骨骼强度与原骨相当。这初步证实了“藕骨”能促进细胞生长、血管生成和骨基质沉积,加速骨修复。
(《人民日报》第11版,2025年04月08日)
材料三:
产品特点 外观洁白如玉、扃圆瘦长,口感清脆细腻,藕丝纤细坚韧、密集明亮。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钙、磷、铁等物质。
产地 河北省隆尧县泽畔村
历史渊源 已有600多年的种植历史,清朝嘉庆年间作为贡品进入皇宫。2012年,泽畔藕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产品。
(1) 指出材料一画横线句的说明方法,简析其作用。
(2) 材料二第五段的说明顺序是 ______:①调整相关参数——②______——③______——④凝固定型。
(3)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秋天,来到隆尧的游客准备购买有地方特色的礼物,请结合材料一、三内容,补全对话。
导购员:现在正是新鲜莲藕上市的季节,我推荐您购买“泽畔贡藕”作为礼物。
游客:为什么叫做“泽畔贡藕”?
导购员:因为产地是隆尧县的泽畔村,①______、所以叫做“泽畔贡藕”,外观洁白如玉,口感②______,是我们当地特色哦。
游客:我想送给老人,买莲藕适合吗?
导购员:当然适合啊,③______。
7.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天坛手语
肖复兴
①祈年殿西有个出口,下了高台阶,对面的柏树林边上,有一块天坛的景观指示牌。从这里进去往西不远,直走便是双环亭。我要去双环亭,见到几个年轻男女,围着指示牌在看。从他们身边走过时,他们向我招招手,我走过去,他们指着指示牌上的斋宫,张着嘴巴,似乎在问怎么走,但没有发出声音。我看出来了,是几位听障人士。这是我在天坛第一次遇见听障人士。
②想他们一定是刚刚参观完祈年殿,从西门出来,下了高高的台阶,走到了这块指示牌前,看去斋宫的路怎么走。我向他们比划着手势,意思是让他们跟我走。
③我曾经学过一点点手语。那是 20多年前,一年春天,我跟随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一起出访土耳其和波兰。第一次看他们的演出,那些男孩女孩站在舞台上,英姿飒爽,比划的手语是那样的漂亮。在舞台下,在生活中,他们的手语依然那样地美。记得一次在汽车上,我和当时跳《千手观音》的领舞邰丽华坐前后排,我比划着手指和她交流,她和她的同座另一位听障女孩一起用手语,尽管她们说不出一句话来,但那无限丰富的表情与表达,却都倾诉在她们手指间的变化之中,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④一路上,我向这些残疾人艺术家学会了几句简单的手语。不过,这么多年过去,都忘光了,不知道刚才瞎比划的手指,这几位听障人士是否明白。
⑤他们真的明白了,笑着跟我走。一路上,看他们边走边不停地挥动着手臂,比划着手指,准确地说,是他们的手指带动着手臂在舞动,像风带动袅袅的柳枝,是那样地充满韵律。我们正常人可以学他们的手语,但我这样笨拙的动作,很难做到他们那样美,正如没有经过正规舞蹈训练的人,只能跳跳广场辩一样。
⑥即使我一句也看不懂他们的手语,但能够感受到他们的年轻,他们的快乐。而且,让我忍不住想起 20多年前和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一起的日子。眼前这几个年轻人,虽然不是艺术家,但他们的手语一样深亮,让我想起风中的树林,那一排排树木摇多姿的枝条,像波浪一样起伏着、摇曳着,无声而温馨。我真的觉得手语丰富了人类的表情与语言,甚至觉得我们现代的舞蹈语汇,肯定从听障人士的手语中汲取过营养,否则肢体语言不可能与听障人士的手语有那样多的相似和延伸。
⑦我们很快来到了斋宫门前。大门上,“斋宫”两个字很醒目。他们指着那两个字,笑得很开心。然后,他们纷纷向我点着手指,这个手语,我知道是“谢谢”的意思。我也连忙向他们摆摆手。但总觉得我的摆手是那样抽劣,无法和他们美丽的手语相比。
⑧他们向我告别,走上汉白玉小桥,走到斋宫门口,又转过身,向我挥着手,打着手语。他们年轻的手语,如同轻盈的鸟,迅速地从那个枝头飞落在这个枝头,飞落在我的心里。真的是那么美妙无比,是有声的语言无法比拟的。
⑨几只灰喜鹊,抖动着漂亮的尾巴,正从斋宫绿色的琉璃瓦顶上飞过。
(《人民日报》08版,2025年04月12日,有改动)
(1) 文中第③段作者回忆了20年前与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相处经历,这是什么记叙顺序?并简析其作用。
(2) 根据提示,品味语言。
眼前这几个年轻人,虽然不是艺术家,但他们的手语一样漂亮,让我想起风中的树林、那一排排树木摇曳多姿的枝条,像波浪一样起伏着、摇曳着,无声而温馨。(从修辞方法的角度)
(3) 作者在帮助听障人士时,为什么“总觉得我的摆手是那样拙劣”?结合全文分析作者的心理。
(4) 请从下面任选一例,谈谈你对旅游意义的理解。
①肖复兴在天坛遇见“手语如风”的听障人士。
②梁衡在壶口遇见“柔中有刚”的黄河水。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3分。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余历尽三关返邢之内丘宿,晨由内丘出南门异道而行。可四十里得陂陀①土山,又数里转山足,为皇寺②,前伏泉如济③,汇为池,中有亭焉。折而右,度岭得大涧,而山夹之中,流泉铿然鸣,巨石如象,而黑者累累,若下饮。循涧可二十里,得村米花度④。数里得一岭,泉右岭益高,忽下坠为谷,若井。
(节选自《历黄榆、马岭记》)
[乙]邢台处太行东麓,地势自西而东渐降。西境群山崖壁陡立,多飞瀑深潭,盖因流水切割所为。中丘多红色砂砾岩,崆山洞穴乃地下水溶蚀石灰岩之奇观。东境平畴⑤百里,系七里河、沙河冲积之沃野。故一地兼山岳之险、洞壑之幽、原隰⑥之饶⑦,实窥燕赵地形之枢机。
(节选自《顺德府志 舆地考》)
注释:①陂陀:不平坦。②皇寺:邢台名胜,元代始建,因忽必烈驻跸得名。③伏泉如济:形容泉水喷涌如济水般丰沛。④米花度:今邢台县古村落、以传统米花糖工艺闻名。⑤平畴:平坦的田地。⑥原隰(xí):平原与低湿之地。⑦饶:多。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余历尽三关 ______
②异道而行 ______
③因流水切割所为______
(2)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例句:崆山洞穴乃地下水溶蚀石灰岩之奇观
A. 鹏之徙于南冥也(《北冥有鱼》)
B.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C. 箸篷覆之(《核舟记》)
D.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巨石如象,而黑者累累,若下饮。
②故一地最山岳之险、洞壑之幽、原隰之饶。
(4) 完成探究。
①甲文“流泉铿然鸣”调动 ______(感官)以声衬静,展现山涧清幽。
②乙文凸显邢台地质奇观,解释了崆山洞穴成因:______。
③请根据乙文内容,概括邢台的地形特点。
七、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9.阅读下面古代诗歌,回答问题。
[甲]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耎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橄。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乙】咏田家
聂夷中①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②新谷。医得眼前疮③,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④筵,只照逃亡屋⑤。
注释:①聂夷中:唐末诗人。②粜(tiào):出卖谷物。③眼前疮:指眼前的困难,眼前的痛苦。④绮罗:贵重的丝织品,这里指穿绫罗绸级的人。⑤逃亡屋:贫苦农民无法生活,逃亡在外留下的空屋。
(1) 两首诗都运用对比揭露了统治者对人民的剥削。“轻重对比”——甲诗中“一车炭,千余斤”与“______”形成价值的轻重悬殊对比;“贫富对比”——乙诗中“______”与“逃亡屋”构成阶级的贫富鲜明对比。
(2) 根据画横线诗句想象卖炭翁的心理活动。
卖炭翁:“唉,虽然我只穿着单薄的衣服,______。”
(3) 小翼同学朗诵乙诗颔联时,重读了“医”和“剜”,请结合该诗情感简析这样读的好处。
八、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走出家门,世界便是一本摊开的书——在故乡的田埂上追逐蒲公英,看绒球乘风而起,飘向未曾抵达的远方;研学途中与朋友共撑一把伞,雨声中交换的笑颜凝成琥珀般的记忆;指尖触摸古城墙斑驳的纹路时,突然读懂千年前工匠刻下的密语……每一次走出家门,都是心灵与世界的对话,请记录走出家门的见闻,让文字成为丈量世界的尺。
请以“走出家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写、抄袭;⑤不少于 600字;⑥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1.【解析】答案:
①蒹葭苍苍
②其翼若垂天之云(注意“翼”的书写)
③城阙辅三秦(注意“阙”的书写)
④高者挂罥长林梢
⑤下者飘转沉塘坳(注意“坳”的书写)
⑥皆若空游无所依
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根据提示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解析】本题考查名著人物。
结合上面的摘抄可知,描写的是朱赫来,他关心他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遇事沉着,有主见,认真负责,雷厉风行,组织能力强,善解人意,对自己所走的道路十分了解,对敌人有火一般的愤怒与憎恨,不屈不挠地和剥削者作顽强的斗争。和保尔一起生活的时间里给他讲了许多革命道理,传授了许多革命知识,对保尔的思想的成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答案:
朱赫来 引导保尔走上革命道路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小说通过记叙保尔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3.【解析】(1)本题考查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具体艰难困境情节的精准掌握。从保尔的革命经历中选取明确的困境场景。例如,在战斗场景中,保尔曾在骑兵部队的激战中被炮弹碎片击中头部,导致重伤昏迷,险些失去生命,这是他在革命战斗中面临的直接生命威胁;在劳动场景中,他参与修建铁路时,身处极寒的冬季,不仅要忍受零下几十度的严寒,还面临粮食短缺、衣物单薄的困境,同时身体因之前的伤病已十分虚弱,却仍坚持高强度劳作,这些都是原文中具体且典型的艰难处境,答案需体现此类原文明确描述的具体困境。
(2)本题考查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形象象征元素的深度理解。①需结合原文中保尔出身于贫苦工人家庭的背景,“破旧的工人装束”是其阶级身份的外在体现,原文中他始终与工人阶级站在一起,为工人解放而奋斗,这一装束直接关联他的阶级属性和革命立场。②原文中保尔即便在身体残疾、双目失明的困境下,仍坚持用书本学习知识,并用笔创作《暴风雨所诞生的》,以文字记录革命经历、传播革命思想,书本和笔正是他追求知识、坚守信念的载体。③原文中革命事业始终是保尔的精神支柱,篝火的“燃烧”特性与他内心对革命的狂热热情、对胜利的坚定希望相呼应,象征着革命力量的永不熄灭。
答案:
(1)示例:保尔在修建铁路时,顶着零下几十度的严寒,忍受着饥饿和衣物单薄的折磨,同时身体因旧伤早已虚弱不堪,仍坚持高强度劳作。
(2)①他的工人阶级出身以及与工人阶级紧密相连、为其解放事业奋斗的革命立场。
②他在困境中对知识的坚持追求,以及用文字记录革命历程、传播革命思想的坚定信念。
③他内心对革命事业永不熄灭的狂热热情,以及对革命胜利的坚定希望和革命力量的象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理想主义光芒的小说,是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小说通过主人公保尔 柯察金在革命斗争中成长的历程,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从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到恢复国民经济各个时期的前苏联社会特点和时代气氛,热情歌颂了为祖国而战的前苏联年轻一代,展示了他们的成长历程和精神风貌。
名著考查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经典情节以及人物形象牢记,这样可以轻松解答。
4.【解析】答案:
(1)示例一:皮影舞动悲欢,在五彩斑斓的光线下诉说着沧桑的故事。
示例二:剪纸裁剪红纸,在千回百转中剪出对幸福安康的祈愿。
(2)我们的使命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时代精神唤醒古老智慧,让传统焕发新的生机。
(1)本题考查仿写。
原文采用“名词+动词短语,在……中/处……”的句式,需选择与“打铁花”“木雕”同属民俗文化的意象,并体现其文化内涵。如:刺绣穿梭针线,在一针一线间绣出对吉祥如意的期盼。
(2)本题考查病句
原句“发展和传承”存在逻辑顺序错误,应先“传承”才能“发展”,需调换词语顺序。
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5.【解析】答案:
(1)①讲究②佩戴
(2)D
(3)焕然一新
(4)C
(5)示例一:中国农村举行的迎神赛会。
示例二:岁时节庆时所演的戏。
示例三: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1)本题考查字形。
①“jiǎng jiu”写作“讲究”。
②“pèi dài”写作“佩戴”。
(2)本题考查字音。“贴”读作“tiē”。“炕沿”的“炕”读作“kàng”。“驱散”读作“qū sàn”。“柏枝”的“柏”读作“bǎi”。
故选:D。
(3)本题考查成语。“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跟以前不一样,感到很新鲜。根据上下文语境,可以判断出:此处应填“焕然一新”。
(4)本题考查标点。“遛百病”和“走百病”“游百病”“散百病”都是专有名词,都应加双引号,尽管“走百病”“游百病”“散百病”是并列词语,但是双引号和双引号之间通常不用顿号。
故选:C。
(5)本题考查字词含义。根据题干提示,“示”部汉字多与祭祀相关。分析“社戏”构词:“社”本指土地神(《说文》:社,地主也),后引申为祭祀土地神的活动;“戏”指表演。可知“社戏”应是在祭祀土地神时举行的戏剧表演。
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6.【解析】(1)此句通过具体讲述陈存仁记载藕汁治疗多种出血情况,属于举例子。举例子的作用通常是使说明内容更具体、真实、有说服力,这里就是为了突出藕汁止血的药用价值。
(2)材料二第五段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说明的,所以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根据材料二第五段内容“江雪玉现场演示,只需两三分钟,一个指甲盖大小的骨支架就打印好了”可知第二步是打印骨支架;“说着,江雪玉又将打印出的骨支架放到乙醇溶液里”可知第三步是将骨支架放到乙醇溶液里。
(3)根据材料三“产地河北省隆尧县泽畔村历史渊源已有 600多年的种植历史,清朝嘉庆年间作为贡品进入皇宫”可知①处答案;根据材料三“外观洁白如玉、扃圆瘦长,口感清脆细腻”可知②处答案;根据材料一“莲藕,可以消食止泻、开胃清热、滋补津液、预防内出血,是老人、孩子、体弱多病者上好的滋补佳珍和日常食品”可知③处答案。
答案:
(1)举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中空的植物基本都有通的作用,莲藕有通小便的作用。
(2)时间顺序 打印骨支架 放到乙醇溶液里。
(3)示例:①清朝嘉庆年间作为贡品进入皇宫;②清脆细腻;③莲藕可是药食同源的宝贝,可以消食止泻、开胃清热、滋补津液、预防内出血,是老人、孩子、体弱多病者上好的滋补佳珍和日常食品。
本文是以“藕”为主题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说明方法分析,第二题考查说明顺序分析,第三题考查句子补写。
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7.【解析】(1)本题考查记叙顺序及其作用。
由文中第③段“那是20多年前,一年春天,我跟随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可知,这是插叙。这段回忆补充了作者曾学过手语的背景,解释了他能与听障人士简单交流的原因;同时通过描写残疾人艺术家手语的“漂亮”,与眼前听障人士的手语相呼应,突出了手语的美感和感染力,丰富了文章内容,深化了对无声交流之美的赞美。
(2)本题考查品味语言的能力。
由句子“让我想起风中的树林,那一排排树木摇曳多姿的枝条,像波浪一样起伏着、摇曳着”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听障人士的手语比作风中摇曳的树枝和起伏的波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手语的优美流畅、富有韵律,体现了作者对听障人士手语的欣赏与赞美以及从中感受到的无声的温馨。
(3)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心理的能力。
由文中“他们的手指带动着手臂在舞动,像风带动袅袅的柳枝,是那样地充满韵律”“他们的手语一样漂亮……无声而温馨”可知,作者觉得自己的摆手拙劣,是因为听障人士的手语充满韵律美、富有表现力,蕴含着真诚的情感;而作者的摆手只是简单的回应,无法与之相比。这体现了作者对听障人士手语的由衷赞叹以及对他们积极生活态度的敬佩。
(4)本题考查对旅游意义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①由文中作者在天坛偶遇听障人士,通过简单交流感受到他们的快乐,且回忆起与残疾人艺术团的往事可知,旅游的意义不仅在于观赏风景,更在于邂逅不同的人和事。这次经历让作者感受到手语的独特魅力,体会到人与人之间无声却温暖的联结,丰富了内心体验,获得了对生活和情感的新感悟。
②由《壶口瀑布》中“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可知,梁衡在壶口通过观察黄河水的形态(如“千军万马”“如钢似铁”),领悟到黄河“柔中有刚、勇往直前”的精神。意义:旅游的意义在于在自然景观中获得对生命和精神的启示,黄河的性格让作者联想到人生的磨难与坚韧,使旅游成为一次心灵的成长与升华。
答案:
(1)插叙。通过回忆残疾人艺术团成员手语的“漂亮”与“丰富”,既解释了作者能与听障人士简单交流的原因,又与眼前听障人士的手语形成呼应,突出了手语的美感和感染力,丰富了文章内容,深化了主题。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听障人士的手语比作风中摇曳的树枝和起伏的波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手语的优美流畅、富有韵律,体现了作者对听障人士手语的欣赏与赞美以及从中感受到的无声的温馨。
(3)作者觉得自己的摆手拙劣,是因为听障人士的手语充满韵律美、富有表现力,蕴含着真诚的情感;而作者的摆手只是简单的回应,无法与之相比。这体现了作者对听障人士手语的由衷赞叹以及对他们积极生活态度的敬佩。
(4)旅游的意义不仅在于观赏风景,更在于邂逅不同的人和事。这次经历让作者感受到手语的独特魅力,体会到人与人之间无声却温暖的联结,丰富了内心体验,获得了对生活和情感的新感悟。②旅游的意义在于在自然景观中获得对生命和精神的启示,黄河的性格让作者联想到人生的磨难与坚韧,使旅游成为一次心灵的成长与升华。
本文通过叙述作者在天坛帮助听障人士指路的经历,回忆了20年前与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相处的往事,赞美了听障人士手语的美丽与他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无声却温暖的善意与连接。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意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8.【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理解。
①句意:我历经三关。余,我。
②句意:另选道路出发。道,道路。
③句意:这是流水长期冲刷切割形成的地貌。为,形成。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例句中“之”是助词,的。
A.助词,无实义。
B.助词,的。
C.代词,它。
D.动词,去。
故选:B。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若,像;饮,饮水。句意为:巨石如大象,黑色巨石成群排列,似低头饮水。
②中重点词语有:故,因此;饶,富饶。句意为:因此邢台一地兼有山岳之险峻、洞壑之幽深、平原之富饶。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①“流泉铿然鸣”意思是清泉叮咚作响,这是从听觉的角度来写。
②根据“崆山洞穴乃地下水溶蚀石灰岩之奇观”可知,崆山洞穴是地下水溶蚀石灰岩形成的。
③从“邢台处太行东麓,地势自西而东渐降”能提炼出西高东低;从“西境群山崖壁陡立”能提炼出山岳险峻;从“中丘多红色砂砾岩,崆山洞穴乃地下水溶蚀石灰岩之奇观”能提炼出洞壑幽深;从“东境平畴百里,系七里河、沙河冲积之沃野”能提炼出平原湿地多。
答案:
(1)①我 ②道路 ③形成
(2)B
(3)①巨石如大象,黑色巨石成群排列,似低头饮水。
②因此邢台一地兼有山岳之险峻、洞壑之幽深、平原之富饶。
(4)①听觉
②示例:地下水溶蚀石灰岩
③西高东低,山岳险峻,洞壑幽深,平原湿地多。
参考译文
[甲]我历经三关返回邢台内丘县住宿,清晨从内丘南门另选道路出发。约行四十里,见起伏不平的黄土丘陵,再行数里绕过山脚,抵达皇寺。寺前有泉水喷涌如济水般丰沛,汇聚成池,池中建有亭台。转向右侧,翻越山岭见到大溪谷,山峡间,清泉叮咚作响,巨石如大象,黑色巨石成群排列,似低头饮水。沿溪涧前行约二十里,到达米花村。再行数里翻过山岭,泉水右侧山势愈加高峻,忽地势陡降形成深谷,形如竖井。
[乙]邢台位于太行山东麓,地势由西向东逐渐降低。西部群山崖壁陡峭,多有瀑布深潭,这是流水长期冲刷切割形成的地貌。中部丘陵地带多见红色砂砾岩,崆山洞穴是地下水溶蚀石灰岩形成的奇特景观。东部平坦的田地沃野百里,是由七里河、沙河冲积形成肥沃田野。因此邢台一地兼有山岳之险峻、洞壑之幽深、平原、湿地之丰饶(多),实为观察燕赵大地地形特征的关键区域。
文言文内容理解分析题,解题方法:
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2.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3.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9.【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甲诗中“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构成“轻重对比”,突出宫使掠夺的残酷;乙诗中“绮罗筵”与“逃亡屋”构成阶级的贫富鲜明对比。
(2)本题考查人物心理的理解。“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意思是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用第一人称描述卖炭翁的心理活动,把句中的“他”改为“我”,然后用流畅通顺的语言叙述即可。示例:但我希望天更冷些,这样炭就能卖个好价钱,我就能买些吃的和穿的了。
(3)本题考查朗读技巧。“医”和“剜”重读,突出了农民为解决眼前困难不得不付出巨大代价的无奈与痛苦。“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形象地揭示了农民遭受剥削的残酷现实,“医”体现了农民试图摆脱困境的努力,“剜”则强调了这种努力带来的巨大伤痛,表达了诗人对农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统治者残酷剥削的批判。
答案:
(1)半匹红纱一丈绫 绮罗筵
(2)示例:但我盼望着天气能再冷一些,这样我的炭才能卖个好价钱啊!
(3)示例:“医”体现了农民试图摆脱困境的努力,“剜”则强调了这种努力带来的巨大伤痛,表达了诗人对农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统治者残酷剥削的批判。强化(突出)农民生存的痛苦与无奈。
参考译文:
卖炭翁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咏田家
二月蚕未结茧,早成抵债之物;五月谷未成熟,也已忍痛卖出。这是挖掉心头好肉,来补眼前烂疮。希望帝王之心,化作光明之烛。不照豪华筵席,只照灾民空屋。
《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全诗描写具体生动,历历如绘,结尾戛然而止,含蓄有力,在事物细节的选择上和人物心理的刻画上有独到之处。
《咏田家》是聂夷中的代表作,也是晚唐诗歌创作中的艺术佳品。诗中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和鲜明对比的表现手法,愤怒地控诉了形形色色的高利贷给唐末农民所带来的深重苦难,表达了诗人对广大农民的深厚同情。此诗问世后,深受唐末统治者重视。据《资治通鉴》卷载,宰相冯道向后唐皇帝李嗣源述说农民痛苦之时,就在朝堂上诵读了这首诗。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10.【解析】例文:
走出家门去植树
春天终于来了,春风轻轻地吹拂着大地,小草也偷偷地钻出了地面,小燕子飞回了北方。一棵棵小树在贪婪地吮吸着同学们的汗珠与水滴。
我们学校在星期五的下午开展了植树活动。我们班的全体同学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走出家门,走出校园,拿着树苗、铁锨、水桶等植树工具,在欢声笑语之中一蹦一跳地来到了学校后面的一个山坡下,那里有一片草地。放眼望去,那个场面真是相当地壮观。只见人山人海的,全校师生都十分卖力地在各自的小花园中辛勤地劳动着,那叫一个热火朝天。
我们来到了我们班的那片范围,只见杂草在地上纵横交错地生长着,像一个个马蜂窝一样。有一些同学撅着小嘴,嘟嘟囔囔地说:“学校为什么给我们这样一块地呀?”有些同学二话不说就开始用手用力地拔草。我见了后,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加入了这场拔草的战役中。十五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只见地上的小草越来越少了。我们都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
我们开始植树了。同学们带来的小树苗可真是不少呀,有杨树、柳树、桃树、杏树等树苗,还有仙人球、菊花、中国红等五颜六色、种类繁多的小花苗。我们用手在泥土中挖了一个又一个的小坑,把同学们的树苗、花苗一个又一个的轻轻地放入坑中,把土又填回坑中后,女生们一拥而上。有一个女生一不小心踩伤了一株小花,害得我们为它“包扎”了好几分钟呢。女生们把土踩平后,我们又把教室中的桶装满水,费力地拿到了栽树的地方。洒上水后小树、小花儿在微风之中摇来摇去,活像一个个喝醉酒的小伙子一样东倒西歪的。
望着我们辛勤劳动过的小花园,每个人的脸上都浮现出开心的笑容……
本题考查话题作文。首先明确话题为“走出家门”,写作的范围是家以外的生活。去上学、旅游、参观、运动、逛街……“参观”“旅游”“做义工”等都在写作的范围以内,但写作中应选取一个方面,不要面面俱到。我们要选取有价值的素材,选择“触动过你的内心,引发过你的思考”的材料,围绕确立的中心进行写作。如果记叙一件事,可选取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富有意义的事作为叙写的亮点。最好是写自己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的事情,通过细节去表现人物的美好心灵或自己的独特感悟。如果论述一道理,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叙述对生活的感悟,体会生活中蕴涵的道理。如通过外出打工体验到劳动的艰辛,感悟出只有付出艰苦的劳动才有甜蜜的收获的道理等。
本文生动描写了走出家门的同学们劳动的场面,既有整体场面的描写,又有局部场面的刻画,做到了点面结合。详细描写了拔草和植树两个场景,做到详略得当。劳动过程中的场面写得非常精彩,气氛很热闹,同学们的神态、动作描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小作者有一定的写作基本功。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