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第二单元培优卷A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积累运用
读语段,完成以下练习。(11分)
回顾那段鲜红的革命岁月,我每每想起先烈们的故事都rè xuè fèi téng( )。
为了阻拦目kòu( )追上连队主力和群众而毅然走向qí( )盘陀,最终英勇跳下xuán yá( )的五壮士,在冰冷的大dù( )桥上紧握tiě suǒ( )的红军战士,用自己的身躯堵住敌人正在shè( )击的机枪的黄继光……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huì jù( )在一起,成为我们五星红旗鲜红的底色,他们的精神如一zhǎn zhǎn( )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1、读文段,根据拼音写字词。(7分)
2、在语段中,涵涵还想再加入一些革命故事,下面不符合主题的是( )。(多选)(2分)
A.瞿秋白宁死不屈 B.红军过草地 C.军民团结一心反“围剿”
D.詹天佑修筑铁路 E.江姐英勇就义 F.钟南山院士获“共和国勋章”
3、李老师告诉涵涵,语段中如果能加入一些名言警句会更好,请你帮他想两句爱国名言吧。(2分)
①
②
二、用表示“说”的词语填空。(不能重复,不能含“说”字)(4分)
1、冬天快要到了,小松鼠们聚在一起( ):“怎样贮存粮食呢?”
2、“小心,你后面有一辆车!”妈妈( )。
3、老师耐心地( )我:“沉迷游戏不仅浪费时间,还会使你的视力受损。”
4、“我的手工作业还没有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出去玩了。”我( )了好朋友的邀请。
三、选择题。(12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字义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崎岖(qí) 山坳(ào) 瞻仰(zhān) 开国大典(设立、建立)
B.干涸(hé) 擎着(qíng) 电钮(niù) 地形险要(重要,关键)
C.逶迤(wēi) 磅礴(páng) 抡动(lún) 坚强不屈(屈服)
D.憧憬(chōng) 歼灭(qiān) 冰雹(báo) 千钧一发(平均)
2、下列句子中括号内表示“看”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到过北京的游客,都会前去(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
B.她捧着儿子的相片(浏览)了一遍又一遍,舍不得放下。
C.如果你的视野之内都是乌云,那是因为你站得不够高,(眺望)得还不够远。
D.忽然,将军(注视)起他来:这位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
3、下列句子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拿着火柴盒,夹着自制的烟卷,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动作描写)
B.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外貌描写)
C. 我的心紧缩着,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实在忍耐不住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出声来。(心理描写)
D. 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语言描写)
4、下列诗句不对仗的一项是( )。(2分)
A.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5、看到“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发射”的新闻,我想起了毛泽东的“ ,可下五洋捉鳖”。横线上应填( )。(2分)
A.可上九天揽月 B.可飞云端追日
C.可达天涯观海 D.可冲霄汉摘星
6、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七律·长征》一诗中,作者通过“暖”“寒”的对比,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喜悦和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
B.《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多处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既充分表现了五个战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突出了每一个战士的英勇顽强。
C.《开国大典》一文通过对毛泽东言行的描写、会场环境的描写及人们激动心情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这位领袖的伟大形象。
D.《灯光》一文采用插叙的写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结尾又回到写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5分)
1、他盼望着远方的亲人能够平安归来,盼望着家乡能够迎来一个丰收的好年景。(运用加点词语仿写句子)(2分)
2、写人物说话时,可以用与“说”有关的词语代替“说”字,也可以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等描写表示“说”的意思。请将句子中的“说”改一改。(3分)
广东省博物馆将要举行“博物馆奇妙夜”活动。乔乔想约木木和文文一起去体验。
涵涵 :“好啊! 听说活动中有海洋与古生物展、木雕艺术展,都是我感兴趣的!”
畅畅 :“听上去真有意思! 可是我最近要准备演讲比赛,没办法去了。”
腾腾 :“没事,这种特色活动还有很多,你可以下次再去。”
五、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7分)
1、爱国名言鼓舞人心,填写下面与爱国有关的名句。
从古至今,爱国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爱国之情,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既有曹植“ ,视死忽如归”的铮铮誓言,也有李纲“ ,当以死守, ”的豪情壮志,更有陆游“位卑未敢 ”的赤子之心。
2、追忆革命岁月,忘不了《灯光》中 的郝副营长,忘不了《我的战友邱少云》中 的邱少云,也忘不了毛主席笔下
的红军战士。
阅读理解
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分)
异行(háng)同心者
【材料一】钱学森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为我国的运载火箭和导弹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35年,钱学森赴美留学,师从教授冯·卡门,成为他最得意的学生与助手。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他向留学生们袒露自己想要回国的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研究,困难重重。”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盼夜盼的就是祖国能走向光明。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创造。”
【材料二】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他自小就立下宏愿:“要么上天,要么入海。”1958年,中央批示核潜艇研究,此后30余年,黄旭华不得不远离家人,告别新婚妻子,只身一人来到暴风雨经常光顾的实验基地。他的父亲至死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做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直至93岁才见了孩子一面。当实验成功的消息传到家中,一向默默支撑家庭的妻子放声大哭。
【材料三】袁隆平出生于战乱年代,1930年的北京狼烟四起,从小他便与父母、兄弟颠沛流离。因为特殊的家庭背景,导致他少有机遇。1956年,党中央“向现代科学进军”,袁隆平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他成立科研小组,希望研究出一种高产的作物。他在经费短缺的情况下不断试验,历经10年之久,终于找到了完美的试验野稻——“野败”。在此后的50年里,他怀着科学家的本心,探究“杂交水稻”的秘密。为了科学革命事业,他错过了母亲弥留之际的陪伴,错过了儿子的成长,妻子卧病在床,10天的请假陪伴是他与妻子最长的一次独处,等妻子醒来他又继续踏上了前往田野的道路……
1、阅读上述材料,将下列荣誉称号与人物成功匹配。(填序号)(3分)
①钱学森 ②黄旭华 ③袁隆平
“中国核潜艇之父” “中国导弹之父” “杂交水稻之父”
2、结合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黄旭华的家人不理解也不支持他从事的科研工作,以至于他的爱人得知他取得成功后悔恨大哭。
B.袁隆平及其团队凭借对科学真理的执着探索,以及不怕失败的顽强毅力,终于找到了“野败”,使得“杂交水稻”技术有了阶段性的突破。
C.在美国,钱学森有着优越的生活,但他觉得回国发展更有前途,更能扬名立万,所以他决定回国发展。
3、“异行同心者”是说:一群来自不同行业的共产党员,有着共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下列材料不适合放入其中的是( )。(2分)
A.“花萼愚公”——周永开,中国共产党党员。六十多岁仍然投身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不遗余力参与护林造林,推动花萼山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B.于谦,著名诗人、政治家,代表作《石灰吟》。在山西任职时,他兴修水利、筑路铺道、植树挖井、贷粮济贫……他时刻与百姓紧密联系,为官清廉,体恤民情。
C.张桂梅,教师,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以党建引领办教育,帮助一千多名贫困山区女孩考上大学,走出大山。她将自己的一生全部投入到了教育事业中。
4、班级举行“建党百年·我心中的最美党员”活动,听听其他同学的想法。请你选择一位你心中的“最美党员”,给他写写颁奖辞吧! (3分)
东东:我想把“最美党员”的荣誉颁给董存瑞,他是一位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英雄。他举着炸药包,擎起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
我想把“最美党员”的荣誉颁给 ,
。
七、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10分)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a.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b.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c.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d.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e.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f.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g.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h.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选段描写的是五壮士 的场面。(2分)
2、阅读选段,概括五位战士的特点。(4分)
3、根据选段内容作答。(4分)
①选段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既关注了人物群像,也刻画了每位战士的表现。其中对五壮士“面”的描写有句子 (填序号),对五壮士“点”的描写有句子
(填序号)。(2分)
②选段运用“点面结合”这种写法的好处是( )。(多选)(2分)
A.让我们既感受到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感受到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
B.全面而又细致地展现了五位壮士奋勇杀敌的情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C.有点有面,增强层次感,突出了五位壮士英勇无畏的精神。
八、现代文阅读理解。(13分)
①“天亮之前,不拿下碉堡,大部队总攻就会受阻,解放全中国就会受到影响。”入夜时分,上级指挥员的动员,让张富清下定决心,要不惜一切代价,潜进永丰城炸掉敌人的碉堡。
②他主动请缨,和两名战士组成突击队。天还没亮,他们就背上炸药包和手榴弹,一路匍匐前进,来到城墙下。张富清背着几十千克的装备,率先扒着墙砖缝隙,攀上四米多高的城墙,率先跳进城里。
③张富清刚落地还没站稳,几个敌人就围了上来。他端起冲锋枪一阵扫射,一下子打倒七八个。突然,他感觉自己的头被猛砸了一下,手一摸,满脸是血。他顾不上头上的伤,毅然冲向碉堡,用刺刀在碉堡旁边的地上迅速刨出一个坑,把随身背来的八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一个侧滚的同时,拉掉了手榴弹的拉环。一声巨响,敌人的一座碉堡被炸飞了。张富清忍着疼痛,趁着腾起的黑烟,顽强地爬近另一座碉堡,用同样的方法将其炸毁……大部队顺利地解放了永丰城。
④在战争年代,他冲锋陷阵,九死一生,立下赫赫战功。在和平时期,张富清又响应党的号召,前往条件艰苦的鄂西山区。这里有个高洞村,海拔一千二百多米,深居悬崖之上、峰岭之间。全村进进出出就只有一条不宽的小路。小路一侧的山岩笔直陡峭,如刀削斧砍;另一侧的山谷深不见底,怪石嶙峋。路面狭窄,人一不小心就会失足落崖。张富清二话不说,带上妻子儿女一头扎进大山,在高洞村住下来。他亲自披挂上阵,领着村民,炸山修路。
⑤开工前,张富清上山下山辗转奔波,跑立项,备材料,搞勘探,样样亲力亲为。开工后,他身先士卒,带领村民夜以继日地奋战。
⑥谁也忘不了入冬前的那个夜晚:男女老少齐上阵,抬的抬,搬的搬,铁锤钢钎和各种工具撞击石头的声音响成一片。张富清手持钢钎,弯着腰憋足了劲儿,将大石块往悬崖边上撬,头上热汗涔涔;一个身强体壮的小伙子,用力抢着大镐,猛砸坚硬的石块;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弓着身子就势将堆积在悬崖边的石块推下悬崖……
⑦寒来暑往,村民们在张富清的带领下,硬是用最简陋的工具,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了一条路。路修好了,村民的出行安全了,货物的运输方便了,村里的环境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迎来了新希望。
⑧24岁,在生与死之间,他选择冲锋在前,在战火洗礼中成长为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31岁,在小家安乐与百姓福祉之间,他选择到穷乡僻壤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张富清完成的任务各种各样,但突击队员的精神从未改变:永远向前,突击!突击!突击!
1、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张富清的英雄事迹。(2分)
事迹一(第①~③自然段):战争年代,
事迹二(第④~⑦自然段):和平时期,
2、短文第②自然段两次运用“率先”,下列对其作用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突出了张富清英勇无畏的特点。
B.体现了张富清善于思考、指挥得当。
C.表达了对张富清的赞美、敬佩之情。
3、短文第④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描写了高洞村的环境,下列对其作用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表明了炸山修路的条件很恶劣。
B.突出了张富清迎难而上的精神。
C.表达了对自然山川的敬畏之情。
4、短文第⑥自然段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描写劳动场面。请你先补全思维导图,再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
好处:
5、张富清是一个怎样的人 至少写出两个特点,并结合短文内容分别写出理由。(2分)
综合实践
九、口语交际。(3分)
2024年9月30日是我国第11个烈士纪念日,以国之名仰望英烈,致敬英魂。为了守护英烈,守护国家的光荣记忆,守护民族的精神家园,班级将围绕“在历史的坐标中仰望英烈”开展主题演讲活动。你的朋友欣欣想参加这次活动,并和你进行交流。请将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
欣欣:我想参加班里举办的演讲活动。你在前几天学校举办的演讲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我能向你请教一些问题吗
我:当然可以。好的演讲,首先要观点明确。你的演讲主题是什么
欣欣: 。但我现在不知道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演讲稿更有说服力。
我:你可以列举一些有代表性的事例,比如
。当然,还可以引用名言警句。
欣欣:那演讲时在语气、动作等方面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我:
欣欣:好的,我记住了,谢谢你!
我:不客气,祝你演讲成功!
习作天地
十、习作。(25分)
无数革命先烈用他们的生命为我们奠定了独立富强的基础,我们才得以生活在和平美好的中国。让我们常怀感恩之心,珍惜美好生活,用手中的笔记录生活。在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你一定见过很多有意思的场面,比如:校内的“六一”联欢会、升国旗仪式、广播操比赛,校外的植树节植树、看望孤寡老人……
请你选择印象深刻的一个场面,试着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并按一定的顺序把场面写具体、写清楚。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一、1、热血沸腾、寇、棋、悬崖、渡、铁索、射、汇聚、盏盏
2、D、F
3、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二、商量 喊道 劝导 婉言谢绝
三、1、A
2、B
3、B
4、B
5、A
6、D
四、1、小东盼望着春节一家团聚的日子快点到来,盼望着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快点降临。
2、开心地喊 皱着脸,略带遗憾地道 摸摸文文的头,安慰道
五、1、捐躯赴国难 祖宗疆土 不可以尺寸与人 忘忧国
2、英勇献身 严守纪律而英勇献身 万水千山只等闲
六、1、②①③
2、B
3、B
4、焦裕禄 他是一位“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人民公仆。他的无私奉献、忘我牺牲的精神令人钦佩。
七、1、痛击敌人
2、从上到下:葛振林 宋学义 满腔怒火 一丝不苟
3、(1)点面结合 ①② ③④⑤⑥
(2)ABC
八、1、主动请缨,奋不顾身炸碉堡。
扎根山区,带领村民修路。
2、B
3、C
4、张富清 老大爷 热火朝天
既从整体上写出了张富清带领男女老少一齐修路的场面,又通过动作、神态等描写表现每个人修路时努力的样子,让人物形象更深刻全面、丰满充实。
5、张富清是一个勇于担当、关心人民群众的人。从张富清主动请缨潜入永丰城炸掉敌人的碉堡,可以看出他勇于担当;从张富清不辞劳苦,带领村民修路,可以看出他关心人民群众。
九、缅怀英烈,铭记历史
用生命在人们心中点起一盏灯的郝副营长,被爆炸产生的火苗烧着后坦然面对死亡的邱少云
语气、语调适当,姿态大方;利用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
十、 难忘的植树节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伴随着欢快的歌声,我们迎来了植树节。学校组织我们去郊外植树,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来到郊外的植树地点,那里已经聚集了很多人。一眼望去,场面十分壮观,这便是“面”的描写。同学们都穿着整齐的校服,带着工具,充满活力地在等待着植树任务的开始。
我们班也马上行动起来。只见老师分好小组后,我们就开始找合适的位置挖坑。我和小明一组,我们先用小铲子奋力地挖着土。小明用力地把铲子插入土里,再用力一撬,一块泥土就被挖了出来。我则在一旁把挖出来的土运到旁边的空地上。坑挖好后,我们小心翼翼地把树苗放进坑里,扶正。接着,我们用铲子把土填回坑里,再用脚把土踩实。这时候,旁边的同学已经提着水桶来浇水了。看着水一点点地渗透进土里,树苗仿佛在微微点头,像是在感谢我们。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原本光秃秃的土地上,很快就种满了一排排小树苗。植树节的活动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但那充满生机的场面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