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小狗包弟
“径庭”何义
2012年9月18日《牛城晚报》第19版刊有《谷垒、苦累都是蒸菜》一文,第三段写道:
在邢台,那种野花野菜的蒸饭,有叫“谷垒”的,也有叫“苦累”的,还有叫“枯缕”的,音韵相近,含义径庭。
径:门外小路;庭:院子。“径”与“庭”的距离较远,故用“径庭”表示相距较远、悬殊。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鲁迅《集外集拾遗·田园思想》:“虽然结果一样,其‘因’却大相径庭。”“大相径庭”与“迥然不同”“泾渭分明”“截然不同”“天差地别”等相近。
那种野花野菜的蒸饭,有叫“谷垒”的,也有叫“苦累”的,还有叫“枯缕”的,其含义应该是一样的,因为还是这种饭。“径庭”显然把意思说反了。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良槐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甘,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著述颇丰,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散文集《随想录》。巴金被认为代表着中国内地知识分子的良心,他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馆。
巴金惟—未了的心愿:建立文革博物馆
在接受《凤凰周刊》的采访时,巴金的女儿李小林说:“文革博物馆是爸爸惟—未了的心愿。”
《随想录》中,巴金曾说:“不让历史重演,不应当只是一句空话。最好建立一座‘文革’博物馆,用具体的、实在的东西,说明20年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1)款待
_____
(2)揪回
____
(3)呻唤
____
(4)舔舌
____
(5)陌生
____
(6)作揖
____
(7)租赁
____
(8)吠叫
____
(9)叱骂
____
(10)浩劫
____
(11)解剖
____
(12)堕入
____
(13)衰草
____
(14)篱笆
____
(15)虫蛀
____
(16)包袱
____
(17)聊天
____
(18)
(19)
(20)
答案:(1)kuǎn (2)jiū (3)shēn (4)tiǎn (5)mò (6)yī
(7)lìn (8)fèi (9)chì (10)jié (11)pōu
(12)duò (13)shuāi (14)lí (15)zhù (16)fu
(17)liáo (18) (19) (20)
(1)
(2)
(3)
(4)
答案:(1) (2) (3) (4)
“心”是个象形字,在金文中像人和动物心脏的形状。“心”的本意是“心脏”,古人以为思考是心脏活动,引申为“心思”“意念”。因为“心脏”在胸腔正中,又引申为“中央”的意义。用“心”作意符多与“心”“心理活动”有关,如“虑”,思考;
“思”,思考;“忠”,尽心竭力。
(1)款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包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游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亲切优厚地招待。
(2)喻指精神上的负担。比喻某种负担,即使人沮丧、压抑或引起忧虑的事物。
(3)许多人在街上结队游行,旧时为夸耀家中有人中壮元、当大官,现多指押着犯罪分子以示惩戒。
判断加点词语运用的正误。(打“√”或“×”)
A.近来,中央狠抓“四风”,各级机关接待上级领导时,款待对方的现象明显减少。( )
B.一辈子带着内疚的情感,使他们的包袱越来越重。( )
C.网友“一起青春”在腾讯微博上晒出一位大爷遛老鼠的照片,短短一天多时间引来2万多名网友围观,网友调侃这是游街示众。( )
答案:A.√ B.√ C.√
(1)大概·大约
[辨析]都用作副词时,都表示对事情的情况、数量、时间的推测和估计。大约:①在数量或时间上接近精确地,近似;②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大概;①大致内容或情况;②表示推测,③表示对时间、数量的不很精确的估计。
①后来他回来了,________是给人揪回来的,说他“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批他、斗他。
②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________是怀着嫉妒罢,那简直是一定的。
答案:①大概 ②大约
(2)批阅·披阅
[辨析]披阅:阅读。批阅:阅读并加以批示或批改。
①2008年5月12日夜,温家宝总理在都江堰市临时抗震救灾指挥部里________文件。
②张教授为了弄清事情的真相,________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答案:①批阅 ②披阅
(3)实验·试验
[辨析]试验:为了查看某事的结果或事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实验: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试验”比“实验”应用范围广,“试验”还有“试行”“试试”的意思。
①起初她________过,想要扶着桥栏爬过去。
②现在提倡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实质上就是将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中,让学生体验、动脑、动手,感受______方案的设计、现象的观察、数据的处理、结果的分析。
答案:①试验 ②实验
(4)胆战心惊·小心翼翼
[辨析]胆战心惊:形容非常害怕,强调“害怕”。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强调“小心”。
何必解释,我当然懂想被当作大牌,却又不想被认为耍大牌的心情很矛盾。刘谦①________地维护着自己的一炮而红,所以愿意拿着几千块可怜巴巴的辛苦费二上春晚;也②________地生怕失去自己的一夜成名,所以怕被揭秘、被托、被嚣张、被“贿赂门”和“跪拜门”。
答案:①小心翼翼 ②胆战心惊
(5)逆来顺受·忍辱负重
[辨析]逆来顺受: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理的待遇采取忍受的态度。忍辱负重: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屈辱,承担重任。
①大多数人听从命运安排,________;少数人自己选择命运,不屈奋斗。
②越王勾践表面上的________蒙骗过了吴王,而内心的不认输却一直激励着他,最终成就了一番霸业。
答案:逆来顺受
②忍辱负重
(1)它亲热地叫着,扑到他跟前,_______,_______,用脚爪在他的身上抚摸。别人赶它走,用脚踢,拿棒打,都没有用,它一定要留在它的朋友的身边。(巴金《小狗包弟》)
(2)包弟在我们家待了七年,________。它不咬人,见到陌生人,在大门口吠一阵,________,它就跑开了。(巴金《小狗包弟》)
(3)不能保护一条小狗,________;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__________,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巴金《小狗包弟》)
(4)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______,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______。(巴金《小狗包弟》)
答案:(1)到处闻闻 用舌头舔舔
(2)同我们一家人处得很好 我们一声叫唤
(3)我感到羞耻 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
(4)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 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背景链接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巴金开始创作《随想录》。在《随想录》中,巴老真实地记录了“文化大革命”给他和他的家人及朋友带来的身心摧残,但他并未像其他的“文化大革命”受害者那样,简单地把一切责任都推给了“四人帮”,而是对自己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做了十年的奴隶”,“奴在心者”的心态作了毫不留情的自我解剖。同时,他又对全民族在“文化大革命”浩劫中的病态思想和知识分子为自保而出卖朋友、出卖良知的行为作了思考与分析,表现了一位世纪伟人的良心与勇气。本文《小狗包弟》是《随想录》中的名篇。它讲述了作者家中的一条可爱的小狗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悲惨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个疯狂时代的惨无人道的现实。文章还描写了小狗的悲惨遭遇留给作者心中永难磨灭的创痛,表达了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
?文脉梳理
一、阅读课文第1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本文开篇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结构上看,先说别人的事引出话题,起着铺垫、启发的作用;从内容上看,与后文形成对照,让人看到此类事在全国是普遍可见的,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从写作效果上看,前者似乎更惨烈,而后者之悲哀则在于心灵,是一种绵绵无尽的精神折磨。
二、阅读课文第2~6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可以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突出其特点,文中作者在突出小狗包弟的特点时分别运用了哪些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正面描写有:第2自然段“狗来了……不停的作揖”,第3自然段“它不咬人……引客人发笑”。侧面描写有:第3自然段写由起女士在两年之后仍然对包弟念念不忘,第4自然段萧珊在三年困难时期,每次出去吃饭都带骨头回去喂包弟,第5自然段“听妹妹们说……等候我们出来”。
2.第3、4段写出包弟的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包弟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一方面,越是写包弟的聪明、伶俐、善解人意、和人的关系密切,越是和后文包弟被送去做实验用形成强烈的对比,揭露批判了文革对人身心的摧残;另一方面,越是突出巴金对自己表现出来的胆怯、虚伪、自私无情的深刻反省和解剖,表达出对包弟沉重的怀念之情和歉疚忏悔之意。
3.“您的小狗怎样?”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形下出现的?在这三次问话里,作者的心情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次是日本作家由起女士到北京参加亚非作家紧急会议时问起的。那时包弟的情况还很好,所以作者的回答显得轻松愉快。
第二次出现是1962年的事情,这时“文革”还没有开始,包弟以及大家的生活都很愉快,作者为这种幸福的生活而感动,心灵也没有受到拷问之忧,所以作者仿佛又听到由起女士这样问他。
第三次则是作者自己的猜测,他很担心由起女士再问他这一问题,因为这时他已经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了。
三、阅读课文第7~10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有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可是又说“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是因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说“有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是因为不必担心目睹别人把包弟杀死,更不必担心狗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来。而“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是因为“我”担心小狗包弟的命运,为保护不了它而愧疚。“我”的心灵备受折磨。
2.对第10段中出现的前两个“解剖”该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两个“解剖”意思不相同,前者是医学术语,后者既指对肉体的宰割,也含有对思想灵魂的深入分析、检讨的意味。即作者在“文革”中既受到了肉体的摧残,也受到了灵魂上的折磨。
3.“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为什么说“终于”?表达了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终于”指的是正直的人在那个时代的必然命运,与小狗包弟一样,命运受到了摧残。
四、阅读课文第11~13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当“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作者说他的院子和隔壁房屋之间的竹篱笆被换成了无缝的砖墙,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那曾经在院子里与“我”共同生活、给“我”留下了美好回忆的人和动物都不存在了。经历了这样一场浩劫之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早已不是那曾经很柔软的小“篱笆”了,而是换成了互相隔阂的砖墙,“文革”对人类心灵的戕害与扭曲,不知道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够消弭。
2.文段中有不少关于院子里景物的描写,这些景物描写透露出作者怎样的一种心情?试举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例如:“当初刚搭起的葡萄架给虫蛀后早已塌下来扫掉,连葡萄藤也被挖走了。”“右面角上却添了一个大化粪池,是从紧靠着的五层楼公寓里迁过来的。少掉了好几株花,多了几棵不开花的树。”葡萄架被虫蚀坍塌掉了,连葡萄藤也被挖走了,往年的花儿少了好几株,不仅表明了美好的事物被糟蹋了,更折射出作者心灵深处不可愈合的揪心的伤痛。
3.文章结尾说:“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试分析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简朴的语言中,道出了真情,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表达了作者自己深深的歉意,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敢于说真话的勇气。
4.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主角是谁?要表现人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遭遇就应该写人,为什么巴金先生把一条小狗作为主角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篇文章的主角是小狗包弟。①“文革”中,连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更能体现“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现实。这也体现出了“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②把狗的忠心与人的无情进行强烈的对照,从而揭示“文革”中人性的扭曲。③包弟的遭遇和作者的那一段历史是分不开的,写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心灵历程。
5.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做所为承担责任,而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他的这种忏悔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引起了人们对于“文革”的思索,所以作家的忏悔具有唤醒人心的作用。
重要语段作用分析题的命题形式及答题角度
(一)常见的命题形式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用、效果、意图、目的、用意、妙处等)?(二)答题角度(1)内容上,考虑语段表达了什么意思,考虑语段与写作内容及主旨的联系或在表达情感、观点等方面的作用。(2)结构上,要考虑语段所在的位置。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在开头。一般有点明主旨、总领或引起下文的作用,也可以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及事件作铺垫,或则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情感(奠定感情基调),还可以点题及交代起因或缘由等。
②在中间。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在内容上起转换或逐层深入、拓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表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的作用。
③在结尾。作用大致归纳为: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括全文、深化主旨、启人思索、言有尽而意无穷,暗示主题或强化作者感情。
(3)表达效果上,主要是针对表达上富有特色的语段,如使用了特殊表现手法,或结构上超常组合,或使用省略号等特殊标点符号等。
[名家视角]
深深的自责和沉痛的忏悔是缠绕巴金一生的情结,并不仅仅是因为创作,也是为着作品中那些冤屈的灵魂以及造成这些悲剧的时代和社会。对文革的反思,是巴金老人为心中的上帝——人民而忏悔的典型写照。
——朱四倍
【上下求索】
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你认为巴金是怎样的一个人?
[探究思路]
―→―→
[探究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种意见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另一种意见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这两种意见都有道理,持前一种意见的同学,他们的是非观念很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而后一种同学,他们则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同情,我们没有亲历“文化大革命”,对“文化大革命”所知甚少,但是在文章的片断当中,我们仍能够看到社会的动乱,所以我们对于生存在那样的社会当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文化大革命”中,巴金也是受害者之一,“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他勇于反省,对包弟表示深深的歉意和忏悔。他严于剖析自己,敢于讲真话,为人真诚正直,是一个值得人们敬佩的人。
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一篇短文。(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进入小学后,孩子从书本上知道了人是会死的。于是孩子便恳求父亲为他买了一辆脚踏车。孩子学车很快,不到一个月他已能熟练地骑车了。每到礼拜天,孩子都会骑车到乡下奶奶家,给不识字的奶奶看满分的试卷,奶奶便会微笑着从厨房里拿豆腐乳给他吃。
又一个礼拜天,孩子又像往常一样回到了乡下奶奶家,看到哥哥也来了,只是面上带着几分伤心。哥哥说:“奶奶死了,她让我把这豆腐乳送给你。”孩子没有哭,接过了豆腐乳,里面有十块。他把头转向了窗外,一片梧桐叶正落了下来,孩子把它捡起来夹在了笔记本里。
这天,孩子上街买了一瓶豆腐乳,里面正好是十块。吃着吃着,孩子哭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叱骂(chì)
乘凉(chènɡ)
脚爪(zhǎo)
散步(sàn)
B.舔舔(tiǎn)
篱笆(bɑ)
创伤(chànɡ)
欠债(zhài)
C.包袱(fu)
解剖(pāo)
厌倦(yàn)
拷问(kǎo)
D.葡萄(tao)
揪回(jiū)
吠叫(fèi)
旸谷(yánɡ)
解析:A项,“乘”应读chénɡ;B项,“创”应读chuānɡ;C项,“剖”应读pōu。
答案: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租赁 驾驭 呻唤 坛坛罐罐
B.熬煎 寂寞 歉意 绿草如荫
C.羞耻 责倍 款待 堕入地狱
D.虫蛀 内涵 作楫 逆来顺受
解析:B项,绿草如荫—绿草如茵;C项,责倍—责备;D项,作楫—作揖。
答案:A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现在很多年轻女性都在服用“肠清”茶、减肥茶和“排毒养颜”药,专家表示__________排毒保健品易致肠道损伤。
(2)紫色花生具有抗癌、护肝、降血脂等保健作用,这种花生的试种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__________了新的途径。
(3)近年来我国消费者的个人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超过半数的消费者计划把__________的资金花在休闲旅游上。
A.滥用 开拓 结余
B.滥用 开辟 结余
C.乱用 开拓 节余
D.乱用 开辟 节余
解析:(1)“滥用”指没有限制地,往往是超出限度地使用,指程度;“乱用”是不懂方法,胡乱使用。(2)“开辟”指打开通路,创立,从无到有;“开拓”指开辟拓展,从小到大。(3)“节余”是指因节约而剩下;“结余”是指结算后余下。
答案:D
4.下列加点词语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这家曾在1993年被《纽约时报》评为世界十大餐厅之一的名店,是今天硕果仅存的不接受预约定位的名店,上自达官贵人(哪怕是总统),下至贩夫走卒,要吃小笼包,都得一视同仁,乖乖排队,这也是台湾民主发展至今天,人人平等的一个写照。
A.硕果仅存
B.定位
C.贩夫走卒
D.写照
解析:B项,“定位”指用仪器等对物体所在的位置进行测量;亦指经测量后确定的位置。根据语境,此处应为“订位”。A项,“硕果仅存”指唯一留存下来的大果子。比喻经变迁、淘汰,留存下来的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C项,“贩夫走卒”旧指小贩和差役;泛指旧社会里地位低下者。D项,“写照”指真实面目。
答案:B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年来,我国各地日渐增多的灰霾天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灰霾天气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B.去年,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标志着中国数千年来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意味着广大百姓生活质量与价值观念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和改善。
C.从今年高考“一模”统计数据看,学生成绩整体正常,反映了各学校的备考措施和教学效果良好,达到预期目标,发现了一些学校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短板。
D.城市雕塑作为一种面向大众的公共艺术,应该慎之又慎。既然城市雕塑是面向大众,是由民众买单,那么接受民众的审核不仅是对民众的尊重,更是民众的权利。
解析:B项搭配不当,“价值观念”不能和“改善”搭配,应改为“改变”;C项“反映了各学校的备考措施和教学效果良好,达到预期目标,发现了一些学校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短板”兼有句式杂糅及缺主语的毛病;D项“城市雕塑”是前后分句的主语,应放在“既然”前,“接受民众的审核”“是民众的权利”搭配不当。
答案:A
6.选出下列选项填入文中空白处,衔接最妥当的一项是( )
包弟在我们家待了七年,同我们一家人处得很好。它不咬人,见到陌生人,在大门口吠一阵,我们一声叫唤,它就跑开了。夜晚篱笆外面人行道上常常有人走过,它听见某种声音就会朝着篱笆又跑又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在院子里和草地上的时候多些,有时我们在客厅里接待客人或者同老朋友聊天,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
A.常常吓得路人失魂落魄,但它也只是叫几声就安静了
B.叫声的确有点刺耳,但它忠实地看守着我们的安全
C.叫声的确有点刺耳,但它也只是叫几声就安静了
D.常常吓得路人失魂落魄,但它忠实地看守着我们的安全
解析:注意围绕“叫声”来写,不强调行人如何。
答案:C
7.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题。
永远的巴金
王 蒙
在这个星空之夜,巴金走了。
如果设想一下近百年来最受欢迎和影响最大的一部长篇小说,我想应该是巴金的《家》。
而等到我自己迷于阅读的时候,我宁愿读《灭亡》和《新生》,因为这两本书里写了革命,哪怕是幻想中的革命,写了牺牲,写了被压迫者的苦难和统治者的罪恶。我也读过巴金写的与译的《春天里的秋天》《秋天里的春天》还有《寒夜》《憩园》等等,我深深感到了巴金的热烈的情思,哪怕这种情是用无望的寒冷色调来表现的。甚至在他晚年以后,他写什么都是那样的充沛、细密、水滴石穿、火灼心肺。巴金的书永远像火炬一样地燃烧,巴金的心永远为青春、为爱、为人民而淌血。
作为一个作家他太老实,太朴实无华,对不起,我要说是太呆气啦。
他在关于《家》的文字中一次又一次地书写:“青春是美丽的。”所以他特别痛恨那些戕害青年、压迫人性、敌视文学艺术、维护封建道统的顽固派。他看到了太多的不应该不幸的人却遭到了不幸,他充满了感情的郁积。
巴金的作品其实一向直言不讳,拥护什么,同情什么,反对什么,都清晰强烈。一个爱国主义,一个人道主义,是他终身的信仰——这是他在迎接第五次作家代表大会的时候说的。他甚至于讲得有点极端,因为在另一个场合他曾经说自己不是文学家,他拿起笔来只是为了呼唤光明与驱逐黑暗。他喜欢高尔基的作品中描写过的俄罗斯民间故事,有一个英雄叫丹柯,他为了率领人们走出黑暗的树林,他掏出了自己的心脏,作为火炬,照亮了夜路。所以他一辈子说是要把心交给读者,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是一个用心用自己的全部生命来写作,来做人的人。所以提起历史教训来他永远是念念于心,他太了解历史的代价了,他不希望看到历史的曲折重演。在他的倡议下,世界一流的现代文学馆终于建成了,这是“五四”以来的现代文学的丰碑,也永远是巴金老人的纪念馆。没有巴金就没有现代文学馆。他还想纪念与记住一些远为沉重的东西,那样的记忆已经凝固在他的晚年巨著《随想录》里,把记忆和反思镌刻在人们的心底了。
“我已经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但是我并不悲观,我把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在他年老以后,他一次又一次地这样说。他像老母鸡一样地用自己的翅膀庇护着年轻人。他与女儿李小林主编的《收获》本身就是勤于耕耘、勇于创新、尊重传统、推举新秀的园地。“要多写,要多写一点……”他一次又一次地对我说。在他还能行动的时候,每次我去看望他,他老人家总要边叮嘱边站立着……走出房门相送,而当我紧张劝阻的时候,他与女儿李小林都解释说他也需要活动活动。我们握手,他的手常常冰凉,小林说他的习惯是体温维持较低,然而他的心永远火烫。他不怎么笑,有时候想说两句笑话,如说到张洁的一篇荒诞讽刺小说,但是他的神情仍然认真而且苦涩、无奈。他总是那样诚实、谦虚、质朴、无私。他永远踏踏实实地活在中国的土地上。他提倡讲真话提倡了一生,却遭到过诋毁,曰“真话不等于真理”,倒像是假话更接近真理。现在,这种雄辩的嚼舌已经不怎么行时了,巴金的矗立是真诚的真实的与真挚的文学对于假大空伪文学的胜出。
想一想他,我们刚刚有一点懈怠轻狂,迅速变成了汗流浃背。
(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作者读过许多巴金写的译的作品,深深感受到在这些作品中都蕴含着强烈的激情、力量和牺牲精神。
B.巴金喜欢高尔基笔下英雄丹柯的民间故事,表现了巴金愿意为人间呼唤光明、驱逐黑暗的愿望。
C.没有巴金就没有现代文学馆,沉重的建馆历史已经收录在他晚年巨著《随想录》里,并铭刻在人们的心底。
D.巴金老人不苟言笑,即使听到笑话也是表情苦涩无奈,这体现了他的诚实、谦虚、质朴、无私。
E.“巴金的矗立”是指巴金真诚的真实的与真挚的文学在人民心中及文学史的崇高地位,是对巴金的高度赞誉。
解析:A项,原文说巴金在《灭亡》《新生》中写了牺牲,选项表述不正确;C项,“沉重的建馆历史已经收录在他晚年巨著《随想录》里”与文章内容不符;D项,前后没有必然联系,内容也与文章不符。
答案:BE
(2)为什么“在关于《家》的文字中一次又一次地书写‘青春是美丽的’”,这句话在文中有几层含意?请分点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他在关于《家》的文字中一次又一次地书写:‘青春是美丽的。’”相关内容出现在文章的第5自然段,在段首。所以需联系上下文的相关内容来解读,分析中应含有关于“青春”的句子,如上段中的“巴金的书永远像火炬一样地燃烧,巴金的心永远为青春、为爱、为人民而淌血”。所以他特别痛恨那些戕害青年、压迫人性、敌视文学艺术、维护封建道统的顽固派。文章第7自然段中巴金与“我”的交往也是他寄希望于青年的表现。
答案:①他的心永远为青春、为爱、为人民而淌血。②保护青年,痛恨那些戕害青年、压迫人性的行为。③他把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
(3)文中提到了巴金先生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分析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情感炽烈、热爱青春。他的作品书写青春,充满感情的郁积。②热爱祖国、忧国忧民。巨著《随想录》表现对历史的反思。③爱憎分明、直言不讳。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是他终身的信仰。④坚持真理,敢说真话。一辈子提倡讲真话。⑤诚实、质朴、谦虚、无私。说到笑话,神情仍然严肃。
(4)文章结尾处说“想一想他,我们刚刚有一点懈怠轻狂,迅速变成了汗流浃背”,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想一想他,我们刚刚有一点懈怠轻狂,迅速变成了汗流浃背。”是文章的结尾部分,要确切理解这句话的含意,就要联系全文内容来理解,这也是题干的要求。同时,对“迅速变成了汗流浃背”这句话的理解是理解整句话的关键所在,这里的“汗流浃背”,应是“汗颜”之意,就是感到内疚和自责。由此可以看出,这句话一方面包含对巴金的崇敬,另一方面就是对自我的鞭策、启示。回答此题,既可以侧重于前者,从这个角度谈我们应学习巴金什么;也可以侧重于后者,那就是有了一点懈怠轻狂应怎么办。
答案:理解:①这句话饱含作者对巴金的崇敬和对自己的鞭策。②作为现代人,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相较于巴金先生的伟大人格和卓越成就,我们应为自己的轻狂表现感到内疚和自责。
启示:①面对巴金先生对文学对社会的真挚态度,我们要学习他真诚质朴、忧国忧民的情怀。②巴金先生一生保持对国家和人民的热情,以笔为武器,刺破黑暗的现实,他让我们见证了奋斗不止的人生风采。
8.将下面画横线的三个分句分别压缩到10字以内,填写在空格处。压缩后的句子须句式一致,并保留原意。
①当别人为你做什么时,你要有一颗感激的心;
②当别人不肯为你做什么时,你也应视之为理所当然;
③当别人为你无私付出时,你更应该视作对你的恩赐。哪怕是一缕阳光,一束清香,或者一杯水。
①
②
③
答案:(示例)①你应感激别人的帮助;②你应理解别人的拒绝;③你应珍视别人的付出。(或:①别人为你做事,应该感激;②别人不肯帮你,视为正常;③别人为你付出,视为恩赐。)
9.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食品添加剂”下定义。
①食品添加剂是有意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
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
③食品添加剂既可以是化学合成物质,也可以是天然物质。
④食品添加剂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压缩语段,首先要分析各个句子,确定一个句子当主干,然后将其他小短句通过增删等方法变换成定语或者状语,最后修改使之通顺并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示例)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有意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
10.学校将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
①现出庐山真面目 留住秋水旧丰神
②藏古今学术 聚天地精华
③常向秋山寻妙句 又驱春色入毫端
④天涯雁寄回文锦 水国鱼传尺素书
⑤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戏剧社________ 文学社________
摄影小组________
解析:①“现面目”“留旧神”,表现了摄影的特点。②写学术研究。③“妙句”“毫端”表明是创作。④是说书信。⑤“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形象地写出了演员的特点。
答案:戏剧社⑤ 文学社③ 摄影小组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