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丝绸之路敦煌舞》课堂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人教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丝绸之路敦煌舞》课堂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5-10-15 17:48:04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西北高原唱花儿
目录
本课目标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课堂展示
课堂拓展 课堂总结
教学目标
(一)审美感知
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感受其浓郁的西北风格,体会音乐中节奏、旋律变化所
营造的丝绸之路的各种场景和氛围,提高对音乐和舞蹈融合的审美感知能力。
(二)艺术表现
让学生掌握《丝绸之路敦煌舞》音乐中的节奏特点和舞蹈的基本动作,能够
跟随音乐进行舞蹈表演,准确表达出音乐和舞蹈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三)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根据对《丝绸之路敦煌舞》的理解,进行音乐或舞蹈的改编创作,
如改变节奏、增加新的舞蹈动作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文化理解
使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和敦煌舞的起源、发展,明白其在东西方文
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新知导入
观察图片你们 了什么?
你们知道这条 叫什么名字吗?
你们知道哪些关于 的知识呢?
今天你们想不想走进丝
绸之路探究一番?
今天我们就去探究丝绸之路敦煌舞
新知讲解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
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主要路线为两条:
陆上丝绸之路:北方陆上丝路包括草原森林丝路、沙漠绿洲丝路。
海上丝绸之路:东向航线自中国东北部沿海,经渤海或黄海、或东海到达朝鲜,再渡朝鲜海峡,最终抵达
日本。西向航线从中国东南沿海出发,经南海、印度洋至西亚、非洲。
历史沿革
兴起时期:西汉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促使丝绸之路真正形成,司马迁称之为“张骞凿空”。
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河西走廊、青海地区相对平稳,波斯地区的萨珊王朝成为重要中转站
和集散地,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发展。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在丝绸之路上产生的音乐文化,请欣赏图片
隋代七部乐、九部乐中的西域歌舞可追溯至公元四世纪至六世纪。据《隋书 音乐志》载:“《天
竺》者,起自张重华据有凉州,重四译来贡男伎,天竺即其乐焉。歌曲有《沙石疆》,舞曲有《天
曲》。
乐器有凤首箜篌、琵琶、五弦、笛、铜鼓、毛员鼓、都昙鼓、铜钹、贝等九种,为一部。エ二十
二人。”
下面欣赏“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文艺晚会,感受表演彰显
的中华文明,传承丝路精神。
课堂展示
下面请同学上台用绘画朗诵演唱等多种表
演形式表现一带一路的传承精神。
课堂拓展
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法?
受和想
你有什
么感
通过欣
赏,
课堂达标
1.“丝绸之路是汉朝时期 开辟的西域之路。
答案:1.张赛
课堂总结
《丝绸之路敦煌舞》
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
谢谢您的观看
感谢您观看与支持
攻坚克难赢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音乐考古课型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西北高原唱花儿》第5课时《丝绸之路敦煌舞》
【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敦煌舞》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西北高原唱花儿》第5课时音乐考古课。《丝绸之路敦煌舞》与敦煌地区紧密相连,敦煌处于古代丝绸之路上,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敦煌舞起源于敦煌石窟壁画上的舞蹈形象,历经多个历史阶段,融合了唐代宫廷舞、民间舞等元素,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其动作特点包含“三道弯”“S”形曲线等,音乐常使用琵琶、横笛、筝等乐器演奏,具有浓郁的西北风味,服饰则以华丽衣裳、繁复饰品和独特化妆展现西北民族风情。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直接体验来学习和探索音乐,对音乐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然而,三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相对较短,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维持学习兴趣。同时,学生间的音乐基础和能力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通过丰富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享受音乐的乐趣。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感受其浓郁的西北风格,体会音乐中节奏、旋律变化所营造的丝绸之路的各种场景和氛围,提高对音乐和舞蹈融合的审美感知能力。
(二)艺术表现
让学生掌握《丝绸之路敦煌舞》音乐中的节奏特点和舞蹈的基本动作,能够跟随音乐进行舞蹈表演,准确表达出音乐和舞蹈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三)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根据对《丝绸之路敦煌舞》的理解,进行音乐或舞蹈的改编创作,如改变节奏、增加新的舞蹈动作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文化理解
使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和敦煌舞的起源、发展,明白其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感受《丝绸之路敦煌舞》音乐和舞蹈的独特风格,体会其文化内涵。
2.掌握音乐的节奏和舞蹈的基本动作,能够进行流畅的表演。
(二)教学难点
1.理解丝绸之路文化与敦煌舞、音乐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出深刻的文化内涵。
2.引导学生进行有创意的改编创作,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其中。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同学们,请观察图片你们发先了什么?(展示丝绸之路图片)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你们知道这条商路叫什么名字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你们知道哪些关于丝绸之路的知识呢?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下面我们通过视频走入丝绸之路
预设:欣赏视频
教师:今天你们想不想走进丝绸之路探究一番?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今天我们就去探究丝绸之路敦煌舞,书写板书《丝绸之路敦煌舞》。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有一个预热的感觉,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走进音乐
教师: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丝绸之路的历史: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主要路线为两条:
陆上丝绸之路:北方陆上丝路包括草原森林丝路、沙漠绿洲丝路。
海上丝绸之路:东向航线自中国东北部沿海,经渤海或黄海、或东海到达朝鲜,再渡朝鲜海峡,最终抵达日本。西向航线从中国东南沿海出发,经南海、印度洋至西亚、非洲。
历史沿革
兴起时期:西汉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促使丝绸之路真正形成,司马迁称之为“张骞凿空”。汉宣帝时设立西域都护府,丝绸之路进入繁荣时代。东汉班超率军重新控制西域,打通隔绝58年的丝绸之路,甘英出使大秦,沟通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全线贯通。
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河西走廊、青海地区相对平稳,波斯地区的萨珊王朝成为重要中转站和集散地,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发展。
教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在丝绸之路上产生的音乐文化,请欣赏图片
预设:欣赏
教师:隋代七部乐、九部乐中的西域歌舞可追溯至公元四世纪至六世纪。据《隋书 音乐志》载:“《天竺》者,起自张重华据有凉州,重四译来贡男伎,天竺即其乐焉。歌曲有《沙石疆》,舞曲有《天曲》。乐器有凤首箜篌、琵琶、五弦、笛、铜鼓、毛员鼓、都昙鼓、铜钹、贝等九种,为一部。エ二十二人。”
下面欣赏“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文艺晚会,感受表演彰显的中华文明,传承丝路精神。
预设:欣赏
【设计意图:通过感受、学唱音乐,体验音乐表现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于音乐情感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精彩演绎,自由发挥
教师:下面请同学上台用绘画朗诵演唱等多种表演形式表现一带一路的传承精神。
预设:表现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同学们体会舞台的乐趣,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歌声、语言、动作充分融入歌曲当中,让音乐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教师: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预设:欣赏
教师: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预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演唱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传达的积极向上、珍惜幸福生活的情感,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五、结语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
六、课堂小结(或教学反思)
在《丝绸之路敦煌舞》的教学中,导入环节通过图片、视频和故事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感受作品的风格和文化内涵,但理解还不够深入。艺术表现环节,部分学生在掌握节奏和舞蹈动作上存在困难,需要加强练习。创意实践环节,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创意程度参差不齐。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启发,提高教学效果。
七、课堂达标
1.“丝绸之路是汉朝时期 开辟的西域之路。
答案:1.张赛
【板书设计】
《丝绸之路敦煌舞》
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1张PPT)
第五单元
西北高原唱花儿
目录
本课目标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课堂展示
课堂拓展
课堂总结
(一)审美感知
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感受其浓郁的西北风格,体会音乐中节奏、旋律变化所营造的丝绸之路的各种场景和氛围,提高对音乐和舞蹈融合的审美感知能力。(二)艺术表现
让学生掌握《丝绸之路敦煌舞》音乐中的节奏特点和舞蹈的基本动作,能够跟随音乐进行舞蹈表演,准确表达出音乐和舞蹈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三)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根据对《丝绸之路敦煌舞》的理解,进行音乐或舞蹈的改编创作,如改变节奏、增加新的舞蹈动作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文化理解
使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和敦煌舞的起源、发展,明白其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目标
新知导入
观察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
你们知道这条商路叫什么名字吗?
你们知道哪些关于丝绸之路的知识呢?
下面我们通过视频走入丝绸之路
今天你们想不想走进丝绸之路探究一番?
今天我们就去探究丝绸之路敦煌舞
《丝绸之路敦煌舞》
新知讲解
丝绸之路的历史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主要路线为两条:
陆上丝绸之路:北方陆上丝路包括草原森林丝路、沙漠绿洲丝路。
海上丝绸之路:东向航线自中国东北部沿海,经渤海或黄海、或东海到达朝鲜,再渡朝鲜海峡,最终抵达日本。西向航线从中国东南沿海出发,经南海、印度洋至西亚、非洲。
历史沿革
兴起时期:西汉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促使丝绸之路真正形成,司马迁称之为“张骞凿空”。
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河西走廊、青海地区相对平稳,波斯地区的萨珊王朝成为重要中转站和集散地,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发展。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在丝绸之路上产生的音乐文化,请欣赏图片
隋代七部乐、九部乐中的西域歌舞可追溯至公元四世纪至六世纪。据《隋书 音乐志》载:“《天竺》者,起自张重华据有凉州,重四译来贡男伎,天竺即其乐焉。歌曲有《沙石疆》,舞曲有《天曲》。
乐器有凤首箜篌、琵琶、五弦、笛、铜鼓、毛员鼓、都昙鼓、铜钹、贝等九种,为一部。エ二十二人。”
下面欣赏“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文艺晚会,感受表演彰显的中华文明,传承丝路精神。
课堂展示
下面请同学上台用绘画朗诵演唱等多种表演形式表现一带一路的传承精神。
课堂拓展
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课堂达标
1.“丝绸之路是汉朝时期 开辟的西域之路。
答案:1.张赛

课堂总结
《丝绸之路敦煌舞》
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

谢谢您的观看
感谢您观看与支持
攻坚克难赢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