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同步提升:3《大堰河-我的保姆》(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同步提升:3《大堰河-我的保姆》(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24 14:33: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 大堰河——我的保姆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漂泊(bó)     瞭望(liáo)
煽动(shān)
掐死(qiā)
B.咒语(zòu)
攥着(zuàn)
胳臂(bei)
扯开(chě)
C.夸口(kuā)
火钵(bō)
典押(yā)
碾碎(niǎn)
D.掰开(bāi)
保姆(mǔ)
团箕(jī)
忸怩(niè)
解析:A项,“瞭”应读“liào”;B项,“咒”应读“zhòu”;D项,“怩”应读“ní”。
答案:C
2.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艾青说:“我所努力的对诗的要求是四个方面:    ,有意识地避免用华丽辞藻来掩饰空虚;    ,以一个意象来表明一个感觉和观念;    ,以全部力量去完成自己所选择的主题;    ,不含糊其辞,不写让人费解的思想,决不让读者误解如堕五里雾中。”
A.朴素  集中  单纯  明快
B.单纯  朴素  明快  集中
C.朴素  单纯  集中  明快
D.单纯  集中  明快  朴素
解析:注意前后照应,横线后的文字是对横线处词语的解说。
答案:C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艾青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从幼年起便濡染了农民的善良,他常常追本溯源,想到贫困的乳母和患难的兄弟们。
B.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诗人采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大堰河对诗人无所不至的关怀。
C.大堰河虽然生活贫困,却不失希望,她希望有朝一日能在乳儿冠冕堂皇的婚礼上,听到娇美的媳妇叫她“婆婆”。
D.朴素、凝练,想象丰富,意象独特是艾青诗歌的一贯特点,这种风格在他新中国成立后的诗篇中表现得更是炉火纯青。
解析:A项,“追本溯源”,追究根本,探索源头,比喻追寻根源。此处应为“饮水思源”。B项,“无所不至”,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也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是贬义词。此处应为“无微不至”。C项,“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常用于贬义。D项,“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答案:D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外诗歌浩如烟海,一个人要想在短暂的一生中阅遍所有诗歌大师的传世佳作,既不现实也不经济,所以选择十分重要。
B.诗人远离祖国故土,故土让诗人时时依恋,因此诗人对祖国的关心常常流露在诗中。
C.诗人在大堰河家里生活了五年时间,使他感染了农民的那种忧郁和伤感,使他对中国农民有了一种朦胧的初步印象。
D.从《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不难看出,大堰河疼爱备至,她的爱心深深感染了诗人,对诗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解析:B项,暗换主语,“故土让诗人时时依恋”应改为“心中时时生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C项,前后主语不一致,将“生活了五年时间”改为“生活的五年时间”;D项,成分残缺,在“疼爱备至”前加上“对诗人”。
答案:A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5~7题。
呵,母亲
舒 婷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呵,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呵,母亲,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样褪色呵,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戴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呻吟。
呵,母亲,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花、给海、给黎明。
呵,母亲,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
5.这首诗的第一节写了什么内容 具有怎样的作用
解析:第一节诗共七行,前三行和后三行叙事,从中可以看出诗歌所写的内容。第一节诗的作用是为全诗定下抒情基调。
参考答案:第一节诗描写了梦境中母亲给“我”理鬓发、“我”紧牵母亲衣襟的情景,表达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我”对母亲的依恋之情,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6.诗人为什么说原来“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而现在“戴着荆冠”却“不敢呻吟”
解析:此题可以从原来有母亲的庇护和现在失去母亲后孤单的角度思考。
参考答案:因为“我”现在失去了母亲的庇护,孤单无依,没有人疼爱“我”,同情“我”,保护“我”,所以“不敢呻吟”。
7.(课内对接训练)诗人为什么用“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比喻自己对母亲的怀念
解析:“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是一个形象的喻体,可以结合“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这个本体来思考。
参考答案:诗人对母亲的怀念是“甜柔深谧”的,是持久而永恒的,这种爱和怀念难以用语言来表达。而每当想起母亲时,诗人心中就会有一种难言的敬爱、依恋和惋伤之情,所以用“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来比喻。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8~10题。
太 阳①
艾 青
从远古的墓茔
从黑暗的年代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
震惊沉睡的山脉
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
太阳向我滚来……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于是我的心胸
被火焰之手撕开
陈腐的灵魂
搁弃在河畔
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
1937年春
注:①1937年中国处于大变革的较量中。一方面是以国民党反动派为代表的一切旧的势力,以及外国侵略者的势力,要把中国推入黑暗之中;一方面是革命者们与劳苦大众,要打碎旧世界,建立一个光明自由的新世界。在这激烈的较量尚未明朗之际,诗人已感到希望要来临了。《太阳》概括了这一历史的态势。
8.第一节中哪个词用得最好,为什么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眼”的把握,诗眼一般是生动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在第一诗节中“滚”字具有这一特点,它写出了太阳到来的气势。
参考答案:“滚”字是全诗的诗眼,这一节其他诗句,都是围绕“滚”字展开,“滚”字写出了气势的磅礴,给读者展开了一幅恢宏的画面。
9.在第二、三节中,诗人要告诉我们什么
参考答案:太阳来后,给大地上的万物以生长的力量;一切都在复苏,充满了一派生机。
10.第四节,写太阳到来之后诗人的心情。有人评价这一节写得别具一格,惊心动魄。请结合具体语句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解析:题干中有“别具一格,惊心动魄”的评价。抓住这节诗中“别具一格”的想象和“惊心动魄”的描写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诗人写“我的心胸/被火焰之手撕开”,使人看到了动作,也仿佛听到了声音。这一个“撕”字,把太阳的火焰之力,把“我”的决心之大,写得痛快淋漓。不仅和整首诗的格调协调,而且和前面那个“滚”字相呼应,增强了这首诗的表现力度。(符合这个意思即可)
三、语言运用
11.仿照下面一首小诗的修辞手法和句式特点,另写一首小诗,表达对母亲的爱和依恋。
母亲啊!
你是荷叶,
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
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冰心
解析:这首小诗采用了比喻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以简短的语句表情达意。这是仿写的重点。
答案示例:母亲啊!你是溪流,我是游鱼,干旱来临时,除了你,谁能给我干涸的旅途以滋润与包容
12.下面是科研人员通过实验对“石头剪刀布”的输赢状态所做的描述,请你写一段话,将此描述概括为“制胜策略”。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得出现“石头剪刀布”这几个字,不超过50字。
如果你的剪刀输给了对手的石头,那么下一轮你更有可能出能战胜石头的布;而如果你的布赢了对手的石头,那么下一轮你更有可能继续出布。
答案示例:如果你是输家,下一轮换用能打败对手的手势;如果你是赢家,下一轮不要再使用原来的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