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0课谈创造性思维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份荣誉是对我们十年来牢记师长教诲(huǐ),专注于主业的最大褒(bāo)奖;是对我们十年来探(tàn)求进取,持之以恒搞科研攻关的巨大肯定。
B.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mó)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tì)固。
C. 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袁隆平”这三个字,对中国人来说,无疑有千钧(jūn)之重,其意义不言而喻(yù)。
D. 当遇到困难时,我们应从他人身上汲.(jí)取力量,通过孜(cī)孜不倦的学习,找到行之有效的办法。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渊薄 推敲 灵感 一是无成
B.结论 试验 功能 不知不觉
C.探求 素材 关键 不言而喻
D.缺乏 模式 路径 持之以恒
3.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的“研学行”活动兼顾“五育融合”,选择范围可大了。可以去 隐居的智者贤士,学习他们严谨的治学精神以及豁达的人生态度;可以去 神奇的自然现象,在欣赏美丽风景的同时积淀丰富的科学知识;可以邀约爱好者们去 未知或已知的动物植物,在舒爽身体、一饱眼福的同时, 大自然的奥秘……
A.探访 探险 探究 探幽
B.探访 探秘 探寻 探索
C.探望 探秘 探究 探索
D.探望 探险 探寻 探幽
4下面语段中画横线的四个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关于建成无界公园,让市民亲近自然的美好需求得到了满足。公园更透气,风景零距离。拆墙透绿,拆除的是物理隔断,联通的是现代生活与自然风光。【B】青岛的这一做法,体现了观念的转变、方法的创新。这也对市民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C】公园的美不仅在于风光,还在于人文。【D】入园赏景时,我们也要爱护公园的各种公共设施。
A. 【A】 B. 【B】 C. 【C】 D. 【D】
5.依次填入下面文段中□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场雨后,种子就疯长开了□阡陌上,屋舍后,草篱前,万木争荣。桃花□蔷薇竞放,十里花香□千里春光。乡村便在蒙蒙水雾中,渐渐洇上了文人雅士的山水画卷。江南不就是半角白墙,几重瓦檐,一束桃花,两三春鸭,一蓑烟雨吗□
A. ; !,—— B. ! , 、 ?
C. 。 、 ,? D. , 。 ;……
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实际上,猪是很聪明的动物,“智商”远高于牛、羊等家畜。
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③例如,英国曾有一头小猪,在六个月大的时候,就具备了与人握手、从1数到8等技能。
④人们常用笨得像猪形容某人很愚笨。
⑤科学家还认为,猪与狗、黑猩猩、人类等高智商物种一样,具有认知能力。
A.④②①⑤③ B.①②③⑤④
C.④①②③⑤ D.①②⑤③④
7.下面是漫画《批评》和《理智》,请选择其中一幅,简要概括其主题。
我选择的漫画是《 》。
主题:
8.为了培养同学们的科学创新精神,班级举办了一次以“大胆想象,积极思考”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参与并解决下列问题。
(1)【跨学科学习】 下面两幅图来自美国某大学。现在有两位同学,分别表达了对图一的理解。请你读图二,将你的理解写下来。(不少于20字)
对“图一”的理解:
同学一:如果我们能用欣赏的眼光对人对事,就会发现别人的优点,此时我们是快乐的!
同学二:善于发现美好的事物,并懂得感恩,就会感到幸福。
(2)结合下面两则材料和课文,说说你的发现。
材料一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一位教授注意到澡盆水的漩涡总是呈逆时针方向,他大胆地推断这一定与地球自转有关,并且推断北半球的澡盆水、台风都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南半球的则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赤道的不会有漩涡。他就此发表的论文震惊科坛。
材料二 大自然是人类的良师益友,大自然中许多生物的生存技能启发了科学家的灵感。飞机、潜水艇、雷达的发明众所周知。现在科学家模仿苍蝇的构造发明了微型飞行器,模仿蟑螂的构造发明了太空探测器。甚至仿造人体视网膜制作了微型感光器,置于盲人眼内,让其恢复视力。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可以说,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
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6分钟之后,也可能在6个月之后,或者6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力。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谷登堡。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机械。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谷登堡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给几个硬币打制器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它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 ”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9.选文第3段中的“这种情况”指的是( )
A.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
B.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
C.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
D.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10.下列不属于文中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条件”的一项是( )
A.渊博的知识
B.持之以恒的毅力
C.天才般的智慧和灵感
D.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11.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1段指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个,因此不放弃探求非常重要。
B.选文第2段的问题,既引发读者思考,又起到过渡的作用。
C.选文中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只要有知识就会有创造力。
D.选文列举事例,证明了发挥创造力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义”与“利”的关系,是中国思想史上争辩不休的一个大问题。先秦儒家认为“义”和“利”是对立的。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说:“何必言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他们认为,对利的追求是造成社会混乱、国家动荡的根源。实际上,儒家也并不是根本不言利,只是要把义放在首位,反对后义而先利罢了。
在这个问题上,墨家和儒家有所不同。由于墨子把“利”作为实践“兼爱”的行为准则,因此,在墨子那里,“利”也就是“义”,“重利”也就是“贵义”,二者是统一的。这里有一个对于“利”的不同理解的问题。孔子和孟子所谓的“利”,指的是专“利吾国”“利吾家”“利吾身”的狭隘“私利”。虽然他们也提出什么“天下为公”,但这个“天下”只是封建君主的“家天下.”。
墨子所谓的“利”,则是“爱利万民”“天下之利”的“公利”。维护这样的公利,正是仁义的要求、道德的标准。很明显,在墨家那里,“天下之利”“人民之大利”,是最高的伦理准则。墨子认为“义”就是“利”,“利”就是“义”,主张贵义重利,追求义利合一。
墨子认识到,人类首先必须求得生存,为了生存,就不能不追求物质利益。所以,避若求乐、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利,所得而喜也”,“害,所得而恶也”。
利和害、苦和乐嘟是相对的,人们通过比较权衡,利中取大,害中取小,趋利避害,此种行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莫不如此。墨子从人性的角度,论证了人们追求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对人们的求利动机给予了有力的辩护。墨子认为公利,即社会的整体利益是至上的,个人只能作为群体的部件而行动,任何人只有维护并实现了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才能得到显现。在他利与自利之间,应该从他利出发再到自利。
虽然墨子重视天下之利,把“亏人”“自利”视为人们互不相爱的思想根源,但是墨子并不是笼统地反对“自利”,墨子反对的是“亏人”而“自利”、损人而利己的行为。至于不“亏人”、不“损人”的“自利”,他不仅不反对,而且加以保护。这里的界限就看是不是自食其力。被墨子视为“赖其力者”,都该有应得的“自利”。反之,“不与其劳,获其实”,诸如偷八v、就是“亏人”而“自利”,是不仁不义的行为。这最清楚不过地表明了劳动者的功利观和人墨子这种先人后己,先“利人”然后“人亦从而利之”的思想,一方面表明了劳动者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另一方面也是个体劳动者依赖集体力量以保护“自利”的思想反映。
墨子既重利,又贵义,把义看作达到“利人”“利天下”的手段。“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为义可以获利,“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墨子既肯定了“利”是目的,又倡导贵“义”,维护了道德的尊严,实现了目的与手段的统一。这种追求义利合一的思想,是建立在把利国利民之利视作义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不像其他学派那样要么重义轻利;要么贵利贱义,而是追求二者的有机统一。它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义利关系是极有借鉴意义的。
(摘编自《墨子重天下之利,从“兼相爱,交相利”解读义利合一的道德价值观》)
材料二:
墨家一向以“贵义”自许。如《贵义》有言:“万事莫贵于义。”然墨家所论之“义”,其实为“利”。《经上》说“义,利也”。但墨家所说之“利”,非一己之私利,而是天下之公利。这种天下之公利,又具体表现为人口之众、国家之富、刑政之治等治道现实。《经说上》进一步解释说:“志以天下为芬,而能能利之。”这也就是说,墨家既重视为义者要以“兴天下之利”作为自己的本分,也强调为义者要培育自身兴利除害的才能,前者是为义者应有的动机与德性,后者是为义者当有的资材与德行。止楚攻宋的义事,正是墨家义利统一、德才兼备的为义之道的一个经典示例。
墨家所孜孜以求的“天下之利”,其实就是对民生民利的一种维护,也是对统治阶层只顾自利而罔顾民利的一种抗议。墨家所述的“兼爱”等说,在根本上还是为了维护民生民利。同时,墨家还为统治者树立了能保民、爱民、利民的以大禹为典范的古时圣王形象,作为统治者爱利万民的义政义事之历史经验。而对那些极端戕害民生民利的如桀、纣一般的暴君,墨家又提出了“不非诛”的革命主张,从而保留了以武力来维护民生民利的底线。
爱民、利民还是墨家最为根本的技术价值观念。在先秦诸家中,墨家一向以重视科技而为中国科技史家所推崇。但墨家对技术活动的认识与实践是为了便利民生。《公输》所载的公输削鹊之故事,正体现了墨家这种以爱民、利民为本的技术价值观念。墨家极为贬低那种为了单纯展示技术之“巧”而从事的技术创制活动,转而强调技术之“巧”的根本就在于其能“利于人”。在墨家看来,哪怕再为精巧的技术,如若不能利于人,也都是“拙”。《墨子》中的城守诸篇所记载的守城之术,也都是对其“兼爱”“非攻”主张的实行,故而也是本之于爱民、利民的价值立场而来。
(摘编自《“利民”与“明故”:墨家哲学的基本精神》)
1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的“天下为公”和墨家的“天下之利”谈的都是“利”,二者在认识上相差不多,都为人们所赞同。
B.墨子在止楚攻宋一事中,反对楚国发动战争,体现了墨子之德,而能够制止楚国攻打宋国,则体现了其才。
C.偷人桃李、抢人马牛等不仁不义的行为,都具有“亏人”而“自利”的思想,墨家认为这一思想是人们不“兼爱”的思想根源。
D.墨家对技术活动的认识和实践都在强调爱民、利民,反对只有“巧”之名而无“利”之实的技术创制活动。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墨子看来,“利”是实践“兼爱”的行为准则,因为“兼爱”,所以“利”就有利他的行为特征。
B.儒家所认为的“利”,指的是专“利吾国”“利吾家”“利吾身”的狭隘“私利”,因此应该被摈弃。
C.墨子认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因此人们追求物质利益是合理的,不“亏人”的“自利”也不应该被反对。
D.为了维护民生民利,墨家一方面为统治者树立了古时圣王形象,另一方面又对暴君提出了“不非诛”的革命主张。
14、下列发明,不符合墨家最为根本的技术价值观念的发明的一项是( )
A.黄道婆发明了在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纺车。
B. 马钧发明了“龙骨水车”,结构新颖简便,省力,效率高。
C.秦朝时期,人们用黄金打造了一只大雁,像活的一般,能在天空翱翔。
D.郭守敬发明了一种类似浑仪的天文观测仪器:简仪。
15、两则材料谈的都是墨家的义利观,二者在侧重点上有何不同 ?
16、材料一中提到“它(墨子义利合一的思想)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义利关系是极有借鉴意义的”,请结合材料一谈谈我们应如何认识和处理当今社会的义利关系。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弘扬好学之风
王 杰
①读书历来都是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学问多寡也是衡量人品道德的重要标准。从古至今,刻苦学习的不乏其人,细细数来,凡是有所成就的人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热爱读书。他们孜孜不倦,刻苦学习,不断丰富、提高、涵养和完善自己。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讲话时指出,“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因此,我们应大力弘扬好学之风,使之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任何一个人都不是生而知之,都是学而知之,学然后知不足。孔子认为,一个人要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一遇到不懂的事情,就会主动向别人请教。一次,孔子到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旁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③学习不仅能增长学识,更是成就一番事业的强大动力。古代很多官员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后,并没有放弃学习,几乎个个都是饱学之士。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他们下朝回家后,都在读书学习、吟诗作画。我们所熟知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无不是如此,例如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王安石、苏轼、范仲淹,清代的林则徐、左宗棠、曾国藩等,既是垂范后世的出色政治家,又是名留青史的杰出文学家。
④古人将勤学善学的精神概括为:“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无论是少年求学,考取功名以期建功立业;还是中年学思并重,积淀人生的厚度;抑或是垂垂老矣依旧不肯放下书本,一个好学之人会将学习融入自己的一生。由于从古至今人们对学习的推崇,使得我们的历史史册记载了许许多多勤奋好学的故事。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有一个花园,绿植清新悦目,花朵争奇斗艳,即便如此,他仍能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以至于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过一次。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得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由此可见,对于成功者而言,人的一生就是好学的一生。
⑤坚持学习需要付出艰辛,一时做到容易,长期坚持却难,终身不辍更难。因此,只有坚持不懈、积少成多,才能有所收获。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学习中成长成熟的,没有生而知之者,都是学而知之、困而知之,坚持学有所思,把知识变为智慧。古人讲,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我们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如饥似渴地学习,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跬步至千里、集细
流成江海。
⑥我们现在提倡学习型社会,应该把学习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不但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向实践学习,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快速变化的社会,只有不断学习,才不会被时代抛弃。我们要不断提高完善自己,始终把读书学习与加强道德修养紧密联系起来,把读书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态度,坚持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17.根据选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古至今,有所成就的人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热爱读书,刻苦学习,不断丰富、提高、涵养和完善自己。
B.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一生都在坚持学习,86岁时开始学习电脑知识,并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这个事例可作为第⑤段的事实论据。
C.古人认为,治天下者先治心,治心者先治己。我们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坚持不懈地学。
D.“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这种勤学善学的精神激励我们要将学习融入自己的一生中。
18.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选文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结合全文,谈谈我们应如何大力弘扬好学之风,使之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张家界读山
4月30日黄石寨
粱衡
①晨8时车出发到龙门,开始整山。今天看的景点是黄石寨。进山即在谷中行走,谷底铺有青石板路,倒不很费力,只是走得脚底很疼,最可贵的是这石板路全部藏在密密的冷杉林中,我从来见过这样好这样多的冷杉群落、在路边休息,无论你向左右看,还是向上看,只有密扎扎的直溜溜的树干,就像谁将无数筷子插在这里。而杉树顶上枝叶茂密,将阳光遮得严严实实。我们就在这样一个阴凉凉湿润的,绿风满谷浸衣袖的环境里一步步地登山,这时其实是看不见什么山的,只有树,只有噪,甚至树也看不清的,只是密密的树干,便在八卦阵中行走。绿,更多的是一种氛围,一种蕴积,一种感觉。张家界是国家森林公园,这大概就是它本身的含意。
②渐登渐高,终于扭过几个“之”字升到半山。这时从树的顶和空隙中,看到了山峰。天啊,哪里是山,简直是一件人工艺术作品。但艺术品哪有这么大,这样高?什么人又能造得出来呢?当地人和导游总是要附会出许多人性化的故事。其实张家界的好处就是人迹绝少。天下名山佛占尽,一般的山,特别是好山,总少不了庙的,而这方圆百里竟无一座庙,只此一点就证明它是自然的山水,并没有人为的歪曲和污染。陪同的是张家界报社的小卓,我问这里有无庙宇,她说:“哪有庙,有土匪。”说得极妙。湘西曾是有名的土匪窝。
③当走到南天门时,迎面是几座独立的山峰。你说像石笋,石塔或者棒都行。承德有一个棒槌山,许多人争着去看,但怎么能与这个比呢?使人难以理解,山怎么像树一样是从沟底里长出来的呢!在黄土高原上我们见过那些被洪水切割的沟壑和凑巧留下的土柱、土笋,这好理解,我眼睁睁地见过水是怎样切割、冲击土块、泥沙。但这里是石头啊。A____待登上山腰,钻出杉树林后,你就可以移步换景,一步一步地欣赏了。它所表现的,主要是伟岸、挺拔、奇险,以瘦硬、孤傲、冷峭偏多,偶有片状的,就很薄,侧看轻轻如纸,好像手指一弹,就可弹出一个洞。这是由于几亿年洪水对沙石岩的漫漫冲洗。山石不像北方的太行山,是竖纹,壁立,而是横纹。所以有的峰岩简直是一摞叠着的纸牌,或是一摞叠着的铜钱。这叠摞当然是很随意的,像赌局刚散,人去牌留,随手将牌码在那里。这是从来没见过的景。随着登高,总在想,这山是怎么造出来的。说是南天门,其实哪有门,是一座天然的石拱。我们门下小憩,面对山下一片石笋,笋上点缀着青松,百思不得其解。
④登到黄石寨的最高处看山,群峰朝宗。这时你再看就很清楚了。一条莽莽苍苍的大壑,壑沟中许多山峰如驼群赶路,昂起他们的头:又如帆船出海,于烟雾缭绕中,挂满了帆,逶迤而来。B____这山不管是半腰着树,也不管它状是塔,是柱,是笋,它们的峰顶基本在一条水平线上,像一座没有造完的桥留下的桥墩。C____想当年,这里是一片石头,广千里,如现在的戈壁沙滩,黄土高原。洪水就这样鼓起潮,推起浪,如锯拉刀砍,斧修锉磨,日夜不停地加工,终于寻见一条细缝,然后一个浪头钻进去,轰然一声,啃下一块石头。就这样浩浩荡荡,轰轰烈烈地造山。现在黄河的壶口瀑布不就是这样造成的吗?登黄石寨,你首先感受到的是自然的伟力。但在这样的大破坏,大再造之后,生命又立即去占领它。便是最高处,迎风的硬石头上,也能长出青松来。山顶有一株株探出崖外的卷松,人们争着去拍照。背景是万山如画,峰立如这时你又感到生命对自然的征服或是自然对生命的孕育,这是一曲自然界中自然力与生命力的交响曲。
(《新湘评论》2019年11期)
20.梳理游踪,补全下表。
所至 所见 所感
山谷中 ① 从未见过这样好这样多的冷杉群落
半山 看到了山锋 简直是一件人工艺术作品
② 几个独立的山峰 从来没有见过的景
最高处 群峰朝宗 ③
21.按要求赏析语句。
①渐登渐高,终于扭过几个“之”字升到半山。(谈谈“扭”字的妙处。)
②一条莽莽苍苍的大壑,壑沟中许多山峰如驼群赶路,昂起他们的头;又如帆船出海,于烟雾缭绕中,挂满了帆,逶迤而来。(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22.下面这句话放在文章 ABC 三处中哪一处最合适?请作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张家界的美,就在它的山峰是各自独立、千姿百态的石峰。
23.标题中有“读山”一词,作者登临黄石寨读到了什么?请结合全文阐述。
答案
1、C 2.A 3.B 4.A 5.C 6.A 7.理智 调动多角度的信息来综合判断,是一种理智的做法。8.(1)(示例)善于提出疑问,保持好奇心,总能发现生活带给我们的惊喜,也会有学习的动力。(2)(示例)科学家们能从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中产生联想,多角度思考问题,经过怀疑、推测、研究、论证,从而有新的发现。
9.B 10.C 11.C 12.A 13.B 14.C
15、①材料一侧重于辩证地阐释墨家义利合一的义利观,认为墨家在主张义利统一的同时,不反对“自利”。②材料二侧重于从价值立场的层次探究墨家哲学的义利观,认为爱民、利民是墨家哲学的价值立场。
16、①“利”是个人追求和社会发展的动力,脱离了“利”而谈“义”是空洞的、没有现实基础的,人们追求正当的物质利益是合理的。②“义”是社会稳定的砝码,应通过调动积极性等来发挥心理作用,脱离“义”的“利”是低级的,社会离不开“义”。③应坚持墨子义利合一的道德价值观,不管是重义轻利,还是重利轻义,都是失之偏颇的。
17.C
18. 首先引用古人关于勤学善学精神的概括,提出“一个好学之人会将学习融入自己的一生”的观点;其次,列举董仲舒的例子证明观点;最后得出结论,对于成功者而言,人的一生就是好学的一生
19.①要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②让学习成为成就一番事业的强大动力;③要将学习融入我们的一生;④要坚持学习;⑤要向实践学习,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20.密密的冷杉林; 南天门; 自然的伟力和生命的顽强。
21.①动词“扭”字,形象地写出攀登时的费力,表现了山路曲折、急陡、方向突变等特点;突出山势的险峻,隐含对顶峰的渴望:具有动态和生命感,与“之”字形状配合天衣无缝等等。
②比喻,把山谷中的群峰比作“驼群赶路”和“帆船出海”,形象地表现山峰数量众多、连绵起伏而又气势磅礴、非常壮观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震惊之情。拟人,“昂起他们的头”,赋予山峰以人的姿态,表现山峰的高耸挺拔,又暗示昂扬的精神气质。“昂起头”“逶迤而来”等词语将静态的山景转化为充满动感的行进画面,使山峰仿佛具有生命。“莽莽苍苍”,叠词,既增强了语势,又通过声音效果传达出山壑的广袤无边和原始粗犷:“逶迤而来”,双声连绵词,在音韵上模拟了山脉蜿蜒的形态,产生声形对应的效果。
22.我选A处。三处上下文都写到了山峰各自独立的特点。但是BC 两处是作者站在最高处俯瞰山谷所见,写的是山峰群体;而A处后面的内容就是具体描写每座山峰各有各的姿态与美,与句中“千姿百态”一词相吻合。
23.表层:他读到了山的奇险。山谷中,不见山,只见树;树也是看不清的,只见密密的树杆,只见绿,像八卦阵;南天门见到的山峰,像从沟底里长出来,一座座像一摞摞随手码在那里的纸牌和铜钱;还有那仿佛可以弹出洞来的侧看薄如纸的石峰;站在最高处,莽莽苍苍的山谷中立着许多的石峰,峰立如壁,峰顶却在同一条水平线上……无一不是别处难以见到的奇景,又怎一个险字了得。深层;他感悟到了自然的神力。如此奇险之景,全出自大自然之手,千百年来不休不止,方造就这使人心胸激荡之景;而刀削斧凿般的石峰顶上,如此贫瘠之地却又长着苍翠的青松,使人不得不感叹自然大刀阔斧之外的温柔,正所谓“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或者使人心生敬佩,敬佩生命的坚韧,只要有一点点的泥土,就能孕育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