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困困困不醒大王 原创课件
语文园地一
壹
交流平台
说说本单元课文主要描写的具体事物及其特点,并讲一讲其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 文
《白鹭》
《落花生》
《桂花雨》
《珍珠鸟》
主要事物
事物特点
表达的感情
白鹭
落花生
桂花
珍珠鸟
外形和情态美
外表不好看,但有用
香气四溢;摇桂花的乐趣
从怕人到信赖人
赞美
悟出做人的道理
思念家乡
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
我发现本单元的课文写的都是事物,有的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感情,有的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
琦君笔下的桂花雨,不仅带给她许多童年的快乐回忆,也寄托了她浓浓的思乡之情,使我很受感动。
借物抒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
《落花生》中,作者借花生朴实无华、用处很多的特点说明做人的道理,让我深受启发。
借物说理:借助具体事物说明道理
示例1
郭沫若将对白鹭的喜爱融入生动的描写之中,借助白鹭的美表达了他对生活中这种平凡之美的赞叹。
示例2
冯骥才通过描写自己和珍珠鸟相处的细节,让我们懂得了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要靠相互的信赖。
贰
词句段运用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它们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的相似之处。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对比
突出花生的
内在美。
花生(埋在地里)
桃子、石榴、苹果(挂在枝上)
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对比
突出白鹭色素、身段的
适宜。
白鹭
色素、身段适宜
白鹤
太大
苍鹭
朱鹭
大了一些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对比
突出瓜架的
别致生动。
瓜、藤、叶装饰的瓜架
(别有风趣)
门前蹲着的石狮子、竖着的旗杆
(没有生机)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
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如果去掉对比部分,你觉得好不好?
没有充分显示事物的本身的特点,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也不如原句强。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修辞手法,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试着用对比的写法来描写生活中的某种事物。
……
示例:
松树,一种平凡的树,它不像花朵把自己的艳丽呈现给人们,只是在银装素裹的世界中为人们送去星星点点的绿色。
比较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根据要求用“温和”写句子。
◇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人工智能的出现为人类的生活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大家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年的到来。
◇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人工智能的出现为人类的生活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开垦
开创、建立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大家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年的到来。
姿势;样儿
态度、气度
你能试着用“温和”的两种意思写句子吗?
温和
(形容气候不冷不热)
温和
(形容性格不严厉,不粗暴,使人感到亲切)
海南气候温和,四季如春。
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一位美丽又温和的好老师。
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意思也不一样。
骄傲
简单
精神
◇这件事能做到这个程度,真不简单。
◇弟弟很简单,从不说谎。
平凡
不复杂、头绪少
简单
简单
◇这孩子真精神。
◇红梅在白雪的掩映下,显得分外精神。
活跃,有生气
人或物有生气
精神
精神
◇能为班级贡献一份力量,我们感到骄傲。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自豪
自大
骄傲
骄傲
叁
日积月累
蝉
[唐] 虞世南
垂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ruí
【诗歌朗读】
虞世南(558—638)
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唐代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代表作有《出塞》《怨歌行》《赋得临池竹应制》等。
【作者简介】
【垂 】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
【清露】清纯的露水。
【流响】指蝉长鸣不已,声音传得很远。流,发出。
【疏桐】高大的梧桐。疏,开阔、稀疏。
【居高】指栖息在高处。 【藉】凭借、依赖。
【注释】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响亮的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蝉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不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译文】
这是一首咏物诗,采用了托物寓意的手法。诗人写蝉饮露水,在树上高叫,所以声音传得远,实际上是借蝉咏怀,表明自己品格高洁,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这是唐人咏蝉诗中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人所称道。
【赏析】
困困制作/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语文园地一》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描写事物。
2.根据语境理解相同词语的不同意思,并会写句子。
3.积累古诗词。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描写事物。
2.积累古诗词。
3.根据语境理解相同词语的不同意思,并会写句子。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一单元学完了,现在,我们来到了语文园地这个版块,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一,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一)
二、交流平台
活动一:说说本单元课文主要描写的具体事物及其特点,并讲一讲其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1.小组交流本单元的课文内容。
2.推荐小组成员发言填空。
预设:
学生1:我发现本单元的课文写的都是事物,有的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感情,有的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
学生2:琦君笔下的桂花雨,不仅带给她许多童年的快乐回忆,也寄托了她浓浓的思乡之情,使我很受感动。(借物抒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
学生3:《落花生》中,作者借花生朴实无华、用处很多的特点说明做人的道理,让我深受启发。借物说理:借助具体事物说明道理
【示例1】郭沫若将对白鹭的喜爱融入生动的描写之中,借助白鹭的美表达了他对生活中这种平凡之美的赞叹。
【示例2】冯骥才通过描写自己和珍珠鸟相处的细节,让我们懂得了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要靠相互的信赖。
三、词句段运用
(一)句子:
1.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它们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a.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
b.思考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发现它们写法上的相似之处的。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2.学生总结句子的写法
3.师:同学们说得对,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对比,体现出花生的朴实无华;把白鹭和“白鹤、苍鹭”对比,体现出白鹭的“一切都很适宜”的特点。
4.如果去掉对比部分,你觉得好不好?
没有充分显示事物的本身的特点,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也不如原句强。
5.(板书设计:对比的写作手法)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修辞手法,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6.试着用对比的写法来描写生活中的某种事物。
【示例】松树,一种平凡的树,它不像花朵把自己的艳丽呈现给人们,只是在银装素裹的世界中为人们送去星星点点的绿色。
(二)词语
比较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根据要求用“温和”写句子。
1.读句子,理解加点词语的不同意思。
开辟:在第一句中是“开垦荒地”的意思,指“我们”一家人把荒着的土地开垦出来中花生;在第二句中的意思为“创立、创设”,指人工智能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姿态:在第一句中的意思是“物体呈现的样子”,指梅树枝条特殊的样子;在第二句中是“风格,气度”,指人们所呈现出来的精神。
2.理解“温和”的不同含义,并造句。
温和 (形容气候)——海南气候温和,四季如春。
(形容性格不严厉,不粗暴,使人感到亲切)——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一位美丽又温和的好老师。
3.师: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含义。
4.把你知道的不同语境中有时意思不同的词语写出一个。
①这件能做到这个程度,真不简单。——平凡
②弟弟很简单,从不说谎。——不复杂、头绪少
③这孩子真精神。——活跃,有生气
④红梅在白雪的掩映下,显得分外精神。——人或物有生气
⑤能为班级贡献一份力量,我们感到骄傲。——自豪
⑥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自大
5.师总结:通过练习,我们发现,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会有不同的含义,因此,我们在理解词语意思的时候,要联系上下文,这样理解起来会更准确。
(板书设计:相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
四、日积月累
学习《蝉》这首诗。
《蝉》
[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朗读这首诗。
(2)简介作者: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唐代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代表作有《出塞》《怨歌行》《赋得临池竹应制》等。
(3)注释:
【垂緌】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
【清露】清纯的露水。
【流响】指蝉长鸣不已,声音传得很远。流,发出。
【疏桐】高大的梧桐。疏,开阔、稀疏。
【居高】指栖息在高处。 【藉】凭借、依赖。
(4)(板书设计: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出示课件9)
【译文】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响亮的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蝉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不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采用了托物寓意的手法。诗人写蝉饮露水,在树上高叫,所以声音传得远,实际上是借蝉咏怀,表明自己品格高洁,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这是唐人咏蝉诗中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人所称道。
(5)学生读读背背
(6)测试学生背诵情况,并设情境练习。
结束语:同学们,通过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一种写作方法,明白了相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还学习了一首古诗,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