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白鹭》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意思。
3、体会语言凝练,含义隽永,讲究形象性和意境美的特点。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难点:
1.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的意思。
2.理解把握主题。
3.梳理写作线索。
教材分析
《白鹭》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一花一鸟总关情”。本文通过描写白鹭的外形和觅食、栖息、飞行时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欣赏和赞美。文章结构严谨,开篇即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在读者的心里投下一个优美的意象,最后一个自然段与篇首相呼应,给读者以余音袅袅之感。文章语言凝练,有诗一样的语言和画一样的意境:一是形美,美在大小适宜、色彩和谐。作者先是拿白鹭与白鹤等对比,再将《登徒子好色赋》中对绝代佳人的描写恰到好处地用到白鹭身上。二是意美,美在文中有画、画中有诗。全文看似状物,读来却优美如诗。课文插图采用中国水墨画风格,图文相得益彰,有助于学生感受白鹭之美。三是情美,美在以心格物、融通自然。
大多数学生对白鹭并不熟悉,要体会寄托在具体事物中的感情以及文本的独特审美性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这样一篇美文,需要着力引导学生潜心会文,品味语言文字。教学中,创设诗意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抓住关键语句、拓展对比阅读等方法,通过编成小诗、看着画面、和着音乐等多种诵读形式,积淀课文的语言,感受诗意的美。
情境导入:
张志和在《渔歌子》中描写了白鹭:“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同学们也一定记得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在诗人的笔下尽展优美的姿态。确实,白鹭是很美的,美得象一首诗。因此郭沫若写了一篇散文来赞美它。
2.板书课题:白鹭。
3.介绍白鹭:鹭的一种,体羽全白,嘴长而尖直,翅大而长,脚和趾均细长能涉水捕食鱼、虾等,也叫鹭鸶。栖息于江湖滨岸及沼泽地带,白昼或晨昏活动,以水中生物为食。
4.介绍作者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麦克昂、羊易之等。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政治家。创作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作品。
一、任务一:初识白鹭之美
(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1.我会读
白鹭 适宜 白鹤 嫌弃 朱鹭 蓑毛 长喙 黛色 镶嵌 玻璃框 镜匣 嗜好 望哨 恩惠 清澄 铿锵 韵律
2.多音字
3.我会写
(二)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集体朗读,找出以下两个问题的答案
2.在作者的笔下,白鹭是 ?
结构特点①:首尾呼应
3.从哪些方面写了“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结构特点②:总-分-总
二、任务二:感受白鹭之美
(一)活动一:感白鹭“形”美
品读第2-5自然段,圈画关键词,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白鹭的外形美?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作好批注,全班交流。
1.“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1)色素的配合,适宜在哪里?
(2)身段的大小,适宜在哪里?
2.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1)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排比:整齐的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列举了白鹭身上所体现的颜色之多。
3.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1)素、黛是什么颜色?——白色、青黑色
(2)“忽”和“分”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什么?——“忽”和“分”是古代计量单位,强调极其微小。
(3)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仗,句式工整,反义词
(4)翻译一下这句话。
再长一点就太长了,再短一点就太短了。白鹭的颜色再白一点就太白了,再稍微黑一点就太黑。
4.太大而嫌生硬,大了一些,太不寻常
(1)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比:对比突出白鹭身段的精致玲珑、大小适宜。
(二)活动二:感白鹭“韵”美
品读第6-8自然段,圈画关键词,思考:边读边想象白鹭活动的画面,并给这些画面起名字。
1.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1)“钓鱼”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白鹭捕鱼说成钓鱼,体现出白鹭捕食时的悠然自得,很有情趣美。
(2)“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清水田比作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觅食的迷人画面,白鹭与水田浑然一体。
2.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白鹭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它或许在期待远方的风景,或许在思念久别的朋友,或许在等待觅食的同伴……写出了白鹭安闲、闲适的样子,这是别的鸟少有的。枝头独立是白鹭独特的嗜好,凸现了它高雅脱俗之美。
3.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描写了什么?黄昏的空中,白鹭低飞的画面把人们所向往的安定、纯洁、恬美的境界形象地展现出来了,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是一种享受,因此说这“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三、任务三:白鹭之美内化于心
(一)活动一:探寻“情感”
作者通过对白鹭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1)将画线句子换一种说法:
但是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
(2)为什么说“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因为白鹭的外形漂亮,动作高雅,虽然它不会发出婉转的声音,但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带来欢乐,它是一首无声的歌。
(3)“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运用了什么手法?
比喻+反问:先抑后扬,用反问来肯定白鹭就是一首优美的歌,表达对白鹭的喜爱。
2.——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铿锵形容什么?
形容声音响亮而有节奏,白鹭的形象是恬淡悠闲的。
(2)运用了什么结构?表现了什么?
首尾呼应,突出了白鹭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
(一)活动二:探寻“写法”
借物抒情: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借事物的形象或含蓄或直白地抒发自己情感。
方法:
1.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的整体特征及局部特征。
2.抓住事物不同时期、环境、状况下最能反映特点的习性写。
3.生动刻画细节,恰当运用修辞手法,表达真情实感。
四、课文总结
1.主题:本文是一篇寓情于物的散文,描写了白鹭的外形和觅食、栖息、飞行时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出示课文框架
结束语:老师最想说的是,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我们人类发现美的眼睛。真诚地祝愿同学们人人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捕捉,去挖掘生活中像白鹭这样如诗如歌如画的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4张PPT)
白
鹭
困困困不醒大王 原创课件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白鹭
鹭的一种,体羽全白,嘴长而尖直,翅大而长,脚和趾均细长能涉水捕食鱼、虾等,也叫鹭鸶。栖息于江湖滨岸及沼泽地带,白昼或晨昏活动,以水中生物为食。
作者简介
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麦克昂、羊易之等。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政治家。创作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作品。
郭
沫
若
任务一
初识白鹭之美
0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02
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任务一
初识白鹭之美
:
我 会 读
白鹭 适宜 白鹤 嫌弃 朱鹭 蓑毛 长喙 黛色 镶嵌 玻璃框 镜匣 嗜好 望哨 恩惠 清澄 铿锵 韵律
xián
dài
lù
xiá
shì
qiàn
多 音 字
nán( )
难
nàn( )
困难
灾难
dèng ( )
澄
chéng( )
澄清
澄净
sàn( )
散
sǎn( )
散心
闲散
【形容水清澈见底】
“澄清”表示对谣言或者误会进行解释说明时,也读“chéng qīng”
鹤
xiá
框
kuàng
匣
恩
ēn
xián
嫌
宜
朱
嵌
哨
韵
hè
yí
zhū
qiàn
yùn
shào
我 会 写
在作者的笔下,白鹭是 ?
结构特点①:首尾呼应
从哪些方面写了“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外形之美
神韵之美
结构特点②:总-分-总
任务二
感受白鹭之美
活动一:感白鹭“形”美
品读第2-5自然段,圈画关键词,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白鹭的外形美?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作好批注,全班交流。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1.色素的配合,适宜在哪里?
2.身段的大小,适宜在哪里?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排比:
整齐的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列举了白鹭身上所体现的颜色之多。
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白色
青黑色
“忽”和“分”是古代计量单位,强调极其微小。
再长一点就太长了,再短一点就太短了。白鹭的颜色再白一点就太白了,再稍微黑一点就太黑。
对仗
①句式工整
②反义词
太大而嫌生硬
大了一些,太不寻常
对比:
对比突出白鹭身段的精致玲珑、大小适宜。
活动二:感白鹭“韵”美
品读第6-8自然段,圈画关键词,思考:边读边想象白鹭活动的画面,并给这些画面起名字。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
鹭设计的镜匣。
拟人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白鹭捕鱼说成钓鱼,体现出白鹭捕食时的悠然自得,很有情趣美。
比喻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清水田比作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觅食的迷人画面,白鹭与水田浑然一体。
水田独钓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白鹭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它或许在期待远方的风景,或许在思念久别的朋友,或许在等待觅食的同伴……写出了白鹭安闲、闲适的样子,这是别的鸟少有的。枝头独立是白鹭独特的嗜好,凸现了它高雅脱俗之美。
枝头独立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黄昏的空中,白鹭低飞的画面把人们所向往的安定、纯洁、恬美的境界形象地展现出来了,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是一种享受,因此说这“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黄昏低飞
任务三
白鹭之美内化于心
活动一:探寻“情感”
作者通过对白鹭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将画线句子换一种说法:
但是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
因为白鹭的外形漂亮,动作高雅,虽然它不会发出婉转的声音,但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带来欢乐,它是一首无声的歌。
比喻+反问:
先抑后扬,用反问来肯定白鹭就是一首优美的歌,表达对白鹭的喜爱。
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形容声音响亮而有节奏,白鹭的形象是恬淡悠闲的。
首尾呼应,突出了白鹭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
活动二:探寻“写法”
借物抒情:
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借事物的形象或含蓄或直白地抒发自己情感。
方法
1.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的整体特征及局部特征。
2.抓住事物不同时期、环境、状况下最能反映特点的习性写。
3.生动刻画细节,恰当运用修辞手法,表达真情实感。
主 题
本文是一篇寓情于物的散文,描写了白鹭的外形和觅食、栖息、飞行时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白
鹭
外形美:色素、身段——适宜
水田独钓
枝头独立
黄昏低飞
神韵美
喜爱赞美
总:一首精巧的诗
分
总: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困困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