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侵略、堡垒、妨碍、隐蔽”等词语。
2.学习速读的方法,练习速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知道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无穷无尽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
1.能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理解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源于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保家卫国的顽强斗志。
单元任务三:
“带着问题读”经验分享会
情景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举办第四场阅读大会,学习用“带着问题读”这个方法来提高阅读速度,了解冀中人民是怎样利用地道,巧妙地与敌人周旋,打击了日本侵略军,在抗日战争史上创造出惊人的奇迹。
故事导入,预习检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了解“地道战”吗?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保定,有一种作战方式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周而复先生曾到过冀中,专门对当时的地道战进行考察,写下了一篇文章——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冀中的地道战》。
2.板书课题。指导“冀”读jì。齐读课题。
指导:(1)冀:河北省的简称。(2)冀中:指冀中平原。(3)地道:在地面下掘成的交通坑道(多用于军事)。
3.读完题目后,你有哪些疑问?
指名交流。
预设:“冀中”是什么意思?地道是怎么产生的?在地道里,人怎么生活?地道里有亮光吗?在地道里待久了,人会不会闷?地道有多大?躲在地道里,怎么打鬼子?……
4.提示方法,初读课文。
(1)复习:前面三场阅读大会的学习中,我们用过哪些方法帮助我们提高阅读速度?
指名学生交流。
预设:集中注意力读,不回读,连词成句地读,借助关键词句读,带着问题读。
(2)带着你们刚才提出的问题,运用学到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快速默读课文。
(课件出示:
·读完课文并确定自己理解了课文内容后,记下阅读所用的时间。
·完成阅读后再完成学习单。做检测题时不能回读课文。
学生默读,计时器启动。教师巡视,观察学生阅读、记录问题的情况。
活动一
(一)布置任务:
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
(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长句子注意停顿。
1.我会读
侵 略 修筑 碉堡 党员 堡垒 任 丘 妨碍 拴住
搁置 隐蔽 陷坑 拐弯 岔道 孑口 吆喝
多音字
我会写
(三)阅读体会我分享
让学生汇报自己的阅读情况——我的阅读时间是XXXXX,说一说自己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完成检测题的情况如何。
师:同学们,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能把握文章内容。如果我们能加快阅读的速度,那么阅读的效果是不是就会增强呢?下面,我们就进行速读练习。小组交流、讨论。
我用了_____分_____秒。
2.生读课文,交流。(预设)
生1:我读这篇文章,用了大概5分钟。
在阅读的时候,我先根据题目提出了一个问题,然后带着这个问题读,这样读得更快一些。
生2:我读这篇文章用了4分钟。
在阅读的时候,遇到不明白的词语,我也不纠结,而是直接越过,继续读下去。
生3:我读这篇文章用了大概6分钟。
我在读课文的时候,用的时间比较多。因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会稍作停留,思索一下,这样就拖慢了阅读速度。
生4:我用了大概四分钟多点,不到五分钟。
在阅读的时候,我抓住每段的重点句子,重点读,其他的地方,我会加快速度。
师: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那么,速读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生1:速读课文,能尽快把握课文内容。
生2:速读课文,能节省阅读的时间,这样,就能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对课文的理解上。
生3:在做题的时候,加快阅读速度,能提高效率。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明白了速读的好处后,要经常练习,这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那么,速读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生1:速读课文,能尽快把握课文内容。
生2:速读课文,能节省阅读的时间,这样,就能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对课文的理解上。
生3:在做题的时候,加快阅读速度,能提高效率。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明白了速读的好处后,要经常练习,这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二、活动二
(一)布置任务
交流分享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小组内合作解决。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出问题并初步梳理:刚才大家是带着问题去阅读的,有些问题可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有些可能需要经过思考才能明白,也可能在阅读中产生了新的问题。请同学们把自己还没有解决的问题,以及阅读中产生的新问题在小组中进行梳理,筛选出对于理解课文最有价值的问题
教师明确要求:
(1)在小组内提出问题,请一名同学记录大家的问题。也可以让大家把问题写在即时贴上,要提醒学生每张即时贴只记录一个问题,便于归纳和梳理。
(2)小组讨论梳理并归类问题。
可提醒学生可以回顾四年级学过的梳理问题的方法,从内容理解、主旨把握、写作方法、受到的启示等方面进行梳理。
预设:
和课文内容有关的:地道战发生在什么时间 为什么要进行地道战 什么是地道战 地道是什么样的 在地道里是怎么打仗的
和课文的主旨有关的:作者为什么要介绍地道战 地道战在抗战历史上的意义有哪些 为什么利用地道战可以打败敌人
文章写法方面的: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地道战的
(二)筛选出对理解课文和把握主旨最有价值的问题。
1.引导学生思考:哪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挥课文的内容和主旨 结合你对课文的初步理解,请筛选出你认为最有价值的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再次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层次、概括层意,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地道战。
(1)怎样理解课文题目?
冀——河北省的简称,指冀中平原
地道—— 在地面下掘成的交通坑道(多用于军事)
(2)为什么要进行地道战?
1942年到1944年,日本帝国主义调集了几十万军队对我国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敌人在铁路和大道的两旁挖了很深的封锁沟,挖出的泥土就用来筑成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堡。为了粉碎敌人的“大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狠狠地打击了敌人。
(3)地道里面是怎样的构造?
地道——地洞——气孔——出口——通道
分别有什么特点?
地道
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①数量多、②形状多、③范围广
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④隐蔽性强
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⑤舒适度高、⑥实用性强
地洞
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①功能齐全、②容量大
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③设备全
气孔
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①漏光②透气
出口
地道的出口也开在隐蔽的地方,外面堆满荆棘。有的还在旁边挖一个陷坑,坑里插上尖刀或者埋上地雷,上面用木板虚盖着,板上铺些草,敌人一踏上去就翻下坑里送了命。①设下陷阱
通道
在地道里,离出口不远的地方挖几个特别坚固的洞,民兵拿着武器在洞里警戒;拐弯的地方挖一些岔道,叫“迷惑洞”,敌人万一进来了,分不清哪条是死道,哪条是活道。进了死道,就有地雷埋在那儿等着他们;就算进了活道,他们也过不了关口。
①警戒②死道③活道
(4)地道有哪些用处?
敌人尝到了地道的厉害,想方设法来破坏,什么火攻啊,水攻啊,毒气攻啊,都用遍了。大家又想出了许多妙法来防备。洞口准备着土和沙,可以用来灭火。“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对付水攻的法子更妙了,把地道跟枯井暗沟连接起来,敌人放水的时候,水从洞口进来,就流到枯井暗沟里去了。
(5)观看视频
(6)还有什么用处?
①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民兵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无线电”。地道里面可就用“有线电”了,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这儿一拉,那儿就响,拉几下表示什么意思是早就约好了的。——联络
三、活动三
(一)布置任务
说说地道战“奇”在哪里,取胜的关键是什么?深入研读课文,作好批注,然后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1.作者在文中两次使用“奇迹”称赞地道战:
(1)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
(2)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①指名板画,完善地道平面图,然后对着图说说地道结构的主要部分与作用。(相机板书:地道、大洞、小洞、气孔)
2.地道战取胜的关键是什么?
①地道结构精巧,功能齐全,既可以有力地打击敌人,又不影响生产生活。
②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和顽强的斗志。
【方法总结】带着问题阅读,一边读一边产生新的思考,加深了我对文章的理解。我们以后要一边读一边思考,做个积极的阅读者。
五、课文小结
1.出示课文框架
2.主题:本文分别从冀中地道战出现的原因、地道如何方便人民生活生产、如何对付和防御敌人的“扫荡”、地道里的人如何了解地面的情况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歌颂了我国人民在对敌斗争中展现出来的无穷无尽的智慧和顽强斗志。
结束语:同学们,课文从“奇迹”一词开始,到“奇迹”一词结束。全篇课文通过对地道的构造、特点,冀中人民利用地道巧妙地打击敌人,以及地道在战斗中所起的作用几个方面的描写,具体阐明了地道战是个惊人的“奇迹”。从而说明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人民战争具有巨大的威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6张PPT)
“带着问题读”
经验分享会
子任务四
地
周而复先生曾到过冀中,专门对当时的地道战进行考察,写下了一篇文章——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保定,有一种作战方式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道
战
冀
困困困不醒大王 原创课件
中
的
地
道
战
针对课文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冀中的地道战
“冀中”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地道战”?
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
“地道”的构造?
在地道里怎样生活?
“地道战”的作战方式?
快速阅读方法
1.集中注意力读,不回读。
2.连词成句地读。
3.借助关键词句读, 读。
带着问题
活
带着问题
动
一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
我会读
侵 略 修筑 碉堡 党员 堡垒 任 丘 妨碍 拴住 搁置 隐蔽 陷坑 拐弯 岔道 孑口 吆喝
ɡē
xiàn
ɡuǎi
chà
qīn
lüè
lěi
qiū
rén
多音字
rèn ( )
任
rén ( )
任何
任丘
mèn ( )
闷
mēn ( )
沉闷
闷热
我会写
略
堡
党
丘
侵
qīn
lüè
bǎo
dǎnɡ
qiū
蔽
陷
拐
妨
fánɡ
bì
xiàn
ɡuǎi
筑
zhù
我的阅读时间是
_____分_____秒。
活
动
二
交流分享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小组内合作解决。
冀中的地道战
在地面下掘成的交通坑道(多用于军事)
河北省的简称
指冀中平原
怎样理解课文题目?
为什么要进行地道战?
1942年到1944年,日本帝国主义调集了几十万军队对我国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敌人在铁路和大道的两旁挖了很深的封锁沟,挖出的泥土就用来筑成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堡。为了粉碎敌人的“大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狠狠地打击了敌人。
地道里面是怎样的构造?
地
道
地
洞
气孔
出口
通道
分别有什么特点?
地
道
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
①数量多
②形状多
③范围广
地
道
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
④隐蔽性强
地
道
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
⑤舒适度高
⑥实用性强
地
洞
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
①功能齐全
②容量大
地
洞
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
③设备全
气孔
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
①漏光
②透气
出
口
地道的出口也开在隐蔽的地方,外面堆满荆棘。有的还在旁边挖一个陷坑,坑里插上尖刀或者埋上地雷,上面用木板虚盖着,板上铺些草,敌人一踏上去就翻下坑里送了命。
①设下陷阱
锅台下
年画后
通道
在地道里,离出口不远的地方挖几个特别坚固的洞,民兵拿着武器在洞里警戒;拐弯的地方挖一些岔道,叫“迷惑洞”,敌人万一进来了,分不清哪条是死道,哪条是活道。进了死道,就有地雷埋在那儿等着他们;就算进了活道,他们也过不了关口。
①警戒
②死道
③活道
地道有哪些用处?
敌人尝到了地道的厉害,想方设法来破坏,什么火攻啊,水攻啊,毒气攻啊,都用遍了。大家又想出了许多妙法来防备。洞口准备着土和沙,可以用来灭火。“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对付水攻的法子更妙了,把地道跟枯井暗沟连接起来,敌人放水的时候,水从洞口进来,就流到枯井暗沟里去了。
火攻
用土和沙灭火
水攻
毒气攻
用“孑口”的吊板挡住
把地道跟枯井暗沟相连
防御
还有什么用处?
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民兵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无线电”。地道里面可就用“有线电”了,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这儿一拉,那儿就响,拉几下表示什么意思是早就约好了的。
联络
活
动
三
说说地道战“奇”在哪里,取胜的关键是什么?
作者在文中两次使用“奇迹”称赞地道战:
1.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
2.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地道
整
体
数量多
形状多样
范围广
隐蔽性强
舒适度高
实用性强
地洞
气孔
功能齐全
容量大
设备全
漏光
透气
出口
设下陷阱
通道
警戒洞
迷惑洞
死道
活道
地雷
孑口
构造之奇
地道
防御
火攻
毒气攻
水攻
联络
无线电
有线电
吆喝
摇铃
作用之奇
土、沙
枯井相连
吊板
地道战取胜的关键是什么?
①地道结构精巧,功能齐全,既可以有力地打击敌人,又不影响生产生活。
②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和顽强的斗志。
带着问题阅读,一边读一边产生新的思考,加深了我对文章的理解。我们以后要一边读一边思考,做个积极的阅读者。
冀
中
的
地
道
战
产生原因
称为“奇迹”
历史地位:
地道:
地洞:
气孔:
出口:
通道:
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
构造
奇妙
作用
非凡
我国抗日战争上的奇迹
顽
强
斗
争
无
穷
智
慧
①数量多②形状多样③范围广
④隐蔽性强⑤舒适度高⑥实用性强
①功能齐全②容量大③设备全
①漏光②透气
①设下陷阱
①警戒②死道③活道
防御:①火攻②毒气攻③水攻
联络:①无线电②有线电
本文分别从冀中地道战出现的原因、地道如何方便人民生活生产、如何对付和防御敌人的“扫荡”、地道里的人如何了解地面的情况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歌颂了我国人民在对敌斗争中展现出来的无穷无尽的智慧和顽强斗志。
困困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