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 函数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25 武汉)“漏壶”是中国古代一种全天候计时仪器,在它内部盛一定量的水,水从壶下的小孔漏出,壶内壁有刻度,人们根据壶中水面的位置计算时间.壶中水面高度y(单位:cm)随漏水时间t(单位:h)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量变化对压力的影响).水面高度从48cm变化到42cm所用的时间是( )
A.3h B.4h C.6h D.12h
2.(2025 武汉)如图1,在△ABC中,D是边AC上的定点.点P从点A出发,依次沿AB,BC两边匀速运动,运动到点C时停止.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DP的长为y,y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其中M,N分别是两段曲线的最低点.点N的纵坐标是( )
A. B. C. D.
3.(2025 青阳县模拟)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C=∠D=90°,点P,Q都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同时从点A出发,分别沿A→B→C和A→D→C的路线向终点C运动,其中点P先于点Q到达点C,且到达后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记点P的运动时间为t s,△APQ的面积为S,S关于t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AB=5
B.n=15
C.当2.5<t≤4.5时,S=3t
D.当4.5<t≤5时,S=﹣2t2+10t+9
4.(2025 浔阳区校级一模)如图,在大烧杯中放了一个小烧杯,现向小烧杯中匀速注水,小烧杯满了后继续匀速注水,则大烧杯的液面高度h(cm)与时间注水时间t(s)的大致图象是( )
A. B.
C. D.
5.(2025 分宜县三模)在一次实验中,小明把一根弹簧的上端固定,在其下端悬挂物体,测得弹簧的长度y(cm)随所挂物体的质量x(kg)变化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未挂物体时,弹簧的长度为8cm
B.所挂物体为2kg时,弹簧的长度为12cm
C.当所挂的物体超过5kg时,弹簧的长度不会发生变化
D.弹簧的长度随着所挂物体质量的增加而增加
6.(2025 二七区校级三模)布洛芬是一种解热镇痛抗炎药,该药在人体内发挥药效的最低血药浓度为8.5μg mL﹣1.某研究部门将一批相同症状的患者分为两组,甲组服用布洛芬片剂,乙组服用等效的布洛芬缓释胶囊,两组均于上午8:00服药并定时静脉抽血测验,测得平均血药浓度随时间推移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甲组服药4h后,血药浓度最高
B.布洛芬缓释胶囊起效更快
C.服药的前4h,两组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均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大
D.布洛芬缓释胶囊的药效持续时间更长
7.(2025 齐齐哈尔一模)如图1,点E为正方形ABCD中CD边的中点.动点P从点A出发沿边AB→BC匀速运动,运动到点C时停止.设点P的运动路程为x,线段PE的长为y,y与x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当点P运动到BC中点时,PE的长为( )
A.2 B.4 C. D.
8.(2025 格尔木市校级一模)小明在游乐场坐过山车,在某一段60秒时间内过山车的高度h(米)与时间t(秒)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当t=41时,h=15
B.过山车距水平地面的最高高度为98米
C.在0≤t≤60范围内,当过山车高度是80米时,t的值只能等于30
D.当41≤t≤53时,高度h(米)随时间t(秒)的增大而增大
9.(2025 朝阳区校级一模)如图,在学习浮力的物理课上,老师将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铁块的下端离水面一定高度,将弹簧测力计缓慢匀速下降,让铁块完全浸入水中(不考虑水的阻力),在铁块接触杯底前停止下降.则能反映弹簧测力计的读数y(单位:N)与铁块下降的高度x(单位:cm)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
A.
B.
C.
D.
10.(2025 河南校级三模)如图①,A,B是⊙O上的两定点,圆上一动点P从点A出发,按逆时针方向匀速运动到点B,运动时间是x(s),线段AP的长度是y(cm),图②是y随x变化的关系图象,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O的半径为1cm
B.A,B两点间的距离为1cm
C.点P的运动速度为cm/s
D.∠AOB的度数为45°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2025 前进区校级二模)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12.(2025 重庆校级二模)按照如图所示的运算程序计算函数y的值,若输入x的值是5,则输出y的值是3,若输出y的值是﹣3,则输入x的值是 .
13.(2025 仓山区校级模拟)在学习了“利用函数的图象研究函数”后,为了研究函数的性质,小美用描点法画它的图象,列出了如下表格:
x … ﹣3 ﹣2 ﹣1 0 1 2 3 …
… 1 …
下列五个结论:
①点在该函数图象上;
②该函数图象在x轴上方;
③若A(π,y1)和是该函数图象上两点,则y2>y1;
④若将该函数图象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的图象的函数解析式是.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填写序号).
14.(2025 陕西模拟)“燕几”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套组合桌.全套“燕几”一共有七张桌子,包括两张长桌、两张中桌和三张小桌,这七张桌子的桌面都是长方形,且它们的宽都相等.如图,给出了一种桌面拼合方式,若设每张桌面的宽为x尺,长桌的长为y尺,则y与x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
15.(2025 永寿县校级一模)中国古代有很多极为精巧的发明,榫卯结构就是其一,它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如图,已知一个木构件的长度为6,其凸出部分的长为1,若x个相同的木构件紧密拼成一列时,其总长度为y,则y关于x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 .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6.(2025 昌邑区校级三模)如图①,这是一个可改变体积的密闭容器的简易图,在该容器内装有一定质量的氧气,当改变容器的体积时,气体的密度也会随之改变,随着容器体积的改变,该密闭容器内氧气的密度ρ(单位:kg/m3)随容器体积V(单位:m3)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②所示,结合如表信息窗中的内容,解答下列问题.
信息窗 ①(m表示物体的质量). ②标准大气压下,氧气的密度约为1.43kg/m3.
(1)该容器内氧气的质量为 kg.
(2)求容器内氧气的密度ρ关于体积V的函数解析式.
(3)若该容器的体积V为25m3,求氧气的密度ρ.
17.(2025 东莞市校级模拟)综合与实践.
物理课上,小明和小亮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物体从斜面上滑下过程中速度的变化.
以下为两人的对话:
小明:“经过测量,斜面木板CD的长为90cm,木块高DE的长为20cm.” 小亮:“我刚刚测量了一下,木块高DE的长没有错,而用测倾仪测得木板CD的倾斜角∠DCE约为14.50°,我用计算器计算了一下,发现sin14.50°≈0.25,可以推断出斜面木板CD的长的测量数据有误.” 小明:“我检查了一下,果然斜面木板CD的长测量出错了.”
(1)请根据以上信息,求出斜面木板CD的长;
(2)测得AD的长为8cm,点B为AC的中点,小车从点A出发,用位置传感器进行实验,得到的v﹣t图象如图2所示,由图象可知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的时间为2.1s,小车在B点时的速度为0.42m/s,在C点时的速度为0.60m/s.根据以上数据,求BC段的平均速度比AB段的平均速度大约快了多少(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18.(2025 湛江二模)根据以下素材,探索完成任务.
乒乓球发球机的运动路线
素材一 如图1,某乒乓球台面是矩形,长为274cm,宽为150cm,球网高度为14cm.乒乓球发球机的出球口在桌面中线端点O正上方25cm的点P处.
素材二 假设每次发出的乒乓球都落在中线上,球的运动的高度y(cm)关于运动的水平距离x(cm)的函数图象是一条抛物线,且这条抛物线在与点P水平距离为100cm的点Q处达到最高高度,此时距桌面的高度为45cm,乒乓球落在桌面的点M处.以O为原点,桌面中线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如图2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素材三 如图3,若乒乓球落在桌面上弹起后,在与点O的水平距离为300cm的点R处达到最高,设弹起后球达到最高时距离桌面的高度为h(cm).
问题解决
任务一 研究乒乓球的飞行轨迹 (1)求出从发球机发球后到落在桌面前,乒乓球运动轨迹的函数表达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任务二 击球点的确定 (2)当h=20时,运动员小亮想在点R处把球沿直线擦网击打到点O,他能不能实现?请说明理由.
任务三 击球点的距离 (3)若h=40,且弹起后球飞行的高度在离桌面30cm至50cm时,小亮可以获得最佳击球效果,求击球点与发球机水平距离x的取值范围.
19.(2025 松原模拟)小王周末骑电动车从家出发去商场买东西,当他骑了一段路时,想起要买一本书,于是原路返回到刚经过的新华书店,买到书后继续前往商场,如图是他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示意图,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小王家距离书店多远?
(2)小王在新华书店停留了多长时间?
(3)新华书店到商场的距离是多少?
20.(2025 兴庆区校级四模)在学习反比例函数后,小华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了和y=﹣x+10的图象,两个函数图象交于A(1,9),B(9,1)两点,在线段AB上选取一点P,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反比例函数图象于点Q(如图1),在点P移动的过程中,发现PQ的长度随着点P的运动而变化.为了进一步研究PQ的长度与点P的横坐标之间的关系,小华进行了以下探究:
【探索发现】
(1)设点P的横坐标为x,则点P的纵坐标为 ,点Q的纵坐标为 ;(用x的代数式表示)
若设PQ的长度为y,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1≤x≤9);
(2)为了进一步研究(1)中的函数关系,决定运用列表、描点、连线的方法绘制函数的图象:
①列表:
x 1 1.5 2 3 4 4.5 6 9
y 0 2.5 3.5 4 3.75 3.5 2.5 0
②描点: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图2中描出各点;
③连线:请在图2中画出该函数的图象.观察函数图象,发现:当x= 时,y的最大值为 .
【迁移应用】连接OP、OQ(请自行完成作图),探究:△PQO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请求出对应的x值和最大面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 函数基础知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25 武汉)“漏壶”是中国古代一种全天候计时仪器,在它内部盛一定量的水,水从壶下的小孔漏出,壶内壁有刻度,人们根据壶中水面的位置计算时间.壶中水面高度y(单位:cm)随漏水时间t(单位:h)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量变化对压力的影响).水面高度从48cm变化到42cm所用的时间是( )
A.3h B.4h C.6h D.12h
【考点】函数的图象.
【专题】函数及其图象;应用意识.
【答案】A
【分析】根据题意求出“漏壶”的漏水速度,即可求出水面高度从48cm变化到42cm所用的时间.
【解答】解:“漏壶”的漏水速度为:2(cm/h),
∴水面高度从48cm变化到42cm所用的时间是3(h),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函数图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2.(2025 武汉)如图1,在△ABC中,D是边AC上的定点.点P从点A出发,依次沿AB,BC两边匀速运动,运动到点C时停止.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DP的长为y,y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其中M,N分别是两段曲线的最低点.点N的纵坐标是( )
A. B. C. D.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专题】几何动点问题;运算能力.
【答案】B
【分析】由图2可知AD、CD、BD的长度及点D到AB的距离,点N的纵坐标表示点D到BC的距离,再根据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点D到BC的距离即可.
【解答】解:根据图2,AD=20,CD=8,BD=15,点D到AB的距离DE=12,点N的纵坐标表示点D到BC的距离DF.如图:
在Rt△ADE中利用勾股定理,得AE16,
在Rt△BDE中利用勾股定理,得BE9,
则AB=AE+BE=16+9=25,
∵AD2+BD2=202+152=625,AB2=252=625,
∴AD2+BD2=AB2,
∴∠ADB=90°,
∴∠BDC=180°﹣∠ADB=90°,
在Rt△BCD中利用勾股定理,得BC17,
则BD CDBC DF,
解得DF,
∴点N的纵坐标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根据图2得到AD、CD、BD的长度及点D到AB的距离,点N的纵坐标表示点D到BC的距离,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3.(2025 青阳县模拟)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C=∠D=90°,点P,Q都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同时从点A出发,分别沿A→B→C和A→D→C的路线向终点C运动,其中点P先于点Q到达点C,且到达后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记点P的运动时间为t s,△APQ的面积为S,S关于t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AB=5
B.n=15
C.当2.5<t≤4.5时,S=3t
D.当4.5<t≤5时,S=﹣2t2+10t+9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专题】函数及其图象;推理能力.
【答案】B
【分析】根据函数图象,逐一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结合图象知点P从点A到点B的时间t=2.5s,
∴AB=5,A选项正确;
当点P到达点B时,AQ=AB=5,
7.5,
解得CD=3,
点Q从点A到点D的时间t=4.5s,
∴AD=9,
当点Q到达点D时,点P在BC上,高为CD,
∴,B选项错误;
当2.5<t≤4.5时,点P在BC上,点Q在AD上,AQ=2t,
∴,C选项正确;
当4.5<t≤5时,点P在BC上,点Q在CD上,
AB+BP=AD+DQ=2t,
结合图象知BC=5,
∴BP=2t﹣5,PC=10﹣2t,DQ=2t﹣9,CQ=12﹣2t,
∴,D选项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掌握函数图象是解题的关键.
4.(2025 浔阳区校级一模)如图,在大烧杯中放了一个小烧杯,现向小烧杯中匀速注水,小烧杯满了后继续匀速注水,则大烧杯的液面高度h(cm)与时间注水时间t(s)的大致图象是( )
A. B.
C. D.
【考点】函数的图象.
【专题】函数及其图象;应用意识.
【答案】D
【分析】根据题意判断出大烧杯的液面高度h(cm)随时间t(s)的变化情况即可.
【解答】解:开始时向小烧杯中匀速注水,大烧杯的液面高度h(cm)为零,即h不会随时间t的增加而增大,故选项A、B、C不合题意;
当小烧杯满了后继续匀速注水,大烧杯的液面高度h(cm)随时间t的增加而增大,当小烧杯注满水后大烧杯的液面高度升高速度应该是由快到慢,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正确理解函数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理解问题的过程,能够通过图象得到函数是随自变量的增大,知道函数值是增大还是减小.
5.(2025 分宜县三模)在一次实验中,小明把一根弹簧的上端固定,在其下端悬挂物体,测得弹簧的长度y(cm)随所挂物体的质量x(kg)变化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未挂物体时,弹簧的长度为8cm
B.所挂物体为2kg时,弹簧的长度为12cm
C.当所挂的物体超过5kg时,弹簧的长度不会发生变化
D.弹簧的长度随着所挂物体质量的增加而增加
【考点】函数的概念.
【专题】函数及其图象;应用意识.
【答案】D
【分析】函数的基本概念,函数与图象,逐项分析,即可解答.
【解答】A.观察图象可得,当质量为0时,弹簧长度为8cm,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当质量为2kg时,弹簧长度为12cm,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当质量超过5kg时,弹簧长度均为18cm,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当质量超过5kg时,弹簧的长度不变,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函数与图象,读懂图象是解题的关键.
6.(2025 二七区校级三模)布洛芬是一种解热镇痛抗炎药,该药在人体内发挥药效的最低血药浓度为8.5μg mL﹣1.某研究部门将一批相同症状的患者分为两组,甲组服用布洛芬片剂,乙组服用等效的布洛芬缓释胶囊,两组均于上午8:00服药并定时静脉抽血测验,测得平均血药浓度随时间推移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甲组服药4h后,血药浓度最高
B.布洛芬缓释胶囊起效更快
C.服药的前4h,两组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均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大
D.布洛芬缓释胶囊的药效持续时间更长
【考点】函数的图象;负整数指数幂.
【专题】函数及其图象;几何直观.
【答案】B
【分析】根据函数图象逐一判断即可.
【解答】解:A.结合图象,甲组服药4h后,血药浓度最,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结合图象,布洛芬片剂起效更快,故该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结合图象,服药的前4h,两组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均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大,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结合图象,布洛芬缓释胶囊的药效持续时间更长,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数形结合思想.
7.(2025 齐齐哈尔一模)如图1,点E为正方形ABCD中CD边的中点.动点P从点A出发沿边AB→BC匀速运动,运动到点C时停止.设点P的运动路程为x,线段PE的长为y,y与x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当点P运动到BC中点时,PE的长为( )
A.2 B.4 C. D.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专题】函数及其图象.
【答案】D
【分析】结合两个图先求出AB=BC=CD=4,∠C=90°,CE=CP=2,此时可得答案.
【解答】解:由图可知,当动点P从点A出发运动到点B处时,运动路程为AB=4,
则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
∴AB=BC=CD=AD=4,∠C=90°,
当点P运动到BC中点时,E为CD边的中点,
∴CE=PC=2,
此时,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理解题意,确定函数图象上横纵坐标的含义是解本题的关键.
8.(2025 格尔木市校级一模)小明在游乐场坐过山车,在某一段60秒时间内过山车的高度h(米)与时间t(秒)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当t=41时,h=15
B.过山车距水平地面的最高高度为98米
C.在0≤t≤60范围内,当过山车高度是80米时,t的值只能等于30
D.当41≤t≤53时,高度h(米)随时间t(秒)的增大而增大
【考点】函数的图象.
【专题】函数及其图象;应用意识.
【答案】C
【分析】A选项根据某一分钟内过山车高度h(米)与时间t(秒)之间的函数图象,即可得出当t=41秒时,h的值;B选项根据图象判断即可;C选项结合图象可得在这1分钟内,有4个时间点,过山车高度是80米;D选项通过函数图象的增减性判断即可.
【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当t=41秒时,h的值是15米,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B.由图象可知,过山车距水平地面的最高高度为98米,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C.由图象可知,在0≤t≤60范围内,当过山车高度是80米时,t的值有3个,原说法错误,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D.由图象可知,当41<t≤53时,高度h(米)随时间t(秒)的增大而增大;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数形结合思想.
9.(2025 朝阳区校级一模)如图,在学习浮力的物理课上,老师将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铁块的下端离水面一定高度,将弹簧测力计缓慢匀速下降,让铁块完全浸入水中(不考虑水的阻力),在铁块接触杯底前停止下降.则能反映弹簧测力计的读数y(单位:N)与铁块下降的高度x(单位:cm)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
A.
B.
C.
D.
【考点】函数的图象.
【专题】函数及其图象;应用意识.
【答案】C
【分析】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解答】解:在铁块接触水面前,F拉=G,
∵F拉=G﹣F浮,
∴从铁块慢慢浸入水面开始,浮力增大,拉力减小,
当铁块完全浸入水面后,浮力不变,拉力不变.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根据题意,分三个阶段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
10.(2025 河南校级三模)如图①,A,B是⊙O上的两定点,圆上一动点P从点A出发,按逆时针方向匀速运动到点B,运动时间是x(s),线段AP的长度是y(cm),图②是y随x变化的关系图象,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O的半径为1cm
B.A,B两点间的距离为1cm
C.点P的运动速度为cm/s
D.∠AOB的度数为45°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专题】与圆有关的计算;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意识.
【答案】D
【分析】由题图②得,抛物线顶点坐标(3,2),即x=3s时,AP=2最长,即此时AP是⊙O直径,据此可判定A、B、C,最后根据(5,1)可对选项D进行判断.
【解答】解:由题图②得,当x=3时,y=AP=2,即此时A、O、P三点共线,则⊙O的半径rAP=1cm,故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当x=5时,点P到达点B处,此时AP=AB,
∴A、B两点间的距离为1cm,故B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点P从点A运动到A、O、P三点共线的位置时,走过的角度为180°,则走过的弧长为2πr=πcm,运动时间为3s,
∴点P的运动速度是π÷3cm/s,故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当点P运动到点B时,y=1,即AB=AP=OA=OB,
∴△AOB是等边三角形,
∴∠AOB=60°,故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动点图象问题,此类问题关键是:弄清楚不同时间段,图象和图形的对应关系.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2025 前进区校级二模)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专题】函数及其图象;运算能力.
【答案】.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根据题意得:1﹣2x≥0且4﹣x≠0,
解得:,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熟练掌握该知识点是关键.
12.(2025 重庆校级二模)按照如图所示的运算程序计算函数y的值,若输入x的值是5,则输出y的值是3,若输出y的值是﹣3,则输入x的值是 ﹣7 .
【考点】函数值.
【专题】函数及其图象;运算能力.
【答案】﹣7.
【分析】根据流程图可得3=5﹣2b,则b=1;再分x≥0和x<0,两种情况根据y的值是﹣3讨论求解即可.
【解答】解:由题意及流程图可得3=5﹣2b,解得b=1;
若x≥0,当输出y=﹣3时,则x﹣2×1=﹣3,解得x=﹣1(不符合题意舍去);
若x<0,当输出y=﹣3时,则x+4×1=﹣3,解得x=﹣7(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7.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求自变量的值和函数值,与流程图有关的计算,熟练掌握以上知识点是关键.
13.(2025 仓山区校级模拟)在学习了“利用函数的图象研究函数”后,为了研究函数的性质,小美用描点法画它的图象,列出了如下表格:
x … ﹣3 ﹣2 ﹣1 0 1 2 3 …
… 1 …
下列五个结论:
①点在该函数图象上;
②该函数图象在x轴上方;
③若A(π,y1)和是该函数图象上两点,则y2>y1;
④若将该函数图象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的图象的函数解析式是.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①②④ (填写序号).
【考点】函数的图象;函数关系式.
【专题】平面直角坐标系;运算能力.
【答案】①②④.
【分析】根据函数的对称性、增减性、点与图象的关系及移动规则求解.
【解答】解:①当x=5时,y,
所以点在该函数图象上,故①说法正确;
②∵0,
∴该函数图象在x轴上方,故②说法正确;
③由图象得:y关于x=1对称,且当x=1时,y取最大值,
∵1﹣()>π﹣1,
∴y1>y2,
故③是错误的;
④若将该函数图象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的图象的函数解析式是,故④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是①②④.
故答案为:①②④.
【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能根据表格和图象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14.(2025 陕西模拟)“燕几”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套组合桌.全套“燕几”一共有七张桌子,包括两张长桌、两张中桌和三张小桌,这七张桌子的桌面都是长方形,且它们的宽都相等.如图,给出了一种桌面拼合方式,若设每张桌面的宽为x尺,长桌的长为y尺,则y与x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y=4x .
【考点】函数关系式;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
【专题】函数及其图象;运算能力.
【答案】y=4x.
【分析】观察可知,小桌的长是小桌宽的两倍,则小桌的长是2x,再根据长桌的长等于小桌的长加上小桌宽的2倍,列出对应的函数关系式即可.
【解答】解:由题意可得函数关系式为y=x+x+2x=4x,
故答案为:y=4x.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列函数关系式,理解题意是关键.
15.(2025 永寿县校级一模)中国古代有很多极为精巧的发明,榫卯结构就是其一,它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如图,已知一个木构件的长度为6,其凸出部分的长为1,若x个相同的木构件紧密拼成一列时,其总长度为y,则y关于x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 y=5x+1 .
【考点】函数关系式.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题意,找准y与x之间的关系即可.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x个相同的木构件紧密拼成一列时,其总长度y=(6﹣1)x+1=5x+1,即y关于x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y=5x+1.
故答案为:y=5x+1.
【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关系式,理解题意,得出正确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6.(2025 昌邑区校级三模)如图①,这是一个可改变体积的密闭容器的简易图,在该容器内装有一定质量的氧气,当改变容器的体积时,气体的密度也会随之改变,随着容器体积的改变,该密闭容器内氧气的密度ρ(单位:kg/m3)随容器体积V(单位:m3)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②所示,结合如表信息窗中的内容,解答下列问题.
信息窗 ①(m表示物体的质量). ②标准大气压下,氧气的密度约为1.43kg/m3.
(1)该容器内氧气的质量为 8 kg.
(2)求容器内氧气的密度ρ关于体积V的函数解析式.
(3)若该容器的体积V为25m3,求氧气的密度ρ.
【考点】函数的图象;函数关系式.
【专题】函数及其图象;运算能力.
【答案】(1)8;
(2);
(3)氧气的密度ρ为0.32kg/m3.
【分析】(1)根据代入ρ,V,可求m;
(2)运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
(3)把V=25m3代入(2)中解析式可求结果.
【解答】解:(1)根据代入ρ,V可得:m=2×4=8(kg),
故答案为:8;
(2)根据题意,设所求的函数解析式为,
由图可知,该函数过点(4,2),
∴k=xy=4×2=8.
∴所求函数的解析式为.
(3)由条件可知.
答:氧气的密度ρ为0.32kg/m3.
【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正确进行计算是解题关键.
17.(2025 东莞市校级模拟)综合与实践.
物理课上,小明和小亮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物体从斜面上滑下过程中速度的变化.
以下为两人的对话:
小明:“经过测量,斜面木板CD的长为90cm,木块高DE的长为20cm.” 小亮:“我刚刚测量了一下,木块高DE的长没有错,而用测倾仪测得木板CD的倾斜角∠DCE约为14.50°,我用计算器计算了一下,发现sin14.50°≈0.25,可以推断出斜面木板CD的长的测量数据有误.” 小明:“我检查了一下,果然斜面木板CD的长测量出错了.”
(1)请根据以上信息,求出斜面木板CD的长;
(2)测得AD的长为8cm,点B为AC的中点,小车从点A出发,用位置传感器进行实验,得到的v﹣t图象如图2所示,由图象可知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的时间为2.1s,小车在B点时的速度为0.42m/s,在C点时的速度为0.60m/s.根据以上数据,求BC段的平均速度比AB段的平均速度大约快了多少(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专题】动点型;数形结合;待定系数法;函数及其图象;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答案】(1)斜面木板CD的长约为80cm;
(2)BC段的平均速度比AB段的平均速度大约快了0.23m/s.
【分析】(1)根据DE的长和∠DCE的正弦值可得CD的长;
(2)v与t是正比例函数关系,设v=kt,把(2.1,0.42)代入可得k的值,即可求得v与t的函数关系式,进而分别取BC段的路程,AB段的路程除以相应的时间即可判断出速度,相减即为所求.
【解答】解:(1)由题意得:DE⊥CE,
∴∠DEC=90°,
∵DE=20cm,∠DCE=14.50°,
∴CD80(cm).
答:斜面木板CD的长约为80cm;
(2)由题意得:AC=CD﹣AD=80﹣8=72(cm),
∵点B为AC的中点,
∴AB=BCAC=36(cm)=0.36(m),
∵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的时间为2.1s,
∴VAB0.17(m/s),
设v与t的函数关系式为:v=kt,
∵过点(2.1,0.42),
∴0.42=2.1k,
解得:k=0.2,
∴v=0.2t,
当v=0.60时,t=3,
∴VBC0.4(m/s),
∴0.4﹣0.17≈0.23(m/s).
答:BC段的平均速度比AB段的平均速度大约快了0.23m/s.
【点评】本题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用待定系数法求得v与t的函数解析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8.(2025 湛江二模)根据以下素材,探索完成任务.
乒乓球发球机的运动路线
素材一 如图1,某乒乓球台面是矩形,长为274cm,宽为150cm,球网高度为14cm.乒乓球发球机的出球口在桌面中线端点O正上方25cm的点P处.
素材二 假设每次发出的乒乓球都落在中线上,球的运动的高度y(cm)关于运动的水平距离x(cm)的函数图象是一条抛物线,且这条抛物线在与点P水平距离为100cm的点Q处达到最高高度,此时距桌面的高度为45cm,乒乓球落在桌面的点M处.以O为原点,桌面中线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如图2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素材三 如图3,若乒乓球落在桌面上弹起后,在与点O的水平距离为300cm的点R处达到最高,设弹起后球达到最高时距离桌面的高度为h(cm).
问题解决
任务一 研究乒乓球的飞行轨迹 (1)求出从发球机发球后到落在桌面前,乒乓球运动轨迹的函数表达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任务二 击球点的确定 (2)当h=20时,运动员小亮想在点R处把球沿直线擦网击打到点O,他能不能实现?请说明理由.
任务三 击球点的距离 (3)若h=40,且弹起后球飞行的高度在离桌面30cm至50cm时,小亮可以获得最佳击球效果,求击球点与发球机水平距离x的取值范围.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专题】函数及其图象;运算能力.
【答案】任务一:;
任务二:不能实现,理由见解析;
任务三:275cm≤x<325cm.
【分析】任务一: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100)2+45,将P(0,25)代入进行求解即可;
任务二:由题意得,击球点R(300,20),球网上方中点F的坐标为(137,14),得出直线RO解析式,代入x=137,得即可以此进行判断;
任务三:设弹起后抛物线的表达式为:,进行求解得出弹起后抛物线的表达式,由最佳击球效果时,弹起高度范围为30cm≤y≤40cm,当y=30cm时,,以此进行击球点与发球机水平距离x的取值范围的求解.
【解答】任务一:解:
由题意可得:设y=a(x﹣100)2+45,
将P(0,25)代入可得25=a(0﹣100)2+45,
解得:,
所以;
任务二:
不能实现,理由如下:
由题意得,击球点R(300,20),球网上方中点F的坐标为(137,14),
则设直线RO解析式为:y=kx,则300k=20,
解得:,
∴直线RO解析式为,
当x=137时,,
所以不能实现;
任务三:
设,
对于,
当y=0时,,
解得:x=250或x=﹣50,
∴M(250,0),
将M(250,0)代入得:,
解得:,
∴弹起后抛物线的表达式为:,
∵,
∴弹起时最大高度为h=40cm,
∴当y=30cm时,,
解得:x1=275,x2=325,
∵x=300cm时,y=40cm,275≤300<325,
∴275cm≤x<325cm.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根据题意构建二次函数模型以及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是解题的关键.
19.(2025 松原模拟)小王周末骑电动车从家出发去商场买东西,当他骑了一段路时,想起要买一本书,于是原路返回到刚经过的新华书店,买到书后继续前往商场,如图是他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示意图,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小王家距离书店多远?
(2)小王在新华书店停留了多长时间?
(3)新华书店到商场的距离是多少?
【考点】函数的图象.
【专题】函数及其图象;运算能力.
【答案】(1)4000米;(2)10分钟;(3)2250米.
【分析】(1)根据函数图象解答即可;
(2)根据函数图象解答即可;
(3)根据函数图象解答即可.
【解答】解:(1)由函数图象可知,小王家距离书店4000米;
(2)小王在新华书店停留了30﹣20=10(分钟);
(3)新华书店到商场的距离:6250﹣4000=2250(米).
【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2025 兴庆区校级四模)在学习反比例函数后,小华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了和y=﹣x+10的图象,两个函数图象交于A(1,9),B(9,1)两点,在线段AB上选取一点P,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反比例函数图象于点Q(如图1),在点P移动的过程中,发现PQ的长度随着点P的运动而变化.为了进一步研究PQ的长度与点P的横坐标之间的关系,小华进行了以下探究:
【探索发现】
(1)设点P的横坐标为x,则点P的纵坐标为 ﹣x+10 ,点Q的纵坐标为 ;(用x的代数式表示)
若设PQ的长度为y,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y=﹣x+10 (1≤x≤9);
(2)为了进一步研究(1)中的函数关系,决定运用列表、描点、连线的方法绘制函数的图象:
①列表:
x 1 1.5 2 3 4 4.5 6 9
y 0 2.5 3.5 4 3.75 3.5 2.5 0
②描点: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图2中描出各点;
③连线:请在图2中画出该函数的图象.观察函数图象,发现:当x= 3 时,y的最大值为 4 .
【迁移应用】连接OP、OQ(请自行完成作图),探究:△PQO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请求出对应的x值和最大面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专题】反比例函数及其应用;应用意识.
【答案】【探索发现】
(1)﹣x+10,,y=﹣x+10;
(2)图象见解析,3,4;
【迁移应用】
当x=5时,△PQO的面积最大值为8.
【分析】【探索发现】
(1)表示出点P、Q的坐标,从而得出y与x的函数解析式;
(2)通过描点、连线,观察图象可得答案;
【迁移应用】
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出S△POQx(﹣x+10)x2+5x(x﹣5)2+8,然后由函数的性质求出最大值.
【解答】解:【探索发现】
(1)∵点P的横坐标为x,
∴P(x,﹣x+10),Q(x,),
∴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x+10,
故答案为:﹣x+10,,y=﹣x+10;
(2)描点,连线,画出函数图象:
观察函数图象,当x=3时,y有最大值为4,
故答案为:3,4;
【迁移应用】
△PQO的面积存在最大值,理由:
S△POQx(﹣x+10)x2+5x(x﹣5)2+8,
∵0,1≤x≤9,
∴当x=5时S△POQ最大,最大值为8,
∴当x=5时,△PQO的面积最大值为8.
【点评】本题是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综合题以及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主要考查了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函数图象的画法等知识,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