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信息技术浙教版教学设计
课题 在线交流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理解不同在线交流工具的特点及适用场景,合理选择交流方式。2、计算思维:分析在线交流中的数据传递过程(如文字、语音、视频的编码与传输)。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设计高效的在线协作方案(如小组项目沟通策略)。4、信息社会责任:遵守网络礼仪,识别网络谣言与诈骗信息。
重点 在线交流的方式(即时通讯、论坛、视频会议)及技术实现
难点 数据加密在隐私保护中的应用,网络社交中的信息甄别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境调查:提问:“你和同学平时用什么工具在线交流?”(统计微信、QQ、钉钉等使用情况),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倾听老师引入相关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从问题中进行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讲授新课 一、在线交流的方式与应用(1)主要交流工具对比三维对比表:(2)场景模拟任务每组抽取一个情境(如“班级线上班会”“游戏战队语音沟通”),选择最佳工具并说明理由。2. 在线交流的实现过程(1)数据如何传输?文字消息:发送 → 编码(ASCII/Unicode)→ 传输(HTTP/HTTPS)→ 接收 → 解码。实验:用在线编码工具将“你好”转成二进制,观察不同编码格式差异。语音/视频:压缩(MP3/AAC)→ 分包传输 → 重组播放(演示网络延迟对通话的影响)。(2)网络协议的作用TCP vs. UDP:TCP(如网页浏览):可靠但较慢(需确认接收)。UDP(如在线游戏):快速但可能丢包(适合实时性高的场景)。小游戏:两组传递纸条,一组需收条确认(TCP),一组直接扔出(UDP),对比速度和准确性。3. 在线交流的安全与伦理(1)隐私保护技术端到端加密(如微信加密通话):类比:只有收件人能解密的数字信封”实验:用凯撒密码加密一句话,让同桌破译,理解加密原理。(2)网络社交风险案例1:虚假招聘广告诱导点击恶意链接。案例2:AI换脸冒充熟人诈骗(播放公安部反诈宣传片片段)。讨论:“遇到‘老师借钱’的QQ消息,如何验证真实性?”(3)网络礼仪与责任情景判断:“在网课聊天区刷屏对不对?”“转发未经证实的疫情消息会有什么后果?” 了解在线交流整体相关的知识以及掌握相关的重点难点 通过几个学习活动让学习开始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
课堂练习 任务1:设计班级在线协作方案要求:为“班级环保项目”选择交流工具,制定规则(如文件管理、发言秩序)。输出:流程图+1分钟汇报。任务2:安全挑战赛5道判断题(如“陌生人发来的压缩文件能直接打开吗?”),最快全对组获胜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更全面的掌握相关知识 进一步拓展本节课的学习知识
课堂小结 小结:在线交流 一、方式与应用 1. 即时通讯 → 微信、QQ 2. 论坛 → 知乎、贴吧 3. 视频会议 → Zoom 二、技术基础 编码 → 传输 → 解密 三、安全守则 不轻信、不传谣、重隐私 引导学生总结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