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太空探索分层训练
【核心素养目标】
综合思维:结合图片、影视资料等,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设等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义
地理实践力:收集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发展的相关材料,举例说出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
【知识框架】
【基础训练】
一、单选题
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全球最大球面射电望远镜位于贵州平塘的大窝凼(见图),这是目前全世界最大、性能最先进的射电望远镜,口径达到500米,探测范围可到达目前人类可知的宇宙边缘,对探索地外文明具有重要意义。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望远镜可探测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为( )
A.太阳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可观测宇宙
2.我国开展太空探索的意义有( )
①了解宇宙起源与演化②抢占宇宙资源
③探索生命起源④推动科技创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3年6月4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随着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已有多名宇航员进入太空。完成下面小题。
3.太空探索使我们认识到( )
A.地球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B.地球属于太阳系中的一颗卫星
C.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相似的是月球 D.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
4.人类对太空探索的意义主要有( )
①开发利用太空中丰富的生物资源 ②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
③探索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④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方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是一颗恒星,它吸引着行、小行星、彗星等围绕着它运行。读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太空探索使我们认识到( )
A.地球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B.地球属于太阳系中的一颗卫星
C.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相似的是月球 D.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
6.我国进行太空探索的意义主要有( )
①开发利用太空中丰富的生物资源②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
③探索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④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方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地球是目前宇宙中所知适宜人类生存的唯一星球,是迄今人类唯一的家园。图为太阳系和银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关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②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恒星③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颗恒星④银河系是宇宙的一小部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浩瀚宇宙,繁星点点,地球只是其中一员。但地球是迄今人类唯一的家园,原因是( )
①有适合生命存在的水②地球表面温度适中③比别的行星体积庞大④有适合呼吸的大气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9.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我国对太空探索,有利于( )
①探索生命起源及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②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
③开发利用太空中丰富的生物资源④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方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宜居带是指一颗恒星周围适宜生命存在的理想区域。2017年2月23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在距离地球40光年的一颗恒星(TRAPPIST-1)周围发现了7颗与地球大小相当的类地行垦,其中三颗位于宜居带内。图甲为“TRAPPIST-1系统”示意图。图乙中阴影区域为太阳系的宜居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位于太阳系宜居带的行星除地球外还有( )
A.金星 B.水星 C.火星 D.木星
11.之所以推测出位于“宜居带”内的行星“宜居”,最可能的原因是( )
A.与中心天体距离适中 B.天体表面平坦
C.有富含二氧化碳的大气 D.有肥沃的土壤
12.人类探索宇宙是为了( )
A.满足好奇心发扬探险精神 B.推动科学技术发展与突破
C.拓展人类生存空间和资源 D.向外星生物展示人类文明
2022年7月25日3时13分,问天实验舱成功对接天和核心舱,这是空间站有航天员在轨驻留期间首次进行空间交会对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空间交会对接的两个空间站属于( )
A.太阳 B.水星 C.火星 D.卫星
14.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工作时利用的主要能源是( )
A.电能 B.太阳能 C.核能 D.生物能
15.中国探索宇宙的过程按时间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随着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已有多名宇航员进入太空。下图为中国空间站——“天宫”。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在空间站能观测到地球表面的( )
A.地轴 B.北极点 C.经线 D.海洋
17.在空间站,可见证地球( )
A.天圆地方 B.是巨大的球体
C.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D.地球表面五带的范围
18.我国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工程的意义有( )
①尽快实现太空移民②推动科学技术进步③提升国民科学素养④为人类探索太空贡献中国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2年11月20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中国空间站成功对接。空间站轨道高度为400—450千米,一天可以绕地球16圈,航天员在空间站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实验工作。下图为中国空间站图片和航天员在“天宫”号空间站上举起五星红旗与地球的合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中国空间站在太空中( )
A.绕太阳飞行 B.绕地球飞行 C.随意飞行 D.绕月球飞行
20.我国宣布,中国空间站向联合国所有的成员国开放,这一举措( )
①展现了中国航天越来越强大的实力②引起人类竞争利用太空
③彰显了太空探索的中国责任与担当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1.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有( )
①迅速占领地外空间②促进科技进步③寻找地外适合人类生存的家园④为战争做准备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期中特练】
【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直属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1958年,美国发射了人类的第一颗地球人造卫星——探索者一号(Explorer1),开启了人类对地球外部空间的探索。探索者一号的探测数据首次确认了地球周围存在一个高强度辐射带,后被称为范艾伦辐射带,如图所示。这个发现表明,地球的磁场在保护地球免受太阳风和高能宇宙射线的影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探索者一号的发现对人类理解地球作为唯一适宜生存的家园有何重要意义?( )
A.证明了地球外部空间适合人类长期居住
B.揭示了地球磁场的重要性,表明其保护地球免受高能粒子辐射
C.发现了地球外太空的其他可居住行星
D.确认了太阳是地球的唯一能量来源
2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有助于其适宜生命生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A.地球是八大行星中最大的行星
B.地球位于太阳系的中心位置
C.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能够获得适量的太阳能
D.地球拥有最大的卫星——月球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由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组成的航天员乘组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下图为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4.关于宇宙环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在水星和金星之间 B.地球属于太阳系的行星
C.地球是太阳系中心天体 D.太阳系位于银河系之外
25.地球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有( )
①存在液态的水资源②有丰富的煤炭资源③有安全的宇宙环境④有适合呼吸的大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6.我国积极开展太空探索的意义不包括( )
A.开发太空中的生物资源 B.利用太空环境开展科学实验
C.探索宇宙的起源与演化 D.认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
【广东省东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2022年热映的科幻电影《独行月球》,讲述了人类为抵御来自小行星带的小行星“π”的撞击,在月球部署月盾计划,拯救地球而引发的一系列故事。下图为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7.小行星“π”最可能来自( )
A.水星与金星之间 B.金星与地球之间
C.地球与火星之间 D.火星与木星之间
28.自古以来,人类对于太空的探索从未止步,这有利于( )
①了解地球宇宙环境 ②探索地外新家园 ③观测天体运动 ④占领太空范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几十年来,中国航天人艰苦创业、奋力攻关,取得了辉煌战绩,使我国空间技术发展跨入了国际先进行列。2024年10月15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了我国首个国家空间科学规划《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提出了至2050年我国空间科学发展路线图,其中就包括寻找外星生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中国探索外太空,发展航天事业的的意义有哪些( )
① 扩展人类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改变宇宙环境
②满足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科技发展等需求
③促进人类文明与进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④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方案、路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0.以生机勃勃的地球作参考,若未来发现外星生命,其所在星球可能具有的特征是( )
A.表面温度极高 B.表层液态水丰富
C.表层无大气层 D.运行轨道不稳定
31.根据我国的空间科学发展规划,寻找外星生命时,以下哪种类型星体可能成为重点关注对象( )
A.恒星 B.行星 C.彗星 D.星云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振安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天工开物”计划是我国发起的对围绕太阳运行的不同天体进行探索和资源开发的长期计划。其目标是以地球为起点,由近至远逐步建设太空资源开发体系。读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2.小行星带位于哪两个行星之间( )
A.水星和金星 B.土星和天王星 C.火星和木星 D.木星和土星
33.我国实施“天工开物”计划的意义是( )
A.实现规模化、商业化太空旅游的发展 B.推动太空资源开发利用领域跨越发展
C.寻找新星球为现阶段太空移民做准备 D.为世界各国的和平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提升训练】
二、解答题
34.读太阳系模式图(甲图)和太阳系“生命可居住带”示意图(乙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表示地球的是 (填字母),与地球距离最近的一颗恒星是 (填名称)。地球轨道内,外两侧轨道上分别运行着 和 (填行星名称)。
(2)指出乙图中显示“生命可居住带”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说明理由。
(3)请你简要列举一例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
(4)请你说出人类探索太空的意义。
3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4年8月20日凌晨,2024年首个“超级月亮”如约现身夜空,我国天气晴好地区的公众于19日晚至20日晨赏拍到了这轮“胖月亮”。下图示意“超级月亮”。
(1)形成此次天文现象的天体是地球的 (天体类型)。
(2)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时月面出现的地球影子是圆形的这一现象,给出了“地球是圆形”的科学依据,但地球实际上是一个 、 的球体。
月球资源丰富,如氦-3等能源物质可为地球能源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探索月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起源和演化。月球是进行太空探索的重要基地,可作为中转站为更远的星际航行积累经验。月球探索能推动科技进步,带动众多领域的技术创新。它还能激发人类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拓展我们对宇宙的认知边界。
(3)如果人类在月球建立基地,从事科研、生产、生活及其他太空活动,那么人类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条件有哪些?
(4)2004年,我国探月工程正式启动。列举一例说明我国探月取得的成就。
(5)根据材料说明人类开展月球探索的意义。
试卷第8页,共10页
试卷第9页,共10页
《2.2太空探索分层训练》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D B D B D D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D B C D B D B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B C B D A D A B B
题号 31 32 33
答案 B C B
34.(1) C 太阳 金星 火星
(2)主要影响因素:温度。理由:与太阳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
(3)1970年,中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2007年,“嫦娥一号”发射,迈出中国探月第一步
(4)有助于人类更好地了解宇宙的奥秘;有助于更好地开发宇宙空间和太空资源;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5.(1)卫星
(2) 两极稍扁 赤道略鼓
(3)水、氧气、食物、能源等。
(4)嫦娥六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的安全着陆和巡视检查,不仅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大量宝贵的月壤样本,也为人类对月球的认知增添了新的篇章。通过对月壤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月球的地质结构、成分演化以及月球与地球等天体的相互关系,为未来的深空探索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撑。
(5)有助于提升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推动航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资源做出贡献。
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