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专题3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 氯气及氯的化合物
第5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应用
一、守恒规律 (电子得失守恒)
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氧化剂的电子总数=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
=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
1.在一定条件下,PbO2与Cr3+反应,产物是Cr2O72-和Pb2+,则1mol Cr3+反应所需PbO2的物质的量为 ( )
A 3.0mol B 1.5mol C 1.0mol D 0.75mol
B
现有24ml浓度为0.05mol/L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mL浓度为0.02mol/L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则元素Cr在被还原的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A. +6 B +3. C +2. D 0
B
二、价态规律:
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
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只有还原性。
应用:判断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1.高低规律:
二、价态规律:
1.高低规律:
练习1:已知:氮元素有-3、0、+1、+2、+3、+4和+5七种化合价,试据此判断下列四种化合物:
①NO ②N2O4 ③HNO3 ④NH3中:
(1)氮元素只能作还原剂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
(2)可能是HNO2还原产物的是________。
(3)不可能是N2的氧化产物的是________。
④
①④
④
练习2.实现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须加入还原剂
才能实现的是
B.
C.
D.
A.
B
练习3. 回答下列问题
(1)在S2-、Fe3+、Fe2+、Mg2+、S、I-、H+中,
只有氧化性的是 ,
只有还原性的是 ,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
Fe2+、S
I-、S2-
Fe3+、Mg2+、H+
①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
高价态+低价态→中间价态,即“只靠近,不交叉”。
(2)归中规律
二、价态规律:
练习1. 反应 5NH4NO3 == 4N2+2HNO3+9H2O
被氧化与被还原N元素质量比为 。
5:3
练习2.有关反应6HCl(浓)+KClO3====KCl+3Cl2↑+3H2O的,
正确的是 ( )
A.KClO3作氧化剂,HCl作还原剂
B.当有6 mol HCl发生反应时,转移了6 mol电子
C.HCl只作还原剂
D.Cl2的氧化性大于KClO3
A
②同种元素相邻价态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
(2)归中规律
如SO2有还原性,浓H2SO4有氧化性,但二者不能反应,是因为S元素的+4价和+6价之间无中间价态。
二、价态规律:
①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
高价态+低价态→中间价态,即“只靠近,不交叉”。
特征:只有一种元素的中间价态发生氧化还反应,生成该元素的高价态和低价态物质,即
中间价态→高价态+低价态。
(3)歧化规律
3S+6KOH = K2SO3+ 2K2S+3H2O
得 2 2e-
+4
0
-2
得 1 4e-
二、价态规律:
三、先后规律:
(1)同一氧化剂与多种还原剂混合时,还原性强的先反应。
例如,已知还原性:I ->Fe 2+> Br-,当把氯气通入FeBr
溶液时,因为还原性: Fe 2+>Br ,所以氯气的量不足时
首先氧化Fe 2+:把氯气通入FeI 溶液时,因为
还原性:I ->Fe 2+,所以氯气的量不足时首先氧化I -。
三、先后规律:
(2)同一还原剂与多种氧化剂混合时、氧化性强的先反应。
应用:判断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或判断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
例如,向含有Fe3+、Cu2+ 、H+的溶液中加入铁粉,
因为氧化性: Fe3+>Cu2+ >H+ ,
所以铁粉先与Fe3+反应,然后再依次与 Cu2+ 、H+反应。
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四、强弱规律:
应用:①物质间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②判断氧化剂(还原剂)和有还原性(氧化性)的
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发生反应。
练习1.已知下列两氧化还原反应:
O2 + 4HI === 2I2 + 2H2O
Na2S + I2=== 2NaI + S
试比较三种单质的氧化性强弱顺序。
答案:O2>I2>S
练习2.已知有如下反应:
①ClO +5Cl-+6H+=3Cl2+3H2O,
②2FeCl3+2KI=2FeCl2+2KCl+I2,
③2FeCl2+Cl2=2FeCl3.
下列各微粒还原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A.I->Cl->Fe2+>Cl2 B.Fe2+>I->Cl->Cl2
C.I->Fe2+>Cl->Cl2 D.I->Cl->Fe2+>Cl2
C
练习3.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比氧化产物强,还原剂的还原性比还原产物强,已知X2、Y2、Z2、W2四种物质的氧化性强弱顺序:W2>Z2>X2>Y2,则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能发生的是( )
A.2W-+Z2===W2+2Z- B.2Y-+W2===Y2+2W-
C.2Z-+X2===Z2+2X- D.2X-+Z2===X2+2Z-
BD
练习4.某同学写出以下三个化学方程式(未配平):
①NO+HNO3→N2O3+H2O
②N2O4+H2O→HNO3+HNO2
③NH3+NO→HNO2+H2O
其中你认为一定不可能实现的是 (填序号)。
③
【要点探究】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方法一: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比较
方法二:根据元素的活动性顺序比较
(1)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比较
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就越强,越容易失去电子;其对应阳离子(Fe对应Fe 2+)的氧化性越弱,越难得到电子
K+单质还原性从左到右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阳离子氧化性从左到右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增强
方法二:根据元素的活动性顺序比较
(2)根据非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比较
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就越强,越容易得到电子;其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越难失去电子。
阴离子还原性:S2->I->Br->Cl->F-
单质氧化性:F2 > Cl2>Br2>I2>S
方法三:根据反应条件判断
当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反应越易进行,则对应的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反之越弱。
当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反应越易进行,则对应的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反之越弱。
1.(1)MnО + 4HCl( 浓)= MnCl2 + Cl2↑+H2O
2KMnО4 + 16HCI(浓)=2KCl +2MnCl2+5Cl2↑+8H20
故氧化性: KMnО4 MnО
>
△
2.Na、Mg、Al单质与H20的反应情况如下,Na与冷水剧烈反应,Mg与水加热条件下才反应,AI与水加热条件下也难反应,故还原性: 。
Na>Mg>Al
方法四:根据产物价态高低判断
当还原剂在相同的条件下与不同的氧化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可由对应氧化产物中相同变价元素价态的高低来判断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即在相同条件下,使还原剂中元素的价态升得越高,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
例:2Fe+3Cl2==2FeCl3 、Fe+S = FeS,
则氧化性:Cl2 S.
>
△
点燃
方法五:同一物质在不同条件下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1)温度:如热浓硫酸的氧化性强于冷浓硫酸的氧化性;热浓盐酸的还原性强于冷浓盐酸的还原性。
(2)浓度:如硝酸的浓度越大其氧化性越强;浓盐酸的还原性强于稀盐酸。
(3)酸碱性:如KMn04的氧化性随溶液酸性的增强而增强;NO3-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几乎无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1.已知下列反应:
①Cl2+2NaBr=2NaCl+Br2②2KI+Br2=2KBr+I2
③Na2S+I2=2NaI+S↓
(1)Cl-、Br-、I-、S2-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
(2)Cl2、Br2、I2、S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
(3)判断Cl2与Na2S能否反应? (填“能”或“否”)。
(4)判断I2与NaCl能否共存? (填“能”或“否”)。
S2->I->Br->Cl-
Cl2>Br2>I2>S
能
能
【随堂训练】
2.已知还原性
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B.
C.
D.
A.
C
3.①向KMnO4晶体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
②向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 ③取实验②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碘化钾试纸上,试纸变蓝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 KMnO4 >Cl2>Fe 3+>I2
B.上述实验中,共有两个氧化还原反应
C.实验①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D.实验②证明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A
4.已知反应
①
②
③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是置换反应
B.反应③中氯元素发生还原反应
C.反应②中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
D.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B
5.为防止废弃的硒单质(Se)造成环境污染,通常用浓硫酸将其转化成SeO2,再用KI溶液处理后回收Se。发生反应:①Se+2H2SO4(浓)=2SO2↑+SeO2+2H2O;②SeO2+4KI+4HNO3=4KNO3+Se+2I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SO2是氧化产物,SeO2是还原产物
B.②中HNO3是氧化剂,KI是还原剂
C.由①②可知浓硫酸能将KI氧化生成I2
D.由①②可知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Se>KI>SO2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