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新部编版第三单元综合练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语文新部编版第三单元综合练习题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6 16:4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语文新部编版第三单元综合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jiàn( )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燥,养不过夜的。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jiàn( )赏 人迹罕至( )
(2)找出文中错别字,这个错别字“ ”的正确写法是“ ”。
(3)选段划线句子使用了 修辞手法。
2.联系上下文,选择正确的词语( )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______,这是荒园,______,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______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__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A.观赏 人迹罕至 架 牵 B.鉴赏 人迹罕至 支 牵
C.鉴赏 人声鼎沸 支 牵 D.观赏 人声鼎沸 架 牵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语言文字的错误看起来无伤大雅,实际上既关系到民族语文的纯正性、规范性和严肃性,又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不能马虎。________。唐代苦吟派诗人贾岛和韩愈“推敲”用字的故事、吕不韦“悬书城头改一字赏千金”的典故,等等,无不启示我们,对语言文字应该保持应有的敬畏和认真。
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这方面我们要高度重视 B.我们应该向古人学习
C.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向古人学习 D.今人在这方面不如古人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几天阴雨连绵,原本人来人往的公园变得冷冷清清,人迹罕至。
B.夜市上熙熙攘攘,人声鼎沸,这场面唤起了国人对城市生活的最初记忆。
C.不管企业经营得多么成功,管理者都不能高枕而卧。
D.张老师和蔼可亲,脸上总是挂着笑容。
5.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学校邀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桂梅校长给即将参加中考的同学演讲,激发同学们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演讲结束后,一些同学围着张校长交流自己的想法。你会说:___________
A.“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希望您下次还能到贵校,再次为我们举办精彩演讲。
B.张校长,您好!我非常欣赏您的演讲,如果您能讲得再生动一点就更好了。
C.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您的演讲让我更加坚信了知识能够改变命运的道理。
D.听了您的讲座,我更加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我一定会加倍努力,力争上游的,谢谢张校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你心怀探索之心,步入江西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你会发现这里虽然山水甲天下,才有无穷的文化宝藏等待着你的发现。在赣鄱大地,历史与自然交相辉映,每一处古迹都诉说着先人的智慧与坚韧,让人不由得心生敬意。
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你会发现这里虽然山水甲天下,但是有无穷的文化宝藏等待着你的发现。
B.你会发现这里不但山水甲天下,而且有无穷的文化宝藏等待着你的发现。
C.你会发现这里只有山水甲天下,才有无穷的文化宝藏等待着你的发现。
D.你会发现这里不但山水甲天下,才有无穷的文化宝藏等待着你的发现。
7.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假使 B.假设 C.若非 D.倘若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人不知而不愠 (2)子在川上曰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4)温故而知新
(5)学而不思则罔 (6)思而不学则殆
(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不逾矩
(9)择其善者而从之 (10)博学而笃志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①,长成已后,思虑散逸②,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③,便至荒芜④矣。然人有坎壈⑤,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
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⑥面墙⑦,亦为恶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⑧而无见者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
【注】①专利:专注敏锐。②思虑散逸:思想分散。③废置:搁置。④荒芜:杂草丛生,田地荒废。此处指学业荒废。⑤坎壈(lǎn):困顿,不得志。⑥因循:守旧法而不知变更。此处指不愿重新学习。⑦面墙:指不学之人如面对着墙,一无所见。⑧瞑目:闭上眼睛。
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勿( ) (2)乃( ) (3)皆( )
10.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
(2)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11.两篇选文都在谈论有关学习的话题,请说说作者主要提出了哪些观点。
三、现代文阅读
花 园
汪曾祺
①在任何情形之下,那座小花园是我们家最亮的地方。
②每当家像一个概念一样浮现于我的记忆之上,它的颜色是深沉的。我的脸上若有从童年带来的红色,它的来源是那座花园。
③我的记忆有菖蒲的味道。然而我们的园里可没有菖蒲呵。它是哪儿来的?是哪些草?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是我此刻把它们没有理由地纠在一起。
④“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每个小孩子都这么唱过吧。有时什么也不做,我躺着,用手指绕住它的根,用一种不露锋芒的力量拉,听顽强的根须一处一处断。这种声音只有拔草的人自己才能听得见。当然我嘴里是含着一根草了。草根的甜味和它的似有若无的水红色是一种自然的巧合。
⑤草被压倒了。有时我的头动一动,倒下的草又慢慢站起来。我静静地注视它,很久很久,看它的努力快要成功时,又把头枕上去,嘴里叫一声:“嗯!”有时,不在意,怜惜它的苦心,就算了。这种性格呀!那些草有时会吓我一跳的,它在我的耳根伸起腰来了,当我看天上的云。我的鞋底是滑的,草磨得它发了光。
⑥莫碰臭芝麻,沾惹一身,瞎,难闻死人。沾上身了,不要用手指去拈,用刷子刷。这种籽儿有带钩儿的毛,讨嫌死了。至今我不能忘记它:因为我急于要捉住那个“都溜”(一种蝉,叫的最好听),我举着我的网,蹑手蹑脚,抄近路过去,循它的声音找着时,拍,得了。可是回去,我一身都是那种臭玩意。想想我捉过多少“都溜”!
⑦我觉得虎耳草有一种腥味。
⑧紫苏的叶子上的红色呵,暑假快过去了。
⑨蟋蟀已经变成大人玩意了。但是大人的兴趣在斗,而我们对于捉蟋蟀的兴趣恐怕要更大些。我看过一本秋虫谱,上面除了苏东坡米南宫,还有许多济颠和尚说的话,都神乎其神的不大好懂。捉到一个蟋蟀,我不能看出它颈子上的细毛是瓦青还是朱砂,它的牙是米牙还是菜牙,但我仍然是那么欢喜。听,哪里?这儿,是的,这儿了!用草掏,手扒,水灌,嚯,蹦出来了。顾不得螺螺藤拉了手,扑,追着扑。有时正在外面玩得很好,忽然想起我的蟋蟀还没喂呐,于是赶紧回家。我每吃一个梨,一段藕,吃石榴吃菱,都要分给它一点。正吃着晚饭,我的蟋蟀叫了。我会举着筷子听半天,听完了对父亲笑笑,得意极了。一捉蟋蟀,那就整个园子都得翻个身。我最怕翻出那种软软的鼻涕虫。可是堂弟有的是办法,撒一点盐,立刻它就化成一摊水了。
⑩有的蝉不会叫,我们称之为“哑巴”。捉到“哑巴”比捉到“红娘”更坏。但哑巴也有一种玩法。用两个马齿苋的瓣子套起它的眼睛,那是刚刚合适的,仿佛马齿苋的瓣子天生就为了这种用处才长成那么个小口袋样子,一放手,“哑巴”就一直向上飞,决不偏斜转弯。
好些年看不到土蜂了。这种蠢头蠢脑的家伙,我觉得它也在花朵上把屁股撅来撅去的,有点不配,因此常常愚弄它。土蜂是在泥地上掘洞当作窠的。看它从洞里把个有绒毛的小脑袋钻出来(那神气像个东张西望的近视眼),嗡,飞出去了,我便用一点点湿泥把那个洞封好,在原来的旁边给它重掘一个,等着,一会儿,它拖着肚子回来了,找呀找,找到我掘的那个洞,钻进去,看看,不对,于是在四近大找一气。我会看着它那副急样笑个半天。或者,干脆看它进了洞,用一根树枝塞起来,看它从别处开了洞再出来。好容易,可重见天日了,它老先生于是坐在新大门旁边歇息,吹吹风。神情中似乎是生了一点气,因为到这时已一声不响了。
祖母叫我们不要玩螳螂,说是它吃了土谷蛇的脑子,肚里会生出一种铁线蛇,缠到马脚脚就断,什么东西一穿就过去了,穿到皮肉里怎么办?
它的眼睛如金甲虫,飞在花丛里五月的夜。
(选自汪曾祺《人间草木》,有删改)
12.打开记忆之门,作者找到了很多难忘的记忆片段,请你根据内容加以概述。
13.请你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设计朗读的轻重音、语速,并说说理由。
我举着我的网,蹑手蹑脚,抄近路过去,循它的声音找着时,拍,得了。
14.下列对散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散文通过对花园生活的回忆,表现作者对花园的留恋,对童年生活的追忆。
B.第①段“最亮”一词,强调了花园于“我”的非凡意义和美好深刻的记忆。
C.第②段画线句意在强调那座花园让“我”从童年时期就拥有了健康的脸色。
D.这篇散文抓住了平常生活中普通、常见的景和物来写,却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15.文学社同学想将《花园》与课内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进行联读,请你帮助他寻找两篇文章的共同之处。
【知识补充】
联读:顾名思义,是将两篇或者多篇文章放在一起联系阅读,同中求异,异中看同。
花盆里的花仙子
丁立梅
①他一直不是个好学生,惹是生非,自由散漫,不学无术。老师们看到他就摇头,同学们也不待见他。为了让他少惹事,老师们对他说:“张星,这次考试,你可以不参加。”“张星,星期天补课,你可以不来。”那么,好吧,他乐得逍遥,整日里游东逛西,打发光阴。偶尔坐在教室里,也是伏在桌上睡觉。
②新来的女老师,有双美丽的大眼睛。女老师特别喜欢花草,自己掏钱,买来很多的花草装点教室。这个窗台上搁一盆九月菊,那个窗台上放一盆吊兰,教室被她装点得像个小花园。
③那天,上课铃声响了一阵过后,他才拖拖沓沓进教室,却遇见女老师一双微笑的眼。女老师手上托着一个小花盆,对他说:“张星,这盆花放在你旁边的窗台上,交给你管理,可以吗?”
④他有些意外,一时竟愣住了。定睛看去,花盆里只一坨泥,哪里有半点花的影子。女老师看出他的疑惑,笑吟吟地说:“泥里面埋着花的根呢,只要你好好待它,它会很快长出叶来,开出花来。”
⑤他接下花盆,心慢慢湿润了,第一次有种被人信任的感觉。虽然表面上,他还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⑥他极少再东游西荡,待在教室里的时间,越来越长。他不再伏在桌上睡觉,他给那盆花松土,浇水。他的眼光,常不由自主地望向那只小花盆,心里开始充满期待。
⑦春寒料峭的日子,那盆土里,竟冒出了嫩黄的芽。芽最初只有指甲大小,像羞怯的小虫子,探头探脑地探出泥土来。他忍不住一声惊叫:“啊,出芽了!”心里的欣喜,排山倒海。同学们簇拥过来,围在他的座位旁,和他一起观看花长芽。弱小的生命,在他们的守望中,渐渐蓬勃起来。三月的时候,葱绿的枝叶间,开出了桃红的花,一朵,再一朵。居然是一盆漂亮的风信子。
⑧他激动地拉来女老师。女老师低头嗅花,突然微笑地问他:“张星,你知道风信子的花语是什么吗?”他茫然地摇摇头。女老师说:“风信子的花语是,只要点燃生命之火,便可同享丰盛人生。”他没有吱声,若有所思地打量着那盆花。桃红的花朵,像燃烧着的小灯笼,把他黯淡的人生,照得色彩明艳。
⑨他开始摊开课本,认真学习。本就不是个笨孩子,成绩很快上去了。老师们都有些惊讶,说:“张星啊,没看出你小子还有两下子呀。”他羞涩地笑。坚硬的心,像窗台上的那盆风信子,慢慢地盛开了。有些疼痛,有些欢喜。做人的感觉,原来是这么好。
⑩后来,他毕业了。由于基础太差,他没能考上大学。但他却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支点,租了一块地,专门种花草。经年之后,他成了远近闻名的花匠,培育出许多品质优良的花卉,其中,有各种各样的风信子。
16.请从“张星”的角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
17.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芽最初只有指甲大小,像羞怯的小虫子,探头探脑地探出泥土来。
18.作者在第⑨段中写道:“有些疼痛,有些欢喜。做人的感觉,原来是这么好。”请分析“有些疼痛”和“有些欢喜”的原因。
19.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女老师的形象。(不少于两点)
四、作文
20.《往事依依》这散文通俗易懂,文采斐然,生动形象的语言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又给人思想的启迪。而且全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中心鲜明突出。文章的这些特点,对于大家写作叙事性记叙文有很好的临摹价值。
请仿照课文,叙写一件事。(600字左右)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新部编版第三单元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1.(1) 鉴 hǎn
(2) 燥 躁
(3)对比
2.B
3.C
4.A
5.D
6.B 7.D
8. 生气,恼怒 河流 诚信 新的理解和体会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疑惑 以……为快乐 越过 好的方面,优点 坚定
9. 不要 才 都 10.(1)曹操、袁遗到了老年,(学习的志向)更加坚定,这都是从小学习到老年仍不厌倦。
(2)幼年学习的人,像太阳刚放出的光芒;老年才开始学习的人,像拿着蜡烛在夜里行走,这比闭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见的人要好。 11.示例:①学习要趁早;②年轻时因为一些事情而耽误了学习,那么年纪大了也应该继续学习,不能自暴自弃;③什么时候开始学习都不晚,就算晚年才开始学习,也可以取得成绩。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放弃学习。
12.拉巴根草的根;沾惹臭芝麻;兴趣盎然捉蟋蟀;捉“哑巴”玩;逗弄土蜂。 13.轻读“蹑手蹑脚”,表现“我”捉“都溜”时的小心翼翼;重读“拍”,表现“我”捉“都溜”时的用力。“我举着我的网,蹑手蹑脚”放慢语速,表现“我”靠近时动作的小心;“拍,得了”语速可以加快,表现“我”捉“都溜”时的果断迅速。 14.C 15.两篇文章都写了童年的趣味“花园”,鲁迅在百草园玩捉迷藏,按住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本文写“我”在花园捉蟋蟀、逗弄土蜂等。两者都写了童年趣事,以儿童视角感受自然之美。
16.张星上学时一直不是好学生,但在一位育人有方的女老师的帮助下,他转变了态度,开始认真学习。他虽然没有考上大学,但最后成了远近闻名的花匠。 17.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花芽刚刚出土的情态,新颖而富有活力。 18.“有些疼痛”是为过去的不思进取、不学无术而悔恨,而自责,而心痛;“有些欢喜”是因为在女老师的鼓励下,认真学习,提高了成绩,并得到了老师们的肯定。 19.示例:热爱生活,积极开朗;具有爱心,关爱学生;充满智慧,善于引导学生。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