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地理一轮基础复习训练(八)常见自然灾害与避防(3份,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届高考地理一轮基础复习训练(八)常见自然灾害与避防(3份,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06 16:37:56

文档简介

2026届高考地理一轮基础复习训练
气象灾害
一、单选题
1.2024年6月到7月,连续降水导致湖南省华容县洞庭湖堤坝决堤。下图为华容县位置图。读图完成问题。
造成华容县洪灾的主要原因有( )
①沿河、湖地势低②持续性强降雨
③堤岸长期受侵蚀④地壳运动活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尤其突出,给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如图为我国水、旱灾害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图示旱灾区旱灾最严重的时段是( )
A.3~5月 B.7~8月 C.9~11月 D.12~次年1月
3.为减轻水旱灾害对农业的危害,我国大力采取的直接有效措施是( )
A.加强干旱监测与预报 B.兴修水利工程
C.合理分配各河段水资源 D.发展节水灌溉技术
江苏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产量大,冬半年农业生产常受寒潮影响。下图为1979—2020年江苏省寒潮频次(单位:次)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苏省寒潮频次的空间分布特点大致呈( )
A.西南向东北递增 B.沿海向内陆递增
C.西北向东南递减 D.南北向中部递减
5.影响甲地寒潮频次较成都多的主要因素是( )
A.洋流 B.海陆位置 C.地形 D.纬度位置
6.春季寒潮对甲地粮油作物的影响较乙地更大,主要是因为两地( )
A.作物生长阶段不同 B.防灾减灾能力不同
C.农业生产部门不同 D.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2024年9月6日,台风“摩羯”登陆海南岛,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7级。下图为台风“摩羯”移动路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台风“摩羯”登陆海南岛后( )
A.呈向西北移动的趋势 B.风速不断降低
C.沿途地区只吹偏东风 D.匀速向前移动
8.受台风“摩羯”影响,海南岛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①沿海出现海啸 ②伏旱灾害减轻 ③淡水更新加快 ④山区发生泥石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下击暴流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小概率局地气象灾害。暖湿气流强烈抬升导致水汽迅速凝结形成水滴。当水滴重力大于空气浮力时下落,拖曳空气形成下沉气流。水滴靠近地面时快速蒸发,强烈吸收周围空气中的热量,使周围形成高密度冷空气,加速气流下沉。下沉气流剧烈撞击地面后向四周爆发,引发强风等灾害性后果。下图为下击暴流气流运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下击暴流高发的季节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0.下击暴流可引起地面强风是因为( )
A.地面摩擦力小 B.空气密度小 C.地转偏向力大 D.气压梯度大
11.关于下击暴流灾害防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营造防风林,削减风速 B.加强气象监测,及时预警
C.修建挡风墙,减轻危害 D.减小建筑密度,缓解灾情
12.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图中甲、乙、丙气象灾害分别为( )
A.春旱、寒潮、沙尘暴 B.寒潮、台风、沙尘暴
C.伏旱、暴雪、沙尘暴 D.伏旱、洪涝、冻害
下图为亚洲部分地区2019年冬季某时刻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甲、乙两处之间最大气压差可能为( )
A.914.此时我国北方即将遭受的气象灾害是( )
A.暴雨 B.高温 C.台风 D.寒潮
二、综合题
15.图甲是洪水应急图。图乙为我国两种气象灾害图,读图回答问题。
(1)我国东部季风区洪涝灾害多发,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
(2)根据图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突发洪水时,应____获得逃生机会。
(3)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我国华北地区的旱情以____季最为突出。为减轻旱灾对农业的影响,可以采取哪些措施____?
(4)根据乙图可知,甲表示的气象灾害是____。乙表示的气象灾害是____,乙灾害主要发生的季节____
(5)寒潮带来的剧烈降温往往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请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在农田里减缓冻害对农作物损害的可行方案____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夏季,地中海沿岸各国遭遇多轮高温天气,地中海也出现了史无前例的30°C海温。9月4日前后,飓风“丹尼尔”在希腊西南近海形成,随后在地中海东部缓慢南移,于9月10日登陆利比亚东北部;该国多地出现大暴雨和特大暴雨,最高日雨量达414.1毫米,创下当地降雨纪录,导致利比亚两座水库溃堤。9月12日,飓风来到埃及境内深入撒哈拉沙漠,尼罗河三角洲出现了沙尘暴。下图为“丹尼尔”卫星监测图。
(1)分析地中海飓风“丹尼尔”的形成条件。
(2)分析飓风:“丹尼尔”在埃及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引发沙尘暴的主要原因。
(3)为了防御极端天气带来的危害,完善极端天气预警机制十分重要,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一、单选题
1. 答案:A
解析:①地势低洼+②持续降水+③堤岸侵蚀(④地壳稳定非主因)。
2. 答案:A
解析:华北春旱最严重(B夏涝为主;C/D降水较少)。
3. 答案:B
解析:水利工程调蓄水源(A/C/D非直接措施)。
4. 答案:D
解析:苏北寒潮频次高(A/B/C频次较低)。
5. 答案:C
解析:北部无山脉阻挡(A/B/D非主因)。
6. 答案:B
解析:寒潮导致霜冻(A/C/D非主要危害)。
7. 答案:B
解析:登陆后摩擦力增大减速(A向东北移动;C风向多变;D速度波动)。
8. 答案:D
解析:③淡水更新+④泥石流(①不引发海啸;②无伏旱)。
9. 答案:A
解析:①暖湿气流+②强烈抬升(③/④非形成条件)。
10. 答案:B
解析:气流下沉撞击地面(A上升气流;C/D非气流特征)。
11. 答案:D
解析:冷空气堆积高压(A低压;B/C气压值错误)。
12. 答案:D
解析:冷锋南下引发寒潮(A/B/C季节不符)。
13. 答案:D
解析:甲1026hPa乙1002hPa差值24hPa。
14. 答案:D
解析:强冷空气南下(A/B/C天气特征不符)。
二、综合题
15.
(1) 洪涝自然成因:
① 季风气候降水集中
②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③ 河网密布汇流迅速
④ 台风暴雨叠加影响
(2) 洪水应急措施:
向高处转移避险
(3) 华北旱情:
春季
抗旱措施:
① 人工增雨
② 节水灌溉
③ 调整作物结构
(4) 气象灾害类型:
甲:寒潮
乙:台风
季节:夏秋季
(5) 防冻措施:
① 覆盖地膜保温
② 熏烟增温防霜
③ 喷灌释放潜热
16.
(1) 地中海飓风成因:
① 异常高温海面(30℃)
② 强烈蒸发提供水汽
③ 低压系统引导气流
④ 海陆热力差异驱动
(2) 沙尘暴成因:
① 飓风外围强风卷沙
② 撒哈拉沙源丰富
③ 三角洲地表干燥
④ 植被覆盖度低
(3) 预警机制建议:
① 建立跨区域监测网络
② 发展高精度预报模型
③ 完善应急响应体系
④ 加强公众防灾教育
⑤ 推动国际合作共享2026届高考地理一轮基础复习训练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单选题
风沙环境致灾潜力是指特定区域内风沙活动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造成破坏或威胁的可能性程度。新疆地形和气候复杂,沙源丰富,风力强劲,风沙活动频繁,风沙环境致灾潜力大且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下图示意2001—2020年新疆昆仑山-阿尔金山风沙环境致灾潜力平均月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昆仑山-阿尔金山风沙环境致灾潜力夏季偏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拔高度 B.冰雪覆盖度 C.植被覆盖度 D.地形起伏
2.监测风沙活动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实地调查 B.遥感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 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3.内河航道是河流水道中相对固定、能够保障船舶安全航行的通道:船舶由下游向上游行驶为上行,反之为下行。下图所示河段河水水位、流速和流向会随潮汐发生周期性改变。该河段各航道均能保障小型船舶全时段双向通行。该河段船舶航行时须靠航道右侧行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船舶夜间航行时,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
A.监测流速 B.探测水深 C.测定流向 D.校正航向
下图示意某GIS软件显示的某校部分建筑分布的地图窗口及其属性(如用途、建筑面积、建筑高度等)的浏览窗口(面积单位:平方米;高度单位: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若该图浏览窗口中的建筑物属性与地图窗口中的图形对应,此时浏览窗口中选中的对象对应的图形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学生宿舍在食堂的东南方向 B.食堂在喷水池的西北方向
C.学生宿舍在教学楼的西南方向 D.教学楼在喷水池的正南方向
6.若在该GIS软件中量算到学校局部用地的长为300米、宽为220米,要将此用地的平面图用1:1000的比例输出,则选用纸张幅面最小的是( )
A.B4纸(35.3厘米×25.0厘米) B.A4纸(29.7厘米×21.0厘米)
C.A3纸(42.0厘米×29.7厘米) D.B3纸(50.0厘米×35.3厘米)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5年4月22日15时28分在西藏林芝市米林市发生3.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此次地震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地理信息技术在灾害救援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
A.圈层① B.圈层② C.圈层③ D.圈层④
8.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在灾害救援中的作用,正确的是( )
A.运用遥感获取地震的震级与烈度 B.运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规划救援的路线
C.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获取灾区灾情 D.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监测滑坡体位移
北京时间2024年5月10日14:54,太阳爆发一次X3.9级强耀斑,受地磁暴活动影响,新疆、内蒙古、甘肃、黑龙江等多地日前出现极光现象。据美联社报道,当地时间5月14日,太阳爆发了自2005年以来最强的一个耀斑,强度达X8.7级,美国东部时间12:51达到顶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X8.7级耀斑相较于X3.9级耀斑对我国产生的危害更小的原因是( )
A.X3.9级耀斑等级更高 B.X8.7级耀斑爆发时我国处于黑夜
C.X8.7级耀斑爆发时以阴雨天气为主 D.X3.9级耀斑产生磁暴活动影响大
10.耀斑爆发产生的危害可能是( )
A.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B.有线电视通信中断
C.人的身体受到伤害 D.多地产生极光现象
11.模拟耀斑爆发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可以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 )
A.RS B.GNSS C.BDS D.GIS
据北京日报客户端消息,2022年7月22日,记者刚刚从河南省应急管理厅获悉,16日以来,新一轮强降雨造成全省103个县(市、区)877个乡镇300.4万人受灾,因灾死亡33人,失踪8人。全省已紧急避险转移37.6万人,紧急转移安置25.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15.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2.2亿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对洪灾进行适时监测,主要采用的技术是( )
A.数字地球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系统 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13.上述灾情统计的精确性高,主要是利用了( )
A.数字地球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系统 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精确农业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是实现农业低消耗、高效、优质、安全的重要途径。下图为精确农业系统工作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精确农业决策支持系统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NSS B.GIS C.RS D.数字地球
15.为制作农田的产量电子图,需要获取田间作物生长情况的空间分布信息,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NSS B.GIS C.RS D.数字地球
16.无人机根据肥力电子图对农田进行“精确施肥”,需要借助的重要技术是( )
A.GNSS B.GIS C.RS D.数字地球
二、综合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110指挥中心在接到报警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指挥警车到达事故地点。为提高出警效率,城市都配备了巡警车。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可大大提高出警效率(下图)。
(1)110指挥中心要随时掌握每辆巡警车在城市中的位置,可以利用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
(2)110指挥中心要确定哪一辆巡警车离事故地点最近,可以利用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
(3)110指挥中心要判定最近的警车至事故地点的道路是否畅通,还需要利用哪些技术?如果存在严重交通堵塞,110指挥中心又该怎么办?
(4)假如你是110指挥中心的调度员,请你设计在接到报警到指挥警车前往事故地点的工作程序。
(5)由此例推想,地理信息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城市管理的哪些部门中?
18.未来“智慧城市”生活的愿景是:走在街头,通过“无线智能叫车服务”就能立刻把出租车叫到身边;想租房买房,只需用智能手机的摄像头对着小区,详细的租售信息立即显示在四维地图上;“智慧医疗”——让人们在家也可以通过远程网络和传感系统轻松地看病;“智慧家居”——家里安装一个大屏幕,想购物或订机票,动动手指头就能完成;“智慧导航”——除了带路,还能播报天气、路况等。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材料中的“智慧城市”主要应用了哪些地理信息技术?
(2)“智慧城市”还有哪些功能?
一、单选题
1. 答案:C
解析:夏季植被覆盖度高抑制风沙(A/B/D非主因)。
2. 答案:B
解析:RS实时监测沙尘(A非技术手段;C/D功能不符)。
3. 答案:D
解析:北斗提供实时定位导航(A/B/C非主要功能)。
4. 答案:D
解析:④对应喷水池(①教学楼;②食堂;③宿舍)。
5. 答案:B
解析:食堂在喷水池西北(A宿舍在东北;C宿舍在东北;D教学楼在东南)。
6. 答案:C
解析:A3纸满足30cm×22cm输出(A/B尺寸不足;D过大)。
7. 答案:A
解析:①地壳(10km深度)(②地幔;③外核;④内核)。
8. 答案:B
解析:北斗规划路径(A震级需地震台网;C GIS分析灾情;D GNSS监测需配合)。
9. 答案:B
解析:X8.7爆发时中国夜间(A X8.7更强;C/D非主因)。
10. 答案:A
解析:耀斑干扰电离层(B有线不受影响;C/D非直接危害)。
11. 答案:D
解析:GIS模拟影响(A/B/C非模拟功能)。
12. 答案:C
解析:RS动态监测(A虚拟地球;B分析系统;D定位导航)。
13. 答案:B
解析:GIS统计灾情(A/C/D无统计功能)。
14. 答案:B
解析:GIS空间分析(A定位;C感知;D虚拟)。
15. 答案:C
解析:RS获取作物长势(A定位;B分析;D虚拟)。
16. 答案:A
解析:GNSS精准定位(B/C/D非导航功能)。
二、综合题
17.
(1) 车辆定位技术: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2) 路径分析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IS)
(3) 辅助技术:
① 实时交通监控系统
② 智能信号灯数据
应急方案:
① 启用备用路线
② 调度直升机支援
(4) 接警工作流程:
① 接收报警定位
② 调取周边警力
③ 分析最优路径
④ 下达调度指令
(5) 城市管理应用:
① 消防应急
② 医疗急救
③ 市政维护
④ 公共交通
18.
(1) 核心技术:
①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定位服务)
②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
③ 遥感技术(环境感知)
(2) 智慧功能扩展:
① 智能垃圾分类监管
② 地下管网监测
③ 空气质量预警
④ 能源消耗优化
⑤ 公共安全防控2026届高考地理一轮基础复习训练
地质灾害、生物灾害
一、单选题
2024年6月8日11时16分,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北纬26.30度,东经118.15度)发生3.5级地震。地震发生时,三明市三元区市民通过手机接收到了地震预警系统发出的预警信息。12月10日,尤溪县防震减灾科普馆正式挂牌并投入使用,该科普馆集宣传、展示、互动、沉浸式体验为一体。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此次地震发生时( )
A.只有一个烈度 B.震中距相同的地区破坏程度相同
C.产生的S波穿过莫霍界面时速度加快 D.产生的S波比P波先到达三元区
2.地震预警系统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D.数字地球
3.除科普馆外,尤溪县政府还可以采取的防震减灾措施有( )
A.健全防震减灾工作体系 B.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
C.利用遥感系统实现精准预警 D.居民自行设计地震撤离路线
2002年春季,新疆伊犁则克台河上游地区冬季深厚的积雪彻底消融后,在河流左岸山坡上发生了一次大型的黄土滑坡,滑坡体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如图示意该大型黄土滑坡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与伊犁则克台河上游地区冬季积雪深厚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
①大气环流 ②岩石特征 ③地形地势 ④植被状况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该滑坡发生在积雪彻底消融后,其直接诱因最可能是( )
A.前期干旱土体收缩开裂 B.大量融雪径流掏空坡脚
C.融雪侵蚀土体裂隙扩大 D.强降水降低坡面稳定性
6.滑坡体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短期内可能导致堰塞湖的( )
A.上游河道侵蚀减弱 B.上游河道淤积减轻
C.下游河道侵蚀加剧 D.下游河道淤积加重
2018年日本北海道地震中,札幌市出现大规模砂涌现象,部分区域喷出的泥浆淹没道路达1米深。砂涌是指地下含水量高的沙土在地震发生时遭受强烈震动、挤压后,迅速液化而喷出地面的现象。砂涌对房屋、道路、桥梁等都会造成极大的威胁。完成下面小题。
7.砂涌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地下沙土的含水量②地震的震动强度③地表植被的类型④人类活动强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关于砂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砂涌仅发生在沿海地区 B.砂涌的规模与地震震级呈正相关
C.砂涌可能伴随多次喷发现象 D.砂涌对农田的破坏力小于对建筑的破坏力
9.下列措施中,对减轻砂涌危害最有效的是( )
A.在潜在砂涌区种植深根植物 B.加固建筑物地基以抵抗液化
C.修建地下排水系统降低沙土含水量 D.禁止在砂涌高风险区进行任何开发
色东普沟位于西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段左岸,沟道狭长陡峭,大气降水充沛(集中在6-9月),上部海洋性冰川(对温度变化敏感)发育,沟内堆积大量冰碛物和松散体。1961年以来该处发生多次堵江事件。2017年11月,该地附近发生一次强震。2018年起至今,该地先后又发生至少8次堵江事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2018年以来色东普沟堵江灾害链演化的基本过程是( )
A.泥石流—地震—洪水—堰塞湖 B.地震—泥石流—堰塞湖—洪水
C.地震—堰塞湖—泥石流—洪水 D.泥石流—堰塞湖—洪水—地震
11.下列关于该地灾害的发生及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是灾害发生的基础因素 B.2024年5月发生堵江灾害的诱因为强降水
C.2018年以来上游堰塞湖规模逐渐扩大 D.未来堵江灾害发生频率将减少
2020年2月14日,埃塞俄比亚南部、肯尼亚部分地区遭受蝗虫入侵,蝗虫数量庞大为数十年来罕见(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蝗虫在非洲大量繁殖的原因是( )
A.农作物众多 B.害虫天敌少
C.气候条件有利 D.随野生动物迁徙
13.蝗虫对草原的危害是( )
A.牲畜死亡 B.牲畜掉膘
C.生态退化 D.阻碍动物迁徙
豚草是一种外来入侵物种,对农牧业危害巨大。研究发现豚草具有明显的生境偏好,新疆伊犁河谷的豚草种群与分布点占比和分布点种群面积占比有关,呈带状连续分布。下图为新疆伊犁河谷不同生境中豚草分布点及种群面积占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豚草种群扩散的主要成因是( )
A.外物媒介携带 B.风媒传播 C.农业机械作业 D.农业灌溉
15.影响豚草扩散的主要生境要素是( )
A.降水条件 B.地表水分 C.土壤条件 D.太阳辐射
16.为有效应对豚草生物入侵,当地应( )
A.在河道设置滤网 B.封锁部分道路 C.退耕还牧 D.限制旅游开发
黄脊竹蝗是中国产竹区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危害毛竹,也危害水稻、玉米等。2020年6月底,黄脊竹蝗从邻国迁飞入境我国云南省江城县和勐腊县。下图示意云南省局部图及黄脊竹蝗迁飞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江城县成为境外有害生物入侵我国的天然走廊,其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山地河谷地形,河谷走向多与迁飞路径--致
B.当地人口稀少,生态环境受人类影响小
C.受印度洋和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利于生物进入
D.东南亚地区物种资源丰富,生物生长快速
18.从6月底开始,江城、勐腊县就开始了灭蝗阻击战,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有( )
①在接壤县区建“农地阻截带”,超前预防
②积极与相关邻国开展信息交流、技术援助等国际合作
③储备高效毒性强的灭杀药剂,大面积消杀
④无人机喷洒药剂高效快捷,应广泛投入使用
⑤调动相关工作人员及群众参与排查隐患,及时发布预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二、综合题
19.读我国泥石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我国泥石流的空间分布特点。
(2)图中A地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导致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3)图中B地区泥石流较A地区少,试分析其原因。
(4)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诱发泥石流,这些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至少列举3项人类活动)
(5)我国地震带和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区有明显的相关性,试分析原因。
20.生物灾害
蝗虫俗称“蚱蜢”,为植食性昆虫。大部分不太挑食,在野外草丛中,常看到它正一口一口地啃食禾本科植物的叶片,拥有强而有力的后腿,可利用弹跳来避开天敌。蝗虫产卵场所大都是湿润的河岸、湖滨及山麓和田地10厘米深的湿润土壤中,多的时候每平方米土中可集中4000~5000个卵块,每个卵块中有50~80粒卵。雨过天晴,虫卵大量孵化。群居型的成虫有成群迁移和迁飞习性,且迁飞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迁飞时在空中可持续1~3天之久。飞蝗所经之处地表植被被啃食一空、绿色草木荡然无存,像秋风扫落叶一样,令人毛骨悚然,所以古代我国不少地区建有“虫神庙”。下图为中国虫神庙(明代)分布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描述我国“虫神庙”空间分布特征。
(2)简述图示集中分布区适宜蝗虫繁殖生存的条件。
(3)“虫神庙”是由古代人们对蝗虫敬畏而建造。简答蝗虫的危害。
21.【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加拿大一枝黄花(下图)是多年生植物,繁殖力极强,传播速度快,生长优势明显,生态适应性广。因花形色泽亮丽,常用于插花中的配花,1935年作为观赏植物引入中国。引种后逸生成杂草,在河滩、荒地、公路两旁、农田边、农村住宅四周都有出现,与周围植物争阳光、争肥料,直至其他植物死亡,从而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被称为生态杀手及霸王花。
试说明加拿大一枝黄花对生态环境危害严重的原因。
一、单选题
1. 答案:C
解析:S波通过莫霍面增速(A烈度呈同心圆分布;B地质条件影响破坏;D P波先到达)。
2. 答案:B
解析:GIS处理预警信息(A遥感监测非预警;C/D非核心技术)。
3. 答案:A
解析:健全体系是根本措施(B已建科普馆;C遥感无法预警;D需统一规划)。
4. 答案:C
解析:①西风带水汽+③山地抬升(②/④与积雪无关)。
5. 答案:B
解析:融雪径流冲刷坡脚(A干旱非主因;C裂隙非直接诱因;D无强降水)。
6. 答案:D
解析:堰塞湖下游淤积加重(A/B上游侵蚀淤积增强;C下游径流减少)。
7. 答案:A
解析:①含水量+②震动强度(③/④非液化条件)。
8. 答案:C
解析:砂涌可多次喷发(A内陆也可发生;B受地质条件影响;D农田破坏同样严重)。
9. 答案:C
解析:排水降低液化风险(A深根植物无效;B无法抵抗液化;D不切实际)。
10. 答案:B
解析:地震→松动物质→泥石流→堵江→堰塞湖→溃决洪水。
11. 答案:B
解析:5月降水诱发(A地质是基础;C规模波动;D频率可能增加)。
12. 答案:C
解析:湿热气候促繁殖(A/B非主因;D无直接关联)。
13. 答案:B
解析:蝗虫啃食致草场退化(A不直接致死;C/D非主要危害)。
14. 答案:A
解析:外来物种人为携带(B/C/D传播范围有限)。
15. 答案:B
解析:河谷水分条件优越(A/C/D非主导因素)。
16. 答案:A
解析:河道拦截最有效(B/C/D效果有限)。
17. 答案:B
解析:人类活动少非主因(A地形通道;C气流助力;D物种丰富)。
18. 答案:D
解析:①②⑤科学防治(③毒性药剂破坏生态;④无人机需谨慎使用)。
二、综合题
19.
(1) 泥石流分布特征:
① 集中青藏高原东缘
② 沿山脉呈带状分布
③ 西南地区频率最高
(2) A区多发原因:
① 板块交界地壳活跃
② 降水集中多暴雨
③ 地形陡峭切割强烈
④ 植被覆盖度较低
(3) B区较少原因:
①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
② 降水强度相对较小
③ 人类活动管控加强
(4) 人为诱发活动:
① 陡坡垦殖
② 矿山开采
③ 道路建设
④ 森林砍伐
(5) 地震泥石流关联:
① 地震松动岩体
② 地震改变水文
③ 地震破坏植被
20.
(1) 虫神庙分布特征:
① 华北平原核心区
② 黄河中下游密集
③ 南方零星分布
(2) 蝗虫繁殖条件:
①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② 黄河泛滥区湿地广布
③ 农田生态系统脆弱
(3) 蝗虫危害:
① 啃食农作物致绝收
② 破坏草原生态系统
③ 引发饥荒社会动荡
21.
加拿大一枝黄花危害:
① 侵占生态位致本地种灭绝
② 破坏农业生产力
③ 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
防治建议:
① 加强入境检疫
② 机械铲除与化学防治结合
③ 引入天敌生物控制
④ 建立生态监测预警系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