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数学
人教A版(2019)
必修 第一册
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2.2 基本不等式
2.2 基本不等式 课件+练习-《精讲精练》26版高中同步新教材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基本不等式 课件+练习-《精讲精练》26版高中同步新教材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0.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06 17:14:07
点击下载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2.2 基本不等式
知识点 1 两个重要不等式
知识 清单破
不等式 变形形式 等号成立的条件
a2+b2≥2ab(a,b∈R) ab≤ 当且仅当a=b
基本不等式: ≤ (a,b>0) a+b≥2 ,ab≤ 当且仅当a=b
基本不等式与最大(小)值
1.已知x,y是正数,如果积xy等于定值P,那么当x=y时,和x+y有最小值2 .
2.已知x,y是正数,如果和x+y等于定值S,那么当x=y时,积xy有最大值 .
总结: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
知识点 2
知识拓展 平均值不等式:设a>0,b>0,则有 ≤ ≤ ≤ (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即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平方平均数.
知识辨析
1.已知m>0,n>0,且mn=81,则m+n有最大值还是最小值
2.能否运用基本不等式求出y=x+ 的最小值
3.若x>1,能否用基本不等式求x+ 的最小值
一语破的
1.有最小值.由m>0,n>0得m+n≥2 =18,当且仅当m=n=9时取等号,因此m+n有最小值18.
2.不能.若x>0,能求出y=x+ 的最小值,若x<0,能求出y=x+ 的最大值.
3.能.将“+”前的x变形为x-1+1,x-1再与 结合,乘积出现定值,进而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出最
小值为5.
定点 1 应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关键能力 定点破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注意事项
(1)一正:各项必须都是正值.
若各项都是正数,则可以直接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大(小)值;若各项都是负数,则可以提取
负号,化为正数后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大(小)值;若有些项是正数,有些项是负数,则不可以用基
本不等式求最大(小)值.
(2)二定:各项之和或各项之积为定值.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大(小)值有关问题的关键是凑出“和”或“积”为定值,常见的方
法技巧如下:
①拆(裂项拆项):对分子的次数不低于分母次数的分式进行整式分离——分离成整式与“真
分式”的和,再根据分式中分母的情况对整式进行拆项,为应用基本不等式凑定值创造条件;
②并(分组并项):目的是分组后各组可以单独应用基本不等式,或分组后先对一组应用基本不
等式,再在组与组之间应用基本不等式得出最值;
③配(配式、配系数,凑出定值):有时为了挖掘出“积”或“和”为定值,常常需要根据题设
条件采取合理配式、配系数的方法,使配式与待求式相乘后可以应用基本不等式得出定值,
或配以恰当的系数后,使积式中的各项之和为定值.
(3)三相等:必须验证取等号时条件是否成立,若等号不成立,则不能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大(小)
值.
典例 (1)当x<0时,求 +4x的最大值;
(2)当x>0时,求x+ 的最小值.
解析 (1)∵x<0,∴-x>0.
则 +4x=- ≤-2 =-8 ,
当且仅当 =-4x,即x=- 时取等号.
∴ +4x的最大值为-8 .
(2)∵x>0,∴x+ >0,∴x+ =x+ =
x+ + - ≥2× - = ,
当且仅当x+ = ,即x= 时,等号成立.
故x+ 的最小值为 .
易错警示 在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大(小)值的过程中,要注意验证“一正,二定,三相等”,若
条件不满足,常需要变形:提取负号,把数、式进行合理地拆分或变形,配凑成适当的数、式,以
便于得到定值再利用基本不等式,平时要积累一些变形的经验.
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
1.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的关键是所证不等式中必须有“和”式或“积”式,通过将
“和”式转化为“积”式或将“积”式转化为“和”式,达到放缩的效果.证明不等式常用
的变形技巧有:
(1)拆分、配凑:将所要证明的不等式先拆分成几部分,再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
(2)常值代换:利用已知的条件或将已知条件变形得到含“常值”的式子,将“常值”代入后
再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
2.多次运用基本不等式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不等号方向要一致,二是等号能同时取到.
定点 2
典例 (1)已知a,b,c>0,求证: + + ≥a+b+c;
(2)已知x,y为正实数,且满足x+y=1,证明: + ≥ .
思路点拨 (1)不等式左边添加b,c,a,利用基本不等式和不等式的性质证明.(2)先利用“乘1”
法得 + ≥4,再利用基本不等式的变形形式a2+b2≥ 证明.
证明 (1)∵a,b,c>0,
∴ +b≥2a(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c≥2b(当且仅当b=c时等号成立),
+a≥2c(当且仅当a=c时等号成立),
∴ + + +a+b+c≥2a+2b+2c,即 + + ≥a+b+c,当且仅当a=b=c时,等号成立.
(2)∵x,y>0,且x+y=1,
∴ + =(x+y) =2+ + ≥4,
∴ + ≥
= ≥ = ,
当且仅当x=y= 时取等号.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含条件的最大(小)值
1.直接利用平均数的关系求含有条件的最大(小)值,倒数和选用调和平均数、积选用几何平
均数、和选用算术平均数、平方和选用平方平均数,并根据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算术
平均数≤平方平均数,利用合适的不等式求解最大(小)值,解题时要注意进行适当的配凑.
2.消元法求含有条件的最大(小)值,即先根据条件建立两个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代入代数
式,再进行最大(小)值的求解.有时会出现多元的问题,解决方法是消元后利用基本不等式求
解,但应注意各个元的范围.
3.拼凑法求含有条件的最大(小)值
(1)根据式子的特征,先配凑出积、和为定值的形式,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
(2)解题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利用隐含条件得到定值,二是两次运用基本不等式时,不等号方向
要一致,且等号能同时成立.
定点 3
4.换元法求含有条件的最大(小)值,先利用条件将两个量化为统一形式,对统一形式进行换元,
再进行最大(小)值的求解.
5.常数代换法求含有条件的最大(小)值,主要解决形如“ax+by”与“ + (xy≠0)”中一个
是常数求另一个的最大(小)值的问题,解题时不妨设a,b,m,n,x,y>0,则(ax+by)· =am+bn+
+ ≥am+bn+2 当且仅当 = 时等号成立 .
典例 (1)已知x>0,y>0,且4x+9y-xy=0,则x+y的最小值为 ( )
A.25 B.18 C.13 D.12
(2)(多选)设正实数x,y满足x+y=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的最小值为2 B.xy的最小值为1
C. + 的最大值为4 D.x2+y2的最小值为2
A
AD
解析 (1)解法一:∵x>0,y>0,且4x+9y-xy=0,∴ + =1.则x+y=(x+y) =13+ + ≥13+
2 =25,当且仅当 = ,即x=15,y=10时取等号.
∴x+y的最小值为25.故选A.
解法二:∵x>0,y>0,且4x+9y-xy=0,
∴y= ,且x>9,∴x+y=x+ =x-9+ +9=x-9+ +13≥2 +13=25,当且仅当x-
9=6,即x=15,y=10时等号成立,∴x+y的最小值为25.故选A.
(2)∵x>0,y>0,x+y=2,∴ ≤ =1,得 + ≥2,当且仅当x=y=1时等号成立,故选项A正确;
∵x+y=2≥2 ,∴xy≤1,当且仅当x=y=1时,等号成立,即xy的最大值为1,故选项B错误;
∵ ≤ =1,∴ + ≤2,当且仅当x=y=1时等号成立,即 + 的最大值为
2,故选项C错误;由 ≤ 得x2+y2≥ =2,当且仅当x=y=1时等号成立,即x2+y2的
最小值为2,故选项D正确.故选AD.2.2 基本不等式
第1课时 基本不等式、求最大(小)值及其应用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2+b2≥2ab成立的前提条件是a≥0,b≥0
B.a2+b2>2ab成立的前提条件是a,b∈R
C.a+b≥2成立的前提条件是a≥0,b≥0
D.a+b>2成立的前提条件是ab>0
2.不等式a2+≥4中,等号成立的条件是( )
A.a=2 B.a=±2
C.a= D.a=±
3.下列不等式以及不等式中的等号一定成立的是( )
A.+≥2
B.x+3+≥2(其中x>-3)
C.≥2
D.x-1+≥2(其中x>2)
题组二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大(小)值
4.已知x>2,则+4x的最小值是( )
A.6 B.8 C.12 D.16
5.已知0
A. B.4 C. D.5
6.已知x<1,则x+的最大值是 .
7.(教材习题改编)已知0
8.(1)已知x<,求4x-2+的最大值;
(2)设x>-1,求的最小值.
题组三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大(小)值的应用
9.设x>0,y>0,且不等式(ax+y)≥9恒成立,则正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0
10.若 x>3,a
11.已知 x∈{x|x>1},>m恒成立,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
1.已知a,b为正实数,则“≤2”是“ab≤16”的( )
A.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不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多选题)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若a,b≠0,则≥2
B.若x<0,则x+≥-4
C.若a>0,b>0,则+≥a+b
D.若a,b∈R,则≥
3.(多选题)若a>0,b>0,a+b=2,则下列不等式恒成立的是( )
A.ab≤1 B.+≤
C.a2+b2≥2 D.+≥2
题组二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大(小)值
4.已知0
A. B.2
C. D.4
5.已知a>b>0,则a2+的最小值为( )
A.8 B.8 C.16 D.16
6.(1)已知正数x,y满足x+y=1,求+的最小值;
(2)求(x>-1)的最小值.
7.已知a>0,b>0.
(1)若a+b=4,求+的最小值及此时a,b的值;
(2)若2a2+b2=4a+4b,求+的最小值及此时a,b的值;
(3)若a2+3b2+4ab-6=0,求5a+9b的最小值及此时a,b的值.
题组三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大(小)值的应用
8.(多选题)已知m>0,xy>0,当x+y=2时,不等式+≥4恒成立,则m的值可以是( )
A.1 B. C.2 D.2
9.已知x>0,y>0,若不等式x+≤a(x+y)恒成立,则实数a的最小值为( )
A. B.-1 C.+1 D.
10.当x>a时,关于x的不等式≥5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教材深研拓展
11.(多选题)《九章算术》中“勾股容方”问题:“今有勾五步,股十二步,问勾中容方几何 ”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在其《九章算术注》中利用出入相补原理给出了这个问题的一般解法:如图(1),用对角线将长和宽分别为b和a的矩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每个直角三角形再分成一个内接正方形(黄)和两个小直角三角形(朱、青).将三种颜色的图形进行重组,得到如图(2)所示的矩形,该矩形长为a+b,宽为内接正方形的边长d.由刘徽构造的图形可以得到许多重要的结论,如图(3),设D为斜边BC的中点,作直角三角形ABC的内接正方形的对角线AE,过点A作AF⊥BC于点F,则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由题图(1)和题图(2)的面积相等得d=
B.由AE≥AF可得≥
C.由AD≥AE可得≥
D.由AD≥AF可得a2+b2≥2ab
12.设a>0,b>0,称为a,b的调和平均数.如图,C为线段AB上的点,且AC=a,CB=b,O为AB的中点,以AB为直径作半圆,过点C作AB的垂线交半圆于D,连接OD,AD,BD,过点C作OD的垂线,垂足为E,则图中线段OD的长度是a,b的算术平均数,线段 的长度是a,b的几何平均数,线段 的长度是a,b的调和平均数.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2.2 基本不等式
第1课时 基本不等式、求最大(小)值及其应用
基础过关练
1.C 2.D 3.B 4.D 5.C 9.C
1.C A错误,应为a,b∈R;B错误,应为a,b∈R,且a≠b;D错误,应为a≥0,b≥0,且a≠b;C正确.故选C.
2.D 该不等式等号成立的条件为a2=,即a=±,故选D.
3.B 对于A,当x<0时,不等式不成立,因此A错误;
对于B,因为x>-3,所以x+3>0,所以x+3+≥2=2,当且仅当x+3=,即x=-2时,等号成立,因此B正确;
对于C,因为≥2,所以==+≥2,当且仅当=1时等号成立,与≥2矛盾,因此C错误;
对于D,因为x>2,所以x-1>1,则x-1+≥2,
当且仅当x-1=1,即x=2时等号成立,与x>2矛盾,因此D错误.故选B.
易错警示 利用基本不等式解题要注意验证“一正、二定、三相等”,只有三条同时满足才能得出结论.
4.D 因为x>2,所以x-2>0,
所以+4x=+4(x-2)+8≥2+8=16,当且仅当=4(x-2),即x=3时取等号,
故选D.
5.C 因为0
所以+=(a+2-a)=5++≥5+2=,
当且仅当=,即a=时取等号.故选C.
解题模板 解决分式类型代数式的最大(小)值问题,常需找出各个分式间的关系,即“隐含条件”,如本题中的“a+(2-a)=2”是定值,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6.答案 -3
解析 因为x<1,所以x-1<0,因此1-x>0,
所以x+=(x-1)++1=-+1≤-2+1=-4+1=-3,
当且仅当1-x=,即x=-1时等号成立,所以x+的最大值是-3.
易错警示 求整式+分式形式代数式的最大(小)值时,要验证各项为正数,若均不是正数可提取负号再用基本不等式,如本题中将所求式子变形为-+1求解.
7.答案
解析 ∵0
0,∴x(4-3x)=·3x·(4-3x)≤·=,
当且仅当3x=4-3x,即x=时取等号.
8.解析 (1)∵x<,∴5-4x>0,
∴4x-2+=4x-5++3=-+3≤-2+3=1,当且仅当5-4x=,即x=1时,等号成立,∴4x-2+的最大值为1.
(2)∵x>-1,∴x+1>0,设x+1=t>0,则x=t-1,
∴===t++5≥2+5=9,
当且仅当t=,即t=2,x=1时,等号成立,
∴的最小值为9.
9.C ∵x>0,y>0,a>0,
∴(ax+y)=a+1++≥a+1+2=(+1)2(最小值),当且仅当=时取“=”,又∵(ax+y)≥9恒成立,∴(+1)2≥9,解得a≥4,故选C.
10.答案 {a|a<15}
解析 x>3,x2-9>0,则x2+=x2-9++9≥2+9=15,当且仅当x2-9=,即x=2时,等号成立,所以=15,故a<15.
解题模板 解决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常将不等式变形(分离变量等),再将不等式恒成立问题转化为最大(小)值问题,符合“一正、二定、三相等”的则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最大(小)值.
11.答案 m<2+2
解析 ∵ x∈{x|x>1},>m恒成立,
∴m<,
由x>1得x-1>0,令t=x-1,t>0,则x=t+1,
则===t++2≥2+2,
当且仅当t=,即x=1+时,取得等号,
∴m<2+2.
能力提升练
1.B 2.AC 3.ACD 4.C 5.C 8.CD 9.D 11.BCD
1.B ∵a,b为正实数,∴a+b≥2,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由ab≤16,可得≤=≤=2,故必要性成立;
当a=2,b=10时,≤2,但ab=20>16,故充分性不成立.
因此“≤2”是“ab≤16”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
2.AC =+≥2,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故A正确;
当x<0时,-x>0,则x+=-≤-2×=-4当且仅当-x=-,即x=-2时,取“=”,故B错误;
当a>0,b>0时,+a≥2=2b,+b≥2=2a(当且仅当a=b时,等号同时成立),相加可得+≥a+b,故C正确;
当a<0,b<0时,≥不成立,故D错误.故选AC.
3.ACD 当a>0,b>0时,由≥得ab≤1,当且仅当a=b=1时取“=”,因此A正确;
由≤=1得+≤2,当且仅当a=b=1时取“=”,故+≤不恒成立,因此B错误(也可令a=1,b=1,得+=2);由1=≤得a2+b2≥2,当且仅当a=b=1时取“=”,因此C正确;由≤=1得+≥2,当且仅当a=b=1时取“=”,因此D正确.故选ACD.
解题模板 与平均值有关的数可用基本不等式求解,解题时注意运用不等式链:≤≤≤(a>0,b>0),当且仅当a=b时取“=”.
4.C 因为0
0,所以+=+=[2x+(3-2x)]利用[2x+(3-2x)]=1进行代换
=2+++2
≥=,
当且仅当=,即x=时等号成立,所以+的最小值为.故选C.
5.C ∵a>b>0,∴a-b>0,则b(a-b)≤=,∴a2+≥a2+=a2+≥2=16,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故选C.
易错警示 两次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大(小)值时要注意两点:一是不等号的方向相同,二是不等式中的等号能同时成立.
6.解析 (1)由x+y=1可得x+y+1=2,
则+=[x+(1+y)]=1+4++≥=,当且仅当=且x+y=1,即x=,y=时取等号,故+的最小值为.
(2)∵x>-1,∴x+1>0,∴==x+1++5≥2+5=9,当且仅当x+1=,即x=1时取等号,
故的最小值为9.
7.解析 (1)∵a+b=4,a>0,b>0,
∴+=(a+b)=++≥+2=,当且仅当4a2=b2,即a=,b=时取等号,
∴+的最小值为,此时a=,b=.
(2)∵2a2+b2=4a+4b,
∴+===+≥2=,
当且仅当2a2=b2,即a=1+,b=+2时取等号,
∴+的最小值为,此时a=1+,b=+2.
(3)∵a2+3b2+4ab-6=0,∴(a+3b)(a+b)=6,
∴5a+9b=2(a+3b)+3(a+b)≥2=12,当且仅当2(a+3b)=3(a+b),即a=,b=时取等号,∴5a+9b的最小值为12,此时a=,b=.
8.CD 由xy>0,且x+y=2,得x>0,y>0,又m>0,
所以+=(x+y)=++m+2≥(2+m+2),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又因为不等式+≥4恒成立,所以(2+m+2)≥4,整理得(+3)(-)≥0,
又+3>0,因此≥,即m≥2.
结合选项知选CD.
9.D ∵x>0,y>0,∴不等式x+≤a(x+y)可化为a≥,即a≥,
令t=1+(t>1),则a≥,
∵t>1,∴==≤==,
当且仅当t=,即t=时取“=”,
故的最大值为,∴a≥,
∴实数a的最小值为,故选D.
10.解析 不等式≥5,即x+≥,
因为x>a,所以x-a>0,所以x+=x-a++a≥a+2,当且仅当x-a=,即x=a+1时,等号成立,因此a+2≥,解得a≥,
所以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11.答案 BCD
信息提取 AF是斜边上的高,AD是斜边上的中线,AE是正方形的对角线,AE等于正方形边长的倍.
解析 由题图(1)和题图(2)的面积相等可得ab=(a+b)d,得d=,故A错误;
由题意知题图(3)的面积为ab=·AF,故AF=,由D是斜边中点得AD=BC=,
设题图(3)中正方形的边长为x,由三角形相似,得=,解得x=,则AE=,
由AE≥AF可得≥,化简可得≥,故B正确;
由AD≥AE可得≥,化简可得≥,故C正确;
由AD≥AF可得≥,化简可得a2+b2≥2ab,故D正确.故选BCD.
12.答案 CD;DE
思路点拨 在Rt△ADB中,DC⊥AB,根据射影定理可得CD2=AC·CB,开方可得第一空答案(a,b的几何平均数为);用a,b表示OC,OD,CD,根据△OCD面积的两种算法表示出CE,进而得出OE,DE,结合调和平均数的定义知DE的长度为a,b的调和平均数.
解析 在Rt△ADB中,DC为斜边AB上的高,则由射影定理可得CD2=AC·CB,
∴CD=,即CD的长度为a,b的几何平均数.
易得OC=a-=,在Rt△OCD中,由OD·CE=OC·CD,
可得CE==,故OE==,
∴DE=OD-OE=,
∴DE的长度为a,b的调和平均数.
7第2课时 基本不等式的其他应用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利用基本不等式比较大小
1.设0
A. B.a2+b2 C.2ab D.a
2.已知a,b,x,y都是正实数,且+=1,x2+y2=8,则ab与xy的大小关系是 .
3.某商店出售的某种饮料需分两次提价,提价方案有两种,方案甲:第一次提价p%,第二次提价q%;方案乙:每次都提价 %,若p,q>0,且p≠q,则提价较多的方案是 .
题组二 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
4.已知a>0,b>0,a+b=ab.
(1)求证:a+b≥4;
(2)求证:≤.
5.(教材习题改编)已知a,b,c是三个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3.
6.已知a,b,c均为正实数,且a+b+c=1.
(1)求证:≥8;
(2)求证:++≥9.
题组三 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7.(教材习题改编)某车间分批生产某种产品,每批的生产准备费用为900元,若每批生产x件,则平均仓储时间为天,且每件产品每天的仓储费用为1元,为使平均每件产品的生产准备费用与仓储费用之和最小,每批应生产产品( )
A.30件 B.60件
C.80件 D.100件
8.用一长度为2 m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则其面积的最大值为 .
9.为净化水质,向一个游泳池加入某种化学药品,加药后池水中该药品的浓度C(单位:mg/L)随时间t(单位:h)的变化关系为C=,则经过 h后池水中药品的浓度达到最大.
10.某建筑公司用8 000万元购得一块空地,计划在该地块上建造一栋至少12层,每层建筑面积为4 000平方米的楼房.经初步估计得知,若将楼房建为x(x≥12,x∈N*)层,则每平方米的平均建筑费用s(单位:元)满足s=3 000+50x.为了使楼房每平方米的平均综合费用最少,该楼房应建为多少层 每平方米的平均综合费用的最小值是多少
注:平均综合费用=平均建筑费用+平均购地费用,平均购地费用=
11.某公益广告公司拟在一张矩形海报纸(记为矩形ABCD,如图)上设计四个等高的宣传栏(栏面分别为两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和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且GH=2EF),宣传栏(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为36 000 cm2.为了美观,要求海报上所有方向的留空宽度均为10 cm,设EF=x cm.
(1)当x=100时,求海报纸的面积;
(2)为节约成本,应如何选择海报纸的尺寸,可使用纸量最少(即矩形ABCD的面积最小)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利用基本不等式比较大小
1.已知a,b>0,则下列不等式中不成立的是( )
A.a+b+≥2
B.(a+b)≥4
C.≥2
D.>
2.(多选题)若a>0,b>0,且a+b=4,则下列不等式恒成立的是( )
A.≥ B.+≥1 C.≥2 D.a2+b2≥8
3.设某同学从甲地到乙地往返的速度分别为a和b(a
A.v= B.v=
C.
4.近来牛肉价格起伏较大,假设第一周、第二周的牛肉价格分别为a元/斤、b元/斤(a≠b),学校甲食堂和乙食堂在这两周中购买牛肉的方式不同,甲食堂每周购买6 000元的牛肉,乙食堂每周购买80斤牛肉,甲、乙食堂两次购买牛肉的平均单价分别记为m1元,m2元,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m1=m2 B.m1>m2
C.m2>m1 D.m1,m2的大小无法确定
题组二 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
5.已知集合D={(x1,x2)|x1+x2=2,x1>0,x2>0}.
(1)求+的最小值;
(2)对任意(a,b)∈D,证明:+≥.
6.若正数a,b,c满足a+b+c=1.
(1)求ab+bc+ca的最大值;
(2)求证:++≥.
题组三 基本不等式的综合应用
7.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a,b,c,则三角形的面积S可由公式S=求得,其中p为三角形周长的一半.现有一个三角形的边长满足a=6,b+c=10,则此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为 .
8.在只剩一面墙的破屋基础上要求修建新屋(修四面墙),旧墙长12米,新屋的面积预定为112平方米,且保留一部分旧墙作为一面墙来修建新屋.已知这项工程的费用要求是:①新料砌墙的费用为a元/米;②修理旧墙的费用相当于砌新墙的25%;③拆旧墙的一部分,利用旧料来砌同样长度的新墙,这费用相当于用新料砌墙的50%.在这种情况下旧墙保留约多少米最为合算
9.某健身器材厂研制了一种足浴气血养身机,具体原理是:在足浴盆右侧离中心x(0
(1)求臭氧发生孔工作时对左脚和右脚的干扰度之和y;
(2)求(1)中y的最小值.
教材深研拓展
10.现有一架坏天平,两臂长不等,其余均精确,有人要用它称物体的质量,他将物体放在左右托盘各称一次,记两次称量的结果分别为a,b,设物体的真实质量为G,则( )
A.=G B.≤G C.>G D.
11.一家黄金专卖店使用一架两臂不等长的天平称黄金,其中左臂长和右臂长之比为λ(λ≠1),一位顾客到店里购买10克黄金,售货员先将5 g的砝码放在天平左盘中,取出一些黄金放在天平右盘中使天平平衡;再将5 g砝码放在天平右盘中,然后取出一些黄金放在天平左盘中使天平平衡,最后将两次称得的黄金交给顾客.
(1)试分析顾客购得的黄金是小于10 g,等于10 g,还是大于10 g 为什么
(2)如果售货员又将10 g的砝码放在天平左盘中,然后取出一些黄金放在天平右盘中使天平平衡,请问要使得三次黄金质量总和最小,商家应该将左臂长和右臂长之比λ设置为多少 请说明理由.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2课时 基本不等式的其他应用
基础过关练
1.B 解法一:因为0
2a,所以a<.又因为a2+b2>2ab,所以四个数中的最大数一定不是a和2ab.又因为1=a+b>2,所以ab<,所以a2+b2=(a+b)2-2ab=1-2ab>1-=,即a2+b2>,故选B.
解法二(特值检验法):取a=,b=,则2ab=,a2+b2=.因为>>>,所以a2+b2最大,故选B.
2.答案 ab≥xy
解析 因为a>0,b>0,+=1,所以ab=ab·=a+b≥2,当且仅当a=b=2时等号成立,所以ab≥4.因为xy≤=4,当且仅当x=y=2时等号成立,所以ab≥xy.
3.答案 乙
解析 不妨设原价为1,则按方案甲提价后的价格为(1+p%)(1+q%),按方案乙提价后的价格为,
易知≤=1+,当且仅当1+p%=1+q%,即p=q时等号成立,又p≠q,所以(1+p%)(1+q%)<,所以提价较多的方案是乙.
4.证明 (1)因为a>0,b>0,所以a+b=ab≤,解得a+b≥4,
当且仅当a=b=2时取等号,所以a+b≥4成立.
(2)因为a>0,b>0,所以ab=a+b≥2,所以ab≥4,当且仅当a=b=2时取等号,
所以=1+++=1++=2+≤2+=,所以≤成立.
5.证明 ∵a,b,c是三个不全相等的正数,
∴三个不等式+≥2,+≥2,+≥2的等号不能同时成立,
则+++++>6,
∴++>3,
即++>3.
6.证明 (1)因为a,b,c均为正实数,且a+b+c=1,
所以
=
=
≥==8=右边,当且仅当a=b=c=时等号成立,
故≥8.
(2)因为a,b,c均为正实数,且a+b+c=1,
所以++=++
=+++3
≥2+2+2+3=2×3+3=9,当且仅当a=b=c=时等号成立,
故++≥9.
7.B 设平均每件产品的生产准备费用与仓储费用之和为y元,
则y==+≥2=30,当且仅当=,即x=60时等号成立,
故每批应生产产品60件.故选B.
8.答案 m2
解析 设围成的长方形的一边的长为x m,则其邻边长为(1-x)m,
设该长方形的面积为S m2,
则S=x(1-x)≤=,当且仅当x=时取等号,
所以面积的最大值为 m2.
9.答案 2
解析 当t=0时,C=0,当t>0时,C==≤=5,当且仅当t=,即t=2时取等号.
因此经过2 h后池水中药品的浓度达到最大.
10.解析 设楼房每平方米的平均综合费用为y元.
依题意得y=s+=50x++3 000(x≥12,x∈N*).
因为50x++3 000≥2×+3 000=5 000,
当且仅当50x=,即x=20时,等号成立,
所以当x=20时,y取得最小值5 000.
所以为了使楼房每平方米的平均综合费用最少,该楼房应建为20层,每平方米的平均综合费用的最小值为5 000元.
11.解析 (1)设阴影部分直角三角形EF边上的高为y cm,则阴影部分的面积S=2×xy+2××2xy=3xy=36 000(cm2),
所以xy=12 000,又x=100,所以y=120,
由题图知AD=y+20=140(cm),
AB=3x+50=350(cm),
∴S矩形ABCD=140×350=49 000(cm2),即海报纸的面积为49 000 cm2.
(2)由(1)知xy=12 000,x>0,y>0,
则S矩形ABCD=(3x+50)(y+20)=3xy+60x+50y+1 000≥3xy+2+1 000=49 000,当且仅当60x=50y,即x=100,y=120时取“=”.
此时AB=350 cm,AD=140 cm,
所以选择长为350 cm,宽为140 cm的海报纸可使用纸量最少.
能力提升练
1.D 2.ABD 3.D 4.C 10.C
1.D 选项A中,a+b≥2,当且仅当a=b时取“=”,2+≥2,当且仅当ab=时取“=”,
∴a+b+≥2+≥2,当且仅当a=b=时取“=”,∴该不等式成立;
选项B中,(a+b)=2++≥4,当且仅当a=b时取“=”,∴该不等式成立;
选项C中,≥=2,当且仅当a=b时取“=”,∴该不等式成立;
选项D中,≤=,当且仅当a=b时取“=”,∴该不等式不成立.故选D.
2.ABD ∵a>0,b>0,a+b=4,∴≤=2(当且仅当a=b=2时取“=”),∴ab≤4,∴≥,∴A正确,C错误;
由以上分析得+==≥=1,∴B正确;
∵2(a2+b2)≥(a+b)2=16,∴a2+b2≥8,当且仅当a=b=2时取等号,∴D正确.故选ABD.
3.D 设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s,则全程所需的时间为+,∴v==,故A错误;
∵b>a>0,∴由基本不等式可得a+b>2,∴v=<=,故B,C错误;
∵v-a=-a=>=0,
∴v>a,则a
4.C 甲食堂购买牛肉的平均单价(元)为m1===,
乙食堂购买牛肉的平均单价(元)为m2==,
所以==≤=1,当且仅当a=b时取“=”,
也可直接用调和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的关系得≤,且等号不成立
因为a≠b,所以m1
5.解析 (1)因为x1>0,x2>0,且x1+x2=2,
所以x1+x2≥2,所以x1x2≤1,(当且仅当x1=x2=1时等号成立)
则+=-2x1x2≥4-2=2,
故+的最小值为2.
(2)证明:因为(a,b)∈D,所以a>0,b>0,a+b=2,
所以+=+=+
=(a+2+b+2)
=≥=,
当且仅当=,即a=b=1时取等号.
6.思路点拨 (1)由a+b+c、ab+bc+ca、a2+b2+c2的关系,利用已知(消去a+b+c)及基本不等式求出最大值;(2)利用基本不等式得+≥a、+≥b、+≥c,即可证明结论.
解析 (1)(a+b+c)2=a2+b2+c2+2(ab+bc+ca)=(2a2+2b2+2c2)+2(ab+bc+ca)≥(2ab+2ac+2bc)+2(ab+bc+ca)=3(ab+bc+ca),当且仅当a=b=c=时等号成立,
所以ab+bc+ca≤,所以ab+bc+ca的最大值为.
(2)证明:+≥2=a,当且仅当=,即2a=b+c=时等号成立,
+≥2=b,当且仅当=,即2b=c+a=时等号成立,
+≥2=c,当且仅当=,即2c=a+b=时等号成立,
故++≥a+b+c-==,当且仅当a=b=c=时等号成立.
7.答案 12
解析 ∵a=6,b+c=10,∴p==8,
结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2
∴三角形的面积S==4≤4×=12,
当且仅当b=c=5时,等号成立,此时三边可以构成三角形.
因此,该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为12.
8.解析 根据题意可设保留旧墙x米,易知0
利用旧料来砌的新墙长度为(12-x)米,
又新屋的面积预定为112平方米,所以砌新墙的长度应为2×+x-(12-x)=米,
因此总费用(元)为25%·ax+(12-x)·50%·a+a=a,0
利用基本不等式可得+≥2=28,
当且仅当x=8时,等号成立,
又x=8≈11.3<12,满足题意,
所以旧墙保留约11.3米最为合算.
9.解析 (1)依题意得y=+,
把x=10,y=0.065代入上式可得0.065=+,解得k=9,∴y=+(0
(2)令t=x2,则y=+(0
∴y=×(t+400-t)
=×4+++9
≥×13+2=0.062 5.
当且仅当t=160,即x=4时等号成立,
∴y的最小值为0.062 5.
10.C 根据题意,设天平左、右两臂的长度分别为m、n,
由两次称量的结果分别为a,b,得ma=nG且nb=mG(杠杆原理),且a≠b,
两式联立可得G2=ab,即G=,
而>,则>G,故选C.
11.解析 (1)设天平左臂长为m,右臂长为n,第一次放的黄金为x g,第二次为y g.
则5m=xn,my=5n,得x=,y=,
所以x+y=+≥2=10,当且仅当=,即m=n时取等号,
又m≠n,所以x+y>10,因此顾客购得的黄金大于10 g.
(2)设第三次放的黄金为z g,
则10m=zn(杠杆原理),代入=,可得2x=z,
故三次黄金质量总和为x+y+z=3x+y≥2=10,当且仅当3x=y,即x=,y=5时取等号,
此时λ===,
因此当λ=时,三次黄金质量总和最小.
7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1 集合的概念
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5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2.1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
2.2 基本不等式
2.3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
第三章 函数概念与性质
3.1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
3.2 函数的基本性质
3.3 幂函数
3.4 函数的应用(一)
第四章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4.1 指数
4.2 指数函数
4.3 对数
4.4 对数函数
4.5 函数的应用(二)
第五章 三角函数
5.1 任意角和弧度制
5.2 三角函数的概念
5.3 诱导公式
5.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5.5 三角恒等变换
5.6 函数 y=Asin( ωx + φ)
5.7 三角函数的应用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