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数学
人教B版(2019)
必修 第一册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2 常用逻辑用语
本节综合与测试
本章复习提升
文档属性
名称
本章复习提升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1.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B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06 17:14:15
点击下载
图片预览
1
2
3
4
5
文档简介
本章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易错点1 忽略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致错
1.已知集合P={x|-1≤x≤1},M={-a,a}.若P∪M=P,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a|-1≤a≤1}
B.{a|-1
C.{a|-1
D.{a|-1≤a≤1且a≠0}
2.设集合A={(x-1)2,7x-3,5},B={25,6x+1,5x+9},若A∩B={25},求A∪B.
易错点2 对集合中元素的意义理解错误
3.(多选题)设集合A={x|y=x2-4},B={y|y=x2-4},C={(x,y)|y=x2-4},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A=B B.A∪B=R
C.A∩C= D.A B
4.已知集合A={y|y=x2-2x,x∈R},B={y|y=-x2+2x+6,x∈R}.
(1)求A∩B;
(2)若集合A,B中的元素都为整数,求A∩B;
(3)若集合A变为A={x|y=x2-2x,x∈R},其他条件不变,求A∩B.
易错点3 忽略空集的存在致错
5.已知集合A={x|x2-3x+2=0},B={x|x2-2x+a-1=0},若A∩B=B,则a的取值范围为 .
6.设集合A={x|a+1
(1)若a=3,求 R(A∪B);
(2)若A∩B=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易错点4 忽略对端点值的取舍导致解题错误
7.已知集合A={x|x>1},B={x|x>a},若A B,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8.设全集U=R,已知集合A={x|1≤x≤4},B={x|m≤x≤m+1}.
(1)若A∩B= ,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若“x∈B”是“x∈A”的充分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易错点5 混淆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致错
9.已知集合A={x|-3≤x≤4},B={x|1-m≤x
≤3m-2,m>1},是否存在实数m,使得x∈A是x∈B成立的
(1)是否存在实数m,使得x∈A是x∈B成立的充要条件 若存在,求出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请在①充分不必要条件;②必要不充分条件这两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上面问题的横线上.若问题中的实数m存在,求出m的取值范围;若问题中的m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易错点6 忽略命题中的隐含条件导致错误
10.若命题p: x∈R,>1,则 p: .
思想方法练
一、分类讨论思想在集合中的运用
1.设全集U=R,A={x|1≤x≤3},B={x|2a
(1)当a=1时,求( UA)∩B;
(2)若( UA)∩B=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二、数形结合思想在集合中的运用
2.已知M,N均为R的子集,且 RM N,则M∪( RN)=( )
A. B.M C.N D.R
3.若全集U=R,A={x|x<-3或x≥2},B={x|-1
= (用A,B或其补集表示).
4.某年级举行数学、物理、化学三项竞赛,共有88名学生参赛,其中参加数学竞赛的有48人,参加物理竞赛的有48人,参加化学竞赛的有38人,同时参加物理、化学竞赛的有18人,同时参加数学、物理竞赛的有28人,同时参加数学、化学竞赛的有18人,则这个年级三个学科竞赛都参加的学生共有 名.
三、函数与方程思想在集合中的运用
5.设集合A={a,b},B={0,a2,-b2}.若A B,则a-b=( )
A.-2 B.2 C.-2或2 D.0
6.集合A={a2+a-2,1-a,2},若4∈A,则a= .
7.已知集合A={x|x2+2x-3=0},B={x|x2+2(m+1)x+m2-3=0}.
(1)若A∩B=A,求实数m的值;
(2)若A∪B=A,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四、转化与化归思想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中的运用
8.已知α:x>3或x<1,β:m+1≤x≤2m+4,m∈R,若β是 α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m的取值范围是 .
五、特殊化思想在集合中的运用
9.定义差集A-B={x|x∈A,且x B},现有三个集合A,B,C,则下列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集合C-(A-B)的为( )
10.大数据时代,需要对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笛卡儿积现象,而笛卡儿积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对内存、计算资源都会产生巨大压力,为优化检索软件,编程人员需要了解笛卡儿积.两个集合A和B,用A中元素为第一元素,B中元素为第二元素构成有序对,所有这样的有序对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笛卡儿积,又称直积,记为A×B.即A×B={(x,y)|x∈A且y∈B}.关于任意非空集合M,N,T,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M×N=N×M
B.(M×N)×T=M×(N×T)
C.M×(N∪T)≠(M×N)∪(M×T)
D.M×(N∩T)=(M×N)∩(M×T)
六、正难则反——补集思想在集合中的运用
11.设集合M={x|-1≤x<2},N={x|x+k≥0},若 RM RN,则k的取值范围是( )
A.{k|k≤2} B.{k|k≥1}
C.{k|k>-1} D.{k|k≥2}
12.已知集合A={x|x2-2x+9-a=0},B={x|ax2-4x+1=0},若集合A,B中至少有一个非空集合,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本章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1.D 由P∪M=P得M P,所以-a∈P,a∈P,即-1≤-a≤1,且-1≤a≤1,解得-1≤a≤1,
又因为-a≠a,所以a≠0,所以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1≤a≤1且a≠0}.
故选D.
2.解析 由A∩B={25}得25∈A,
所以(x-1)2=25或7x-3=25,
解得x=6或x=-4或x=4.
当x=6时,A={25,39,5},B={25,37,39},A∩B={25,39},不满足题意,舍去;
当x=-4时,A={25,-31,5},B={25,-23,-11},A∩B={25},满足题意,此时A∪B={25,-31,5,-23,-11};
当x=4时,A={9,25,5},集合B中元素不满足互异性,舍去.
综上,A∪B={25,-31,5,-23,-11}.
易错警示 求解此类问题时,要注意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异的,所以求解集合中的参数问题时,一定要验证是否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3.BC 易得A=R,B=[-4,+∞),C表示点集,
∴A≠B,A∪B=R,A∩C= ,B A,故选BC.
易错警示 解决集合问题的前提是明确元素是什么,集合的一般形式是什么,有何限制条件等.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要注意区分数集和点集,一般地,竖线左侧是单个字母时,表示的集合为数集;竖线左侧是数对形式时,表示的是点集.
4.解析 (1)∵x2-2x=(x-1)2-1≥-1,-x2+2x+6=-(x-1)2+7≤7,∴A={y|y≥-1},B={y|y≤7},
∴A∩B={y|-1≤y≤7}.
(2)结合(1)知A∩B={y∈Z|-1≤y≤7}={-1,0,1,2,3,4,5,6,7}.
(3)由题意得A=R,由(1)知B={y|y≤7},
∴A∩B={y|y≤7}.
5.答案 {a|a≥2}
解析 由题意得A={1,2}.∵A∩B=B,∴B A.
①当B= 时,方程x2-2x+a-1=0无实数根,则Δ=(-2)2-4(a-1)<0,解得a>2,符合题意;
②当1∈B时,1-2+a-1=0,解得a=2,此时B={1},符合题意;
③当2∈B时,4-4+a-1=0,解得a=1,此时B={0,2},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a的取值范围是{a|a≥2}.
易错警示 (1)经过数学运算后,要代入原集合进行检验,这一点极易被忽视.(2)A∩B=B B A,B可能为空集,这一点极易被忽视.
6.解析 (1)当a=3时,A={x|4
(2)由A∩B=A,得A B,
当A= 时,a+1≥2a-1,解得a≤2,满足A B;
当A≠ 时,a>2,若A B,则解得2
所以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3].
易错警示 空集是一个特殊的集合,它不含任何元素,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当题设中隐含空集参与的集合关系与运算时,其特殊性容易被忽略,如解决有关A B,A∩B= 等集合问题时,应注意考虑空集的情况.
7.答案 {a|a≤1}
解析 在数轴上表示出A,B,因为A B,所以a≤1.
易错警示 解决此类问题时,借助数轴较为直观,并且要检验端点值能否取到.本题的易错之处是漏掉a=1.
8.解析 (1)因为A∩B= ,且B≠ ,
所以m+1<1或m>4,解得m<0或m>4.
所以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m|m<0或m>4}.
(2)因为“x∈B”是“x∈A”的充分条件,所以B A,
所以解得1≤m≤3.
所以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m|1≤m≤3}.
9.解析 (1)若存在实数m,使得x∈A是x∈B成立的充要条件,则A=B.
故无解,故不存在实数m,使得x∈A是x∈B成立的充要条件.
(2)选①充分不必要条件,则A B,故且等号不能同时成立,解得m≥4.
故m的取值范围为[4,+∞).
选②必要不充分条件,则B A,因为m>1,所以3m-2>1>1-m,故B≠ ,故且等号不能同时成立,解得m≤2,又m>1,所以m的取值范围为(1,2].
10.答案 x∈R,≤1或x<0
解析 存在量词命题的否定是全称量词命题,
又>1中x的取值范围是{x|x>1},其补集为{x|x≤1},所以 p为 x∈R,≤1或x<0.
易错警示 确定命题的否定时,必须注意隐含条件.本题中隐含条件为x≥0,先由>1解出x的取值范围为{x|x>1},再取其补集,为{x|x≤1},所以命题的否定为 x∈R,≤1或x<0,而不是 x∈R,≤1.
思想方法练
2.B 5.C 9.A 10.D 11.B
1.解析 (1)当a=1时,B={x|2
又 UA={x|x<1或x>3},∴( UA)∩B={x|3
(2)∵( UA)∩B=B,∴B UA.
分B= 与B≠ 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当B= 时,2a≥a+3,解得a≥3,此时B UA,符合题意;
当B≠ 时,若B UA,
则解得a≤-2或≤a<3.
综上,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a≤-2或a≥.
2.B 根据题意可画出维恩图如图所示,
则M∪( RN)=M.故选B.
借助图形的直观性理解集合间的关系.
3.答案 B∩( UA)
解析 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C=B∩( UA).
借助图形的直观性理解集合间的关系.
4.答案 18
解析 设这个年级三个学科竞赛都参加的学生有x名,则只参加数学、化学竞赛的有(18-x)名,只参加物理、化学竞赛的有(18-x)名,只参加数学、物理竞赛的有(28-x)名,
则只参加数学竞赛的人数为48-(18-x)-(28-x)-x=2+x,
只参加物理竞赛的人数为48-(18-x)-(28-x)-x=2+x,
只参加化学竞赛的人数为38-(18-x)-(18-x)-x=2+x,
故参加竞赛的总人数为2+x+2+x+2+x+18-x+18-x+28-x+x=88,解得x=18.
故这个年级三个学科竞赛都参加的学生共有18名.
利用维恩图表示集合间的关系.
5.C 对于集合A={a,b},由元素的互异性可知a≠b,对于集合B={0,a2,-b2},由元素的互异性可知a≠0,b≠0,因此,若A B,则有
由集合间的关系建立方程组.
解得故a-b=2或a-b=-2.故选C.
6.答案 2
解析 因为4∈A,所以a2+a-2=4或1-a=4,
由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建立方程.
①若a2+a-2=4,则a=-3或a=2,当a=-3时,1-a=4,集合A中元素不满足互异性,舍去,当a=2时,A={4,-1,2},满足题意;
②若1-a=4,则a=-3,舍去.
综上所述,a=2.
7.解析 易得A={x|x2+2x-3=0}={-3,1}.
(1)因为A∩B=A,所以A B,
因此-3,1是方程x2+2(m+1)x+m2-3=0的两个根,
由集合间的关系得到方程根的情况.
故解得m=0.
(2)因为A∪B=A,所以B A,所以B= 或{-3}或{1}或{-3,1}.
由集合间的关系得到方程根的情况.
当B= 时,方程x2+2(m+1)x+m2-3=0没有实数根,所以Δ=[2(m+1)]2-4(m2-3)<0,解得m<-2;
当B={-3}时,
无解;
当B={1}时,
解得m=-2;
当B={-3,1}时,由(1)可知m=0.
综上所述,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m|m≤-2或m=0}.
8.答案
解析 ∵α:x>3或x<1,∴ α:1≤x≤3.
又∵β是 α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x|1≤x≤3}是{x|m+1≤x≤2m+4,m∈R}的真子集,
∴≤m≤0.
方法点拨 已知A,B为两个非空集合,若A是B的子集,则“x∈A”是“x∈B”的充分条件,“x∈B”是“x∈A”的必要条件;若A是B的真子集,则“x∈A”是“x∈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x∈B”是“x∈A”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若A=B,则“x∈A”是“x∈B”的充要条件.
9.A 如图所示,取A={1,2,4,5},B={2,3,5,6},C={4,5,6,7}.
选取特殊集合来验证答案.
依题意得A-B={1,4},从而C-(A-B)={5,6,7},结合图形知,选项A正确.
10.D 对于A,若M={1},N={1,2},则M×N={(1,1),(1,2)},N×M={(1,1),(2,1)},M×N≠N×M,A错误;
对于B,若M={1},N={2},T={3},则M×N={(1,2)},(M×N)×T={((1,2),3)},而M×(N×T)={(1,(2,3))},(M×N)×T≠M×(N×T),B错误;
对于C,若M={1},N={2},T={3},则M×(N∪T)={(1,2),(1,3)},M×N={(1,2)},M×T={(1,3)},M×(N∪T)=(M×N)∪(M×T),C错误;
对于D,任取元素(x,y)∈M×(N∩T),则x∈M且y∈N∩T,则y∈N且y∈T,
所以(x,y)∈M×N且(x,y)∈M×T,即(x,y)∈(M×N)∩(M×T),
反之,任取元素(x,y)∈(M×N)∩(M×T),则(x,y)∈M×N且(x,y)∈M×T,所以x∈M,y∈N且y∈T,即x∈M且y∈N∩T,所以(x,y)∈M×(N∩T),
故M×(N∩T)=(M×N)∩(M×T),D正确.
故选D.
思想方法 “特殊化思想”是指在解题时采用特殊的数值、特殊的几何图形等来解题的思想方法;或者先解决数学问题的特殊情形,再将解决特殊情形的方法或结果应用并推广到一般问题之中,从而解决一般性问题的思想.显而易见,相对于“一般”而言,“特殊”往往显得简单、直观和具体,在与集合和常用逻辑用语相关的客观题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特殊化处理,一般所求得的结果就是问题的结果.
11.B 由 RM RN可得M N,又N={x|x+k≥0}={x|x≥-k},∴-k≤-1,解得k≥1.
故选B.
12.解析 考虑A,B均为空集的情况,应用补集思想求解.
若集合A为空集,则Δ1=4-4(9-a)<0,解得a<8.
若集合B为空集,则Δ2=16-4a<0,解得a>4.
故若A,B均为空集,则4
因为集合A,B中至少有一个非空集合,
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a|a≥8或a≤4}.
方法点拨 有些集合问题从正面处理较难,一是解题思路不明朗,二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要分多种情况讨论,运算量大,且讨论不全又容易出错.若用补集思想考虑其反面,则可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1集合
1.2 常用逻辑用语
第二章 等式与不等式
2.1等式
2.2不等式
第三章 函数
3.1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3.2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之间的关系
3.3函数的应用(一)
3.4数学建模活动:决定苹果的最佳出售时间点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