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24)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3章 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 第1课时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2024)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3章 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 第1课时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07 07:01: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中国的水资源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授课时间 课时 2课时
教法 读图指导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材 湘教版
课标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课时对应以下要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结合实例说明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材分析 本课时为后续学习“海洋资源”和“农业、工业分布”奠定基础。水资源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其分布与利用直接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
教学方法 图文结合:通过地图、图表直观展示水资源分布数据。 案例驱动: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必要性。 活动设计:设置“调查家乡水资源问题”等实践活动,强化地理实践力。
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理解中国水资源分布的区域差异。 综合思维:分析水资源时空分布的成因及影响。 人地协调观: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地理实践力:通过调查活动,提出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方案。
教学重、难点 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成因。 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意义。
教学流程
新课导入 1.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 播放“华北地区春季干旱”视频,展示农田干裂、居民排队取水的画面。 提问引导: “为什么华北地区春季缺水严重?” “如何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出课题“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与解决措施”。
新课讲解 2. 新课讲授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活动1:读图分析时间分布 任务:
展示“中国河流径流量年变化曲线图”,分组讨论: 径流量季节变化有何特点? 为什么夏季径流量大? 总结: 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成因: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集中于夏季。 设计意图:
通过读图训练,培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 活动2:探究空间分布差异 任务:
展示“中国水资源分布图”和“中国降水分布图”,对比分析: 水资源空间分布与降水有何关系? 哪些地区缺水最严重? 总结: 空间分布不均:南丰北缺,东多西少。 华北、西北地区缺水严重。 设计意图:
通过地图对比,理解自然要素间的联系,强化综合思维。 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措施 案例1: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工程 任务:
展示南水北调路线图,分组讨论: 为什么要实施南水北调? 东、中、西三条线路如何选择? 实验模拟:
用塑料槽和管道模拟输水过程,观察不同线路的优缺点。 总结: 意义:缓解北方缺水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挑战:工程难度大、移民安置、生态保护。 设计意图: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模拟,理解工程原理,培养地理实践力。 案例2:兴修水库——三峡工程 任务:
展示三峡水库图片,讨论: 水库如何调节径流量季节变化? 除防洪外,水库还有哪些功能? 总结: 兴修水库可缓解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 功能:发电、航运、灌溉、旅游等。 设计意图:
联系实际工程,理解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调控作用。 小组讨论:日常节水措施 任务:
结合生活经验,提出家庭、学校、社区节水方案。 展示分享:
每组派代表汇报,评选“最佳节水创意奖”。 设计意图:
通过生活化问题,强化人地协调观,落实行动导向。 3. 课堂小结 思维导图梳理:
师生共同构建本课知识框架,强调重点(时空分布、解决措施)。 情感升华:
引用“节水标语”(如“节约用水,从点滴做起”),呼吁保护水资源。 设计意图:
通过总结巩固知识,通过标语传递价值观,实现情感目标。 4. 作业布置 基础题:
完成教材活动题,绘制中国水资源分布简图。 实践题:
调查家庭月用水量,计算人均用水量,提出节水建议。 拓展题:
查阅资料,分析“引汉济渭”工程对陕西发展的影响。 设计意图:
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学习需求,实践题强化地理实践力。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