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24)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2章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第1课时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2024)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2章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第1课时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07 07:0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的气候
教材版本 湘教版 适用年级 八年级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1课时
一、课标要求和分析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二、学习目标和要求
1.通过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的判读,说出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形成原因。(重难点) 2.通过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的判读,说出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重点) 3.通过对中国温度带、干湿地区分布图的判读,掌握中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布状况,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重难点) 4.通过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并结合相关资 料分析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优越性。(重点)
三、重点难点及处理策略
重点:通过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的判读,说出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原因;通过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的判读,说出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 难点: 1.掌握中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布状况,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通过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并结合相关资 料分析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优越性。 处理策略: 用杰克和爸爸的中国旅游作为一条清晰的知识主线,把气温、降水等各环节内容串联起来,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知识,同时提升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中选取清晰的地图及图片,引导学生利用地图积极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配合学生的填图、贴图、游戏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立足学生的实际经验,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
四、教学活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应目标
环节一 (一)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1.阅读地图,结合材料,说一说我国季气温的分布特点?找出冬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和最高的地区。 2.结合材料,说一说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的原因? 提示: 不同纬度太阳正午高度对气温的影响;不同纬度白昼时间长短对气温的;冬季风对我国南北方的影响程度。 (二)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1.阅读地图,结合材料,说一说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2.结合材料说出夏季南北普遍高温的原因? 3.夏季气温最高的地区和最低的地区出现在哪里?原因 (三)中国温度带 1.阅读地图,找出我国主要的温度带,并描出分界线。 2.学校属于哪个温度带? 3.观察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指出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与哪一条等温线大体一致? 4.阅读地图,找出重要地形区所属的温度带。 5.阅读地图和材料。说出各温度带的主要农作物和耕作制度。 阅读课本和《中国1月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相关内容: 1.找出我国一月气温最低的地方和一月气温最高的地方,计算南北相差。 2.找出并描绘一月0℃等温线。 3、总结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阅读课本和《中国七月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相关内容 1.观察等温线,读图和资料说一说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2.找出我国七月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七月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说出原因。 学生读图,回答问题: 1.我国的温度带有: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青藏高原区。 2.学校属于暖温带。 3.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体与1月0℃等温线大体一致。 4.用贴图法把重要地形区贴到相对应的温度带上。 5.列表填写各个温度带的主要农作物和耕作制度。 通过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的判读,说出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通过阅读“中国温度带分布图”掌握中国温度带的分布状况,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环节二 (一)我国年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 1.读课本P35 图2-25: 在图上勾画出800毫米、400毫米、 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2.找出降我国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 3.归纳中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4.分析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的原因? (二)我国年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的特点? 1.比较广州、武汉、乌鲁木齐3个城市年降水量的大小,说出它们大致反映了中国降水怎样的空间分布趋势。 2.看一看广州、武汉、哈尔滨3个城市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说一说它们大致反映了中国降水怎样的季节分配规律。 3.分析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的原因? (三)干湿地区 1.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全国划分了哪些干湿地区? 2.说出气候的干湿程度对植被的生长、农业类型、农作物类型、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产生的影响。 3.完成课本P38,活动1。 1.勾画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回答它们大致经过的地方。找出秦岭——淮河线。 2.找出降我国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说出原因。 3.归纳中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4.观看图片,思考原因,简要分析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地区减少的原因。 1.阅读四个城市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说一说它们大致反映了中国降水怎样的季节分配规律。 2.看一看广州、武汉、哈尔滨3个城市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说一说它们大致反映了中国降水怎样的季节分配规律。 3.分析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的原因? 1.描出干湿地区划分的界线,继续描出秦岭——淮河一线,观察该线是哪两类干湿地区的分界线? 2.举例说出气候的干湿程度对植被、对农业类型、农作物分布及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 1.通过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的判读,说出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2.通过对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的判读,掌握中国干湿地区的分布状况,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环节三 中国气候发杂多样 视频讲解中国气候的分布。 杰克和爸爸旅游到达了5个地区:哈尔滨、三亚、乌鲁木齐、上海和青藏高原,说出这几个城市和地区所属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 利用资料,结合生活经验说出气候复杂多样对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 指图说出5种气候类型。 自由选择一个城市或地区,说出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 结合自身实际,说出气候复杂多样对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 通过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并结合相关资料分析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优越性。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