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4.2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4.2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7.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9-15 17:01:55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4.2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同步练习
一、基础训练
1.下图为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对该图的理解,正确的是(  )
A.Ⅰ和Ⅱ分别表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B.Ⅰ和Ⅱ分别表示胞吞和胞吐
C.氧气、性激素是以Ⅱ方式进入细胞的
D.二氧化碳、氧气是以Ⅰ方式进入细胞的
【答案】D
【知识点】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解析】【解答】分析题图:图Ⅰ中两种运输方式,都是从高浓度→低浓度,一个需要载体蛋白,一个不需要载体蛋白,即图Ⅰ中的运输方式有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种;图Ⅱ中的运输由高浓度→低浓度,需要载体蛋白,需要能量,即图Ⅱ中的运输为主动运输。
A、Ⅰ中的运输由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Ⅱ中的运输是主动运输,A错误;
B、Ⅰ中的运输由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Ⅱ中的运输是主动运输,B错误;
C、氧气由高浓度→低浓度扩散,不需要载体,属于自由扩散,性激素的组成成分与细胞膜相似,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进入细胞也属于自由扩散,而图示中Ⅱ方式为主动运输,C错误;
D、 二氧化碳、氧气的运输都是从高浓度→低浓度,不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都是按图示Ⅰ方式进入细胞的,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小分子、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
方式 方向 载体 能量 例子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高→低 不需要 不消耗 H2O、O2、CO2、甘油、脂肪酸、乙醇
协助扩散 高→低 需要 不消耗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高 需要 消耗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无机盐离子等
(2)大分子、颗粒性物质的非跨膜运输方式(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①胞吞:细胞外→细胞内,消耗能量,如白细胞吞噬病菌、变形虫摄食等。
②胞吐:细胞内→细胞外,消耗能量,如消化酶、抗体、蛋白质类激素等分泌蛋白的分泌。
2.某物质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跨膜运输,该过程(  )
A.没有载体参与 B.为自由扩散
C.为协助扩散 D.为主动运输
【答案】D
【知识点】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
【解析】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运输方向 高浓度—低浓度 高浓度—低浓度 低浓度—高浓度
是否需要载体 否 是 是
【分析】据表可知,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跨膜运输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所以选择D.
3.下列关于膜蛋白和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B.膜蛋白不参与物质跨膜运输的被动运输过程
C.主动运输可以使被运输离子在细胞内外浓度不同
D.物质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扩散速率与脂溶性有关
【答案】B
【知识点】细胞膜的成分;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解析】【解答】A、膜蛋白有的镶嵌在膜表面,由的贯彻在膜中,所以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A正确;
B、协助扩散中,膜蛋白参与物质扩膜运输的被动运输过程, B错误;
C、主动运输是细胞选择性的吸收营养物质,这种运输方式可以使被动运输离子在细胞内外浓度不同,C正确;
D、细胞膜上含有磷脂,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脂溶性的物质穿过磷脂双分子层的扩散速率要快,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小分子、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
方式 方向 载体 能量 例子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高→低 不需要 不消耗 H2O、O2、CO2、甘油、脂肪酸、乙醇
协助扩散 高→低 需要 不消耗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高 需要 消耗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无机盐离子等
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2)大分子、颗粒性物质的非跨膜运输方式(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①胞吞:细胞外→细胞内,消耗能量,如白细胞吞噬病菌、变形虫摄食等。
②胞吐:细胞内→细胞外,消耗能量,如消化酶、抗体、蛋白质类激素等分泌蛋白的分泌。
4.据报道,一种称作“瘦素穿肠蛋白”的药物可治疗肥胖,可口服使用,以减轻肥胖症患者肌肉注射时的痛苦。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该药物最可能的方式为(  )
A.渗透作用 B.胞吞 C.协助扩散 D.主动运输
【答案】B
【知识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解析】【解答】由题干可知“ 瘦素穿肠蛋白 ”是一种蛋白质,蛋白质分子属于大分子,所以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该药物的最可能的方式是胞吞,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小分子、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
方式 方向 载体 能量 例子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高→低 不需要 不消耗 H2O、O2、CO2、甘油、脂肪酸、乙醇
协助扩散 高→低 需要 不消耗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高 需要 消耗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无机盐离子等
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2)大分子、颗粒性物质的非跨膜运输方式(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①胞吞:细胞外→细胞内,消耗能量,如白细胞吞噬病菌、变形虫摄食等。
②胞吐:细胞内→细胞外,消耗能量,如消化酶、抗体、蛋白质类激素等分泌蛋白的分泌。
5.(2022高一下·遂宁开学考)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易吸收葡萄糖,却难吸收相对分子质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原因是(  )
A.木糖的浓度太低 B.细胞膜上的磷脂排列紧密
C.细胞膜上无木糖载体 D.木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太小
【答案】C
【知识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解析】【解答】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质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还需要消耗能量.但是很难吸收木糖,是因为质膜上没有协助木糖跨膜运输的载体蛋白。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膜能够选择性吸收不同的物质,与膜上存在的载体的种类有关。
6.下图为小肠上皮细胞转运葡萄糖的过程示意图。小肠上皮细胞位于肠腔一侧的突起可以增大细胞的吸收面积。
(1)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不直接消耗ATP,而是借助相同载体上Na+顺浓度梯度运输时,产生的电化学势能。该载体只能转运葡萄糖和Na+,体现了载体的   性。肠腔一侧膜面积的增大,增加了载体的   ,使葡萄糖的吸收效率提高。
(2)据图以及(1)中的信息分析,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   浓度梯度进行的   运输。
(3)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但酒精除了在小肠中被吸收以外,还能在胃中被吸收,这是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   分子,使酒精或其他脂溶性物质能够以   的运输方式进入细胞,所以空腹饮酒,酒精吸收快,易醉。
【答案】(1)专一;数量
(2)逆;主动
(3)磷脂;自由扩散
【知识点】细胞膜的成分;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解析】【解答】(1) 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不直接消耗ATP,而是借助相同载体上Na+顺浓度梯度运输时,产生的电化学势能。该载体只能转运葡萄糖和Na+, 体现了载体的专一性。肠腔一侧膜面积的增大,增加了膜上的蛋白质的附着位点,进而增加了载体的数量,是葡萄糖的吸收效率提高。
(2)据图以及(1)中的信息分析,肠腔内葡萄糖的浓度低,小肠上皮细胞内的葡萄糖的浓度高,所以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主动运输。
(3)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但酒精除了在小肠中被吸收以外,还能在胃中被吸收,这是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磷脂分子,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使酒精或其他脂溶性物质能够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所以空腹饮酒,酒精吸收快,易醉。
【分析】(1)小分子、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
方式 方向 载体 能量 例子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高→低 不需要 不消耗 H2O、O2、CO2、甘油、脂肪酸、乙醇
协助扩散 高→低 需要 不消耗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高 需要 消耗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无机盐离子等
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2)大分子、颗粒性物质的非跨膜运输方式(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①胞吞:细胞外→细胞内,消耗能量,如白细胞吞噬病菌、变形虫摄食等。
②胞吐:细胞内→细胞外,消耗能量,如消化酶、抗体、蛋白质类激素等分泌蛋白的分泌。
7.如图表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及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请据图回答问题:
(1)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主要与构成细胞膜的   有关(填图甲中号码)。
(2)白细胞能改变形状穿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炎症部位吞噬病菌,这说明   。
(3)人的小肠上皮细胞可以吸收葡萄糖,而不吸收比葡萄糖相对分子质量小的木糖,这说明了   ,这种特性与图甲中的   (填图甲中号码)有关。
(4)假如该细胞膜表示胃上皮细胞膜,酒精通过时可用图甲中   表示;假如该细胞膜表示小肠上皮细胞膜,吸收K+可用图甲中   表示。
(5)图乙所示方式可表示图甲中的   。
【答案】(1)③
(2)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①
(4)b;a
(5)a
【知识点】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膜的功能;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解析】【解答】分析题图: ①是蛋白质、②是糖被、③是磷脂双分子层;a、e是主动运输,b是自由扩散、c和d是协助扩散。而且根据糖被的位置,可以判断出糖被的一侧属于细胞外侧。
(1)由于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对应图示中的③)是由磷脂分子组成的,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因此脂溶性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
(2)白细胞能改变形状穿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炎症部位吞噬病菌,这中现象与细胞膜的结构有关系,这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行性。
(3)人的小肠上皮细胞可以吸收葡萄糖,而不吸收比葡萄糖相对分子质量小的木糖,这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膜的这种选择透过性主要是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对应图示中的① 。
(4)假如该细胞膜表示胃上皮细胞膜,酒精进入胃上皮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对应图示中的b,假如该细胞膜表示小肠上皮细胞膜,细胞内的K+浓度高于细胞外的 K+,所以小肠上皮细胞膜,吸收K+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该吸收方式属于主动运输,对应图示中的a。
(5)由图乙可知,当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浓度时,该运输还能进行,说明该运输属于主动运输,对应图示中的a。
【分析】(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磷脂分子,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亲水性的“头部”排在外侧,疏水性的“尾部”排在内侧。
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这也说明了蛋白质在磷脂双分子层中的分布是不对称。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又叫糖被,是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只分布于细胞膜的外表 ,具有保护、润滑、识别等功能。
(2)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是因为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运动的。生物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 ,这一特性主要与膜上的蛋白质分子有关。
(3)小分子、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
方式 方向 载体 能量 例子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高→低 不需要 不消耗 H2O、O2、CO2、甘油、脂肪酸、乙醇
协助扩散 高→低 需要 不消耗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高 需要 消耗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无机盐离子等
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二、提升训练
8.下图为细胞膜结构图,其中a和b分别代表不同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膜结构中③的排列方式不同
B.Na+通过②进入细胞的过程不消耗ATP
C.b可表示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
D.将③分子制成微球体用来包裹大分子药物,送入到相应的细胞中,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答案】B
【知识点】细胞膜的成分;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解析】【解答】分析题图:①是糖被、②是蛋白质、③是磷脂双分子层、a是协助扩散、b是自由扩散;由糖被的一侧为细胞膜的外侧,即I是细胞外侧,II是细胞内侧。
A、③是磷脂双分子层,不同的膜结构中磷脂双分子层的排列方式是相同的,A错误;
B、 Na+通过载体蛋白进入细胞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
C、由上述分析可知,I侧是细胞外侧,II是细胞的内侧,组织细胞由组织液吸收氧气的过程是由I→II的过程,与b的方向相反,C错误;
D、将③分子制成微球体用来包裹大分子药物,送入到相应的细胞中,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膜的流动性,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小分子、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
方式 方向 载体 能量 例子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高→低 不需要 不消耗 H2O、O2、CO2、甘油、脂肪酸、乙醇
协助扩散 高→低 需要 不消耗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高 需要 消耗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无机盐离子等
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2)大分子、颗粒性物质的非跨膜运输方式(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①胞吞:细胞外→细胞内,消耗能量,如白细胞吞噬病菌、变形虫摄食等。
②胞吐:细胞内→细胞外,消耗能量,如消化酶、抗体、蛋白质类激素等分泌蛋白的分泌。
9.由受体介导的胞吞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胞吞作用,主要用于摄取特殊的生物大分子。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
B.由受体介导的胞吞过程存在细胞识别并需要内部供能
C.Na+、K+等无机盐离子也可通过此方式运输
D.该过程不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C
【知识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胞吞、胞吐的过程和意义
【解析】【解答】A、胞吞的过程利用的是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即膜的流动性,A正确;
B、由图示可知,由受体介导的胞吞过程需要膜蛋白的识别功能,而且胞吞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
C、Na+、K+等无机盐离子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C错误;
D、由受体介导的胞吞,需要生物膜上的蛋白质的识别,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小分子、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
方式 方向 载体 能量 例子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高→低 不需要 不消耗 H2O、O2、CO2、甘油、脂肪酸、乙醇
协助扩散 高→低 需要 不消耗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高 需要 消耗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无机盐离子等
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2)大分子、颗粒性物质的非跨膜运输方式(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①胞吞:细胞外→细胞内,消耗能量,如白细胞吞噬病菌、变形虫摄食等。
②胞吐:细胞内→细胞外,消耗能量,如消化酶、抗体、蛋白质类激素等分泌蛋白的分泌。
10.在培养玉米的溶液中加入某种阴离子,结果发现玉米根细胞在吸收该种阴离子的同时,对Cl-的主动吸收减少,而对K+的主动吸收并没有影响,原因可能是(  )
A.该种阴离子妨碍了能量的生成
B.该种阴离子抑制了主动运输
C.该种阴离子抑制了细胞呼吸
D.该种阴离子的载体蛋白和Cl-的相同
【答案】D
【知识点】主动运输
【解析】【解答】有题干“ 在培养玉米的溶液中加入某种阴离子,结果发现玉米根细胞在吸收该种阴离子的同时,对K+的主动吸收并没有影响 ”可知,该加入的某种阴离子,不会影响细胞呼吸和能量的生成,也不会抑制主动运输,由题干“ 在培养玉米的溶液中加入某种阴离子,结果发现玉米根细胞在吸收该种阴离子的同时,对Cl-的主动吸收减少”,可以说明该阴离子和Cl-共用同一种载体蛋白,故A、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小分子、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
方式 方向 载体 能量 例子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高→低 不需要 不消耗 H2O、O2、CO2、甘油、脂肪酸、乙醇
协助扩散 高→低 需要 不消耗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高 需要 消耗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无机盐离子等
11.正常情况下,甲、乙两种物质在同一动物细胞内外的浓度情况如图所示。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B.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
C.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的参与
D.乙进入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
【答案】B,C,D
【知识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解析】【解答】A、由图示可知,甲在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的浓度,所以甲运出细胞过程属于由低浓度→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A正确;
B、由图示可知,甲在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的浓度,甲由细胞外→细胞内,属于由高浓度→低浓度的过程,该过程可以不需要能量,B错误;
C、由图示可知,乙在细胞内的浓度高于细胞外的浓度,所以乙运出细胞过程是从高浓度→低浓度的过程,该过程可能通过自由扩散完成,不需要载体的参与,C错误;
D、由图示可知,乙在细胞内的浓度高于细胞外的浓度,所以乙进入细胞过程是从低浓度→高浓度的过程,该过程是需要能量的,D错误;
故答案为:B、C、D。
【分析】小分子、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
方式 方向 载体 能量 例子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高→低 不需要 不消耗 H2O、O2、CO2、甘油、脂肪酸、乙醇
协助扩散 高→低 需要 不消耗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高 需要 消耗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无机盐离子等
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12.如图A、B、C表示的是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表示的是协助扩散
B.图B所示运输方式的运输速率的限制因素是能量
C.图C表示的是主动运输
D.图C中细胞内物质浓度在高于细胞外物质浓度后仍可以升高,说明该物质存在逆浓度运输
【答案】C,D
【知识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解析】【解答】分析题图:A图中运输速率随着膜两侧物质浓度差的增大而增大,说明运输速率与浓度差有关,即涉及到自由扩散;B图中在一定的范围内运输速率与膜两侧物质浓度差有关,超过一定的膜两侧物质浓度差后,运输速率不再受浓度差的影响而是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所以该运输过程可能是协助扩散;C图示中当细胞内的物质浓度高于细胞外物质浓度后,细胞内物质浓度会进行升高,说明该物质的跨膜运输可以存在逆浓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
A、由上述分析可知,图A的运输是自由扩散,A错误;
B、由上述分析可知,图B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影响该运输的限制因素是载体蛋白的数量,B错误;
C、由上述分析可知,图C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C正确;
D、图C中细胞内物质浓度高于细胞外物质浓度时,该运输仍可以进行,说明该物质的运输存在逆浓度运输,D正确;
故答案为:C、D。
【分析】小分子、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
方式 方向 载体 能量 例子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高→低 不需要 不消耗 H2O、O2、CO2、甘油、脂肪酸、乙醇
协助扩散 高→低 需要 不消耗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高 需要 消耗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无机盐离子等
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13.主动运输作为一种重要的跨膜运输方式可以按照生命活动所需吸收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体现了生命活动的“主动性”。为探究主动运输的特点,科研人员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中HgCl2是一种可以影响ATP水解的新陈代谢抑制剂。请分析回答:
(1)主动运输的特点是   。
(2)本实验的名称是   。
(3)请写出实验进行过程中需要控制的两个无关变量   。
(4)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
①根据实验结果,科研人员在实验前后需测定   。
②乙组和甲组结果比较,得出的结论是   。
③与甲组相比,丙组吸收磷酸盐较少的原因可能是   。
【答案】(1)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和能量
(2)探究HgCl2和细胞成熟程度对细胞主动运输的影响
(3)温度、pH
(4)溶液中磷酸盐的浓度;细胞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幼嫩组织供能少,幼嫩组织细胞膜上载体少
【知识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解析】【解答】(1)主动运输的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该过程需要能量,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即由低浓度→高浓度进行的扩膜运输。
(2)由图甲和图乙、图丙和图丁的自变量是 HgCl2 ,图甲和图丙、图乙和图丁的自变量是胡萝卜的组织的成熟情况,因此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探究HgCl2和细胞成熟程度对细胞主动运输的影响。
(3)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酶和能量,温度和pH都会影响到酶的活性和能量的释放,因此该实验进行过程中需要控制的两个无关变量是温度和pH。
(4)①植物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矿质离子,因此根据实验结果,科研人员需要测定实验前后测定溶液中磷酸盐的浓度,通过实验前后磷酸盐的浓度的变化程度来反应主动运输的程度。
② 实验甲和实验乙中的自变量是HgCl2 ,甲组的实验前后的浓度差大于乙组的实验前后的浓度差,而且根据题干“ HgCl2是一种可以影响ATP水解的新陈代谢抑制剂 ”可知说明HgCl2抑制ATP的水解会影响到主动运输,即细胞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能量。
③甲组和丙组的实验的自变量是胡萝卜的组织的成熟度不同,由实验结果可知,甲组的实验前后的浓度差大于乙组的实验前后的浓度差,说明甲组的主动运输程度大于丙组的主动运输程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幼嫩组织发育不够成熟,幼嫩组织细胞膜上能参与主动运输的载体蛋白少,而且幼稚组织为主动运输提供的能量少。
【分析】小分子、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
方式 方向 载体 能量 例子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高→低 不需要 不消耗 H2O、O2、CO2、甘油、脂肪酸、乙醇
协助扩散 高→低 需要 不消耗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高 需要 消耗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无机盐离子等
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14.物质的跨膜运输对细胞的生存和生长至关重要,如图表示几种物质经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
[   ]   。
(2)如果图中的细胞膜是小肠上皮细胞,则葡萄糖和甘油出入细胞膜的方式依次是[   ]   和[   ]   。
(3)人们设计出一种膜结构,这种膜结构能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污水中的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这是在模拟生物膜的   。
(4)请在下面给出的坐标图上画出与上图中③这种跨膜运输方式对应的曲线图:
(5)若在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   方式(填序号)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6)植物细胞线粒体基质内产生的CO2进入同一个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需要穿过   层磷脂分子。
(7)与①方式相比,③方式的主要特点是需要借助   ,该物质是在细胞内的   上合成的。
【答案】(1)A;磷脂双分子层
(2)②;主动运输;①;自由扩散
(3)选择透过性
(4)如图
(5)②
(6)8
(7)载体蛋白;核糖体
【知识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膜的功能;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解析】【解答】分析题图可知:A是磷脂双分子层、B是蛋白质、 ①由高浓度→低浓度进行,不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蛋白,该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 ②由低浓度→高浓度,需要能量,需要载体再, 是主动运输、 ③ 由高浓度→低浓度,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能量,是协助扩散。
(1)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对应图示中的A。
(2)如果图中的细胞膜是小肠上皮细胞,小肠上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是主动运输的过程,对应图示中的②;甘油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自由扩散,对应图示中的① 。
(3)生物膜的功能特点是对物质的选择透过性,在工业中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 ,降低污水中的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就是模拟和利用的生物膜的该功能特点。
(4)图示中的 ③ 由高浓度→低浓度,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能量,是协助扩散。因此对应的运输方式的曲线图如下:
(5) 若在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 ,会影响到能量的释放,图示中的3中运输方式,只有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因此主动运输即图示中的 ② 收到的影响较大。
(6)植物细胞线粒体基质内产生的CO2进入同一个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需要从线粒体中出来,再进入叶绿体的,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双层膜结构,一层膜是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的,因此植物细胞线粒体基质内产生的CO2进入同一个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需要穿过8层磷脂分子。
(7)①是自由扩散、③是协助扩散,两种运输方式相比较,协助扩散需要的载体蛋白的协助,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分析】(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磷脂分子,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亲水性的“头部”排在外侧,疏水性的“尾部”排在内侧。
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这也说明了蛋白质在磷脂双分子层中的分布是不对称。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又叫糖被,是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只分布于细胞膜的外表 ,具有保护、润滑、识别等功能。
(2)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是因为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运动的。生物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 ,这一特性主要与膜上的蛋白质分子有关。
(3)小分子、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
方式 方向 载体 能量 例子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高→低 不需要 不消耗 H2O、O2、CO2、甘油、脂肪酸、乙醇
协助扩散 高→低 需要 不消耗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高 需要 消耗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无机盐离子等
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4)①线粒体:呈粒状、棒状,具有双层膜,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 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②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具有双层膜,主要存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 DNA 和 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③核糖体: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1 / 1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4.2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同步练习
一、基础训练
1.下图为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对该图的理解,正确的是(  )
A.Ⅰ和Ⅱ分别表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B.Ⅰ和Ⅱ分别表示胞吞和胞吐
C.氧气、性激素是以Ⅱ方式进入细胞的
D.二氧化碳、氧气是以Ⅰ方式进入细胞的
2.某物质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跨膜运输,该过程(  )
A.没有载体参与 B.为自由扩散
C.为协助扩散 D.为主动运输
3.下列关于膜蛋白和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B.膜蛋白不参与物质跨膜运输的被动运输过程
C.主动运输可以使被运输离子在细胞内外浓度不同
D.物质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扩散速率与脂溶性有关
4.据报道,一种称作“瘦素穿肠蛋白”的药物可治疗肥胖,可口服使用,以减轻肥胖症患者肌肉注射时的痛苦。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该药物最可能的方式为(  )
A.渗透作用 B.胞吞 C.协助扩散 D.主动运输
5.(2022高一下·遂宁开学考)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易吸收葡萄糖,却难吸收相对分子质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原因是(  )
A.木糖的浓度太低 B.细胞膜上的磷脂排列紧密
C.细胞膜上无木糖载体 D.木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太小
6.下图为小肠上皮细胞转运葡萄糖的过程示意图。小肠上皮细胞位于肠腔一侧的突起可以增大细胞的吸收面积。
(1)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不直接消耗ATP,而是借助相同载体上Na+顺浓度梯度运输时,产生的电化学势能。该载体只能转运葡萄糖和Na+,体现了载体的   性。肠腔一侧膜面积的增大,增加了载体的   ,使葡萄糖的吸收效率提高。
(2)据图以及(1)中的信息分析,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   浓度梯度进行的   运输。
(3)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但酒精除了在小肠中被吸收以外,还能在胃中被吸收,这是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   分子,使酒精或其他脂溶性物质能够以   的运输方式进入细胞,所以空腹饮酒,酒精吸收快,易醉。
7.如图表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及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请据图回答问题:
(1)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主要与构成细胞膜的   有关(填图甲中号码)。
(2)白细胞能改变形状穿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炎症部位吞噬病菌,这说明   。
(3)人的小肠上皮细胞可以吸收葡萄糖,而不吸收比葡萄糖相对分子质量小的木糖,这说明了   ,这种特性与图甲中的   (填图甲中号码)有关。
(4)假如该细胞膜表示胃上皮细胞膜,酒精通过时可用图甲中   表示;假如该细胞膜表示小肠上皮细胞膜,吸收K+可用图甲中   表示。
(5)图乙所示方式可表示图甲中的   。
二、提升训练
8.下图为细胞膜结构图,其中a和b分别代表不同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膜结构中③的排列方式不同
B.Na+通过②进入细胞的过程不消耗ATP
C.b可表示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
D.将③分子制成微球体用来包裹大分子药物,送入到相应的细胞中,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9.由受体介导的胞吞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胞吞作用,主要用于摄取特殊的生物大分子。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
B.由受体介导的胞吞过程存在细胞识别并需要内部供能
C.Na+、K+等无机盐离子也可通过此方式运输
D.该过程不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10.在培养玉米的溶液中加入某种阴离子,结果发现玉米根细胞在吸收该种阴离子的同时,对Cl-的主动吸收减少,而对K+的主动吸收并没有影响,原因可能是(  )
A.该种阴离子妨碍了能量的生成
B.该种阴离子抑制了主动运输
C.该种阴离子抑制了细胞呼吸
D.该种阴离子的载体蛋白和Cl-的相同
11.正常情况下,甲、乙两种物质在同一动物细胞内外的浓度情况如图所示。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B.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
C.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的参与
D.乙进入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
12.如图A、B、C表示的是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表示的是协助扩散
B.图B所示运输方式的运输速率的限制因素是能量
C.图C表示的是主动运输
D.图C中细胞内物质浓度在高于细胞外物质浓度后仍可以升高,说明该物质存在逆浓度运输
13.主动运输作为一种重要的跨膜运输方式可以按照生命活动所需吸收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体现了生命活动的“主动性”。为探究主动运输的特点,科研人员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中HgCl2是一种可以影响ATP水解的新陈代谢抑制剂。请分析回答:
(1)主动运输的特点是   。
(2)本实验的名称是   。
(3)请写出实验进行过程中需要控制的两个无关变量   。
(4)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
①根据实验结果,科研人员在实验前后需测定   。
②乙组和甲组结果比较,得出的结论是   。
③与甲组相比,丙组吸收磷酸盐较少的原因可能是   。
14.物质的跨膜运输对细胞的生存和生长至关重要,如图表示几种物质经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
[   ]   。
(2)如果图中的细胞膜是小肠上皮细胞,则葡萄糖和甘油出入细胞膜的方式依次是[   ]   和[   ]   。
(3)人们设计出一种膜结构,这种膜结构能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污水中的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这是在模拟生物膜的   。
(4)请在下面给出的坐标图上画出与上图中③这种跨膜运输方式对应的曲线图:
(5)若在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   方式(填序号)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6)植物细胞线粒体基质内产生的CO2进入同一个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需要穿过   层磷脂分子。
(7)与①方式相比,③方式的主要特点是需要借助   ,该物质是在细胞内的   上合成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解析】【解答】分析题图:图Ⅰ中两种运输方式,都是从高浓度→低浓度,一个需要载体蛋白,一个不需要载体蛋白,即图Ⅰ中的运输方式有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种;图Ⅱ中的运输由高浓度→低浓度,需要载体蛋白,需要能量,即图Ⅱ中的运输为主动运输。
A、Ⅰ中的运输由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Ⅱ中的运输是主动运输,A错误;
B、Ⅰ中的运输由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Ⅱ中的运输是主动运输,B错误;
C、氧气由高浓度→低浓度扩散,不需要载体,属于自由扩散,性激素的组成成分与细胞膜相似,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进入细胞也属于自由扩散,而图示中Ⅱ方式为主动运输,C错误;
D、 二氧化碳、氧气的运输都是从高浓度→低浓度,不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都是按图示Ⅰ方式进入细胞的,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小分子、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
方式 方向 载体 能量 例子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高→低 不需要 不消耗 H2O、O2、CO2、甘油、脂肪酸、乙醇
协助扩散 高→低 需要 不消耗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高 需要 消耗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无机盐离子等
(2)大分子、颗粒性物质的非跨膜运输方式(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①胞吞:细胞外→细胞内,消耗能量,如白细胞吞噬病菌、变形虫摄食等。
②胞吐:细胞内→细胞外,消耗能量,如消化酶、抗体、蛋白质类激素等分泌蛋白的分泌。
2.【答案】D
【知识点】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
【解析】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运输方向 高浓度—低浓度 高浓度—低浓度 低浓度—高浓度
是否需要载体 否 是 是
【分析】据表可知,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跨膜运输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所以选择D.
3.【答案】B
【知识点】细胞膜的成分;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解析】【解答】A、膜蛋白有的镶嵌在膜表面,由的贯彻在膜中,所以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A正确;
B、协助扩散中,膜蛋白参与物质扩膜运输的被动运输过程, B错误;
C、主动运输是细胞选择性的吸收营养物质,这种运输方式可以使被动运输离子在细胞内外浓度不同,C正确;
D、细胞膜上含有磷脂,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脂溶性的物质穿过磷脂双分子层的扩散速率要快,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小分子、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
方式 方向 载体 能量 例子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高→低 不需要 不消耗 H2O、O2、CO2、甘油、脂肪酸、乙醇
协助扩散 高→低 需要 不消耗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高 需要 消耗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无机盐离子等
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2)大分子、颗粒性物质的非跨膜运输方式(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①胞吞:细胞外→细胞内,消耗能量,如白细胞吞噬病菌、变形虫摄食等。
②胞吐:细胞内→细胞外,消耗能量,如消化酶、抗体、蛋白质类激素等分泌蛋白的分泌。
4.【答案】B
【知识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解析】【解答】由题干可知“ 瘦素穿肠蛋白 ”是一种蛋白质,蛋白质分子属于大分子,所以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该药物的最可能的方式是胞吞,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小分子、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
方式 方向 载体 能量 例子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高→低 不需要 不消耗 H2O、O2、CO2、甘油、脂肪酸、乙醇
协助扩散 高→低 需要 不消耗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高 需要 消耗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无机盐离子等
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2)大分子、颗粒性物质的非跨膜运输方式(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①胞吞:细胞外→细胞内,消耗能量,如白细胞吞噬病菌、变形虫摄食等。
②胞吐:细胞内→细胞外,消耗能量,如消化酶、抗体、蛋白质类激素等分泌蛋白的分泌。
5.【答案】C
【知识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解析】【解答】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质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还需要消耗能量.但是很难吸收木糖,是因为质膜上没有协助木糖跨膜运输的载体蛋白。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膜能够选择性吸收不同的物质,与膜上存在的载体的种类有关。
6.【答案】(1)专一;数量
(2)逆;主动
(3)磷脂;自由扩散
【知识点】细胞膜的成分;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解析】【解答】(1) 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不直接消耗ATP,而是借助相同载体上Na+顺浓度梯度运输时,产生的电化学势能。该载体只能转运葡萄糖和Na+, 体现了载体的专一性。肠腔一侧膜面积的增大,增加了膜上的蛋白质的附着位点,进而增加了载体的数量,是葡萄糖的吸收效率提高。
(2)据图以及(1)中的信息分析,肠腔内葡萄糖的浓度低,小肠上皮细胞内的葡萄糖的浓度高,所以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主动运输。
(3)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但酒精除了在小肠中被吸收以外,还能在胃中被吸收,这是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磷脂分子,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使酒精或其他脂溶性物质能够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所以空腹饮酒,酒精吸收快,易醉。
【分析】(1)小分子、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
方式 方向 载体 能量 例子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高→低 不需要 不消耗 H2O、O2、CO2、甘油、脂肪酸、乙醇
协助扩散 高→低 需要 不消耗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高 需要 消耗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无机盐离子等
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2)大分子、颗粒性物质的非跨膜运输方式(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①胞吞:细胞外→细胞内,消耗能量,如白细胞吞噬病菌、变形虫摄食等。
②胞吐:细胞内→细胞外,消耗能量,如消化酶、抗体、蛋白质类激素等分泌蛋白的分泌。
7.【答案】(1)③
(2)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①
(4)b;a
(5)a
【知识点】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膜的功能;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解析】【解答】分析题图: ①是蛋白质、②是糖被、③是磷脂双分子层;a、e是主动运输,b是自由扩散、c和d是协助扩散。而且根据糖被的位置,可以判断出糖被的一侧属于细胞外侧。
(1)由于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对应图示中的③)是由磷脂分子组成的,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因此脂溶性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
(2)白细胞能改变形状穿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炎症部位吞噬病菌,这中现象与细胞膜的结构有关系,这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行性。
(3)人的小肠上皮细胞可以吸收葡萄糖,而不吸收比葡萄糖相对分子质量小的木糖,这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膜的这种选择透过性主要是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对应图示中的① 。
(4)假如该细胞膜表示胃上皮细胞膜,酒精进入胃上皮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对应图示中的b,假如该细胞膜表示小肠上皮细胞膜,细胞内的K+浓度高于细胞外的 K+,所以小肠上皮细胞膜,吸收K+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该吸收方式属于主动运输,对应图示中的a。
(5)由图乙可知,当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浓度时,该运输还能进行,说明该运输属于主动运输,对应图示中的a。
【分析】(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磷脂分子,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亲水性的“头部”排在外侧,疏水性的“尾部”排在内侧。
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这也说明了蛋白质在磷脂双分子层中的分布是不对称。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又叫糖被,是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只分布于细胞膜的外表 ,具有保护、润滑、识别等功能。
(2)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是因为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运动的。生物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 ,这一特性主要与膜上的蛋白质分子有关。
(3)小分子、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
方式 方向 载体 能量 例子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高→低 不需要 不消耗 H2O、O2、CO2、甘油、脂肪酸、乙醇
协助扩散 高→低 需要 不消耗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高 需要 消耗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无机盐离子等
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8.【答案】B
【知识点】细胞膜的成分;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解析】【解答】分析题图:①是糖被、②是蛋白质、③是磷脂双分子层、a是协助扩散、b是自由扩散;由糖被的一侧为细胞膜的外侧,即I是细胞外侧,II是细胞内侧。
A、③是磷脂双分子层,不同的膜结构中磷脂双分子层的排列方式是相同的,A错误;
B、 Na+通过载体蛋白进入细胞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
C、由上述分析可知,I侧是细胞外侧,II是细胞的内侧,组织细胞由组织液吸收氧气的过程是由I→II的过程,与b的方向相反,C错误;
D、将③分子制成微球体用来包裹大分子药物,送入到相应的细胞中,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膜的流动性,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小分子、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
方式 方向 载体 能量 例子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高→低 不需要 不消耗 H2O、O2、CO2、甘油、脂肪酸、乙醇
协助扩散 高→低 需要 不消耗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高 需要 消耗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无机盐离子等
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2)大分子、颗粒性物质的非跨膜运输方式(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①胞吞:细胞外→细胞内,消耗能量,如白细胞吞噬病菌、变形虫摄食等。
②胞吐:细胞内→细胞外,消耗能量,如消化酶、抗体、蛋白质类激素等分泌蛋白的分泌。
9.【答案】C
【知识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胞吞、胞吐的过程和意义
【解析】【解答】A、胞吞的过程利用的是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即膜的流动性,A正确;
B、由图示可知,由受体介导的胞吞过程需要膜蛋白的识别功能,而且胞吞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
C、Na+、K+等无机盐离子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C错误;
D、由受体介导的胞吞,需要生物膜上的蛋白质的识别,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小分子、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
方式 方向 载体 能量 例子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高→低 不需要 不消耗 H2O、O2、CO2、甘油、脂肪酸、乙醇
协助扩散 高→低 需要 不消耗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高 需要 消耗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无机盐离子等
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2)大分子、颗粒性物质的非跨膜运输方式(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①胞吞:细胞外→细胞内,消耗能量,如白细胞吞噬病菌、变形虫摄食等。
②胞吐:细胞内→细胞外,消耗能量,如消化酶、抗体、蛋白质类激素等分泌蛋白的分泌。
10.【答案】D
【知识点】主动运输
【解析】【解答】有题干“ 在培养玉米的溶液中加入某种阴离子,结果发现玉米根细胞在吸收该种阴离子的同时,对K+的主动吸收并没有影响 ”可知,该加入的某种阴离子,不会影响细胞呼吸和能量的生成,也不会抑制主动运输,由题干“ 在培养玉米的溶液中加入某种阴离子,结果发现玉米根细胞在吸收该种阴离子的同时,对Cl-的主动吸收减少”,可以说明该阴离子和Cl-共用同一种载体蛋白,故A、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小分子、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
方式 方向 载体 能量 例子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高→低 不需要 不消耗 H2O、O2、CO2、甘油、脂肪酸、乙醇
协助扩散 高→低 需要 不消耗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高 需要 消耗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无机盐离子等
11.【答案】B,C,D
【知识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解析】【解答】A、由图示可知,甲在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的浓度,所以甲运出细胞过程属于由低浓度→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A正确;
B、由图示可知,甲在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的浓度,甲由细胞外→细胞内,属于由高浓度→低浓度的过程,该过程可以不需要能量,B错误;
C、由图示可知,乙在细胞内的浓度高于细胞外的浓度,所以乙运出细胞过程是从高浓度→低浓度的过程,该过程可能通过自由扩散完成,不需要载体的参与,C错误;
D、由图示可知,乙在细胞内的浓度高于细胞外的浓度,所以乙进入细胞过程是从低浓度→高浓度的过程,该过程是需要能量的,D错误;
故答案为:B、C、D。
【分析】小分子、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
方式 方向 载体 能量 例子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高→低 不需要 不消耗 H2O、O2、CO2、甘油、脂肪酸、乙醇
协助扩散 高→低 需要 不消耗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高 需要 消耗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无机盐离子等
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12.【答案】C,D
【知识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解析】【解答】分析题图:A图中运输速率随着膜两侧物质浓度差的增大而增大,说明运输速率与浓度差有关,即涉及到自由扩散;B图中在一定的范围内运输速率与膜两侧物质浓度差有关,超过一定的膜两侧物质浓度差后,运输速率不再受浓度差的影响而是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所以该运输过程可能是协助扩散;C图示中当细胞内的物质浓度高于细胞外物质浓度后,细胞内物质浓度会进行升高,说明该物质的跨膜运输可以存在逆浓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
A、由上述分析可知,图A的运输是自由扩散,A错误;
B、由上述分析可知,图B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影响该运输的限制因素是载体蛋白的数量,B错误;
C、由上述分析可知,图C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C正确;
D、图C中细胞内物质浓度高于细胞外物质浓度时,该运输仍可以进行,说明该物质的运输存在逆浓度运输,D正确;
故答案为:C、D。
【分析】小分子、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
方式 方向 载体 能量 例子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高→低 不需要 不消耗 H2O、O2、CO2、甘油、脂肪酸、乙醇
协助扩散 高→低 需要 不消耗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高 需要 消耗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无机盐离子等
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13.【答案】(1)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和能量
(2)探究HgCl2和细胞成熟程度对细胞主动运输的影响
(3)温度、pH
(4)溶液中磷酸盐的浓度;细胞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幼嫩组织供能少,幼嫩组织细胞膜上载体少
【知识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解析】【解答】(1)主动运输的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该过程需要能量,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即由低浓度→高浓度进行的扩膜运输。
(2)由图甲和图乙、图丙和图丁的自变量是 HgCl2 ,图甲和图丙、图乙和图丁的自变量是胡萝卜的组织的成熟情况,因此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探究HgCl2和细胞成熟程度对细胞主动运输的影响。
(3)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酶和能量,温度和pH都会影响到酶的活性和能量的释放,因此该实验进行过程中需要控制的两个无关变量是温度和pH。
(4)①植物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矿质离子,因此根据实验结果,科研人员需要测定实验前后测定溶液中磷酸盐的浓度,通过实验前后磷酸盐的浓度的变化程度来反应主动运输的程度。
② 实验甲和实验乙中的自变量是HgCl2 ,甲组的实验前后的浓度差大于乙组的实验前后的浓度差,而且根据题干“ HgCl2是一种可以影响ATP水解的新陈代谢抑制剂 ”可知说明HgCl2抑制ATP的水解会影响到主动运输,即细胞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能量。
③甲组和丙组的实验的自变量是胡萝卜的组织的成熟度不同,由实验结果可知,甲组的实验前后的浓度差大于乙组的实验前后的浓度差,说明甲组的主动运输程度大于丙组的主动运输程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幼嫩组织发育不够成熟,幼嫩组织细胞膜上能参与主动运输的载体蛋白少,而且幼稚组织为主动运输提供的能量少。
【分析】小分子、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
方式 方向 载体 能量 例子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高→低 不需要 不消耗 H2O、O2、CO2、甘油、脂肪酸、乙醇
协助扩散 高→低 需要 不消耗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高 需要 消耗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无机盐离子等
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14.【答案】(1)A;磷脂双分子层
(2)②;主动运输;①;自由扩散
(3)选择透过性
(4)如图
(5)②
(6)8
(7)载体蛋白;核糖体
【知识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膜的功能;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解析】【解答】分析题图可知:A是磷脂双分子层、B是蛋白质、 ①由高浓度→低浓度进行,不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蛋白,该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 ②由低浓度→高浓度,需要能量,需要载体再, 是主动运输、 ③ 由高浓度→低浓度,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能量,是协助扩散。
(1)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对应图示中的A。
(2)如果图中的细胞膜是小肠上皮细胞,小肠上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是主动运输的过程,对应图示中的②;甘油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自由扩散,对应图示中的① 。
(3)生物膜的功能特点是对物质的选择透过性,在工业中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 ,降低污水中的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就是模拟和利用的生物膜的该功能特点。
(4)图示中的 ③ 由高浓度→低浓度,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能量,是协助扩散。因此对应的运输方式的曲线图如下:
(5) 若在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 ,会影响到能量的释放,图示中的3中运输方式,只有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因此主动运输即图示中的 ② 收到的影响较大。
(6)植物细胞线粒体基质内产生的CO2进入同一个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需要从线粒体中出来,再进入叶绿体的,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双层膜结构,一层膜是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的,因此植物细胞线粒体基质内产生的CO2进入同一个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需要穿过8层磷脂分子。
(7)①是自由扩散、③是协助扩散,两种运输方式相比较,协助扩散需要的载体蛋白的协助,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分析】(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磷脂分子,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亲水性的“头部”排在外侧,疏水性的“尾部”排在内侧。
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这也说明了蛋白质在磷脂双分子层中的分布是不对称。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又叫糖被,是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只分布于细胞膜的外表 ,具有保护、润滑、识别等功能。
(2)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是因为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运动的。生物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 ,这一特性主要与膜上的蛋白质分子有关。
(3)小分子、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
方式 方向 载体 能量 例子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高→低 不需要 不消耗 H2O、O2、CO2、甘油、脂肪酸、乙醇
协助扩散 高→低 需要 不消耗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高 需要 消耗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无机盐离子等
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4)①线粒体:呈粒状、棒状,具有双层膜,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 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②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具有双层膜,主要存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 DNA 和 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③核糖体: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