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运动的描述 分层练习(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 运动的描述 分层练习(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06 17:4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机械运动
1.下列描述的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
A.蜗牛极慢地爬行 B.霓虹灯闪烁
C.流星划过夜空 D.狮子追赶羚羊
参照物
2.下列关于参照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只能选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B.研究机械运动不一定都要选参照物
C.描述物体的运动一定要以地面为参照物
D.参照物的选择具有任意性
3.小明坐在行驶的动车上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后退,所选的参照物是 (  )
A.地面 B.远山 C.动车 D.树木
4.(2024牡丹江中考)2024年6月2日6时23分,嫦娥六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如图所示。此时,相对于嫦娥六号静止的是 (  )
A.月球南极 B.地球南极 C.太阳 D.中国空间站
5.(2024北京中考)如图所示为我国某型号的火箭发射时上升的情境。关于该发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以发射塔为参照物,火箭是静止的
B.以火箭为参照物,发射塔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火箭是运动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发射塔是运动的
6.(教材改编题)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如果以船为参照物,山是    的;如果以河岸为参照物,船是
    的。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7.(传统文化)如图所示为摄影爱好者捕捉到的“乌鸦骑乘老鹰”的精彩画面。下列能描述图中两者相对静止的成语是 (  )
A.分道扬镳 B.背道而驰 C.并驾齐驱 D.各奔东西
1.(传统文化)下列语句中画线部分描绘的运动情景,选取山为参照物的是 (  )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B.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C.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如图所示是我国空军在阅兵式上展示的轰油-6号空中加油机给两架飞行中的战斗机加油时的场景。以加油机为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战斗机上的飞行员是运动的
B.广场上站立的观众是静止的
C.两架战斗机是静止的
D.广场上矗立的旗杆是静止的
3.传说中有一种鸟叫衔枝鸟,它能靠一小截树枝成功地飞越太平洋。它飞行时,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时,就把树枝放在水里,站在上面休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飞行时,以树枝为参照物,鸟是运动的
B.飞行时,以海岸为参照物,树枝是静止的
C.鸟站在树枝上休息时,以树枝为参照物,鸟是静止的
D.鸟站在树枝上一起随海水流动,以海岸为参照物,鸟是静止的
4.我国技术人员在研发高铁时,要进行风洞测试,即将高铁列车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让风高速迎面吹来,模拟高铁列车在空气中高速行驶的情形。在风洞测试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高铁列车模型相对于风洞是运动的
B.高铁列车模型相对于风是运动的
C.风相对于风洞是静止的
D.高铁列车模型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5.甲、乙、丙三个人各乘一个热气球,甲看到楼房上升,乙看到甲上升,甲看到丙上升,丙看到乙下降,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三个人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
A.甲、乙一定下降,且甲慢乙快,丙可能停在空中
B.甲、乙一定下降,且甲快乙慢,丙可能下降,且甲快丙慢
C.甲、乙一定上升,且甲慢乙快,丙可能下降,且甲慢丙快
D.甲、乙、丙都在上升,且乙最快
6.如图是小明同学所拍摄的一幅海边风景照片。由照片所示的情景可知,甲船和乙船的运动状态是 (  )
A.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一定静止
B.甲船一定静止,乙船一定向左运动
C.甲船一定向左运动,乙船可能向右运动
D.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可能向左运动
7.如图是穿行在餐厅的机器人端着托盘送餐的情景。如果说托盘是静止的,那么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若以餐桌为参照物,则托盘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这表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的。
8.(物理观念)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请大家参与一起做一个“特技摄影”的模拟实验。首先在一张窄长的硬纸片上画出房屋、树木和白云,再在一张宽卡片的下方画出两条横线代表公路,在公路上画一辆汽车,并在宽卡片的上部两侧各开一条窄缝,使硬纸片恰好能插入,如图所示。然后向左迅速拉动硬纸片,你会看到汽车在公路上飞驰。由模拟实验可知,拍摄汽车在公路上奔驰时,先拍出汽车在公路上静止的镜头,再拍出迅速移动的背景:树木、田野、山林等。然后再将两组画面放入特技机里叠合,以迅速移动的背景作参照物时,就产生汽车在公路上“飞奔”的效果。
(1)迅速拉动硬纸片时,看到汽车在公路上飞驰,这是选择了    作为参照物。
(2)根据材料,模仿这种摄影技巧,拍摄“武艺高强”的人“飞檐走壁”的镜头,你应该如何做:
  。
【详解答案】
基础达标
1.B
2.D 解析:A.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既可以选择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也可以选择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故A不符合题意;B.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要选择一个标准,也就是必须要选择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也可能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C.描述物体的运动时,可以选择任意物体作为参照物,不一定非要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故C不符合题意;D.可以选择任意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但是参照物一旦被选定,就假设它是静止不动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
3.C 解析:小明坐在行驶的动车上,以动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与动车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所以看到路边的树木在向后退。故选C。
4.A 5.C
6.运动 运动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题中的研究对象是“山”,它的运动状态是“向船尾跑去了”,即山在“运动”。以船为参照物,山与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如果以河岸为参照物,船相对于河岸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船是运动的。
7.C 解析: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乌鸦和老鹰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以老鹰为参照物,乌鸦也是静止的。分道扬镳原指分路而行,后多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彼此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是相对运动的,故A错误;背道而驰原指朝着相反的方向跑,比喻行动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完全相反,彼此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是相对运动的,故B错误;并驾齐驱原指几匹马并排拉一辆车,一起快跑,比喻齐头并进,彼此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相对静止的,故C正确;各奔东西指各自走各自的路,彼此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是相对运动的,故D错误。故选C。
能力提升
1.D 解析:“两岸青山相对出”是相对于船来说的,以船为参照物,山是运动的,故A错误;“巍巍青山两岸走”是以竹排为参照物,青山是运动的,故B错误;“看山恰似走来迎”选择的参照物是自己或者船与船上的物体,此时山是运动的,故C错误;“轻舟已过万重山”,以山为参照物,舟是运动的,故D正确。故选D。
2.C 解析:AC.轰油-6号空中加油机正在给两架飞行中的战斗机加油,以加油机为参照物,两架战斗机和战斗机上的飞行员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相对静止的,故A错误,C正确;BD.广场上站立的观众和矗立的旗杆与加油机之间有位置的变化,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广场上站立的观众和矗立的旗杆是运动的,故B、D错误。故选C。
3.C 解析:飞行时,以树枝为参照物,鸟与树枝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鸟是静止的,故A错误;飞行时,以海岸为参照物,树枝与海岸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树枝是运动的,故B错误;鸟站在树枝上休息时,以树枝为参照物,鸟与树枝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鸟是静止的,故C正确;鸟站在树枝上一起随海水流动,以海岸为参照物,鸟与海岸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鸟是运动的,故D错误。故选C。
4.B 解析:将高铁列车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让风高速迎面吹来,高铁列车模型与风洞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高铁列车模型相对于风洞是静止的,故A错误;将高铁列车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让风高速迎面吹来,高铁列车模型与风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高铁列车模型相对于风是运动的,故B正确;将高铁列车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让风高速迎面吹来,风与风洞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风相对于风洞是运动的,故C错误;将高铁列车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高铁列车模型与地面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高铁列车模型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故D错误。故选B。
5.A 解析:甲看到楼房上升,说明甲相对于地面下降。乙看到甲上升,说明乙下降,而且乙快甲慢;甲看到丙上升,丙看到乙下降,丙可能停在空中,也可能上升,还可能下降,且丙比甲、乙下降得都慢。综上分析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C 解析:由图可知,山上的小旗向左飘,则风从右往左吹。若甲船静止,则小旗向左飘,若甲船向右行驶,则小旗也向左飘,若甲船向左行驶且速度小于风速,则小旗也向左飘,若甲船向左行驶且速度大于风速,则小旗向右飘,故甲船的运动状态是向左行驶且速度大于风速;同理,若乙船静止,则小旗向左飘,若乙船向右行驶,则小旗也向左飘,若乙船向左行驶且速度小于风速,则小旗也向左飘,若乙船向左行驶且速度大于风速,则小旗向右飘,故乙船的运动状态可能是静止,向右行驶,向左行驶且速度小于风速,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机器人 运动 相对 解析:如果说托盘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机器人,因为二者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若以餐桌为参照物,托盘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托盘是运动的。这表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8.(1)背景纸片
(2)让“武艺高强”的人做好动作,再迅速地移动作为背景的房檐
解析:(1)迅速拉动硬纸片时,看到汽车在公路上“飞奔”,形成这种效果的原因是选择了背景纸片作为参照物,汽车相对于背景的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2)拍摄“武艺高强”的人“飞檐走壁”的镜头,可以让“武艺高强”的人做好动作,再迅速地移动作为背景的房檐。观看者以房檐为参照物,就能产生“武艺高强”的人“飞檐走壁”的感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