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升华和凝华
升华
1.冬天结了冰的衣服,即使在0 ℃以下的环境中也会直接变干,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A.蒸发 B.熔化 C.升华 D.液化
2.现代家庭常用“固体空气清新剂”,把它放在家里的洗手间、厨房、客厅等地方,能使居 室温馨芳香,这种现象是 ( )
A.熔化 B.汽化 C.蒸发 D.升华
3.(2024哈尔滨中考)“北国好风光,尽在黑龙江”。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 )
甲 乙 丙 丁
A.甲图:初春,扎龙湿地冰雪消融
B.乙图:盛夏,林都伊春薄雾消散
C.丙图:金秋,镜泊湖畔朝露晶莹
D.丁图:寒冬,太阳岛上雪人变小
凝华
4.(2024河北中考)下图中的四幅图,反映的物态变化不属于凝华的是 ( )
A.冰锥的形成 B.冰花的形成 C.雾凇的形成 D.霜的形成
5.据新闻报道,黑龙江漠河北极村出现了日晕与钻石尘同框的奇特景象。钻石尘是指低空大气中的水蒸气在气温极低时直接变成微小冰晶悬浮在空中,使得它们看起来像一颗颗钻石一样闪闪发光。钻石尘的形成主要经历了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 )
A.液化 B.凝固 C.升华 D.凝华
6.某钢铁厂液氧塔发生泄漏。消防队员赶赴现场,发现泄漏点周围雪花飘飘,雪花的形成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需 (选填“吸”或“放”)热。
水的三态变化
7.自然界中的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图所示。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诗词也涉及很多物态变化的美妙场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飞雪迎春到”——雪是凝华形成的 B.“疑是地上霜”——霜是凝固形成的
C.“露从今夜白”——露是熔化形成的 D.“岚雾今朝重”——雾是汽化形成的
8.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阳光晒暖了海洋,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形成雨降落到地面。下列关于水在以上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水变成水蒸气是升华现象,会吸收热量
B.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会放出热量
C.水变成水蒸气是熔化现象,会放出热量
D.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凝华现象,会吸收热量
1.下列现象中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 )
A.灯泡用久了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凝固现象
C.冰变成水是液化现象
D.冻肉刚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所致
2.如图所示,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碘的熔点约为114 ℃。打开电吹风热风挡对玻璃泡加热,温度约为60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玻璃泡内弥漫着紫红色的碘蒸气,停止加热,冷却后玻璃泡内又出现碘颗粒。关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加热时,碘颗粒汽化 B.冷却时,碘蒸气凝固
C.加热时,碘颗粒升华 D.冷却时,碘蒸气液化
3.在夏天,从冰箱拿出冰棒后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会冒“白气”。如图所示,甲、乙两幅图分别反映了冰棒周围“白气”的情形。下列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甲 乙
A.图甲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汽化现象
B.图乙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液化现象
C.吃冰棒解热是因为汽化吸热
D.冰棒从冰箱拿出后包装袋上出现的“白霜”属于凝华现象
4.(2024聊城中考)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直接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这种固体在常温下不经熔化就会直接变成气体,所以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干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干冰变成气体是汽化现象
C.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是熔化或凝华现象
D.干冰有致冷作用是因为干冰变成气体时需吸收热量
5.(物理学与工程实践)2024年3月20日,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鹊桥二号将架设地月新“鹊桥”,为嫦娥四号、嫦娥六号等任务提供地月间中继通信。由于高速运动,飞船的外壳温度会比较高,在飞船外壳上有特殊的涂层,该涂层可以瞬间
(填物态变化名称)为气体,达到 (选填“升高”或“降低”)温度的目的。
6.“泼水成冰”的游戏需要滚烫的开水在零下30 ℃以下的极寒环境中才能成功。将热水泼洒出去后,部分水滴迅速汽化成为水蒸气,此过程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水蒸气在寒冷的空气中直接 成小冰晶或者水蒸气先液化成小水滴,小水滴再 成小冰晶就出现了图中的壮观场景。(后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7.(科学思维)小明想给爷爷做一个医药低温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效果好,还是用浓度适当的盐水结成的冰好,于是他做了一个小实验。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这时观察到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有白霜出现。请你帮小明解释白霜是怎样形成的 并且帮小明判断做医药冷藏盒是用冰好,还是用浓度适当的盐水结成的冰好
【详解答案】
基础达标
1.C 解析:衣服中的水结成冰时是固态,0 ℃以下的环境达不到冰的熔点,不可能熔化,直接变干是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即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所以物态变化是升华。故选C。
2.D
3.D 解析:A.冰雪消融,是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薄雾消散,是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属于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朝露晶莹,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雪人变小,是雪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故选D。
4.A 解析:A.冰锥的形成是液态的水遇冷,变为固态的冰,是凝固过程,故A符合题意;BCD.冰花、雾凇和霜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现象,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5.D
6.凝华 放
7.A 解析:A.“飞雪迎春到”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A正确;B.“疑是地上霜”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B错误;C.“露从今夜白”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D.“岚雾今朝重”雾是液态小水珠,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故D错误。故选A。
8.B
能力提升
1.A 解析:灯泡用久了,钨丝在高温下升华为气态钨,所以灯丝会变细,属于升华现象,故A正确;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汽化现象,故B错误;冰变成水,是水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故C错误;冻肉刚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了冰晶所致,故D错误。故选A。
2.C 解析:已知碘的熔点约为114 ℃,用电吹风热风挡对玻璃泡加热,温度约为60 ℃,低于碘的熔点,碘没有发生熔化,观察到玻璃泡内弥漫着紫红色的碘蒸气,说明固态的碘颗粒升华成碘蒸气;停止加热,冷却后玻璃泡内又出现碘颗粒,说明碘蒸气遇冷凝华成碘颗粒,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3.D 解析:冰棒温度低,导致冰棒周围的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变成小水珠,就是“白气”,属于液化现象,由于小水珠的密度大于空气,因此“白气”应向下移动,所以冰棒下方出现“白气”,故A、B错误;冰棒是固态,吃到嘴里变成液态,属于熔化过程,熔化吸收热量,故C错误;冰棒从冰箱拿出后包装袋上出现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直接变成了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正确。故选D。
4.D 解析:A.干冰的形成是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B.干冰变成气体,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故B错误;C.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是液化或凝华现象,故C错误;D.干冰变成气体时,是升华现象,需吸收热量,故D正确。故选D。
5.升华 降低 解析:科学家为保证飞船在高温下的安全运行,在表面覆盖了特殊涂层,涂层是固态物质,在高温时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从而带走部分热量,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使得飞船的温度正常。
6.吸收 凝华 凝固 解析:当滚烫的开水被泼洒出去后,部分水滴会迅速汽化成为水蒸气。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这意味着水滴在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会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这些水蒸气在寒冷的空气中会发生两种可能的物态变化:一种是直接凝华成小冰晶,即水蒸气直接变成了固态的小冰晶。另一种是水蒸气先液化成小水滴,然后再凝固成小冰晶。液化是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而凝固则是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7.冰熔化吸热,使易拉罐变冷,因此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白霜。盐使冰的凝固点降低,因此使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与不加盐的冰相比较而言,升高到相同的室温,吸收的热量较多,所以冷藏盒中应使用浓度适当的盐水结成的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