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光的直线传播 分层练习(含解析)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1 光的直线传播 分层练习(含解析)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06 17:5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光源
1.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  )
A.放电影时所看到的银幕
B.猫的眼睛
C.月亮
D.放电视时看到的电视机画面
2.在①太阳、②月亮、③萤火虫、④霓虹灯、⑤宝石、⑥工作的LED灯中,属于自然光源的是    ;不属于光源的是    。(均填序号)
光的直线传播
3.(2025泰州阶段练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线是真实存在的线
C.光是真实存在的,光线是不存在的
D.影子的形成不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结果
4.(2025晋城阶段练习)如图所示是一次罕见的日环食+日全食,又叫复合日食。下列关于日食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发生日环食时,透过茂密的树叶缝隙在树下地面上形成的亮斑仍是一个实心圆
B.日食发生时,由于地区的不同,观察到的现象也是不同的
C.日食和月食都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D.日食发生时,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中间,挡住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
5.在探究光的传播规律时,小芳做了以下实验。
甲  乙  丙
(1)图甲中,为了显示激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可以在光的传播路径下点蚊香。图乙中,为了显示激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可以在水中加入少量的    (选填字母)。
A.食用油或牛奶
B.牛奶或咖啡
C.咖啡或食用油
(2)要得出“光沿直线传播”这一普遍结论,还需要再做一个光在    中传播的实验。
A.酒精 B.玻璃砖 C.木块
(3)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发现在玻璃缸中盛上清水,沿缸壁轻轻注入浓糖水,从侧壁水平照射激光,看到缸内光的路线如图丙所示,当搅拌缸中的水后,观察到光的路线呈直线,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         。
光的传播速度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距离的单位
B.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玻璃中小
C.光的传播速度的最大值为3×108 m/s
D.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7.打雷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  )
A.打雷时,总是先有闪电,后有雷声
B.打雷时,闪电和雷声虽同时发生,但人耳比人眼反应慢
C.打雷时,闪电和雷声虽同时发生,但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大
D.打雷时,闪电发生的地点和雷声发生的地点到人的距离不同
8.光从太阳射到地球表面需要8 min 20 s,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是    km。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是3.8×105 km,在地面上向月球发射一束激光,到地面接收到返回信号一共经历了    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2024广西中考)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光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光比声音传播速度慢
C.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如图所示,有个人经过一盏路灯时,灯光照射人所形成的影子的长度变化是 (  )
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逐渐变长
D.逐渐变短
3.如图,能描述日食形成原因的是    (选填“甲”或“乙”)图。
4.如图所示,在路灯(A点表示)的照射下,地面上出现了小树BC的影子BD,请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画图确定点D的位置。
5.画出光源AB经过小孔所成像的光路图。
6.(科学思维)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早在2 000多年前的《墨经》中记载了小孔成像的实验。“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意思是物体的像之所以倒转,是由于屏上有一点状小孔,入射光线在孔中相交的缘故,如图1所示,为了探究小孔成像现象,小明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用剪刀剪去后,蒙上一层半透明的塑料薄膜,用橡皮筋固定住,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如图2所示,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图1   图2 图3
(1)图1中现象形成的原理是  ;
如图2所示,在探究小孔成像规律时,最好在     (选填“较黑暗”或“较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2)图2中易拉罐底部所开小孔要尽可能    (选填“大”或“小”);将易拉罐远离蜡烛时,看到所成的像将    (选填“变大”或“变小”)。
(3)炎炎夏日,小明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如图3所示),这是    (选填“太阳”“树叶的缝隙”或“树叶”)的    (选填“实像”“虚像”或“影子”)。
(4)仔细观察图3中的光斑,发现这些圆形光斑大小不一,这些圆形光斑的大小主要与下列选项有关的是    (选填字母)。
A.树叶间小孔的大小
B.树叶间小孔到地面的距离
C.太阳到树叶间小孔的距离
【详解答案】
基础达标
1.D 解析:放电影时所看到的银幕自身不能发光,不属于光源,故A错误;猫的眼睛自身不能发光,不属于光源,故B错误;月亮自身不能发光,不属于光源,故C错误;放电视时看到的电视机画面自身能发光,属于光源,故D正确。故选D。
2.①③ ②⑤ 解析:光源是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太阳、萤火虫、霓虹灯、工作的LED灯都属于光源,且太阳和萤火虫属于自然光源,霓虹灯和工作的LED灯属于人造光源;月亮、宝石自身不会发光,不属于光源。
3.C 解析:A.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A错误;BC.光是真实存在的,光线是不存在的,故B错误,C正确;D.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C。
4.A 解析:A.透过茂密的树叶缝隙在树下成像,其原理为小孔成像,所成的像与孔的形状无关,只与物体形状有关,为日环食的形状,一个空心圆环,故A错误,符合题意;BD.日食的原理是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的光线,不同地区被挡住的情况不同,所以观察到的现象也不同,故B、D正确,不符合题意;C.月食的原理是地球刚好运行到太阳与月球之间,挡住了太阳照射到月球的光线,故日食和月食都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5.(1)B (2)B (3)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解析:(1)AC.食用油无法溶解在水中,故无法显示光的传播路径,故A、C不符合题意;B.牛奶和咖啡可以溶解在水中,可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故B符合题意。故选B。(2)已经做了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要得出“光沿直线传播”这一普遍结论,还需要再做一个光在固体中传播的实验,还需要透明的物质,故需要玻璃砖做实验,故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故选B。(3)沿缸壁轻轻注入浓糖水,从侧壁水平照射激光,看到缸内光的路线如图丙所示,是弯的,当搅拌缸中的水后,观察到光的路线呈直线,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6.B 解析: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距离的单位,一般被用于计算恒星间的距离,故A正确;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小,故B不正确,C、D正确。故选B。
7.C
8.1.5×108 2.53
能力提升
1.D 解析:A.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 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光比声音传播速度快,故B错误;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 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传播速度的,故C错误;D.由光的传播规律可知,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D正确。故选D。
2.B 解析: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当人在远处时,人与灯光的夹角小,形成的影子长;当人逐渐走近路灯时,人与灯光的夹角会变大,此时形成的影子会变短;当人经过路灯逐渐远离时,人与灯光的夹角又会变小,形成的影子再次变长,故B正确。故选B。
3.甲 解析:发生日食时,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故甲图符合。
4.如图所示:
5.如图所示:
6.(1)光的直线传播 较黑暗
(2)小 变小 (3)太阳 实像 (4)B
解析:(1)图1中的现象是小孔成像,形成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像会更清晰,所以为了使所成的像更清晰,本实验应该在较黑暗的环境下进行。(2)所开的小孔要尽可能小,孔大后,相当于很多小孔在成像,多个像交叠在一起,像会变得很模糊。将易拉罐远离蜡烛时,物距变大,看到所成的像将变小。(3)树叶的缝隙其实就是一个个小孔,圆形光斑就是太阳的实像,地面上的圆形光斑就是由于树叶之间形成许多小孔,经过光的直线传播后形成的太阳的像。(4)光斑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孔所成的像,由于树叶缝隙到地面的距离(或树叶缝隙的高度)不同,使得光斑大小不同,故A、C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