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照相机
1.在照相机构造中有一个关键的成像光学元件,它相当于一个 ( )
A.反光镜 B.凹面镜 C.平面镜 D.凸透镜
投影仪
2.(2025山东开学考)放映幻灯片时,银幕上得到的画面相对于幻灯片而言是 (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3.(教材改编题)如图所示,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设备。 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发生光的 ;物体在屏幕上成 、 的 (选填“实”或“虚”)像。
放大镜
4.如图所示,放大镜是 镜。在使用放大镜时,把放大镜放在被观察物体的上方,人眼通过放大镜能看到 (选填“正立”或“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像。
5.夏季周末,小明到翠湖观赏荷花时发现荷叶上面有一滴水,透过水滴看过去,他发现荷叶的纹路更清晰了(如图所示)。这是由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 ,荷叶上的纹路经过水滴折射后形成一个放大的 (选填“实”或“虚”)像。
实像和虚像
6.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实像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B.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C.虚像是人的幻觉,光线并没有进入人眼,实像则相反
D.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虚像一定是放大的
1.为了规范交通行为,公安部门在很多路口安装监控摄像头,如图所示,它可以拍下违法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拍照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 ( )
A.凹透镜,成放大的虚像 B.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
C.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 D.凸透镜,成缩小的虚像
2.某款手机的相机配有先进的液态镜头。液态镜头由充满液体的容器和弹性高分子膜组成。液态镜头相当于凸透镜,使物体到相机的距离无论远近,都可以变焦成像。液态镜头 ( )
A.对光有会聚作用 B.能成倒立的虚像
C.能成正立的实像 D.能成缩小的虚像
3.汉字书法是中国汉字所独有的一种古典艺术,它以一种独特而优雅的方式,展现了文字之美。如图所示,小明在鉴赏书法作品时,通过放大镜能看到作品的细微之处,下列选项中能用来说明其成像原理的是 ( )
A B C D
4.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
A.能在墙上看到倒立、缩小的所画图案的像
B.能在墙上看到倒立、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
C.能在墙上看到正立、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
D.可以在墙上看到所画图案的像
5.光为人类感知世界提供了途径。下列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所成的像是实像的是 ( )
甲 乙 丙 丁
A.图甲中晴天树荫下一个个圆形的光斑
B.图乙中水中折断的铅笔像
C.图丙中老师利用矿泉水瓶形成正立、放大的眼睛像
D.图丁中汽车后视镜所成像
6.(物理学与社会发展)如图为微信启动页图片。该图片寓意为从“人类起源”到“华夏文明”的历史发展。该图是我国地球同步气象卫星“风云四号”,在距地表36 000 km的高度,利用红外遥感技术拍摄合成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红外照相机能接收到的红外线也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B.红外照相机能够拍摄到地球,是因为地球能够辐射红外线
C.红外照相机在拍摄照片时,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D.红外照相机是利用红外线的“荧光效应”工作的
7.如图所示,在透明的塑料卡纸上滴一滴清水,透过水滴可以看到“物”字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和此现象相同。
8.把带双箭头的图片放在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后不同位置,看到的情景如图甲和乙所示。此时的玻璃杯相当于 镜,箭头离玻璃杯较近的是 (选填“甲”或“乙”)图,其成像原理与 (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类似。
甲 乙
9.(物理观念)刘洋同学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 镜。在小组活动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如图甲),看到手指成 像;再用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房屋(如图乙),看到房屋成 像。(后两空均填像的正倒、缩放和虚实情况)
【详解答案】
基础达标
1.D 解析: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正确。故选D。
2.A 解析:放映幻灯片时,银幕上的像相对于幻灯片来说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A。
3.平面镜 漫反射 倒立 放大 实
4.凸透 正立 放大 虚
5.凸透镜 虚 解析:荷叶上面有一滴水,其形状是向外凸起的,透过水滴看过去,他发现荷叶的纹路被放大变得更清晰了,这是由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荷叶上的纹路经过水滴折射后形成一个放大的虚像。
6.B
能力提升
1.C 2.A
3.D 解析:A.如图所示是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B.如图所示是平面镜成像,成的是等大的虚像,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B不符合题意;C.如图所示是凸透镜成像,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而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不符合题意;D.如图所示是凸透镜成像,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对应的应用是放大镜,故D符合题意。故选D。
4.C 解析:凸透镜在光屏上成的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但都是倒立的实像,正立的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选C。
5.A 解析:晴天树荫下地面上的圆形光斑,这就是小孔成像现象,是太阳所成的实像,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水中铅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铅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B不符合题意;老师利用矿泉水瓶形成正立、放大的眼睛像,是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不符合题意;汽车后视镜是凸面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可以增大观察范围,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6.B 解析:红外线是不可见光,不能用肉眼观察到,故A错误;所有物体都可以辐射红外线,地球也能够辐射红外线,故B正确;红外照相机在拍摄照片时,和普通照相机一样,使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紫外线有荧光效应,红外线没有荧光效应,红外照相机是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工作的,故D错误。故选B。
7.实像 投影仪 解析:由图可知,透过水滴可以看到“物”字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和此现象相同。
8.凸透 甲 放大镜 解析:由图可知,装有适量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的中间厚、边缘薄,所以圆柱形玻璃杯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图甲中,呈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所以甲图中箭头离玻璃杯较近。
9.凸透 正立、放大的虚 倒立、缩小的实 解析:放大镜是凸透镜,当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时,此时手指距离凸透镜很近,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若看远处的房屋时,此时房屋距离凸透镜比较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